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電子報 第一百二十六期
2021.04.01 出刊
■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一百一十二】有孚惠心◎文/劉君祖
■ 【易學偶拾‧第一百零八】不休息菩薩◎文/邱雲斌
■ 【樓醫師專欄】節氣養生_看「天」吃飯,瘦得健健美◎文/樓中亮
■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中年級課程心得分享---論語.南方與北方之強◎文/王修亮
■ 【詩情話易之五十二】巷南巷北讀書聲◎文/唐德清
■ 【雙峰論劍之二十三】辛丑新世界◎文/王立峰
■ 【志學集】2021年3月易經讀書會側記◎文/張詒鵬
■ 【學會公告之一】易經基礎班招生公告◎文/編輯部
■ 【學會公告之二】四月份易經讀書會公告◎文/編輯部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一百一十二】
 
有孚惠心
◎文/劉君祖

韶光飛逝,毓老師離世倏忽已快十年,辛丑春分時節,中華奉元學會門生弟子籌辦十周年紀念,同時舉行第三屆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丙申年秋、己亥年春,我們已先後主辦過首屆及次屆的研討會,萃聚海內外菁英麗澤講習,期望繼志述事,於此滔滔亂世奏一元音,或能有補於當今。

次屆的主題為易學,本屆則為春秋學。從天德黌舍到奉元書院,或曾擬議過的華夏學菀,《易經》與《春秋》都是鎮山之寶的絕學。「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奧質與真文具在於此。「豈止日月易新懸?必也盤皇另闢天!」極數知來,通志成務,捨此而末由。


▲圖說:奉元學會主辦毓老師逝世十周年紀念會,劉老師率同門誠心祝禱

庚子、辛丑疫情肆虐,堪稱百年罕見的浩劫,全球七十多億人眾、兩百多個國家與地區悉數捲入,徹底改變了世局,其影響之深遠超過人類文明史上許多重大事件。中美劇爭、兩岸不諧,與我們關係甚大,似乎已成苛酷難挽之勢。未來五年、十年乃至二、三十年,華夏江山會是個甚麼情景?奉元門下濟濟多士,又能貢獻甚麼於斯土斯民?


▲圖說:劉老師於第三屆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專論

毓師這本札記的編纂出版,從起意發心至今約二年餘,當時我看到那些原始文件的圖照時,就有出土文物必須妥善保存的感覺。後來有機緣全部閱覽幾遍,信念更堅。誠如銓穎在整理後記中所言,這些札記為老師隨手寫下,黌舍印製的卡片較清整有規範,日曆紙與廣告紙記的密密麻麻則辨識吃力,還有同一張上從左又從右寫起的。雖然如此,字跡並不潦草,甚至還有書法的敬慎與端嚴。透過紙背顯示幾年幾月幾日的老式日曆,看著彷彿回到五六十年前那個塵封湮鎖的時代,老師孤身一人在台的所思所念所為,大致都能領略會心。其中一頁上記有豪情布局壯語,所謂下盤亙古未有的大碁云云,心底更是激盪不已感喟良深。


▲圖說::毓老師逝世十周年,編纂出版毓師札記

往後的商議斟酌分工,張哥苦心孤詣操持大局,銓穎夫婦花大心力分類爬梳整理,還有幾位同門師兄弟的協助支持,在在令人感佩。最後定稿前,我與銓穎隔海通聯細校近五十分鐘,方才放心編排,闕疑闕殆,俟諸來者。

《易經》中孚卦九二爻辭:“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此書付梓,為往事存見證,期後世仁人志士有所興發。益卦九五爻辭:“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孔聖當年栖栖皇皇,期致太平;毓師一生述而不作,志清行潔,我們永恆追念。

夏曆庚子年臘八值大寒節氣
    奉元門下弟子 劉君祖 謹述

本期目錄...

 
【易學偶拾‧第一百零八】
 
不休息菩薩
◎文/邱雲斌

丘園有一位「不休息菩薩」,豐功偉業自不在話下,每天工作忙碌的時間,絕對超過十個小時,越忙越來勁,越忙越有活力,她就是我備極劬勞的老母親。

老母親年庚八十有五,仍維持黎明即起的好習慣,念經做早課,常誦唸金剛經、普門品、藥師如來佛經,伴隨著虔誠跪拜百十下。白天都在園裡忙活的團團轉,最神奇的是,午餐過後從不躺下來午睡,只要在竹林下打個盹,又神采奕奕的上工去了。

《易經》全部卦爻辭裡,只有出現一個「勞」字,就在謙卦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三爻是主爻,謙卦卦辭的化身,整個謙卦的精神,德行,都表現在這個爻,精髓在勞這個字。現代人不喜歡過份操勞,許多年青人還把勞心勞力都看成是負面的。

我們看這個勞字,說文解字曰:「勞。作劇(原來是力字旁。)。務者,趣也。用力尤甚者。」勞是劇烈過度的用力,為了任務、職務,為了養家活口,必須勤勞工作。三爻爻辭雖然精簡,但「君子有終」的君子,來自乾卦三爻「君子終日乾乾」的日夜辛勞,結合坤卦三爻「含章可貞,無成有終。」的圓善有終,天地乾坤孕育的精華都在此爻展現,足見爻辭作者的巧思慧心。

但如果能結合自己的興趣、志向,任何人可以心甘情願、任勞任怨。卓越的領導人掌握此訣竅,還可以讓人民忘勞忘死。所以,下經兌卦彖傳說:「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 人性原本好逸惡勞,貪生怕死,可是受到兌卦的號召說服,興奮激勵,再辛苦的勞務,也可以承受;甚至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辭。

老媽做任何事,包括髒臭的堆肥、施肥,繁瑣的除草、抓蟲,都笑咪咪的從無怨言,真的是樂在其中。

另外,在易經井卦的大象傳曰:「木上有水。君子以勞民勸相。」在開挖或者疏浚一口井的過程中,一定要民眾動員起來,精誠團結合作。

勸相,其實是「相勸」,相互的勸導勉勵。鑿井不是個人能作到的,一定會碰到挫折,需要互相打氣、鼓勵,行善向上。深一層的來說就是「人的自性開發」!既為同道、同修、同一團體,大家互相加油。

在八純卦中,代表坎險的坎卦,亦稱為勞卦。說卦傳曰:「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坎卦象徵水,代表正北方,水不分晝夜的流動洗滌萬物,所以有勞苦的卦象,是萬物歸藏休息的地方,所以說在坎位它使萬物勞苦疲倦。並且,人生的坎險,一波波的永不止息,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但是只要勇敢面對,不辭辛勞的學習專業知識技術,培養良好的德行,總是可以履險如夷。

問老媽什麼時候退休,自十幾年前說的「等孫子當兵回來再說!」現在,重孫都唸幼稚園大班了,改為說「等做到那一天,做不動了為止吧!」真是我們家不休息的老菩薩。

本期目錄...

 
【樓醫師專欄】
 
節氣養生_看「天」吃飯,瘦得健健美
◎文/樓中亮

即將到來二之氣的氣候特質是偏熱、偏陰虛,對人體的影響是血液黏稠度提高,體內、體表水分不足,代謝性廢物累積,脂肪不易轉化成能量使用,因此在這段間(4/4-6/4)想減肥的人一定要特別留意水分的正確攝取,才能幫助代謝,提高減肥效率。以下是樓醫師分享的二之氣減肥健美方,有興趣的人不妨試試。

《二之氣減肥健美方》

  1. 每天至少喝水2000毫升。每小時喝50毫升,定時定量喝才能維持血液濃度。(腎臟病與心臟病患者除外,每天不可喝超過1200毫升)
  2. 多吃白木耳、水梨、荸薺、甘蔗、蜂蜜、豆腐、百合…等滋陰潤燥之物。
  3. 每天快走或運動至微汗。運動後喝水300毫升。
  4. 早睡早起不熬夜。
  5. 忌吃甜食,辛辣、高油、高鹽食物。不喝酒。
  6. 赤小豆粥
    配方:赤小豆 100g,粳米 100g,水適量。
    作法與用法:煮粥食用,每周至少3次。
  7. 苡仁水
    配方:苡仁60g,水1000-1500毫升。
    作法與用法:煎水代茶飲用。

(本文承蒙樓中亮中醫預防保健網提供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電子報讀友,特此致謝。)

本期目錄...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
 
中年級課程心得分享---論語.南方與北方之強
◎文/王修亮

大班上學期的文史結束於神農氏,我們只簡單地談了神農時代所發生的事件。伏羲氏的大觀天地,反向引導了人們微觀萬物的概念,動物之外,人類最親近的便是植物,畢竟「食於口」,植物相對來說比動物容易安全的觀察與獲得,引致神農氏對植物農耕與醫藥的發展。

從有巢到神農都是仁者為王,不計較自身利益,願與眾人分享自己的發現與發明。然而自神農起,人群安土重遷,畜養牲畜,食物的取得便利安全,醫藥研究使生命健康而較為長壽,都使得人口繁衍,物產富足。

人口的繁衍與健康使家族壯大,姻親與血緣的部落成形。人口擴張也使遷徙開始艱難,畢竟一個父子母女的家庭遷徙,和姻親部落整體的遷徙不可同日而語,種植的土地如何可能帶走?幼兒如何奔波萬里?到一個新環境重新開發農地,等待收成期間儲備的衣糧更是巨大的問題。

農耕技術的優勢必然逐漸遍佈大陸,眾家族求得技術後會選擇自身習慣又適當的農地,未必一定是平原。而選擇不同地區來農耕的部落,也會使區域產物各不相同。包含植桑養蠶、冶礦鑄銅等不同物產與技術的開發。

物質不再僅僅是食物皮革,人們的欲望不再僅僅是溫飽,「基本飽暖」和「更舒適的享受」、「更方便的工具」比較起來,人們的慾望逐漸脫離大自然本能,隨著人文的發達也更上層樓。

若是我有滑軟的絲綢可以選擇,我為何要穿著粗糙的麻葛?
若是我能有一把輕薄的金屬鋤頭,為何還使用石鋤木鏟?
人文的慾望使人奢望與貪婪。然而,人文的產品需要大量人工時間琢磨製造,在遠古時代,沒有工廠機器的時代,產品不可能大量、快速。
求之不得的欲望何去何從?

仁者聖王一直秉持的價值是「分享共樂」,技術可以分享共樂,但是物質,尤其是花費時間精力人手製造的物質,確實無法分享共樂。還不討論人工物質因為罕有而產生的階級專用問題。即使是「日中為市」,我自家部落都不夠分配的絲帛,甚至只有貴長武士階級才有權分到的刀劍鎧甲,如何有多餘的可以拿出去賣別人?

不足而後爭奪之,爭奪之不足而後戰。

《五帝本紀》紀錄「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神農氏弗能征,是因為神農本就是溫柔的人,分享、同樂的人。神農的人品道德、價值取向,不容易處理人工物質所產生的慾望爭戰。

「強者」黃帝於焉產生。是南方之強者,也同時具備北方之強者。

子路出身獵人,好義任勇,屢因粗疏而受孔子責,曾為同門所輕。這樣的弟子難免希冀師者的讚賞,即使年長猶然如此,子路也就時不時挑自己的優點提醒孔子。「子路問強」。我武強身壯,老師請誇獎我的優點吧!

「南方之強歟?北方之強歟?亦爾強歟?」

吾無知也!扣其兩端而竭焉!

除了知識與技術,教師最好不要直接給學生答案,尤其是心性有關,教師的「引導」是多給學生幾個方向,而且是相對的方向,這是學生思考的良機。

「寬柔以教,不報無道」是心廣智強,溫柔而深刻,在群體中足以與人溝通大觀,合作團結,正如君子並不會輕易為虛妄的名聲捨生忘死,而是默隱行志,進行著身教、家教或各種教育,傳承著文化,使得社會得以長治久安。

「衽金革,死而不厭」是身健意強,勇敢而堅定,屬於個性的執著,一人之勇,一人之力,或許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然而也就是一小群同志者一時的壯烈,於群體人類大觀不一定有利有義。

身體受先天影響,即使透過訓練,未必每個人都可以健壯到成為衽金革的強者,武功技能更有天賦的強弱。但只要是常人,即使身體先天殘缺衰弱,都能透過學習成為「寬柔以教,不報無道」的心智強者。

與群共強及個人之強,孰擇孰選?還是,連這兩端都無能思及,只是跟著流行喊口號:「男兒當自強!」亦爾強歟?你自己連定義都不自覺的所謂強?你連自己的主觀之強都無能知覺無能表達,你如何與我談論「強」?

黃帝的強,以北方之強取天下,以南方之強治天下。
扣其兩端而竭焉。心與身是兩端,情發與理行是兩端。
心身兩強,其情中節,其行中庸。

孔子在兩端間「扣」,對學生一項一項列舉探思,這是「格物」,覺己「誠意」乃能得己情,外物己情盡其知才可謂「致知」,中國文化的「致知」不是知識而已,而是覺知諸般外物所引發五觀的己感己受產生的己情。

同時「正心」,選擇身心群己的中節,修身以成行為的中庸。

所以,每個字詞,溝通的雙方是否文詞定義相同?是絕對重要的!「雞同鴨講」怎麼可能溝通?沒有溝通共識的文字語言,自說自話怎樣能說理?

文字是人類創造的人文,美感文字屬於個性,可以天馬行空恣意運作,別人不懂也可以感受到美,字詞義模糊反而另有美感;溝通的文字屬於群體講理,雙方對字詞的本義必須一致。

若是你說起一件事來,「絕對」或是「應該」都無法明確,混為一談,如何溝通呢?

子路的「強」與孔子的「強」定義並不相同,定義不是字詞義的文字解釋,而來自生活中的行為舉例。在生活中我對一件事的看法,判斷事件的是非對錯羞惡,涉及我的價值選擇,是我的「主觀」。每個人的主觀有同有異,所以如何分辨同異,文字解釋說明要先取得定義的共識,否則必然誤解。這是溝通時,合作時,文字語言為何定義必須統一的重要原因。

語文定義統一才能講理,講理的態度行為才能稱為「禮」。即使要爭強,也是「揖讓而升,下而飲」,有禮的說理才能中節又中庸。

自神農以後,物資繁盛,慾望擴張,人文發達。人文使人類更善於表達,卻也同時限制了天然的敏銳心感,使人類困於語言難以真正溝通。

「國有道,不變塞焉」,如何在順境、順溜的語言文字中警惕自身與彼此僵化的先機;「國無道,至死不變」,如何在亂世的流行價值中堅定深思的價值,是學習為強者的功課。

本期目錄...

 
【詩情話易之五十二】
 
巷南巷北讀書聲
◎文/唐德清

山東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是中國乃至于世界上唯一的一處兩千多年來文脈不斷的文化聖地,從孔子年輕時開壇設教以來,直到今天,這裏的文化活動一直很興盛,春風化雨,弦歌不輟,地位尊崇。長期以來,孔府被國人尊稱為「天下第一家」,自從劉邦皇帝去曲阜祭拜孔子,開創帝王祭孔之後,歷代有不少帝王去祭拜過孔子,「三孔」歷史久,占地廣,規模大,文物古蹟也很多,到孔府旅遊如果僅僅是走馬觀花,照相發帖,那就很可惜,白白錯過了很多的文化熏陶。

孔府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有故事,楹聯也很多,内涵很豐富。2013年11月13日,筆者參加福建政協組織的山東考察,在孔府後堂東樓裏看到一副對聯,印象極爲深刻,上聯是「萬化所基,人倫冠冕;」下聯是「二南之業,家學淵源。」這是1936年山西省主席徐永昌祝賀最後一任「衍聖公」孔德成大婚時的賀聯,上聯講宏觀,講人倫至道,說孔子儒家學說是天下文明教化的根基,六經之策,蓋取之乎〈關雎〉,關雎之事大矣哉!男婚女嫁、夫婦敦倫、養育後代是五倫中的核心,此所謂「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下聯講微觀,講家傳之寶,以《詩經》頭兩篇〈周南〉、〈召南〉來統指孔子的刪、訂、贊、修,雖說孔子的學說是全人類的,但首先是他們孔家的家傳,詩禮傳家的淵源更是孔家的血脈、法脈、文脈、道脈。

〈周南〉、〈召南〉是十五國風中的頭兩篇,而〈風〉又是《詩經》的核心基礎,由〈風〉及〈雅〉而〈頌〉,正是從民間百姓到官府朝廷再延伸至敬天地、通鬼神的發展過程。何謂〈風〉?《呂氏春秋》稱東北風為炎風;東風為滔風;東南風為熏風;南風為巨風;西南風為淒風;西風為飂風;西北風為厲風;北風為寒風。一年四季的風又不一樣,春天刮東風,夏天刮南風,秋天刮西風,冬天刮北風,大自然如此,世間萬物受其長期熏習,各地區各民族自自然然就形成了形形色色的自己風格,東南的吳儂細語,西北的秦腔高亢,習俗各異,截然不同,古人總結為「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爲政者必須從日常不同的風俗中,體察、體會、體悟到百姓的需求和民心的向背,深入實際,嚴於律己,自然就有益於推行善政。孔子對季康子說:「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孟子也說:「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風是無形無相的,但卻是最有影響力,最有滲透力,無遠弗屆,無孔不入,從這種最細微的地方去理解風氣的重要性,或許能多少體會到爲什麽孔子要把〈關雎〉一詩擺在《詩經》三百零五篇的首篇。

孔府兩千多年來尊榮獨享,很大的原因,或是說根本的原因,當然是統治當局刻意的栽培維護、粉飾利用。即使在1938年初日軍侵略山東,在曲阜燒殺掠搶,唯獨對「三孔」表現出空前的敬畏,甚至孔府的汽車經過,街上的日軍官兵,都要及時行禮致意,這并不是這些鬼子有良心,只是東京本部迫於孔子文化的巨大震懾力,不敢不下的死命令,政權短暫,鈔票長青,文化萬萬年,由來如是。宋朝的東萊呂氏一族,依靠詩禮傳家,家風嚴謹,家學深厚,一門四相,顯赫十世,文獻相繼,功名不斷,之後無人能出其右,算來也是古今傳奇。

唐末的呂夢奇官拜戶部侍郎,開啓呂家累世公卿之路,他的兒子呂龜圖、呂龜祥,皆中進士,官聲不錯,呂龜圖的兒子呂蒙正(946年-1011年),字聖功,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中了狀元,在太宗、真宗兩朝先後三次拜相,景德二年(1005年),呂蒙正告老還鄉,定居洛陽,後來宋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禪泰山,經過洛陽時,曾兩次到呂蒙正家裏看望他。《宋史》記載:「上謂蒙正曰:『卿諸子孰可用?』對曰:『諸子皆不足用。有侄夷簡,任絳州推官,宰相才也。』夷簡由是見知於上。」我們從這短短幾個字可以看出,一是呂蒙正舉賢不避親,二是呂蒙正有識人之見,有很强的預測力,因爲當時的呂夷簡(979年-1044年)任職絳州推官,類似今天地級市中級法院的審判庭庭長,相當於正處級法官,離國務院總理還相差十萬八千里,可是十幾年之後,到了1022年真宗駕崩、仁宗即位的時候,劉太后臨朝稱制,呂夷簡真的正式拜相,主持中書省達二十年之久,是宋朝僅次於趙普的長命宰相,到了南宋理宗寳慶二年(1226年)朝廷仿造唐朝「凌烟閣」,建了「昭勛閣」以紀念傑出的二十四位功臣,呂夷簡名列其中。呂夷簡的次子呂公弼(1007年-1073年),神宗朝官拜樞密使,專掌軍權大事,位同宰相,尊稱為「樞相」,朝廷柱石。呂夷簡的三子呂公著(1018年-1089年),「幼嗜學,至忘寢食」,歐陽修曾經出使契丹,遼國國王問當今「中國學行之士」,歐陽修首推呂公著,呂公著不僅是帝王師,在哲宗朝也拜相,《宋史》稱「宋興以來,宰相以三公平章重事者四人,而公著與父居其二,士艷其榮。」至此,呂氏五代四相,父子三相,進士滿庭,真是古今罕見。之後呂家沒有人再拜相,但是進士、舉人層出不斷,經過呂公著長子呂希哲,再到呂好問、呂本中、呂弸中、呂大器幾代的努力,終於孕育出一代大儒呂祖謙(1137年-1181年),標志呂氏家族由政治世家,華麗地轉成了學術世家。

呂祖謙,字伯恭,學界稱之為「東萊先生」,是呂夢奇的十世孫,幼承庭訓,淵源深厚,一生好學,勤於思考,二十七歲時先是進士及第,再中博學宏詞科,一年榮登兩科,極之罕見,朝野傳爲佳話。呂祖謙開創的「呂學」(婺學),與張栻之「湘學」、朱熹之「閩學」、二陸之「心學」等學派聲氣相應,開了浙東經世致用學術風氣之先。呂祖謙將「儒者」分爲「真儒」和「愚儒」:「徒誦訓詁,迂緩拘,自取厭薄,不知内省者」是「愚儒」;而「真儒」者卻是「不為俗學所汩者,唯實學是求」,他脾氣好,人品好,學問好,人緣好,既有識人之明,又有容人之量,廣交天下師友,博采眾家之長,心平氣和,持論公允,兼容并包,委屈回護,能夠將不同學派集合在一起,調和鼎鼐,和諧共融,後代學術界評價呂祖謙為「學術宰相」。呂祖謙的名聲遍天下,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公認的學術地位,他順利安排了兩位很有個性的大學者——朱熹和陸九淵,坐在一起辯論好幾天,辦成了千載稱譽的江西鉛山「鵝湖之會」,永遠影響著中國的學術交流,他和朱熹還有福建武夷山的「寒泉之會」、浙江衢州的「三衢之會」,兩人切磋學術,深入密切,共同編纂《近思錄》,根據資料統計,朱熹寫給呂祖謙的信件有106封,呂祖謙寫給朱熹的信件有67封,朱熹還將長子朱塾送到呂祖謙門下受教,可惜呂祖謙英年早逝,比朱熹早走二十年,兩人的學術合作嘎然而止,真是千古悲摧。

呂祖謙能成爲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歷史學家,和他早年所受的綜合教育密不可分,他除了天然厚重的家學之外,還拜了福建林之奇爲師,也拜江西的汪應辰、湖州的芮燁、福建的胡憲、劉勉之(朱熹的岳父)等人為師,兼取其長,胸次豁然,融會貫通。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他父親呂大器到福州任職福建提刑司幹官,呂祖謙隨父去福州,拜閑賦在家的閩地大儒林之奇(呂祖謙伯祖父呂本中之高足,世稱『三山先生』)為師,既講古文,又講呂氏家學,呂祖謙天分高,領會透,吸收快,很受林之奇贊賞「主以古意而潤色之,先生每讀必擊節賞嘆,知其遠且大」,呂祖謙學得很快樂,很刻苦,很契合,稱「閔閔焉如農夫之望歲也」,林之奇編了《觀瀾集》,呂祖謙為《觀瀾集》作集注,自己又仿《觀瀾集》編撰《古文關鍵》,後來呂祖謙高中進士同年,又考中博學宏辭科,扎實的古文功底可見一斑。當時的福州,學風鼎盛,文化氣息濃烈,内外氛圍,大小環境,都非常有益呂祖謙的求學進步,他滿懷欣喜地在一首詩寫到:


路逢十客九衿青,半是同窻舊弟兄。
最憶市橋燈火靜,巷南巷北讀書聲。

福州開埠早,秦時置閩中郡,晉朝建福州城,大家去過的三坊七巷雖是明清建築,依稀都有歷史影子,石板街,古巷裏,夜已深,人未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書聲琅琅,鏗鏘綿長,春風化雨,桃李芬芳,沁人心脾,愜意怡然。呂祖謙後來創立了麗澤書院,書生雲集,學者咸來,用得最多的教材就是自己編撰的那本《古文關鍵》。

《周易》的第三十七卦是風火〈家人〉卦,上卦是風,無影無蹤,且又讓人實實在在感受得到,這種無形的影響,深入而且全面;下卦是火,離卦的光明溫暖,象徵人類文明的永續發展,離卦同時也象徵人類相互之間的網際聯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社會分工越細就越需要人際間的良性互動。内卦(下卦)的人類文明、光輝榜樣、優秀價值,通過外卦(上卦)的風傳播出去,為師為範,由近及遠,甚至傳播到全世界,於是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它的〈彖傳〉講明:「正家而天下定矣。」一個家庭,一個家族,都是社會的根本組成部分,家庭不和諧,而要奢求社會安定平和,那是緣木求魚的。反過來說,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因爲風火是〈家人〉卦,而火風卻是〈鼎〉卦,〈鼎〉卦就是政權的象徵,〈大學〉說:「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這個道理。

〈家人〉卦的〈大象傳〉:「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非常强調了家教的重要性,社會上的風氣就是個個家庭風氣的具體叠加反映,孔子說:「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透露出家教的好壞程度,我們常常會聽到人家評論說「有家教、沒家教、好家教、壞家教」等等,閩南有一句俚語「好某(老婆)蔭三代,孬某毀三代」,為善如登,為惡如崩,風自火出,好的風範一定是從良好的環境中熏陶出來的,家風如此,政風更是如此,萬般不與政事同,國家領導人帶頭「言有物、行有恆」,强調歷史傳承,重視傳統精華,以身作則,真抓實幹,這個國家自然是朝氣蓬勃、政通人和,總統帶頭推特治國,撒謊、欺騙、偷竊,國家豈會有正確的是非觀念?民風、黨風、文風、學風、校風、商風、會風……莫不如是。

本期目錄...

 
【雙峰論劍之二十三】
 
辛丑新世界
◎文/王立峰

公元2020年庚子,世界陷於大疫,當世之人從未經歷過如此局面,世界各國因利益根基和政體差異,應對表現高下可判,結果殊為不同。

公元2021年辛丑,疫情影響深化加速了世界原本的發展潮流,中長美消趨勢已臨最為關鍵節點。原本美國掌控世界霸權,在政治、軍事、經濟、金融等各方面對全世界操弄榨取、巧取豪奪的局面將被打破,美國面對的選擇無非是,要麼拼湊力量最後孤注一擲,瘋狂戰略反擊而被武統痛擊,現存東亞安全框架坍塌,美元霸權喪失,美國如蘇聯般快速崩潰解體;要麼小動作不斷,但最後一刻始終不敢攤牌,最終縮頭沉默,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但無奈只能接受溫水煮青蛙的現實,如日不落帝國那般相對平靜地認歸天命。

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以《尚書.甘誓》中描述的姒啟伐有扈獲勝為標誌,中國歷史由公天下的大同社會開始轉而進入到私天下的小康社會,「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是小康社會的根本利益格局和準則。

經歷四千餘年的漫長歲月,直到上個世紀中葉,中國社會又開始從根本制度上再次發生歷史性的轉折,從小康社會轉向大同社會的臺階,邁向大同社會的門檻,自此之後,「損上益下,民悅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成為整個社會最根本的利益格局和出發點。

之所以說是從根本制度上轉進大同社會,實在是由於中國社會歷史負擔和發展慣性極其深重,大同社會必要的物質和精神資源還極其薄弱,整個社會的經濟基礎、思想意識和道德水平還遠遠未達到大同社會的基本要求。但無論如何,在華夏傳統思想文化理想的沃土上,中國社會歷經幾千年的風霜雪雨、坎坷起伏、歲月陳釀,融匯二十世紀的時代潮流和理論灌溉,歷經兩代人的犧牲奮鬥,古老的中國篳路藍縷,艱難探索,終於重新邁進了大同社會的門檻。

時至今日,又是七十餘年過去了,又經歷了幾代人的奮鬥犧牲,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如今的中國,實物生產、經濟實力、金融潛力、科技進展、軍事力量、政治影響在世界上均已數一數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歷史上第一次消滅了絕對貧困,曾經積貧積弱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也正因如此,出於霸權喪失的驚懼和資本統治話語權被顛覆的恐慌,在時不我待的壓力下,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終於在2018年3月份起,公開對中國發起了以貿易戰為代表的一系列經濟、金融、政治、外交、社會、輿論進攻,妄圖遲滯中國的發展勢頭,打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

如今三年過去了,尤其是中間又經歷了全球疫情衝擊,世人很清楚地看到貿易戰的結果,越來越多的人確認當今世界實力消長的大勢。中國對等反擊,韌性十足,越打越強,民心士氣激昂飽滿;反觀美國,陷入經濟、金融、社會、體制維穩的漩渦之中,產業空心、金融累卵、貧富加劇、種族衝突、黨爭內耗,價值觀掃地,整個社會陷入無休止的撕裂困局,隨時都有可能崩裂坍塌。

說起來,今天的美國與三年前相比,面對中國還能拿得出手的無非還是以芯片為代表的部分高科技,但優勢較三年前已明顯弱化。除此之外,恐怕就只剩下為其控制並支撐其金融霸權的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即國際資金清算系統了。

依靠對SWIFT的絕對把控,美國金融制裁的大棒揮向朝鮮、伊朗等國,並對白俄羅斯、俄羅斯等國進行威脅,甚至還有中國。當然這種戰略級的大殺器猶如核彈,不到最後時刻美國是絕對不敢對中國下手的,但是作為大國激烈搏殺的另一方,作為世界上最多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絕不能容忍這種單方面不對稱的金融優勢始終在自己面前晃來晃去。

為此,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國早些年已經啟動運營了CIPS(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雖然在目前的國際金融結算中還完全無法跟SWIFT相提並論,但起碼是有了這樣一個系統。有跟沒有是完全不同的,逐漸發展替代必要時可以拿來頂上應急,不必完全仰人鼻息,就像對方有1000枚核彈,我方可能只有幾十枚,但就是這區區幾十枚核彈,對方就絕不敢輕易對我方進行戰略訛詐和冒險。

另一方面,緊跟數字貨幣潮流,2020年10月起,中國人民銀行開始在深圳等地進行人民幣數字貨幣的試點,2021年起,將有更多的城市開啟數字人民幣的試點工作。

數字人民幣體系(DC/EP)不但安全性高,而且實現多終端選擇、點對點交付,甚至可以雙離線支付,理論上在全球範圍內完全可以脫離現有國際結算體系進行支付結算。稍加時日,數字人民幣體系(DC/EP)將與CIPS(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一道,共同應對國際政治、金融動盪變局,為人民幣國際化保駕護航。

除此之外,數字人民幣還具備另一個極其重要的特點,即高可追溯性,也就是說,所有的數字人民幣支付結算都將記錄在案、追溯可查,在有權機關嚴格依照程序出具相應法律文書的情況下,可以進行相應的數據驗證和交叉對比,從而為打擊違法犯罪提供信息和證據支持,即便通過化整為零等手段,非法收入支付也無法逃避監管。

當今的中國,已經是公有制占主導地位,大同社會最根本的制度基礎已經建立起來,但推進完善卻是個長久艱巨的任務。《周易》中的大有卦描述的便是大同社會的社會關係和社會面貌,初九「無交害,匪咎。艱則無咎」,講的是大有社會人民與政府相互支撐、患難與共而非交相害的關係;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講基層政府和官員的擔當、高效、務實、廉潔,由此生發出堅強的組織動員能力是大有社會的基本要求;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講的是最高領導人出自基層的選拔禪讓制度;九四「匪其彭,無咎」,講的是執政高層多元一體,以大局為重,避免黨同伐異;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講的是最高領導人成為公權力的化身,以人民的利益福祉為最高追求,動員人民,萬眾一心,贏得人民的信認愛戴;上九「自天祐之,吉,無不利」,講的是民心即為天心,以民心天心為依皈是最高領導人必須遵循的人類社會終極天則。

大有卦辭「元亨」,彖曰「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大同社會確當作為人類崇高理想和社會價值追求;大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是大同社會對每個人道德水準和社會責任的要求,是每個人對大同社會中承載民心天心的共同價值觀的高度認同和追求,不但是最高領導人,而且具體到每個人的社會實踐都應是以此為目標和準則的。

大同社會的理想無疑是激動人心的,從大有之後的謙卦卦爻辭裡,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探究大同社會裡「裒多益寡,稱物平施」的生產分配原則,粗窺大同社會「謙謙君子,用涉大川」的民眾精神面貌和發揮的巨大力量,「鳴謙,貞吉」的社會氛圍,「勞謙君子,有終,吉」的領導治理模式,「無不利,撝謙」反映的社會成員對於共同價值觀的高度認同和踐行,「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的價值判斷和維護追求,以及「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所表現出的聲勢浩大的社會輿論、糾錯決心和行動力。所有這些,在四千餘年漫長的的小康社會中,乃至今天,對絕大多數人來講,落實到現實世界,基本上還都是不敢想像的。

其實,在商鞅變法及之後秦國統一六國的百年中,在法家治理的苛刑峻法下,在富國強兵、天下一統的最高國家利益追求的歷史進程中,秦國在某些層面上似乎呈現出大同社會的某些個別社會特徵。

另一段更大範圍、更高水平上呈現出大同社會某些特徵的歷史時期,應當就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了。在新舊社會制度的強烈對比下,在共同社會理想和追求的感召下,儘管物質條件艱苦,但人們的精神面貌卻極其高昂奮進,整體社會成員的道德追求和社會責任感達到了空前水平。

可惜,不論是苛刑峻法還是理想感召均不能維持長久存在,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環境的變遷,基本社會制度和生產力水平的制約,終究使社會回歸回擺到四千年的常態,回歸回擺速度甚至很快。

但是現在的情況同過往不一樣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生產力水平和技術手段的躍升,尤其是數字貨幣未來經過試點日趨成熟,逐步走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超越苛刑峻法和激情理想,中國人有朝一日可以逐步平和自然地接受數字貨幣,實質上就是逐漸在所有社會成員和社會生活中,從結算支付代表的經濟根源上,對所有社會成員的社會生活進行記錄,從而在行為動機和出發點上,可以對所有社會成員的所有社會生活進行自覺規範引導,這就是“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這在人類歷史上絕對是空前的,是以往任何社會治理手段所完全無法比擬的!

現代人聽到這個,似乎感到恐懼,所謂個人秘密,所謂隱私保護,確實還與當前現實社會存在諸多矛盾,但數字貨幣是人類發展必由之路,對整個人類社會和所有個體成員的正面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數字貨幣的成熟應用,使得人類社會個體的行為有可能被自覺約束規範,人類社會在技術上有了從根本上實現「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這一大同社會理想的條件和可能,相比人類目前所達到的現代文明,可謂是人類文明維度的提升。人類發展的主基調是一步步從低級到高級進化的,文明永遠是向前的,人類完全有理由、有能力、有遠見、有決心克服和適應各種問題,向更高的社會理想和目標邁進。

說到大同社會的人類理想,這起源於古老中國的人類共同價值,其實源出《周易》大有、謙及益、夬各卦,各卦分別描述了大同社會的政治結構、經濟狀況、社會面貌,及其公有制的經濟基礎和協商民主制度,作為價值標準,譬如北辰,幾千年來不管具體社會歷史實踐怎樣,大同社會的理想始終高懸在中國歷史進程的天頂,始終點亮在一代代生生不息的中國人心中,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曾褪去和熄滅。

幾千年滄海桑田,百餘年滄海橫流……

時至今日,中國人終於邁進了大同社會的門檻,並隨著經濟技術進步,尤其是數字貨幣的探索應用,中國人一步步從門檻向著大同社會的庭院、堂室邁進,而這一切就發生在當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後關頭,在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對中國復興崛起最後也最為瘋狂的極力截擊打壓之中。


兩個甲子前的辛丑年,古老的中國陷入近代史上最為悲慘的境地。

兩個甲子後的辛丑年,歷史演進到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最後關頭。

兩個甲子後的辛丑年,還是中共建黨一百周年極具紀念意義的年份,世界上已經沒有任何勢力能夠阻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潮流,世界將從此不同,世界歷史將開啟一個全新的未來。

「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或許還有那麼一天,大同社會的理想可以走出中國,走向一帶一路,走向全世界,終結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幾百年的爭鬥,成為全人類的共識和追求。

一個大同社會理想照耀全球的新世界,這實在是中國人對全世界做出的最偉大貢獻,也是全人類之夢想與福祉。

本期目錄...

 
【志學集】
 
2021年3月易經讀書會側記
◎文/張詒鵬

3月13日下午,進行了2021年第二場易經讀書會,很榮幸邀請到鄧美玲學長為我們舉行這場讀書會,以「身體易」為主題,做深入淺出的探討。美玲學長跟隨劉老師習易20多年,同時跟隨張良維老師修練氣機導引20餘年,易經與氣機導引都是很難學習的,美玲學長能將兩者融會貫通實屬不易,美玲學長更提供其珍藏多年的沉香拿來擺香席與出席者分享,特別興奮。

此次讀書會師母依然提供了大蛋糕供參與學員享用,特此感謝師母。

美玲學長表示將易經、氣機導引與沉香,三者結合在一起與我們分享,看起來有一點南轅北轍,其中身體和易經一個是具體的、一個是符號化的,有關「身體易」劉老師在講課過程已有很詳細的解說,大家比較容易理解,而沉香跟身體易又有甚麼關係,我們就先簡要介紹一下沉香,沉香木與其他香木(譬如:檜木、肖楠)不一樣,它本身並沒有香味,它是一種組織鬆散、生長快速的樹木,但它很容易受傷,當它受外力 (諸如風雨雷電或蟲蟻鳥獸等)侵襲時,為求自我保護,樹木就啟動癒傷組織,會分泌一種物質把受傷部位包起來,我們稱之為結香,最後樹木會因為木質纖維蜜脂化(結香的關係),阻斷養分與水分供應而死亡,若經長期掩埋,纖維盡皆分解碳化從土中挖出者,我們稱之為土沉。


▲圖說:會後部分學員合照

沉香之所以可貴,不在於價錢昂貴,在四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回教、道教)的典籍裡,都有很多關於沉香的描述,沉香在這些宗教的儀軌裡,是非常重要的東西。依據歷史記載,我國自西漢開始從西域進口香材,因為它悠遠淡雅的香氣,很快的進入貴族之家,最後成為上層社會的專寵之物,曹操更留有「分香賣履」的遺言,交代家人在他死後將他所藏沉香分送給幾位夫人,讓她們可以各自生活。到了盛唐時期,沉香的供應更為充足,當時朋友間便有所謂的鬥香會,各自攜帶香材比較優劣,大概就是後世各種香席的先驅,也是日本香道的前身。宋朝由於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在文人生活裡頭就有所謂的「生活四事」焚香、點茶、掛畫、插花,這個時期就有大量的用香詩文出現,沉香的應用被推上歷史的高峰。

美玲學長先跟張老師學習氣機導引,大概一個月後就跟劉老師學習易經,易經的學習就跟各位一樣,一個卦跟著一個卦、一個爻跟著一個爻的學,然後錯卦、卦中卦一路學下來。而氣機導引則是從怎麼旋轉你的手、怎麼轉動你的身體開始,其主要目的就將你的身體鬆開,身體鬆了就有辦法靜心,因為鬆了就忘記身體的存在,而忘記就是靜心的基本原則。美玲學長學了20幾年的氣機導引,從下丹田、中丹田、到上丹田,貫穿其間的就是不斷的把身體化掉,一定要鬆才可以化,身體當然還存在,但你要鬆到忘記身體的存在。到中丹田,就是你的情緒、內分泌,情緒跟內分泌有關,而內分泌又跟身體有關,所以一定要很清楚你的內分泌,要去覺察內分泌產生的身體感,身體感產生的情緒,情緒產生的念頭,這個過程要很清楚,首先就是身體要很敏感,接著就是對身體產生的那些變化敏感,所以就要非常安靜,這個安靜就是從身體訓練開始,這是一個基礎。等你覺察整個過程之後,就像你看一個孩子鬧脾氣一樣,不會被牽進去,也就是可以對你的內分泌旁觀,就是旁觀而已,這是心的部分。更高的層次就是靈性的部分(就是上丹田的修練),靈性就是經過你的身體、經過心種種的變化,對人生開始有一個態度、有一個想法,對生命就會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態度,這個態度就是你的靈性。

這個跟易經又有甚麼關係呢,美玲學長表示她對易經的學習開始時並沒有學得很好,而她對易經真正有體會,其實是藉由幫老師修稿子一邊讀書而慢慢累積起來的,她在修64卦的時候,她妹妹的小孩得了血癌,必須長期住院治療,本來是她妹妹想辭掉工作陪伴,因修稿子可以在醫院做,所以美玲學長就開始在醫院裡面修那本書,那對生命也算是一種救贖,當時在醫院陪小孩時,那個環境非常安定,她說當時在醫院修那本書的過程,就像繡花一樣美的不得了、好的不得了。她表示,其學易經並沒有特別去記、去背,而是透過種種機緣去體會它、理解它,就如同我們在練功做動作時,不是用心去記憶如何做動作,而是用身體去體會這個動作會牽扯到哪裡,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作用,到了頂點之後身體自然會反轉,這就會有千變萬化的組合,每個動作的元素就像英文字母一樣,可以組合成一個單字、單字可以組成成語、又可以組成一段句子、一篇文章,也就是說,我們要記得是身體的感覺,不同的動作身體的感覺是甚麼,而這個動作牽扯到身體哪些地方,當你記得這個感覺之後,就會變成你身體的一個能力,有這個能力之後,就變成自己的一個工具,可以用這個工具可以幫助自己安定下來,也可用這個工具讓自己去玩,變成自己的一個語言。

易經又是甚麼呢,美玲學長所體會的易經,就是從乾卦到坤卦,從乾卦到坤卦的的變化,就是整個的一段人生,當我們出生的時候就是一個純陽之體,然後經過乾坤屯蒙…整個一個過程,到最後入土了,生命整個的循環又再來一次,而這也不只是一段人生而已,我們每天的起心動念,都在這裡面,從乾卦到坤卦。當初想來讀書會和各位分享時,就在想要分享那些東西,很多年前在慈濟大學,當時許多學者發現從西方學來的東西是沒有用的,就由余德慧教授出面組了一個人文臨床療癒社群,當初是去跟他們分享氣機導引,後來他們每場研討會都會去給他們講評,記得有一次是用觀卦來評4個大學教授的論文,而這4篇論文又是完全不同的領域,可是觀卦可以貫穿他們所有的東西,當時所有的人都覺得太厲害了,後來又有一次是用謙卦來講身體,當時余教授認為我們是硬去解釋的,因為他們沒有學過易經,所以很難理解,其實我們都知道這是可以去解釋的。


▲圖說:講得精彩、專心的聆聽

這次讀書會本來打算從乾卦講到謙卦,或者從乾卦講到復卦,用這個角度來講身體,但都覺得不夠不全面,後來想到用沉香來講。前面提過,沉香是因為樹木受傷了而結香,最後因為各種不同的條件而成為王者之香。就像我們的生命,從有生以來,就開始經歷不同的生命場域,不同的生命情境,最後可以提煉出甚麼東西,人終歸走向死亡、終歸入土,但入土之後我們又可以淬鍊出甚麼,沉香就是一個最好的啟示,它的價值不只在於它的香氣,而是整個的結香經歷。今天準備兩種香,一種是海南殼(海南的沉香),因為它結香比較晚,所以香氣比較明顯,一種是土沉,埋在土裡比較久,所以它的香氣比較不明顯,待會品香的時候,各位就會發現海南殼的香氣很快就會出來,但是土沉有時候會聞不出它的香味,但是夠敏感的人,就會感受出一種說不出來的東西頂住,身體就自然會直,所以我們不斷的在試香氣的時候,就會去感受它香氣之外的東西,就是所謂能量的部分。

而沉香就是象徵一個人生命的過程,它所經歷的最後轉化成為無所比擬的香氣,而沉香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藥材,今天所帶的香材,有一種是棋楠,是一種可以救命的東西,當心肌梗塞發生的當下,如果可以含一、兩片的棋楠,危機很快就會過去。還有急性腸胃炎,含沉香也是有奇效,再來我們中藥的藥方,大約有40%以上都會用到沉香,它是一個應用面非常廣,效用又非常好的一種爛木頭。

我們的生命可不可以在我們所在的地方,不管我們秉持著、秉受了甚麼樣的生命型態,就像我雖然練功20幾年,但我的身體是非常僵硬的,我就被張老師封為硬梆梆的幫主,反觀潔玲的身體就非常柔軟,可能是我生下來就是硬梆梆的,所以就必須慢慢修,才有可能修到像潔玲這個樣子,而她可能一生下來就這個樣子,很開心、很自在、很圓融。但每個人都有他的秉性,都有他的強處與弱處,我們如何將強處變成特質,弱處變成長處,甚至變成強項,就是藉由那東西將自己最弱的部分,成為生命中最可貴的力量。 接下來我們開始品香,由美玲學長擔任香主人(就是香席擺設、煎香、講解的負責者),透過美玲學長優雅的動作、低沉渾厚的嗓音,詳細介紹香材的裁切、燒香炭、理香灰、煎香、聞香,的確是一個令人難忘的下午。


▲圖說::專注品香的神情

下次讀書會預計四月10日邀請楊淑貞學長與我們分享,屆時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本期目錄...

 
【學會最新公告】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咸臨書院)
易經基礎班招生公告

身處於波動變化日益難測的世界,面對如此劇烈的波動變化,我們該如何自處?而研讀群經之首《易經》正是提供我們生命與生活智慧最好的途徑。這一部充滿智慧的經典,對個人安身立命、家庭親情、工作事業,及預測未來等都是最佳指引。


【易經基礎班】台北週三班

◎編輯部


《易經》乃群經之首,歡迎有識之士共同來研讀這部充滿智慧的經典,對個人安身立命、家庭親情、工作事業,及預測未來等都是最佳指引。

授課教師: 邱雲斌 老師為前任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理事長,現專任講師,追隨易學名家劉君祖學習《易經》二十餘年。授課內容包括認識先天八卦、後天八卦,再詳細講解《易經》卦爻辭、解說《易經》架構、並介紹十翼導覽等。以現代生活應用為例,內容活潑,易學易懂。

上課日期與時間:6 / 2 / 2021起~ (可選擇下午班或晚上班)
週三下午班:下午 3:00 ~ 5:30
週三晚上班: 晚上 7:00 ~ 9:30
課程費用:會員: $ 18000.- 非會員: $ 20000.- (以48堂課為一期)
複習班 : 會員: $ 10000.- 非會員 : $ 12000.- 【凡上過本學會任何一位老師的易經基礎班,並且已上完64卦者。】
新冠病毒疫情未艾,因應時勢,學會已開始提供線上直播課程,方便學員遠端學習,您可親臨學會上課,亦可在遠端觀看線上直播,同步學習。
上課地點: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報名辦法:請洽周易學會電話:02-23957395 (週一至週五)下午2:00-6:00。
或請撥打:0921-815176 陳小姐 或 0963-333-208 張先生。
亦可 email:service@iching.url.tw

上列課程繳費辦法:
匯款/ATM
戶  名: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銀  行:國泰世華銀行(013)華山分行
帳  號:118-03-500007-1

【繳費完成後請電洽周易學會(02)2395-7395或E-mail至:yhhsia@moeaboe.gov.tw 留下姓名,聯絡電話,以及您參加的班別.若是以ATM繳款,請順便告知銀行帳號"後五碼"數字】

本期目錄...


~ 2021/4/10 易經讀書會公告~

◎編輯部


個人習易地方式通常是透過老師的講授、自我閱讀方式進行,學習效果及續航力難以維持,為增益對易經學習之效益,學會自2020/4/18起舉辦「易經讀書會」,期藉由團體共學易經提升我們習易的動力,我們將邀請資深學長帶領大家一同領略易經之美,讓易經的學習得以延伸。期盼各位學長、學員共襄盛舉,積極參與讀書會,藉以凝聚學長、學員與學會的距離。

日期與時間:4/10(週六)下午2:00~4:00。【原則上每月第三個(或第二個)週六下午舉行】

主講者:楊淑貞學長

題目:新冠疫情風暴下,世人出涕沱若,何之矣?

百年難值一遇的庚子疫情,從2020年初風行水上,攪動一池春水,全球隨之亂了套,如西風乍起,風狂雨也驟,至今方興未艾,難以平息,謂曰「無妄之疾」,名副其實,誠不為過。今試引《四書》《五經》,隨其字義,互為印證。

正所謂「藉占習易,藉易修行」,謹以此文,惕厲自己,惕厲習《易》同好者,無妄之疾,毒自内來,心存儆惕,則震不于其躬。正所謂「蒙以養正,聖功生焉;刑仁講義,實受其福」,正心誠意,仁義掛帥,則愬愬終吉,復見天心。

歡迎有興趣的同道來切磋共學,並請大家告訴大家。

預告:22021年五月份將邀請劉慶平學長指導。
特別提醒: 讀書會是針對「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咸臨書院」會員開放,如尚未繳交110年500元會費者或尚未加入會員者,請洽學會助補繳或申請加入會員,以維護您的權益。

地點:台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6號出口)
報名:請洽周易學會電話: 02-23957395 (週一至週五)下午2:00-6:00。
service@iching.url.tw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www.tweching.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