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電子報 第一百三十四期
2021.12.01 出刊
■ 【劉老師專題演講】疫情下經典的反思 –
■ 【劉老師專題演講】劉君祖老師國父紀念館演講側記
◎文/王蘭生
■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一百一十八】謙極轉豫◎文/劉君祖
■ 【易學偶拾‧第一百一十四】玲瓏寶塔卦中卦◎文/邱雲斌
■ 【樓醫師專欄】天氣冷糖尿病的人要小心◎文/樓中亮
■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課程討論中的自覺引導◎文/王修亮
■ 【詩情話易之五十八】官清贏得夢魂安◎文/唐德清
■ 【雙峰論劍之二十八】《雜卦傳》辨義(二)◎文/王立峰
■ 【學會公告之一】劉君祖老師開課通知~「繫辭傳細講」第二期◎文/編輯部
■ 【學會公告之二】劉君祖老師開課通知~
■ 【學會公告之二】智謀平台─新戰國時代形勢推演(第四期)
◎文/編輯部
【劉老師專題演講】
 
疫情下經典的反思
——劉君祖老師國父紀念館演講側記
◎文/王蘭生

前言

2021年11月6日週六,劉君祖老師受邀前往國立國父紀念館,為該館周末文化講座進行專題演講。這場演講是受到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的邀請,講題定為「疫情下經典的反思」。 王蘭生跟隨劉老師習易多年,開始習易時先接觸劉老師的著作,而後進入咸臨書院易經錯卦班研修。這場演講精闢深入、發人深省,為聽眾帶來豐富的文化饗宴。


▲圖說:劉老師國父紀念館演講,主題:《疫情下經典的反思》

世界災眚下看經典

自2020年世界疫情開始,劉老師演講的主題幾乎都集中在探討災眚。講座開始,老師認為新冠肺炎是人類有史以來極大的文明浩劫,超過了1929年世界經濟大恐慌,而且短期內還不可能完全解除疫情的威脅,大家切不可過於樂觀、掉以輕心。本來世界各國可以通商旅遊,現在鎖國防災經濟重挫,這些問題都值得大家關注。

在這樣的環境及世界恐慌氛圍裡,劉老師以《易經》來探討疫情對世界的影響,從《易經》的義理及相關占例中,傳達華夏經典在亂世中可以給予我們的啟發與安慰。


▲圖說:劉老師國父紀念館文化講座,觀眾仔細聆聽

無窮信息庫可以傳達確切的訊息

為顧及現場許多對《易經》並沒有基礎概念的聽眾,劉老師一開始向大家介紹《易經》是一個無窮的信息庫,具有大數據特性。占卦也是一種快速計算,更可以深度學習。接著向大家說明卦爻的由來及卦爻符號,並介紹大衍筮法。學習易經更可以讓我們進入身心靈的修練,尤其是德行的培養,尤為重要。

對於《易經》的占卦,老師則透過曾經占問過的案例,對照時事來說明《易經》「數往者順、知來者逆」的神奇。而對於國際局勢與疫情的發展,老師則以「通途變天塹」這句話為經,援引許多占例來說明,往往天災源自於人禍。因為《易經》復卦上爻爻辭直接點出:「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於十年不克征。」如果天下君王違反國君之道,就會發生天災人禍。

因此,吾人應該以正面觀點來看待災異 :「凡災異之本,盡生於國家之失;國家之失始萌芽,而天出災害以遣告之。遣告之而不知變,乃見怪異以驚駭之;驚駭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我們應該深自檢討,人類的作為是不是出了甚麼問題,才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國內、國際間所面臨的政治、經濟、環保等問題也是如此


▲圖說:劉老師接受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致贈感謝狀

意猶未盡暢言三小時

表定兩小時的演講,老師全程站立進行,答覆完最後一位提問的觀眾時,已經嚴重超時。接近三小時的講座,講者精神飽滿,聽眾意猶未盡,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特別代表館方致贈感謝狀給恩師;另周易文化研究會為服務會員,全場講座同時進行直播,館方於講座結束後也將影像置於網路影音平台上供人瀏覽,這樣可以服務更多的民眾,讓大家在疫情下藉由經典來反思我們的一切作為與起心動念,格外有意義。

會後王蘭生館長邀請老師、師母及咸臨書院的學長姐到館長室稍事休息並話家常,大家今天從頭至尾仔細聆聽,劉老師悉心準備簡報,花了3個小時講完,從疫情開始,談到災異與人心的修練,內容豐富,引人入勝,大家著實享用了一場豐盛的文化饗宴。


▲圖說:咸臨書院學長於館長室話家常

本期目錄...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一百一十八】
 
謙極轉豫
◎文/劉君祖

辛丑世事如麻,為期兩週的聯合國氣候大會落幕,雖將「逐步減少化石燃料」首次寫入官方文本中,衡諸實際成就有限,強弱貧富懸殊的列國競爭情勢未減,作為地主國的英國辦理會務亦有多般疏漏處。美國總統拜登譴責中、俄兩國元首未親赴會場,後不久又舉行了與習近平的視訊會議,為時四個多鐘頭,前面寒暄老朋友云云,會後亦無甚特別重要的共識宣告,當然中間的閉門會議肯定談了些實際的問題。

會議時間安排在北京11月16日上午,美國則為15日晚間加班應對,之前3月中兩國外交高層曾在安克拉治會談,互斥不歡而散,4月中與9月初美國氣候特使凱瑞二度訪華,只到了上海與天津二地,無功而返。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急切盼望與大陸復談關稅等問題而未果,在在都看得出來美國內政與經濟問題嚴峻,需要大陸協助,又放不下驕傲的身段,正所謂色厲內荏,難逃識者法眼。

在11月初,我就算過這場好容易才敲定的習拜會定位,得出需卦初、二爻動,齊變有蹇卦之象。雖有需求,因反目睽違而生的蹇難解脫不易。需卦初爻需于郊,二爻需于沙,離外卦坎險尚遠,要渡過大河滿足需求還早得很。反而大陸以靜制動,以逸待勞,取得談判的主導優勢。蹇卦節氣當陰曆十一月,落實得有耐心,還得信守承諾,才有機會繼續推進。

正式會議結束當日,我再問此會成效及意義,為謙卦上爻動,爻變有艮卦之象。爻辭稱:「鳴謙,利用行師, 征邑國。」小象傳解釋:「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謙卦下接豫卦,卦辭:「利建侯行師。」正是積極預備打仗之意。謙卦主張兼顧各方立場和平共存,與豫卦一體相綜,所謂和戰兩手策略,和解未成,即準備開戰。鳴謙是指發聲呼應主張和平,志未得是一旦和解未成,只能兵戎相見。核武時代,中美不可能輕啟戰端,和戰皆指兩岸對峙而言。

舉世皆知近年來兩岸風雲日緊,統獨之爭若難消弭,絕對有軍事衝突的可能,台海地區成了最高風險之處。一旦管制失控,分立七十多年的局面就會鉅變。邑國並非獨立國家,而是個大邑,從大陸一直堅持的立場而言,決不會允許台灣獨立,一旦和統失敗必動武,且會申明征邑國純屬內政,嚴拒外力干涉。所以上爻所稱的鳴謙,實即外交談判上的最後通牒,如無效則只有一戰而決。謙卦中有艮卦之象,表示和解阻礙重重,太難溝通化解。謙上爻下接豫初爻,爻辭稱:「鳴豫,凶。」小象傳解釋:「志窮凶也!」爻變為震卦,為了主權一戰,震驚天下,然而兵凶戰危,仁者多不樂見。

我接著算此會對中方影響,為損卦二、五爻動,齊變有益卦之象,正是損極轉益。二爻爻辭:「利貞,征凶,弗損益之。」小象傳解釋:「中以為志也。」自2018年春川普暴增關稅發動貿易戰起,中方忍耐挺住,結果轉嫁成美國通漲嚴重。五爻爻辭:「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小象傳解釋:「自上祐也。」2020年初暴起的疫情,直接間接造成了中美情勢的此長彼消,彷彿天命,實亦人事所致。

此會對日亦緊繃的兩岸關係如何?為解卦四爻動,爻變有師卦之象。爻辭稱:「解而拇,朋至斯孚。」有震動出險之勢,擺脫台獨糾結,但仍維持武力威懾,視狀況發展再定行止。歷史上從無和平解決台海對峙的先例,今日有美、日外力介入,恐怕尤其艱難。

對目前台灣執政的民進黨如何?為艮卦三爻動,爻變有剝卦之象。爻辭稱:「艮其限,列其夤,厲熏心。」小象傳解釋:「危熏心也!」顯然遭遇重挫,碰到了和戰的極限,有危險熏心、根基動搖之虞。艮卦節氣屬陰曆十月,恰當其時。前述謙卦上爻有艮卦之象,和解阻礙重重,美台之間的曖昧勾串為主要原因。

對美國如何?蹇卦三爻動,有比卦之象。爻辭稱:「往蹇,來反。」小象傳解釋:「內喜之也。」果然是遭遇蹇難,必須調整外交策略,以紓解日益嚴重的國內問題。蹇卦節氣當陰曆十一月,又與前述需中有蹇之象相合。我們再往下看吧!

本期目錄...

 
【易學偶拾‧第一百一十四】
 
玲瓏寶塔卦中卦
◎文/邱雲斌

初學易經時,對卦中卦懵懵懂懂,只知道還可以稱為互卦或中爻,其間蘊藏著一個龐大而繁雜的系統學易不精,不敢多碰。偶爾體會互卦對本卦的精確詮釋,或在爻辭的循廻互證上有所體悟時,不禁驚豔崇拜的五體投地。

爾來,藉著「賁于丘園」群組中,每天一小段的研習,漸漸對互卦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互卦就像一個人,大部分有多重人格,通常並不明顯,並且可以穩定控制,但並不能說多重人格就不存在。所以,一個卦有二到五個互卦,可以說是本卦的分身,也可以說是這幾個卦,組合起來就成為本卦。

互卦是在六畫卦中,先取二~五爻四個爻,把第二、第三、第四爻拿出來做內卦,把第三、第四、第五爻拿出來做外卦,組成的新卦就叫互卦。如主卦是水雷屯卦,取二、三、四爻為內卦,是坤卦,取三、四、五爻為外卦,是艮卦,則互卦是山地剝卦。並以此類推,初~四爻,三~上爻,再加上五畫的初~五爻,二~上爻,最多可以有五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互卦體現了事物內部的交互關係,是事物發展的中間階段,有時候晦暗不明,但對卦象的起因即變化的方向,有重要的影響。從中能分析出主觀和客觀的因素,互出的內卦是主觀卦象;互出的外卦是客觀因素。組合起來讓我們充分了解本卦。

我們看繫辭下傳第九章之說明,「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由此,互卦也稱中爻,名稱來自於繫辭傳。我們一般也直稱為卦中卦。 每一卦分身為其他二至五個卦,更不可思議的是,卦中卦的爻辭,竟然可有詮釋互通之意。因此,易經之理、象、氣、數全面形成一個龐大的系統,頓時由平面變為立體,六十四卦成為完美的玲瓏寶塔。

其中本卦的人位三爻、四爻,都會重複至八遍之多,更能夠凸顯人的意志及作為,故稱「辨是與非」。來知德解釋的非常好 : 物者爻之陰陽,雜者兩相雜而互之也,德者卦之德,撰者述也。內外二卦固各有其德,如風山漸,外卦有入之德,內卦有止之德,又自其中爻二五三四之陰陽雜而互之,則二四有坎陷之德,三五有離麗之德,又撰成兩卦之德矣。辨是與非者,辨其物與德之是非也。是者當于理也,非者悖于理也。蓋爻有中有不中,有正有不正,有應與無應與,則必有是非矣。故辯是與非,非中爻不備。

初與上固知之有難易矣,然卦理無窮,內外有正卦之體,中爻又有合卦之體,然後其義方無遺缺。若夫錯陳陰陽,撰述其德,以辨別其是非,使徒以正卦觀之,而遺其合卦所互之體,則其義必有不備者矣。

以此為基礎,加上爻辭的意象精解,對384爻可以有全面更新的認識。尤其在爻辭的吉凶對應上,再好的爻,也可能有凶的一面,如大有卦上爻互睽卦上爻,師卦上爻互復卦上爻;而再凶的爻,也可以找到生機,如師卦三爻互復卦二爻及解卦五爻。正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也!

其實,互卦一方面在卦爻部分,做全面開展,一方面很奧妙的又在做精簡的工作。即取64卦二至五爻,最具代表性的互卦,第一遍將精簡成為16個卦,再取這16個卦的二至五爻,必然成為乾、坤、既濟、未濟這四個卦。

這是萬流歸宗,也是成終成始之義。其原理於易數來講,應該是四個爻的組合,就是二的四次方,共16種變化。至於,取五個爻,則為二的五次方,共32種變化,即以32卦來代表。

為什麼是選這16或32卦,這些卦的涵意,是否比較廣闊而深入,值得研究。更難的是,爻辭的作者,在創作的時候,意象與修辭是否已有全面縝密的安排,或者是大自然的渾然天成?

推開互卦這扇門,才知易經的博大精深。

本期目錄...

 
【樓醫師專欄】
 
天氣冷,有糖尿病的人要小心
◎文/樓中亮

■ 天氣冷,有糖尿病的人要小心


天氣一冷,多數人都會想到有心血管疾病者應保暖禦寒,避免心肌梗塞或中風,卻不知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冬天也特別容易失控。這主要是因為寒冷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增加腎上腺素分泌,而腎上腺素會促進肝糖釋放,使得各組織對糖分的吸收和利用減少,導致血糖升高。

因此在冬季,糖尿患者更要注意控制飲食,適當運動,禦寒保暖,如果這樣仍難控制血糖,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調整降糖藥劑量。

  1. 控制飲食:
    五穀雜糧、蔬菜、魚、肉、奶、蛋都能吃,但要控制攝取量。主食以五穀雜糧為主,粗食雜糧混合吃,一天不超過2碗。多吃豆類及豆製品(若有糖尿病腎病則應少食),以素為主,新鮮蔬菜不拘,肉類一天不能超過60克,雞蛋1個,牛奶300毫升。另外要多喝水,以白開水為好。
  2. 適當運動:
    運動是保持血糖穩定的關鍵,運動不僅能增加免疫力,還可使肌肉組織和其他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強,減輕糖尿病患者體內組織對胰島素的抗阻,增加對糖的利用,促進代謝,使血糖下降。
  3. 禦寒保暖:
    糖尿患者抵抗力差,更容易發生感冒而誘發肺部感染。秋冬是呼吸道感染的好發季節,而呼吸道感染也是導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常見誘因。為了避免受涼感冒,糖尿患者要做好禦寒措施,室內溫度不宜過低,外出前戴好口罩、帽子,避免寒風侵入口鼻。
  4. 補充水分
    冬天氣候偏乾,人體容易缺水,應多補充水分,以避免血液濃稠度及血壓升高,導致中風及心肌梗塞。且因為水喝不夠,血液變濃會導致血糖值更高,而身體會把這些多餘的糖分送到腎臟、試圖排出體外,但因為糖分過高,腎臟的滲透壓被搞亂,要排出的時候就會連水一起排。所以「頻尿」是糖尿病本身的一個症狀,並不是喝水造成的,反而需要靠足夠的水分來維持血糖的平衡。
  5. 預防便祕
    胃腸道功能變差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見併發症,66%以上病人有明顯的迷走神經功能異常,導致胃液分泌減少,引起食物排入十二指腸困難,減慢腸蠕動,因而容易便秘。冬天因為身體缺水更易誘發便秘,便秘時過度用力排便,血壓會瞬間升高,易導致中風及心肌梗塞。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冬季需多吃蔬果、多喝溫水以避免便秘。

(本文承蒙樓中亮中醫預防保健網提供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電子報讀友,特此致謝。)

本期目錄...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
 
中年級課程心得分享
——課程討論中的自覺引導
◎文/王修亮

助教側記小主題一:從「莊子、列子」的「子」這個稱謂,談到「先生與後生的傳統稱謂」。

現在社會習慣把年長的人叫年輕(例:把阿姨叫姐姐),對老師來說是不禮貌的,在我所知的範圍有很多人,如果被叫阿姨都會在網路上抱怨,說這小孩沒禮貌很討厭。(我個人看到大多數是女性,並且是約25~30多正進入中年的年輕人)。

不曉得年紀更年長的人想法是否也和老師相同,還是也跟那些年輕人一樣 (社會養成人這樣的習性,目的是什麼,又是從哪裡開始,有一部分也許是美容商品的陰謀)。

為了融入社會,某種程度上是否還是要懂得應付這種習慣,可是如果持續隨波逐流,會不會反而助長這種習性,導致永遠都無法逆轉?

王老師回應:
「禮」的原意是「條理彼此情感的溝通方式,使行為能盡情而中節」。 「稱謂」是禮的第一層次表達,不論是「叔伯」、「姊妹」,還是「先生」、「小姐」,每一種稱謂都有其特殊寓意,包含身分地位與權力責任。 每個時代也會因文化在時間、地域中的轉化,對稱謂寓意也會有差異的變化。

「子」這個稱謂,通常說法是「男子的尊稱」,一般來說等同於現代的「先生」。先生這個稱謂普遍用於男性,但這個稱謂是從學習的角度衍生來的,代表的是「生於先,故能先學於精深」,所以還有一個稱謂是「後生」,更優雅一點的說法,是「前輩」,「晚輩」。年長的、學習深厚的,被尊稱為「前輩」、「先生」、「先進」;年輕的,剛開始有志於學尚無累積的,自稱「晚輩」、「後生」、「在晚」。

也所以「先生」可以作為對「教師」的尊稱。

這個「尊」,是「師嚴而後道尊」的尊,是對學習的尊。

「姊姊」、「小姐」不是從學習角度來稱謂,而是單純以「年齡」角度來稱謂,所以沒有「尊」的含意,寓意的是「年少貌美」。

稱呼一位滿面皺紋、白髮蒼蒼,中年以上的婦女為「姊姊」、「小姐」,或許濫觴於台灣服務業,尤其是化妝品的服務業。看過某一保養品廠商的廣告詞「把媽媽變姊姊」,在廣告詞裡無可厚非,但每逢各種推銷員、服務員對著老態隆中的我喊「姊姊」「小姐」時,真令我啼笑皆非。

擺明了我就是個注重美貌,虛偽於自己的年齡,欺騙彼此的稱謂。或許很多人喜歡這樣的價值觀,但是我感受到的是羞辱。

稱呼個「女士」(未婚者)、「夫人」(已婚者)都能體現雙方的優雅有度,長幼不分的「姊姊」、「小姐」,哪能叫做嘴甜呢?或許販賣的保養品、化妝品都是虛偽的夢想,所以稱謂也就虛偽而夢幻了吧!

和父母撒嬌是孝,老萊子也是一種方式,和親朋好友開開玩笑無傷大雅,在陌生人之間溝偷,稱謂還是嚴謹些的好。

助教側記小主題二:男兒志在四方。

這班剛好都是男生,假設課堂上有女生,好奇該如何說明這個詞。(應該也不需要太多解釋,畢竟已有說明古代的男女不同情況)。

王老師回應:
這學期主題進入「群性朋友與溝通」。這是帶引學生們,從兩個朋友故事的作者:「列禦寇」和「莊周」的名字學習深層探討。學生們開始學習「對群的觀察」,「層次性」深度解析。

父母給孩子取名是生命中的第一個祝福,寓意父母的期望,也是陌生人相互認識的第一印象與了解,不論是自我介紹,還是客氣的向對方表達善意,從名字的解析入手,都是友誼的契機。

例如:「禦寇」,人由身心兩者所結構,身為表象,心為內思,父母索取的這個名字,從「禦身之寇」的表象(期望孩子身體強壯),也寓意期望孩子有能力「禦心之寇」,對心靈感受到的慾望誘惑能自制自控,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稱讚一個人的名字有深度是在間接稱讚人的父母,也是善意的表達。

而「莊周」這個「周」字,寓意著「四面八方」,期望孩子能「周」,不僅僅是學識的「周」,也是行動的「周」,換句話說是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並且學而後仕,所學能用於周天之下。正如古人的觀念「男兒志在四方」。

女孩有類似的成語嗎?還真沒有!成語是「群體價值觀」,越是流行的成語,越代表社會群體的流行價值。在宋以前男主外女主內,對女孩雖然沒有太大的壓抑,卻因為「主內」的緣故,罕見「行於四方」。到了宋以後女性地位被大力壓抑,更無行於四方的可能。

我曾經和學生玩過一個遊戲:蒐集各種「性別形容成語」,分類形容男性與女性的成語,解析、觀察「不同時代文化,對性別的差異價值觀」。這遊戲不但認識歷史朝代,也兼認識各朝代的文化微改變,拿出整理好的成語探討分析,十分有趣。

助教側記小主題三:伯牙與子期的「知音」

老師問:假設你唱山的韻律(沒有歌詞),有人能聽出這曲調是山,會有什麼感覺?

我後方一位學生的想法是「得意」。(也許是覺得自己表達得夠傳神,因此對自己的傳達能力感到得意。)

王老師回應:
這是從「伯牙善鼓琴,子期善聽」這句話解析的。

善發者(鼓琴與唱都是發聲)與善聽者看起來是兩端,但是我反問學生:善發著何以有所發?不從身外萬物聽閱而得,豈會得情而有所發?

所以伯牙和鍾子期都屬於「善於聽閱者」,只是子期可能因為家境因素無法學得「發」的技術,可能先天沒有歌舞與樂器彈奏的天賦,所以無法與伯牙「相對互鼓琴」,或是「隨伯牙鼓琴」而歌或舞高山流水。

這都是深層解析,更了解伯牙與子期的天賦、成長環境、學習、個性等等。 將來對社會的陌生人,透過這樣的深層觀察,才能交朋友,得知音。

「得意」的反應,是個體在被群體承認、理解、肯定時的反應,是脫離孤獨卻又證明自我獨特性的喜悅。這樣的反應經過深思反省是進步的動力,但是若只享受得意卻不思考得意的內涵,就只會形成淺薄的驕傲。


本期目錄...

 
【詩情話易之五十八】
 
官清贏得夢魂安
◎文/唐德清

專欄因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成立20週年特刊停了兩個月,這一期來談談北宋周敦頤(1017-1073)的一首詩:

老子生來骨性寒,宦情不改舊儒酸。
停杯厭飲得醪味,舉箸常餐淡菜盤。
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贏得夢魂安。
故人欲問吾何况,爲道舂陵只一般。


這首詩的詩題叫〈任所寄鄉關故舊〉,大約作于治平三年(1066年),剛届天命之年的周敦頤,被朝廷委派回到家鄉永州任通判,相當于副知府,在鄉親們的眼中已經是個不小的官了,他哥哥周勵的兒子周仲章興沖沖到永州找他,希望能謀得一官半職,周敦頤耐心地開導侄兒,拒絕了侄兒謀職的請求,只是送了一些銀兩布匹給他,並寫了這首〈任所寄鄉關故舊〉的詩,讓周仲章帶回道縣故里,再次向鄉親們表白自己的心迹,也希望鄉親故舊能體諒他、瞭解他、支持他。

詩的開頭就把周敦頤湖南人的性格脾氣生動展現出來,湖南人性格倔强,脾氣剛烈,做事認真原則强,好動不好靜,膽略超凡,負氣霸蠻,經常在嘴邊就是「老子」長「老子」短,連寫詩也不例外,詩的首句一上來就是「老子生來骨性寒」,全然不顧詩性詩情的溫柔敦厚,直接就說老子天生就不愛熱鬧,雖然當官多年也還是如此,意思叫鄉親們不必來看他,自己不願也沒有能力幫你們謀取官職,與其美酒佳肴,他更習慣清粥小菜。周敦頤順此機會告訴鄉親們,說自己日以繼夜,勤勉辦公,只有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做夢才能安穩舒心。當然周敦頤也不是絕情之人,他感謝鄉親們的關心惦記,告訴大家我這個舂陵仔還像以前在家鄉時一樣,一切安好。

周敦頤在個人生活情趣和精神意境上,近乎莊周風格,其文人生活更像魏晋士人,雅好山水,吟詩論道。我們對他的文章,最熟悉的估計就是〈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晋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全文122個字,幾十秒就可背完,作者借物述志,以蓮花自况,透過讚美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表達自己高潔的志趣以及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處世態度,立意高遠,含蓄而富有詩意,文字簡潔優美,寥寥數行,卻富有音樂的節奏感,韻味無窮。

周敦頤,北宋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被後代推崇爲「上承孔孟、下啓程朱」的宋代理學奠基者,學者尊稱爲「濂溪先生」,濂學、洛學、關學、閩學是宋代的四大學派,其中濂學指的就是周敦頤所代表的學派,他以儒學爲本位,一定程度地吸取道、佛思想,以新的視野詮釋《易傳》和《中庸》等儒家經典,著有〈太極圖說〉和《通書》,通過發揮《易傳》、《中庸》之太極、誠、中和等思想,並借鑒道家的無極概念,建構起以無極而太極—陰陽—五行—萬物爲框架的宇宙本體論,並構築將宇宙本體論與儒家人性論、道德修養論相結合的道德形上學。

淳熙二年(1175年),呂祖謙從浙江到福建武夷山與朱熹會晤,兩人在寒泉精舍一起研讀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等著作,感其「廣大閎博,若無津涯」,初學者不易把握其中要義,於是共同摘取周張二程四子之語,共622條分成14卷,並取《論語》「切問而近思」之意,編纂成《近思錄》,這是宋代儒家最重要的一部劃時代著作,影響至今,第一條就是周敦頤的〈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爲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雖說只有短短的249個字,可是至爲重要,曾國藩〈湖南文征序〉說:「周之末,屈原出于其間,《離騷》諸篇爲後世言情韻者所祖。逮乎來世,周子復生于斯,作〈太極圖說〉《通書》,爲後世言義理者所祖。兩賢者,皆前無師承,創立高文。上與《詩經》《周易》同風,下而百代逸才舉莫能越其範圍。」這些脉絡淵源,我們讀易習易的愛好者,不能不有所瞭解。

周敦頤,字茂叔,他的名字就充滿著易經的韵味。〈頤〉卦是《周易》的第二十七卦,講究如何珍惜自己獨一無二的「靈龜」,而不要受到外界「朵頤」的誘惑。〈頤〉卦的卦象是山雷頤,若能保住自我、抵禦外誘,卦象就變成見「天地之心」的地雷〈復〉卦;相反,拋弃「靈龜」、迷戀「朵頤」,卦象就變成了「小人剝廬」毫無立錐之地的山地〈剝〉卦,分岔路口,何去何從,在乎一念,人生何不如是?拼搏幾十載,踏入中年,事業有成,可謂實現了「奮鬥人生」,往後如何發展?有的人管理有序,繼續充電,加强學習,熱心公益,樂捐慈善,勞謙終吉;有的人擴張無序,盲目發展,賭博吸毒,尋花問柳,逃避追債,夢幻泡影。

「敦」字在《周易》中也有特定的意涵,是很高的境界,務必高度對待、深度解讀,要再三深悟品味,萬不可一看而過。《周易》有三個卦談到「敦」,〈臨〉卦上六:敦臨,吉无咎。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復〉卦六五:敦復,无悔。象曰: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艮〉卦上九:敦艮,吉。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它們的共同點是在上卦,而且爻位高,不是五爻就是六爻,經過坎坷歷練,看盡奢華紛繁,返璞歸真如初。「敦臨之吉,志在內也。」退位大佬經驗豐富,即使不在其位,要是晚輩有用得著的地方,依然愛心如初,扶上馬送一程,如果不需要我,好漢不提當年勇,宿將歸來不論兵,舒心地去享受林泉之樂,眼不見爲淨,不至於自己跟自己生悶氣。「敦復无悔」可謂是爐火純青了,由初爻一路「復」到五爻,功力深厚不退轉,絕對禁得住外界的誘惑,最後乃有大成,修到「无悔」的境界,隨心所欲不逾矩,不會犯錯,怎麽會有悔呢?〈艮〉卦是講止欲修行的卦,上爻的「敦艮」,就是因爲一直在艮,剛開始拼命壓抑自己,到最後就習慣成自然,隨心所欲,所以說敦艮之吉,以厚終也,功德圓滿,象六祖惠能、虛雲和尚、弘一法師等大德,都有敦艮之吉的境界。

劉君祖老師對「敦臨」、「敦復」、「敦艮」三者有非常通透的解讀,現抄錄如下:

所以「敦臨」和「敦艮」、「敦復」都不是輕易修得到的;也就是說,在天地之心的復卦、止欲修行的艮卦、君臨天下的臨卦,「敦」都是最高境界。「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最大的山、最深的海,那個含容量就叫「敦」。

本期目錄...

 
【雙峰論劍之二十八】
 
《雜卦傳》辨義(二)
◎文/王立峰

《易經》有些卦的卦爻辭明顯是對歷史事件的記錄描述,所謂以史論卦,如升、明夷、渙、晉各卦,以及今天看來歷史線索已經非常模糊的泰、隨、歸妹、既濟、未濟、大壯、旅、巽諸卦。除此之外,作為從伏羲直到周公,經歷三四千年歲月沉澱才逐漸結晶成文的《易經》,當然留存著遠古時代先民生活和社會形態的烙痕記憶,尤其在上經中有眾多顯現。

「大有,眾也。」〈雜卦傳〉一字道破天機,大有卦就是論述管理眾人之事,就是政治,就是先民在同人卦「類族辨物」基礎上構建組織、建立部落邦國,形成的維持社會運作秩序的組織架構和運作準則。這是一個「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的時代,也就是後世所稱「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原始大同社會,「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是在講這個社會最具時代特徵、建基於公有制基礎之上的禪讓制度,大有之後的謙豫二卦,便是對這個大同時代社會生產和精神面貌的描述,說得更具體些,便是謙之九三和豫之九四所代表的王權和神權在原始大同社會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謙卦很特別,王者為「勞謙君子,萬民服也」的九三,嚴格意義上講,這裡的九三其實不應稱為王者,只能稱之為族群部落邦國民眾推舉的公僕首領,「為民眾服務」才是他們的唯一使命。鑒於當時極低的社會生產力,生存壓倒一切,部落中每個人能夠活下來、部落能夠繁衍延續下去是最為原始和現實的需求,為避免「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即「不患寡而患不均」造成的生存險境和社會紛爭,謙卦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這個原始大同社會的眾多部落邦國間會推舉實力最強、威望最高的部落邦國為共主,尊奉共同的價值觀,形成更大的邦國聯盟,掌管主持處理部落邦國之間的事務,堯、舜、禹就是這個部落邦國聯盟共主首領的代表,就是大有六五描述的「厥孚交如威如。吉。」原始大同社會公有制的經濟基礎,決定著這個部落邦國聯合體不存在也不允許存在私有財產,部落邦國間也不接受明顯的貧富差距。原始大同社會不但有共同的價值觀,而且實實在在地予以落實,那便是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也。」

聖人在〈雜卦傳〉中講的「謙輕而豫怠也」的「謙輕」,便是指的「萬民服也」的部落邦國民眾公僕首領九三,原始大同社會中的謙之九三,不會也不能如後世王者九五般淩駕于萬民之上,這點被亞聖直接點出,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只是亞聖自己卻搞錯了時代,刻舟求劍的結果當然是不被當世所見用。由此可知,僅孔孟之間相距幾代人的時間,大《易》真義已經開始出現辨義誤差。

謙之九三只能稱之為部落邦國首領而不是王者,根本還在於原始大同社會極其低下的生產力,那只能是一個神權社會,還完全無法進化到王權社會。在這個原始神權社會中,最具話語權的是巫師祭司,也就是豫之九四,從謙豫九三九四所處時位便可粗窺。

「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巫師九四作為天意神靈的代言人,當然是順天意而動,而在獲取天意的過程中,各種盛大繁瑣的祭祀儀式是必不可少的。在這些儀式中,九四「由豫」是必然的,同時作為群眾演員的「鳴豫」初六、「盱豫」六三也都是必須傾情參演的,所有的人都是「勿疑,朋盍簪」,虔誠敬畏,精神意志高度統一。在為了體現對神靈的虔誠敬畏進行的合演中,原始音樂奏起,大家扭動身肢,「鼓之舞之以盡神」,這就是「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在這種虔敬濃烈的氣氛中,每個人都忘我地參與其中,神靈才有可能降臨人世。感受到神靈的存在,能夠和神靈在一起,得到神靈的旨意,日常的勞累和痛苦都不再重要,每個人都鬆弛下來,把自己和命運毫無保留地獻給了天地神靈,這就獲得了慰藉、依賴和力量,每個人都快活起來,更加放鬆自己從而更為主動強烈地融入到現場氣氛之中,這就是「豫怠」。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無非就是豫謙二卦。謙卦講「利用行師,征邑國也」,豫卦講「而況建侯行師乎」,一個是實際征戰,一個是巫師主持戰前動員,激起將士鬥志,直至武王伐紂時尚有「巴師勇銳,歌舞以淩,殷人倒戈,故世稱之曰『武王伐紂,前歌後舞也。』」後世又逐漸演變成為祭旗、誓師等活動。其實到文王武王時代,周人已經發展到王權神權集于一身,文王武王既是邦國首領又是首巫,這就是「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甯方來,後夫凶。」的比卦。從比、謙、豫的卦序來看,可見《易經》的卦序也並非嚴格依照社會發展演化順序排列,或者說《易經》卦爻辭的寫作也並未拘泥於特別的嚴格限制。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還有就是九四巫醫同源,以六二砭石為六五療疾,這也是華夏文明中,由《易經》卦爻辭所記載下來的最早中醫起源的文字記錄。

幾千年的傳承流變,基於卦象而作的《易經》卦辭爻辭又在不斷衍續,生發出新的意義,如豫卦衍生出逸豫、娛樂、備戰、國防等意,甚至有九四不正而行「尊王攘夷」、「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力格局之論。其實《易》亦是生生不息、本無定見的,能夠自圓其說既無不可。可是這許多的衍義必須要尊奉《易經》卦象和卦爻辭為原典,這是幾千年間,通曉天機的古聖先哲們的生活智慧經歷世代積累凝煉所成,又經受住了後世幾千年的歷練考驗。雖說「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在這裡講的「典要」一定是在《易經》卦辭爻辭之外的其他闡發著述,後人無論如何衍《易》,還是必須要有基本的立足點和出發點,要遵循最基本的卦象和真正準確完整解讀的卦辭爻辭進行發揮闡述,而能夠準確完整地對卦辭爻辭真義進行解讀,始終是聖人之後兩千多年來,《易經》探索研究最為關鍵之點和困難之處,至今亦然。

本期目錄...

 
 
【學會最新公告】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咸臨書院)
~劉君祖老師開課通知~

劉君祖老師課程「繫辭傳細講」第二期

◎編輯部


2020、2021年歲值庚子、辛丑,新冠病毒瘟疫肆虐全球,未來世局肯定有重大變遷。華夏《易經》絕智高慧,世所難及,64卦384爻交織組合成的信息系統,足可精確描述4096種宇宙人生錯綜複雜的變化,並提示情境中人如何冷靜適切地應對,趨吉避凶,開物成務。

七種十篇的易傳中,又以《繫辭傳》被公認為最豐富最高明的著作,文辭優美,意境深遠歷代傳誦不厭。後世習易者,在正式學64卦前,往往先讀繫辭傳,建立札實的基本功,或讀過經文後再回頭研習繫辭傳,多有恍然大悟的深切感受。繫辭傳之於《易經》,既是啟蒙的起點,也是究竟的終點。 劉老師研易四十餘年,於此劫亂之時以實體兼直播方式,細講錯卦與繫辭傳,願把金針度與人,歡迎天下有志者與會。

易經錯卦細講課程劉老師自2020年5月21日起足足講了60堂課,同學們仍意猶未盡,老師發心預計以12堂課時間自2021年9月16日開始細講繫辭傳,老師秉持著一字一義、依經解經,將繫辭傳內容相關之章節放在一起,並配合64卦與其餘易傳融會貫通講解,由於上課內容十分豐富,未能於原預計之12堂課完成講解。第二期課程預計2021年12月9日開始,再以12堂課時間完成此次「細講繫辭傳」的課程,第一期課程向隅者,仍歡迎加入學習的行列,共同沉浸於經典的喜悅中。


課程:易經繫辭傳細講第二期
授課老師:咸臨書院山長 劉君祖老師
課日期與時間:2021 年 12月 9 日 (週四) 晚上7:00~10:00
課程費用:以12 堂課為一期
會員:$ 8400.-
非會員:$ 9400.-
【附註: 本課程無複習班優惠。劉老師深諳華夏經典底蘊,進德修業與時俱進,即使您多年前已向學劉老師錯卦與繫辭傳,此時再親自學習,將會有另一番新的體悟。】

上課地點: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報名辦法:請洽周易學會電話:02-23957395 (週一至週五)下午2:00-6:00。
或請撥打:0921-815176 陳小姐 或 0963-333-208 張先生。
亦可 email:service@iching.url.tw

本期目錄...


智謀平台─新戰國時代形勢推演(第四期)

◎編輯部


繼戊戌年春中美貿易戰起始,己亥年全球經濟陷於谷底,庚子年初新冠病毒肆虐世界各地,加以大國爭霸、族群衝突,冤仇相報愈演愈烈,迄至辛丑年末世局仍受疫情之影響,不知伊於胡底?劫難過後,通途變天塹,當驚世界殊。順數知往,逆數知來,精煉百世的華夏經典所鎔鑄的智慧,臨此千載希有的劇變,能有會有怎樣的解讀與因應?

劉君祖老師特別精選《管子》、《人物志》、《冰鑑》、《鬼谷子》、《戰國策》、《黃帝陰符經》(附天機經)、《太公六韜》等一系列經典,結合《易經》理氣象數,針對時局兵棋推演,極深研機,通志成務,洗心退藏,與民同患。

配合課程講解需要劉老師已先精選《管子》、《鬼谷子》、《戰國策》、《太公六韜》等部分內容詳細解說。由於世局詭譎多變,未來仍將配合需要繼續選讀其他經典,亦歡迎向隅者隨時參加分享研習。


課程:智謀平台 ─ 新戰國時代形勢推演
授課老師:咸臨書院山長 劉君祖老師
上課日期/時間:2021年12月14日起 ~(每週二 晚上7:00~10:00)
課程收費:(以20堂課為一期)
會員:NT$14000元 非會員:NT$16000元

上課地點: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6 號出口)
報名聯絡電話:(02)2395-7395 【週一~週五下午2:30~9:30 】
或請聯絡 0963-333-208 張先生
*難得劉君祖老師教授這一系列經典;向隅者請把握機會報名參加上述課程。
*上述課程提供線上教學,如果因故無法親臨現場上課,您可透過網路同步上課,或是課後重複觀看課程錄影。

上述課程繳費辦法:匯款/ATM
戶  名: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銀  行:國泰世華銀行(013)華山分行
帳  號:118-03-500007-1
【繳費完成後請電洽學會,並請告知匯款人姓名、標示「繫辭傳」以及銀行帳號"後五碼"數字】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www.tweching.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