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緣起
兩年前福建省閩台文化交流中心黃星主任到金門參訪,無意中發現金門燕南書院,書院同時結合廟宇供奉有南宋理學名家朱熹的牌位,相當特殊,相互討論後於是有「兩岸書院交流與發展論壇」的發想,去年第一屆,除書院外同時邀請政大、台師大等中文相關科系的同學參加交流及討論。
主辦:福建省文化廳、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
承辦:福建省閩台文化交流中心、福建省圖書館
協辦:福州正誼書院、漳州龍人書院
今年是第二屆,由於大陸的書院蓬勃發展,各類書院數量已達到一萬五千多所,雖然稍顯駁雜,但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從民間的自發行為,上升到國家整體的文化紮根工作。所以有兩岸書院「結對子」的活動,除書院間可以加強連繫外並可增進相互了解,同時參加的學生也由國學相關科系改為全方位各個學科的大學及研究所學生(約30多人)。
另外有「兩岸書院結對子」簽約協議等。
4月17日,奉秘書長亞莉通知,本次論壇劉老師指定由雲斌學長及本人參加,時間訂在6月10日至6月14日,共5天。
奉元書院則由潘朝陽理事及熊羿秘書長代表參加。

二、行前準備
1. 合作意向書由雲斌學長代表簽字
2. 確認周易文化研究會簡介內容
3. 劉老師在大陸出版的著作共8種計21冊
4. 學會簡介加印簡體版
5. 學會的傳承及教學宣揚的主軸為「含弘光大、行地無疆」
三、三坊七巷
6月10午參訪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地傑人靈,人才輩出,嚴復、林則徐等近代名人均出於此區,而與咸臨書院合作的正誼書院則是由清末名將左宗棠創建于七巷中之黃巷,取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功」句中之正誼兩字,2015年遷至附近的東街現址。

▲圖說:「正誼書院」橫匾是由著名的閩籍書法家鄭世恭(曾任正誼書院山長)書
6月11日為論壇主要活動、內容如次:
一、兩岸學者、詩詞大賽獲奬者共同吟誦朱子詩詞
今年為朱熹888歲冥誕,而朱子與福建的特殊關係,所吟誦的詩詞均為朱子作品;計有:
「紫陽朱子家訓」、「觀書有感」、「春日」、「偶成」、「泛舟」、「詠蕙」、「蘭澗」、「白鹿洞書院」、「九曲棹歌」、「賦水仙花」、「西江月」、「鷓鴣天」、「水調歌頭」、「念奴嬌」 等等
二、簽約
共有六組結對子書院、如下表:
台灣 | 大陸 |
奉元書院 | 篔簹書院 |
咸臨書院 | 正誼書院 |
正和書院 | 兩岸書院 |
象山書院 | 鴻山書院 |
燕南書院(金門) | 南溪書院 |
陽明書院 | 考亭書院 |

▲圖說:咸臨書院與正誼書院簽約儀式
三、主題演講
共有四場、分別由台灣政治大學董金裕教授、宜蘭大學陳復教授以及大陸篔簹書院王維生山長、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王立斌先生主講。
董金裕教授:富而教之:台灣傳統文化教育紹述-兼談朱熹著作被選錄情形
陳復 教授:書院教育對人心的召喚
王立斌先生:東南三賢對中國書院發展的貢獻
王維生山長:現代書院傳承與社會責任擔當
雖然四位講者重點不同,但整體脈絡卻一以貫之,今人驚豔。
王立斌先生先就朱熹、呂祖謙、張栻和陸九淵主持的白鹿洞書院、麗澤書院、嶽麓書院、象山書院,等南宋四大書院做一次梳理,再將呂祖謙與朱熹編訂之近思錄及由之而來的鵝湖之會,企圖化解朱熹之「尊德性」及陸九淵之「道問學」間的分歧,並對日後南宋到清代共有創建7,510所書院所培養的人才及影響做一列的說明。
董金裕教授則是從台灣國小到高中國語文教育的整體檢討,強調
1、 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
2、全方位進行,才有良好成效
3、循序漸進,必能日起有功
董教授特別注意到台灣敦厚社會風氣的養成與這種傳統倫理教育的關連性,同時也憂心目前公民教育只著重在法律方面所可能的後遺症。
陳復教授則點出台灣20年教改並未見看見樂觀的具體成效,教育範疇只關注於知識的攝取,卻不曾觸摸人類的心靈,教育體制無法容納心靈的修養,各種人文社會領域或自然科學領域只有物質面向的討論,拒絕離開主客對立的概念局限,並指出物質只是意識的衍生,量子物理學已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與其交互作用的理解,這使得教育無法掙脫黑洞的吸引。對比朱熹批評當時最高學府的太學,成為博取名聲與金錢的聚會場所,師生平日相見,冷漠如同路人,每個月或季要考核時,只顧表面的評比,使得考核無法符合真正教育的宗旨。
而書院往往是在文化正發生嚴重的危機,社會價值失序,人的心靈異常焦躁與彷徨,無法獲得安頓時興起。具有傳承文化的重要意義。
王維生山長則是從現代書院的興起、歷史傳承、現代書院的使命及作用、闡述了現代書院的重要意義,同時提出書田政策兼俱傳承及永續發展提出了看法。
四、分組討論
下午分組討論,雲斌將周易文化研究會2001年成立17年及咸臨書院2012年成立6年等發展合併說明,以「含弘光大、行地無疆」的精神落實「極深以研機,通志而成務」的學習及傳承的基本,並且從2000年起每年選定1~2個主題會學員及老師撰寫論文,集結成冊,在山長劉君祖老師的指導下;從「富有之謂大業」到「陰陽不測之謂神」所謂十一謂,討論易經與企業經營;從「剛健中正純粹精」到「雲行雨施天下平」等四個維度討論易經與詩經、尚書、禮記、春秋等四經的關聯論文主題,彙編成夏學論集,目前己出版至第9集,成果豐碩。
6月12日從福州移師至漳州長泰縣龍人書院,中途參訪「漳州閩台族譜館」下午到達龍人書院。
龍人書院位於長泰縣國家森林公園內,佔地約200畝(13.34公頃)、建築面積1萬平公尺,主要開展以古琴文化為核心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播、古琴製作與研究活動。


晚間有古琴演奏,曲目包括「鹿鳴操」、「頤真」、「大學」、「酒狂」、「神人唱」、「紅樓夢」、「江雪」、「凌波仙子」、「琴歌」、「離騒」等十餘首,
古琴上部為圓為天、下部為方為地,天用軟木、地用硬木,頗有感性耒耨之利,蓋取諸益的架式。
演奏會結束後由王維生山長作東到書院門口小斟,有王立斌先生、董金裕老師、潘朝陽老師、熊羿秘書長、雲斌及我一同參加,江西的四特酒確實是香醇、大家盡興而歸,不過雲斌尚不過癮回來後續攤。(照片中紅色酒瓶是也)
6月13日的重頭戲為兩「兩岸中華文化傳承交流圓桌對話」由篔簹書院王維生山長主持,奉元書院由熊羿秘書長參加,奉雲斌之命,咸臨由我代表參加,發表內容如次:
1、 交流及發展
交流意味著有來有往,泰卦小往大來吉亨,相互交換各自的長處即為小往大來,天地交萬物通。上下交其志同。內陽外陰。內健外順。君子道長。
2、 面對中華盛世的來臨,必須有中華特色的文化為底氣,同時書院的興起常常在文化的衝突、社會價值的失序、人心焦躁與徬徨之時發生,殘唐五代刀兵起,人心躁動,造就佛學的興起,沒有宋明的書院興起理學的運動,則無法從根本上再定義太極為一種理念,思想及概念、由動靜而生陰陽,成就了理學及心學的蓬勃發展,延續了中華文化的命脈。
3、 同樣的目前我們處於快速變遷的時代,知識的半衰期減短,有些學科剛剛畢業就將落伍,此時書院發展的意義更為深刻。
4、 發展方向
- 甲、 從社會教育入手。
- 乙、 文化教育的傳播,並鼓勵年青學子無論是各行各業,多加學習、有中華文化的種子在心中,日後在作重大判斷時除了功利外可以有一個當下即是準則。
- 丙、 學而時習之,注意「時」在時代變遷下所學必須有新的意涵。
5、 國外漢學家對漢學研究的發展及應用,以莊子無為為例。

下午安排了一些參觀活動,雲斌並且天縱英明,即席學會一首古琴名曲;「滄海一聲笑」,春研營時要表演。琴譜如次,看得懂的請舉手。
6月14日賦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