【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電子報 第一百三十六期
2022.02.01 出刊
■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一百二十】明年春雷動◎文/劉君祖
■ 【易學偶拾‧第一百一十六】送我一根小枴杖◎文/邱雲斌
■ 【樓醫師專欄】你的新年減肥計畫規劃了哪些呢?
■ 【樓醫師專欄】先找出致胖因子才能成功致瘦!
◎文/樓中亮
■ 【詩情話易之六十】萬紫千紅總是春◎文/唐德清
■ 【雙峰論劍之三十】從商周鼎革解密澤地萃◎文/王立峰
■ 【學會公告之一】劉君祖老師新書發表會◎文/編輯部
■ 【學會公告之二】2022夏學論集13徵稿啟事◎文/編輯部
■ 【學會公告之三】放寒假通知◎文/編輯部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一百二十】
 
明年春雷動
◎文/劉君祖

2022年元月初始,世局動盪之勢未歇,幾乎天天都有令人不安的災難爆發,以及國際衝突加劇。基督教《聖經‧啟示錄》上預言的人類命運四騎士:瘟疫、戰爭、饑饉、死亡。用來概括現勢真是切合,無論往後一整年的實際發展如何,人人戒慎因應必不可缺。

新冠病毒肆虐已逾兩年多,疫苗開發的速度似乎永遠趕不上病毒變異的奇詭,各種專業非專業或玄虛離奇的觀點充斥坊間,堅持清零與和平共存之說相持不下,病毒會否流感化仍然莫衷一是。無止境的追加疫苗對人體會否造成難癒的後遺症,老弱婦孺接種是否合宜,眼前也缺乏十足確證。藥廠的說詞與各地政府採行的防治策略,至少眼前無法判定是非對錯。染疫三億數千萬,死亡近六百萬,無論如何看都是可怕的文明浩劫,大家生逢其時,究竟怎樣調適因應為宜?

幾個占問今年舉世疫情的卦象提供參考:一是大過卦二、四爻動,齊變有蹇卦之象。一是小畜卦三、上爻動,齊變有節卦之象。還有益卦三、四爻動,齊變有同人卦之象。

大過為劇烈動盪極不平衡的非常時期,上兌澤下巽木,有渡海滅頂之象,《大象傳》稱:「澤滅木,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有修養的人閉門家居無礙無懼,一般人不耐隔離外出遊蕩易受感染,內巽入外顯現,也是群聚迸發之象。二爻爻辭:「枯楊生稊。」枯萎的楊樹移花接木又獲新生,豈非病毒一再突變難以消滅,爻變為咸卦,感染傳播所向披靡嗎?四爻爻辭:「棟隆,吉。有它,吝。」大過卦辭有棟橈之象,壓彎變形的棟樑矯正復原獲吉,政府剛一解除管制又出問題,收放之間世界經濟蒙受重創。兩爻齊變成蹇卦,寒氣侵足困頓難行,外坎險內艮止,說透了舉世疫災的慘烈情狀。大過《彖傳》末歎稱:「大過之時大矣哉!」蹇卦《彖傳》末歎稱:「蹇之時用大矣哉!」時疫時災肆虐,人類文明遭受酷烈考驗。

小畜卦內乾健行,外巽風傳播迅速無孔不入,各地人民出境受很大限制,卦辭稱「密雲不雨」,鬱悶難耐。三爻爻辭稱:「輿脫輻,夫妻反目。」車輪輻條脫落,不能前行,人際相處孳生仇怨恩愛別離,正是長期疫情下的世景,經貿旅遊遭致重挫,貨品供應鏈阻塞甚至中斷,通貨膨脹在所難免。上爻爻辭:「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凶。」苦撐到最後,終於下雨紓解亢旱鬱悶,載貨運輸逐漸恢復,但仍未暢旺不得掉以輕心。此爻單變為需卦,供需失調還需靜候一段時日。小畜三、上爻齊變,為節卦,《彖傳》稱:「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大象傳》稱:「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乍離苦境,一切小心節制為要。

益卦為牟利而冒風險,內震行動,外巽仍是疫情侵襲難防。三多凶、四多懼,出外入內最易出事。三爻爻辭:「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圭為信物,現今國際旅行必須篩檢及疫苗注射證明,否則不得出關。四爻爻辭:「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必須有足夠憑證,才能入境。益卦三、四爻齊變,為同人卦,人同此制,制同此理,沒有例外。即便如此嚴格把關,病毒的國際傳播仍難止歇。

綜上所論,今年至少上半年控制疫情仍不樂觀,那麼下半年到年終前可能舒緩而恢復正常生活嗎?

為此我起卦問2023年的疫情影響如何?得到震卦初爻動,爻變為豫卦。震為足為行動,內外皆震,似乎解禁重獲自由?豫卦卦辭:「利建侯行師。」正是集體歡聚之象,預測、預備、豫樂,《彖傳》末讚嘆:「豫之時義大矣哉!」卦氣圖顯示,豫卦當陰曆二月底三月初,震卦當春季的三個月,這是預示明春可能解凍嗎?大家且懷抱希冀,務實做好今年的防疫工作吧!

本期目錄...

 
【易學偶拾‧第一百一十六】
 
送我一根小枴杖
◎文/邱雲斌

老媽喜歡逗小曾孫玩,一老一少,白髮垂髫,樂趣無窮。小曾孫好奇心強,經常打破砂鍋問到底,對於種種好玩的變化,都想了解究竟。

《易經》有三易,變易、不易和簡易。

它的第一種含義是「變易」。單就一個「易」字,它本身就有「變」的含義,所謂《易經》,其實也可以稱為《變經》,英文版本稱《易經》為《The book of changes》。因為它就是闡述宇宙萬事萬物變化的經典。縱觀整個宇宙,大至天體運行,小至任何原子、夸克,沒有一剎那停止變動。

「易」字的第二種含義就是「不易」。所謂「萬變不離其宗」,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人則、天則都是如此。

第三種含義是「簡易」。簡易,顧名思義就是簡單、容易,這是我們學習易經主要的目的,把複雜的事化繁為簡,再能以簡御繁。這還要加上人為的進德修業,儘量的「減欲」,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可見這「三易」是主導整個易經的思想體系,但是進入易經的卦爻辭之後,並沒有清楚的脈絡、跡象可尋,到底隱藏在什麼地方,易經用什麼方式來表達這「三易」呢?

以個人的體會,「三易」確實非常隱晦,有如神龍見首不見尾,每一卦、爻都有,要靠自己去揣摩,自己去建立。而以「三易」的觀點來讀易經,正是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表達「三易」的觀念,比較明顯的首推恆卦。恆卦的爻辭都有夫妻臉,不問對錯,相應與的兩個爻都會全心全力的支持對方,把另一半喜歡的事,做得有過之而無不及。先簡單的將初、四爻的堅持守恆視為「不易」,三、上爻的不守恆,視為「變易」,二、五爻則為「簡易」。

初爻「浚恆」,一見面就要求天長地久,交淺言深,沒有經過恆長時間的考驗,欲速則不達。四爻「田無禽」是緣木求魚,再久也徒勞無功。看起來一事無成,是死腦筋不知變通的缺點,可是兩個爻齊變是地天交泰的泰,夫妻恩愛,地久天長。

再看第二對,三爻「不恆其德」,見異思遷,承受了羞辱;上爻更是不由自主,搖擺不定。變易是適當的時候要知機應變,但是在恆卦的夫妻關係中成為致命的缺點。所以兩爻齊變是未濟卦,小象傳毫不客氣的批判道:「無所容也」「大無功也」。

只有第三對最符合「簡易」,二爻「悔亡」,能久處中庸之道;五爻守成的婦人要從一而終,制義的夫子則不可守恆,這是標準的「簡易」。兩爻齊變是咸卦,在夫妻生活中,時時維持著談戀愛的感覺,多麼的令人艷羨!

其他卦爻可以此類推,雖然每一卦都三者兼具,但份量或出發點不盡相同,如隨卦重變易,蠱卦重不易。爻辭更是複雜而細膩,如咸卦初爻「咸其拇」是變易,二爻、三爻重不易,四爻「憧憧往來」是變易,要回歸「貞吉」是不易,五爻是全卦的重心,簡易的代表。

大抵來說,變易歸向於外在的環境、時局,不可掌控的因素居多,不易則是自己秉持的初衷、原則,變易則是發揮人為的力量,將兩者適當調整轉換。

小外甥孫又在問老媽了,「很久以後我老了,妳送我一隻小枴杖好不好?」。童言童語,令人發噱,時間會變,人會變,情感可以永遠不變嗎?

本期目錄...

 
【樓醫師專欄】
 
拒絕手腳冷冰冰,跟著這樣做!
◎文/樓中亮

■ 你的新年減肥計畫規劃了哪些呢? 先找出致胖因子才能成功致瘦!


迎接2022年的到來,是不是要在新年的開始先為自己訂下今年的新目標!翻開歷年的新年計畫,總有一項目標始終沒有成功執行,那就是「減肥計畫」!減重的方法是需要靠飲食與運動兩個方向合力執行,才能讓身體的代謝能力整體提升,讓減重不再只是「曾經」,而是永遠的現在式。你的減肥計畫安排哪些內容呢?

你是否採行過168斷食法或生酮飲食卻仍然沒有顯著效果嗎?以中醫的角度來說,會影響減肥成效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讓我們由體質出發,瞭解自己肥胖的原因,從中找出「致瘦的關鍵」,這樣才可以事半功倍,讓我們逆流而上,找出自己的致胖因子,完美終結它!

沙發馬鈴薯型(氣虛)


  • 特徵:稍微活動就容易喘以及出汗,平時體力差,不耐勞作。
  • 原因:造成氣虛有很多原因,例如缺乏活動,勞傷過度或久病之後,氣血運行無力,痰瘀濕濁內生而導致肥胖。
  • 解決方式:
    1. 平時可以多吃益氣健脾的食物,如山藥、薏苡仁、扁豆等。
    2. 每周至少四天運動,運動至出汗。
    3. 經常按摩太白穴和足三里穴。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在腳的內側面,大腳趾骨節後下方凹陷處,腳背、腳底交界。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道之一,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每次按摩這兩個穴位3~5分鐘,以痠、麻、脹為度,有健脾祛濕的作用。

無冰不歡型(陽虛)


  • 特徵:除了氣虛之外,還有怕冷,體溫偏低,臉色蒼白等表現。
  • 原因:過食生冷寒涼之品,久臥少動,久而久之導致新陳代謝低下,水濕停聚而肥胖。
  • 解決方式:
    1. 應少吃寒涼的食物及甜食,烹調寒涼蔬菜時加入蔥、薑,降低其寒涼性質。
    2. 平常多喝嫩薑茶、經常泡澡及曬太陽可增加人體陽氣,提高體溫,提升新陳代謝來達到減肥的效果。

大魚大肉型(痰濕)


  • 特徵:舌頭偏胖大,舌頭有黏膩感,舌苔多,容易出汗,皮膚表面黏膩。
  • 原因:一是吃太多肥甘厚膩之品而導致肥胖;二是因為脾虛,脾虛的人吃進去的東西不能很好的利用,變成水濕,濕聚生痰,痰濕滯留於周身皮膚之間、臟腑之內而形成痰濕體質。
  • 解決方式:
    1. 平時應少吃甜食及肥膩之物,酒類也應忌口,不要吃宵夜,控制吃飯速度。
    2. 需常吃有健脾益氣、化痰利濕作用的食物。如大米、小米、地瓜、燕麥、紅豆、綠豆、薏仁、冬瓜、絲瓜、黃瓜、莧菜、荷蘭豆…等。

一秒翻臉型(氣鬱)


  • 特徵:情志失調、情緒起伏劇烈、易焦慮、易怒、易哭或肋骨兩側、下肋至肚臍上方區塊脹悶竄痛等表現。
  • 原因:七情不暢會導致氣機失常,導致消化及代謝失衡,使身體毒素及脂肪囤積在體內,阻礙氣血流動,而體態逐漸豐勻。
  • 解決方式:
    1. 平時多飲水,少吸菸,少飲酒,少吃油膩、辛辣、燥熱、刺激的食物,茶、咖啡少喝,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同時常運動。
    2. 平常可喝快樂茶—生麥芽20克、薄荷15克、香附12克、烏梅10克,煮1500C.C.開水,有效降低食慾。

(本文承蒙樓中亮中醫預防保健網提供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電子報讀友,特此致謝。)

本期目錄...

 
【詩情話易之六十】
 
萬紫千紅總是春
◎文/唐德清

本期刊出之日,恰逢壬寅年的大年初一,抗疫三年難相會,春花次第報君知,謹此恭祝各位看官玉體康健、闔家平安、吉祥如意、虎虎生威!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光明媚,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新春伊始,雖然不方便去神州旅游,觀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美景,但是到附近的公園走走,依舊能够感受到春的氣息,在草色遙看近却無的邊邊角角,一樣能够發現春意盎然的清新氣息,昨天買回來的菜心,末梢還只是一些細細的花苞,早上在冰箱拿出來洗的時候,却發現已經是一朵朵的小黃花,頃刻之間,已然從迎春到惜春了。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偷得浮生半日閑,融入自然,看藍天白雲,聞菜花香,聽燕子呢喃,放浪形骸,神遊八極,賞心悅目,吐故納新,愜意無限。我常讀《論語》,尤愛<先進篇>裏「四子侍坐章」的故事,很生動,也是整部《論語》唯一言及「春」的句子,真的是百讀不厭。「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寥寥數字,活脫脫的師生郊游情景劇,時間、地點、人物、語氣、動作、思想等,樣樣具備,意境生動有趣,刻畫入木三分,古人行文實在太厲害。當時孔子和子路、曾點、冉求、公西華等幾個弟子在閑談志向。夫子問曾點,「曾皙啊,你的想法怎麽樣?」曾皙這時候,正在彈瑟,聽見孔子問自己,停止彈瑟,初則瑟聲稀疏,繼則鏗然一聲,停住不彈推開瑟,站起來回答說:「我和他們三人從政的志向不一樣。」孔子聽曾皙說與前三子的志趣不同,就說:「這有何妨礙呢?也不過各人談談自己的志趣而已。」曾皙說自己的志趣,喜歡在暮春的時候,單夾的春衣都做成了,同二十歲以外的人五六個,二十歲以內的人六七個,先到城南的沂水裏洗個浴(猜想該處有溫泉),再迎風到舞雩臺,一路上吟吟詩,大家高高興興的歸來。孔子聽了曾皙的話,微微地嘆了一聲道:「我倒是很欣賞你的境界!」這喟然一嘆,透出了孔夫子「以德配天、以仁爲體、以禮爲用」的天命觀,雖說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但是《論語》中的隻言片語,還是能够偶見孔夫子天命思想的端倪,再如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這種四時行、百物生的觀念,正正就是子思高度概括夫子一生「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的生命核心。

宋代大儒朱熹紫陽夫子,一生皓首窮經,醉心《四書》注解,用力既深且廣,對「曾點述志、夫子評志」的這段故事,用心體悟,從「天地人」三才的高度來注釋:「曾點之學,蓋有以見夫人欲盡處。天理流行,隨處充滿,無少欠闕。故其動靜之際,從容如此,而其言志,則又不過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初無捨己爲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隱然自見于言外。」天地萬物,陰陽大化,動靜流行,朱夫子將孔子稱許曾點的「樂」與「志」,窮究其根,深掘其源,自然率真,深得個箇中三昧。朱文公還將這種「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隱然自見于言外」的心得,用一首<春日>詩表現出來,成了後代咏春詩的首選之作。他吟到: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夫子在曾點「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基礎之上,融入了《周易》「元者,善之長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等<文言>思想,將孔子「生生之謂易」的易學核心發揮成了「萬紫千紅總是春」。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泗水注云:「泗水又西南流,徑魯縣,分爲二流。北爲洙瀆。南則泗水。夫子教于洙、泗之間。」孔子收徒授教的泗水濱,在南宋的時候早被金人占領,朱熹夫子一生無法親臨曲阜參拜,但絲毫不影響至聖先師在他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武夷山的興賢書院,朱熹夫子在此讀過書,在此講過學,墻上四塊磚雕刻有「洙泗心源」四個大字,道明了朱子理學正是源出孔孟。如果知道這些背景資料,你就會明白<春日>幷非單純的游春之作,而是一首渾然天成的「隱喻詩」。「春日」代表一種澄明之境,「芳」代表朱熹夫子心中的「孔子大道」,美好時節,詩人心懷虔敬,來到曲阜求取真理,領略聖地的天然風光,宮墻萬仞,書聲琅琅,果然氣象萬千,天地似乎一下子變小了,「無邊光景」一語道出了孔學的博大精深。面對如此深奧的學問,怎能不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和淺陋?反觀聖人之道,處處讓人發現它的新奇。「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既是作者的願望,也是一種自我悟道的肯定。假如能够一窺孔學的真諦,身入大師的門地,窮通天地萬物之理,無論遇到何種疑難複雜的情况,也能從中悟出事物的道理來,把握住大局,實際也暗含著作者悟道後「接着講」的喜悅。當時65歲的朱熹夫子正出任湖南安撫使,加緊修築潭州城抗金,開展整兵備、清吏治、正學風,幷在聞名天下的岳麓書院講學,朱子在長沙僅僅短短三個月,從川蜀、荊湘、閩浙、江西、安徽等地,就涌來了很多布衣學者,落第舉子,初仕寒士,都成了朱門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樂,讓他感慨萬千,老泪縱橫,欣慰地寫下這首流傳千古的<春日>詩。

詩無達詁,易無達占,春秋無達辭,欣賞這首活活潑潑的<春日>詩,不知道這些歷史背景,完全按照游春賦比興來領會,依然是一種美的享受,朱子巧妙地將美學「氣象」引入詩文之中,鳶飛魚躍,道體隨處發見。錢鍾書的《宋詩選注》特别指出「劉子翬是詩人裏的道學家,朱熹是道學家中間的大詩人」,高度評價了這對師生。1931年出版的《中國詩史》作者陸侃如、馮沅君說過:「我們認爲在中國古代哲學家中,只有三個人是真能懂得文學的,一是孔丘,一是朱熹,一是王夫之,他們說話不多,句句中肯。」朱子具有詩人的氣質和情趣,既有《詩經》的溫柔敦厚,也有《離騷》的浪漫深沉,上承孔子,下啟王夫之,正是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

本期目錄...

 
【雙峰論劍之三十】
 
從商周鼎革解密澤地萃
◎文/王立峰

《易經》卦辭是全卦宗旨的概括總結,多取諸卦爻關鍵場景,為價值判斷和固定句式的吉凶斷定,爻辭則是描述全卦在不同時位和自身爻性下的具體情境,往往伏藏著解讀整個卦的特別字句資訊,成為抽絲剝繭般解卦的入手之處,〈萃〉卦便是如此。

〈萃〉卦六二爻辭稱:「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孚乃利用禴」在《易經》中僅見於〈萃〉卦和其後的〈升〉卦,在之前專欄文章《從商周鼎革解密地風升》中,我們以史解經,認為「孚乃利用禴」是為報父王季曆冤死于商人之手大仇,剛即位的姬昌曾衝動地帶領周人伐商卻被商人打敗,隨後「帝乙歸妹」,乃至後來拘於羑里又終被放歸,姬昌大半生被迫恭順大商、低調隱忍,韜光養晦、生聚力量,如《呂氏春秋》所載「文王處岐事紂,冤侮雅遜,朝夕必時,上供必適,祭祀必敬。」由此可見,〈萃〉卦卦辭爻辭如同〈升〉卦卦辭爻辭,也必是在講「文王與紂之事」。再聯繫到〈雜卦傳〉所言萃「聚而升不來也」,實際上是從正反兩方面相互對照,以微言而闡釋周興和商亡的大義,以及〈萃〉卦澤上於地的卦象,故完全可以判定,〈萃〉卦講的是文王施行仁政,天下民眾和精英人才匯聚歸附于周的故事。我們就以此為伏脈對〈萃〉卦進行解讀,還是首先來看爻辭。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無咎。」

對於初六所代表的原來依附于商朝的商人底層民眾,由於商王紂即位後「有孚不終」,不能一直延續商朝過往籠絡統治民眾的政策,民不聊生致使民眾流離,棄走商朝,被迫尋找投奔新的歸附地,這就是「乃亂乃萃,其志亂也」。「若」字在甲骨文中多有出現,如「王(作)邑,帝若。」,可通「諾」、「喏」,有允諾、應答、敬順之意,則「若(於)號,一握為笑」當為棄商流離的民眾響應順從于周發出的歸附號召,投奔周人、與周同心,從商民變成周民。「勿恤,往無咎。」當為爻辭對於上述棄商附周行為的肯定和吉凶判斷。

六二:「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

六二以陰柔資質處「見龍在田」之時位,非大有可為之時,當積蓄力量、守正待時,合于姬昌當下「孚乃利用禴」之鴻猷。「引吉,無咎。」正是此時周人實施的招引人才、生聚力量之政策及事後肯定。

六三:「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

六三是有相當社會地位和影響力的人,包括族長和一些小的方國首領,他們以往都是臣服于紂王和商朝,如今在內外情勢之下被迫有了改換門庭投奔到周人旗下的想法,這些人撫今追昔展望未來,發出些「萃如嗟如」的感歎實在是可以想見。無奈,留在商朝是「無攸利」,投奔周人是「往無咎」,即便是有些「小吝」恐怕也得接受現實了。

九四:「大吉,無咎。」

這裡的「大吉」其實就是卦辭裡的「用大牲吉」的縮略。九四學識能力俱足,並且位居高層,是輔佐九五的高人大賢,「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在周公寫就的爻辭中就是文王姬昌在渭水磻溪邊尋訪到的姜尚,這也是周人「引吉」計畫萃聚人才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了。滅商之後,「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姜尚封國于齊,成為諸侯大國雄震東方,「用大牲吉」對於安置褒揚作為鼎革功勳和姻親(武王岳父)的姜尚,無論是實際賞功還是在周公所作的卦爻辭中都很恰當。姜尚最終以高齡善終,臨淄太公衣冠塚傳世三千年,周公以「無咎」為其蓋棺定論當實至名歸。

九五:「萃有位,無咎。匪孚,元,永貞。悔亡。」

幾乎所有解《易》者都把〈萃〉卦卦辭爻辭解讀成在權力場中九四九五兩個權力中心的爭鬥,如果搞清楚了商周歷史,應該就會有更深入的想法。

史學界有一觀點,商周之變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關鍵座標節點,自此之後,周人敬天法祖、制禮作樂,把德行與天命統一起來用以維護統治秩序,取代了商人的祖先鬼神信仰祭祀以營造和維持的統治秩序,華夏文明由此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影響至今。

所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朝只是由商人或者說商族的人建立的,其他的方國並不被認為是商朝或者商朝的人,他們只是商人的征服和掠奪對象,是商人大規模鬼神祭祀殉葬的犧牲祭品。商人的天命觀就是天命降于商人,商王只是商人的代表,商王帶領商人理所當然要去征服和掠奪其他族群,努力維持商人的優勢統治地位。而周人的天命觀與商人則有重大區別,周人認為天命並非降于周人而是降于周王,這是商周之變周人重塑統治理論和秩序的一個最為核心的問題。天命降于周王,周王貴為天子,則周王便是天下的共主,不僅為周人主持正義,而是要為全天下的人主持正義,有別于商人狹隘的統治觀念,這是一種真正的普世主義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夠「把擁護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對我們的人搞得少少的」,周人才能夠「升虛邑,無所疑也」,構築牢固同盟,帶領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八國盟軍伐紂滅商成功,才能夠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才能夠延續周朝八百年基業。

從周人的天命觀再看周公作的〈萃〉卦卦辭爻辭,原來其中深藏著如此根本的時代密碼。九五當然是周王,包括但並不僅限定于文王姬昌,而是指世代周王,「萃有位」就是天命降于世代周王,「無咎」便是周王要時時提醒自己務必遵奉天命,合於禮制,修正錯誤,不能任性妄為,就是〈小象傳〉講的「萃有位,志未光也」,周王不得以私心私利損害天下公義公利。「匪孚」是強調世代周王受命於天,並非由於一時某人深孚眾望,就被人為推舉而成為王,這是周人確立的嫡長子繼承制下「萃有位」的世代周王地位合法性、正當性、權威性的唯一來源,這就是「元」,受命於天,並非來源於世俗人為的「孚」,這與初六所講的商人商王「有孚不終」形成鮮明對照,在周公筆下,更是凸顯了周王的天命所歸和商周之變的轉折意義。「永貞」是周公對周王的諄諄告誡,要通過周王的敬天、德治、保民把天命永續傳承下去,這樣才能「悔亡」。

上六:「齎諮涕洟,無咎。」

面對大規模引進投奔來的各類新晉外來人才,上六恐怕就是周人中原本位居各個崗位層級的老舊貴族,對於自己失寵讓位一定會有失意委屈怨言,但也只能這樣了,畢竟在外來人才的輔佐助力下最終周人滅商,大家都成為了勝利獲益集團,利益蛋糕比之前大了太多太多,每個人終究比以前切分的肯定是更多了,這也算是「無咎」了吧。

解讀完爻辭接下來解讀卦辭,首先對卦辭進行斷句。

「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根據前面爻辭解讀,〈萃〉卦九四大賢姜尚歸附並輔佐周王滅商,九五周王受命於天,當然是九四九五二者皆「亨」。九五周王承受天命,主持祭祀,即「王假有廟」,「利見大人」即周王必是有大胸襟、大格局、大氣魄、大造化之人,成為世人道德行為的標杆典範,獲得天下絕大多數人的擁戴。作為宰輔的九四在輔助九五君上大功告成之後,理所當然「用大牲吉」,但九四必須明確君臣之分,也就是告誡九四務必「利貞」,在〈小象傳〉中從另一個角度表述為「大吉無咎,位不當也」,謹防九四有不當非分之想。在九五九四各安其命、各盡其分的大原則下,〈萃〉卦必定是如卦辭最終所言「利有攸往」。

上面對〈萃〉卦卦辭爻辭的解讀是以史實為脈絡,經解互參結合訓詁斷句,不同於其他解讀,但是與〈彖傳〉如下斷句解讀則完全相合:

「萃,聚也。和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九五)王假有廟,致孝享也,利見大人。(九四)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有了上面鋪墊,最後再看聖人贊《易》「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就清晰可判,「除戎器」根本就不是什麼九四九五各懷戒懼,各自摩拳擦掌相互提防做準備,害怕一朝有事自己要先下手為強置對方于死地,而是在順應天命的大前提下,九五九四各安其命、各盡其分,「和以說」,坦誠以待、精誠合作,尤其是不要私心自用、相互戒懼,避免出現誤會誤判,避免敗壞大局,以至於不能「利有攸往,順天命也。」

上面對〈萃〉卦的解讀並未採用傳統的承乘應與關係說法,那是因為周公作卦辭爻辭時根本並未以此為創作依據,而是以卦象結構和世事經歷進行擬合創作,所謂承乘應與無非是後世發明出的一種所謂解《易》方法,並非周公本意,孔子作〈彖傳〉和〈小象傳〉也並沒有特別強調承乘應與關係,而是基本上按照周公原意對卦辭爻辭進行闡述,只是後人還是理解不了,只能附會出所謂承乘應與關係出來,並進行過度發揮。當然,法無定法,對於獨立的卦象你可以說「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這沒有錯,一個卦象當然可以做出各種各樣的擬合解讀,可以承乘應與,但如果以承乘應與為法條對周公所作的卦辭爻辭強行套用推論,並且以「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為自己找藉口理由,恐怕就屬於「狎大人,侮聖人之言」了。

本期目錄...

 
 
【學會最新公告】
 
 


劉君祖老師新書發表會

◎編輯部



書名:「從易經解六祖壇經」
日期:2022 年 2 月 20 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 2:30 ~ 4:30
地點:國家圖書館/3樓國際會議廳
地址:台北市中山南路20號3樓

請大家共襄盛舉,踴躍參加!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咸臨書院
2022夏學論集13徵稿啟事

◎編輯部


老師及尊敬的作者,大家好!

光陰荏苒,不覺已至歲末,在此先感謝各位為夏學論文集十三提供鴻文,一同再創易學新猷。自庚子、辛丑連續兩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台灣雖受創較輕,然統觀世局時至壬寅仍未見終點,最糟糕的時候也就是我們開創新局的機會,唯大人可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時合序,鬼神合吉凶,壬寅虎年我們就以《大人虎變:壬寅戰紀》為題,寄望大家,各選薰習已熟的經典或技術,踴躍執筆為論,期能共襄盛舉。

主題:「大人虎變:壬寅戰紀」

劉君祖老師期勉:

易為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而作,君子試通天下之志,期定天下之業,可斷天下之疑。龍華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

截稿日期: 2022年 3 月15日
預計出書: 2022年 5 月15日

請大家把握時間,踴躍投稿。


文稿請寄給:

劉君祖老師:
iching4096@gmail.com

總編輯邱雲斌學長:
cyen2009@gmail.com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咸臨書院
放寒假通知

◎編輯部


壬寅年農曆春節學會停課兩週,讓我們過ㄧ個輕鬆好年!

放假:1/29(六)~ 2/13(日)《大年正月十三》。

2/14(星期ㄧ)正式開工上課。

敬祝諸位師長吉祥如意!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www.tweching.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