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電子報 第九十期
2018.04.01 出刊
■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七十六】遇主于巷◎文/劉君祖
■ 【易學偶拾‧第七十二】藏風納氣要當位◎文/邱雲斌
■ 【樓醫師專欄】節氣養生_清明◎文/樓中亮
■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從《鏡花緣》的閱讀課程談起◎文/王修亮
■ 【詩情話易之十七】絕知此事要躬行◎文/唐德清
■ 【小子易遊未盡】艮止修行,心無所住◎文/王蘭生
■ 【學會公告二則】107年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咸臨書院- 廈門分院」成立
■ 【學會公告二則】暨春季研習營將於廈門舉行
◎文/編輯部
■ 【學會公告二則】2018年易經基礎班 日、夜班開課通知◎文/編輯部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七十六】
 
遇主于巷
◎文/劉君祖

川普當上美國總統後,全如當時預料,大鬧天宮,處處折騰。身邊任事者倏興倏滅,善終者寡,近日撤換國務卿尤為酷烈,提拔中情局長負責外交重任,能縱橫捭闔、為美國圖利圖強麼?發動全球具針對性的貿易大戰,劍指中國能成功嗎?虛情假意利用台灣,簽署通過「台灣旅行法」,選的決戰時間點對嗎?兩岸關係雪上加霜,會弄擰逼急而出事嗎?戊戌新春過,挺進陰曆二月的大壯時節,會不會犯了「羝羊觸藩,羸其角」的剛猛躁動之失?

中國大陸剛完成內部整編,往下勢必要全力應對新一輪的國際圍堵,針對「台灣旅行法」的明顯挑釁,吉凶禍福如何?為大過卦三、四、五爻連動,宜變爻位落在九五君位,領導人勢必得因應重壓,三爻齊變,成師卦。勞師動眾,真得打一場政經大戰。大過〈彖傳〉稱:「大過之時大矣哉!」卦序頤在大過之前,原為一大致生養平衡的國際貿易生態。〈雜卦傳〉稱:「需,不進也;訟,不親也。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中美貿易戰因供需逆差,起爭訟,川普想顛覆既有秩序,逼中國就範,遂給舉世帶來難測的危機。

大過三爻爻辭:「棟橈,凶。」四爻爻辭:「棟隆,吉。有它,吝。」三爻在民間,相關業者受壓沉重,頗難承受。四爻為政府,全力調節應對,以柔濟剛,轉凶為吉,恢復平衡,但不宜過頭,否則生吝。五爻君位,掌控全局。總之絕不輕鬆,一致對外、剛柔互濟的火候很重要。大過卦辭稱:「棟橈,利有攸往,亨。」形勢嚴峻,不退反進,還有亨通可能。

美國打台灣牌,結果如何?鼎卦二、三、上爻動,齊變為豫卦。革故鼎新,美國以國際強權改變秩序,希望遏抑中國的紅火發展;豫為預測、預防,準備打含貿易在內的爭霸戰。

鼎二爻失位怨望,〈小象傳〉提醒「慎所之」、「終無尤」,別抱怨過頭,以免傷害長期發展。三爻「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行事過剛不中,對方不可能接受,行不通,霸道施壓,天下也沒這個道理。「方雨虧悔,終吉」,必須以柔濟剛,尋求和解,才能降低衝突。上爻或可兩全有終,維續可大可久的重要關係,小象稱:「剛柔節也」。為政者調和鼎鼐,治大國若烹小鮮,火候非常重要。川普有無此智慧與道術呢?看來不像。總而言之,中美兩超強不能硬碰硬,否則兩敗俱傷。豫之時義大矣哉!川普選這時機出手,正確嗎?

中美今年內真會貿易大戰嗎?嚴重影響到全球化秩序?是又不然。卦象為不變的遯卦,遯為退讓不爭,斡旋到某個平衡點後,就該各找下台階後撤。遯之時義大矣哉!大過、豫、遯,皆重隨時務實之變,處理天下大事,本應如是。再有一占,為損卦初、二、上爻動,三陽全變成坤卦。兩強衝突對幹皆損,初、二爻辭甚明,最後應可至上爻通暢境界。損卦三陽爻全變成陰,坤卦廣土眾民,必須包容涵受,以柔化剛,不能長期感情用事。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夾在兩大之間的台灣呢?是為睽卦二爻動,有噬嗑卦酷烈鬥爭之象。睽違殊甚,家人反目,兩岸關係如此,台美關係亦然。睽二爻爻辭稱:「遇主于巷,無咎。」還是只能偷偷摸摸在小暗巷內見面接觸,沒法公然在正式場合會商,所謂的「台灣旅行法」云云,抵得啥用?這是國際政治的無情現實,不面對不行,否則必遭噬嗑之凶。叢林法則,優勝劣敗,哪有情誼可言?

至於受此衝擊的兩岸關係呢?震卦二、四爻動,四爻宜變,爻辭稱:「震遂泥。」小象註:「未光也。」兩岸各堅持主權,前景更黯淡。四爻為政府當局,官方接觸沒轍兒。二爻代表變局中的民間組織,爻辭稱:「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衝擊猛厲,可能會有重大經濟損失,機敏者多半暫避風頭,將核心資源遷徙到安全高處,待一切回復平靜後再返。這爻象在說明甚麼?

中國大陸應對這場博弈賽局,最終如何?為坤卦三爻動,有謙卦之象。爻辭稱:「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小象註:「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冷靜順勢以對,謙亨受益有終。真會這樣嗎?我們且拭目以待。

本期目錄...

【易學偶拾‧第七十二】
 
藏風納氣要當位
◎文/邱雲斌

春風送暖,花草樹木含苞吐蕊,又到了丘園一年中,最為生機盎然的好時節!

丘園七、八年前,分批種了數十棵肖楠,又在幾年前,種三百餘株桂花,分別在較平坦、好管理兩三分地中,可以說在同一天裡,把同樣大小的樹苗種下,經過這段時間,卻有截然不同的結果,目前其高度、腰圍,大與小幾乎有兩三倍以上的差距。譬如桂花,長得好的有超過二百公分高,小者還在大腿的高度,像巨人與侏儒之比。

為什麼? 屯見而不失其居,大部分植物最需要的就是陽光、空氣、水,三元素加上土壤的肥沃度,或加施肥料 ,一切到位,因緣俱足,自然地中升木,積小以高大,長得好又壯。

稍加觀察會發現,長得壯好或瘦弱的,都有聚落效應,壯美者常在小山坳,或山坡背風處(客家人稱峎背)。而營養不良者,通常土壤不夠深厚,或根本就是死地,經常前面一兩年長得好好的,隔幾天就莫名的自動枯槁。重新再種也不活,真的要請教專家。

易經的小象傳及彖傳中,不時提到,位當,位正當, 或者是位不當的問題,這應該也適合用在植栽上。 人在種植植物時,就像扮演上帝的角色, 你要把任何一棵植物擺在對或不對的地方,直接影響了它的一生, 今後的所有成果,植物長的好與不好,只有靠經驗的累積,為它找個好環境。 像台語說的油麻菜籽,種子撒到哪裏,就認命吧! 那就是你安身立命的地方。

而另一句話說 「人挪活,樹挪死。」說明人與植物之不同。樹種下之後,儘量不要去挪移,以免長好的根部受戕害。人則不同,要了解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因時變位,一直到最後一卦了,還要挑戰每一爻都不當位,卻充滿了最大爆發力的未濟卦。反觀六爻都當位的既濟卦,卻稱「亨小,初吉終亂,其道窮也。」

以此觀念來檢驗所有易經384爻,真的讓人嚇一跳!全易稱「位當」的爻只有一個,在臨卦六四爻「至臨」陰居陰位,居高層有至哉坤元的執行實力,可照顧相應與的初爻基層;可是要小心,爻變是歸妹卦,時間上切勿操之過急,否則還是征凶,無攸利。

而可稱「位正當」的,只有在君位五爻,分別是否卦旋乾轉坤的大人吉。下對最佳決策,揚于王庭的夬卦,天下皆兌我獨醒的兌卦,還有有孚孿如的中孚卦。

相形之下,坐不對位置要速速設法改善彌補的「位不當」,居然有16個之多,稱「不當位」的也有兩個爻,在此沒辦法一一詳述了,請各位自行研究,簡單講幾乎全都在三爻、四爻,尤其是下卦是兌卦的三爻,三多凶,又是情欲的缺口,就占了五個位不當,良有以也。

這裡面還不包括孔老夫子罵的最凶的困卦三爻,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這是比位不當還要嚴重的錯誤,人原本就要慎選適合自己發揮的位置,現在是受困了還要往不該待的地方自尋死路,難怪老夫子也要疾言厲色,不留情的加以痛斥。

學易經之後,許多朋友好奇詢問風水之說,個人皆答以「所學不同,不知為不知!」尤其是八字生剋,房宅座向等,都保持懷疑態度。經多時的觀察,結合親身所見植物生長狀態,確實體會有藏風納氣之感,因為每次經過這些地方,只要靜下心來,會有一股淡淡的幽香,芬多精也好,負離子也好,對植物好的,對人體也一定好。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本期目錄...

【樓醫師專欄】
 
節氣養生_清明
◎文/樓中亮

這個時節,氣溫回升,人體陽氣生發最需注意疏肝與養心,不要吃燥熱滋補的食物,避免肝火太旺,有高血壓的人,更需要注意血壓的定期量測,來看看如何保養。

按摩太衝穴︰位於腳的大姆指與食指縫延伸到腳背,骨頭凹陷處,按壓100下,每日1~2次,可消肝火。

疏肝養心茶︰西洋蔘2錢、五味子2錢、麥門冬2錢,水1500~2000毫升,可加幾片玫瑰花、桂花或薄荷葉。

(本文承蒙樓中亮中醫預防保健網提供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電子報讀友,特此致謝。)

本期目錄...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
 
從《鏡花緣》的閱讀課程談起
◎文/王修亮


編按:民國九十年,教育部開始推動九年一貫,鼓勵教師自編教材,修亮老師有一種「教育界終於懂得尊重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的欣喜」,於是她開始了無比艱辛,也無比雀躍的自編教材生涯,並前所未有地建構了一套以「兒童人格自覺」為核心的教學範型。她的教學目標,是奠定孩子發展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能力基礎。因為國中小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人格建構,不是職業培訓或學術研究,而人格建構必然需要身心均衡的教材與生活實踐,教師不可能只需要技術知識或學術思想能力,身教是人格教育的基本需求。國小教師若無法以身教實踐人格的理論,對國中小學生只會形成反教育。本刊將逐次刊出修亮老師當年的教學日誌,以及從2017年秋天開始陸續寫出的回顧與整理,希望能拋磚引玉,帶起更多共鳴與實踐的力量。

2004年三年級下學期教學日誌整理

(原紀錄)
中華民國93.2.11

校長因為做教學研究(似乎是博士班論文),選擇我和雅真的班級進行研究觀察,每週三觀察一節閱讀教學,並抽時間與我討論教學。

我一直認為閱讀和作文、造詞造句等等技巧一樣,無法單獨切割學習,語文是應用的,所有的技巧如果切割開來,就變成知識,知識又必須透過操作才能運用,而操作的環境,從來就不是單純而唯一的。所以獨立學習操作某些文法技巧,是徒勞無功、事倍功半的事。因此我沒有單獨為閱讀設計的課程可提供校長研究,不過這學期我正好在擴張學生文字吸收與轉化的能力,閱讀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方式,剛好可以配合。至於每堂課是否正巧有直接談到閱讀,也只能看機會啦!

這學期選用的文章都相當長,學生的能力一定會滿勉強的,尤其是在「記憶」這方面。記憶能力雖然是天生的,後天的練習卻也有很大的影響。我一向認為,記憶能力的練習有其必要,但是,把大量時間放在記憶訓練上卻是一種浪費。如果記憶能力不是很強,其實可以用各種技巧來輔助,比如說做筆記、畫重點等等。(註1)

進行長文閱讀之前的輔助記憶,我想,和學生討論出一個輔助長文記憶,以便整理、思考閱讀的內容,是這學期語文學習的第一個重點。問題是,我要如何讓他們瞭解,長文閱讀,超過記憶極限時,他「需要」有方法輔助自己記憶。

「需要」是學習的動機,我如何讓他們感覺「需要」?

讓他們直接看文章,太靜態,也太個人了,引不起討論的氣氛。要大家一起來,必須是共同的、集中的、活潑的。一個故事,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一個他們不容易記憶的長故事,有趣的故事,變化多端的故事,鏡花緣如何呢?我來試試。

之後,學生對鏡花緣的興趣非常的高,一向安靜的雰都跑來問我如何買,大家也紛紛詢問買這本書的地點,品更建議大家不要買白話本,因為不好看。(註2)

鏡花緣的故事,雖然我只說了一段,但因為太豐富,果然沒有人能記得全部的內容,所以很容易引入「記錄」的需求。尤其當我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之後,蓁立刻反應:「那不論是走路或是讀書,都還要記錄喔!」更是一個很好的佐證。在這件事上,學生也提出自己的看法:需要記錄,一方面是怕忘記,另一方面是可以給他人分享。這些孩子,真是隨時都在思考啊!思考、分析、歸納、結論,已經成為他們生命中的習慣了。

我常常覺得他們隨時隨處都在觸發學習的契機,可惜沒有那麼多時間深入探索每一個契機。這實在是很可惜的事,我將來是否能撥給他們「彈性時間」,讓他們自行探索他們所引發的問題呢?這可以作為將來高年級學習的重要方式。

從記錄引入課程學習,之後的課程是鍾鐵民先生的文章「生存與戰爭」。我請學生計算這篇文章的頁數,並且順便定義「頁」「面」「張」,並討論了以作筆記的方式寫閱讀報告的方法。思考能力比較弱的學生,習慣上會說「記重點」,這就是「學習能力知識化」的缺點,他們在說「口號」。然而,重點是什麼呢?

趁這個機會,整個複習了學習大綱與閱讀感想的寫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連結並循環「讀」「想」、「分析」「歸納」的過程,少數四個人還是不行,我請他們能提出問題就可。(註3)

另外,開始行動之後,孩子們發現文章實在太長了,紛紛要求,先整理出大綱,再來寫感想。當然少數幾個,松和榮,認為還是應該一起寫比較完整,我想,這就隨他們的能力與方便吧,畢竟每個孩子狀況不同啊!

學生提到魚卵花樹是什麼樹?我才想到,這次去高雄拜訪鍾理和紀念館,見到鍾鐵民的「山妻」,聊了很多,也知道鍾先生常常北上,可以邀請他趁便到學校和大家見見面,可惜就忘了問魚卵花樹是哪種樹。我答應寫電子郵件去問,也告知學生,劉克襄先生已經答應來與他們聊聊天,學生非常的興奮。(註4)

我一直認為,文章是文字的溝通,是作者與讀者的溝通,如果不瞭解作者,無疑是損失了瞭解真實的重要機會。當然,如果不去探索作者的本意,完全以主觀的看法,揣測文字的內涵,也是另一種學習,不過這樣文章就只是一種引子,引發學習者主觀的思考脈絡,只是一種「內觀探索」「主觀探索」,完全失去「客觀溝通」的原意。要談閱讀本意,還是應該從瞭解作者入手,對作者瞭解越多,客觀的立場就越均衡,溝通的目的也才能充分達到。

一下課,就趕著打下教學的心得與記錄,學生們圍在左右,七嘴八舌的問我在做什麼,我隨口回答著,心裡想:和學生的互動,其實就這樣輕輕放掉了…。到底我值不值得這樣做呢?留下來的這份記錄,耗掉大半的下課時間,耗掉我與學生、別班教師的互動時間,值得嗎?我個人這些年來雖然沒有做過任何紀錄,但是最重要的經驗都點滴在心,信手拈來,隨意變化,從來不需要「查筆記」。

如同學生說:和別人分享也是一個目的。但是,會和我分享的人,都喜歡直接交談討論,因為只看這份記錄絕對是不足的,所以,我這樣做,除了向學校交差,到底還有什麼意義呢?我目前還不知道。(註5)

2017年整理與評論

(註1)教育求的是均衡,並不是極端。

教育發展人的個性,也發展人的群性,尋求人天性之善,也需要透徹自我與他人之惡是本能本質,建構道德,也懂得在必要時不受拘束的解構道德。深研靈性之美,也善保肉身之需。教育一直是「扣其兩端而竭焉」的行為。所以,教育怎麼可能「只有思考創造,不須記憶背誦」、「只有愉悅快樂,沒有艱勞辛苦」?而且怎麼可能只在兩端固執僵化?思考創造的同時就包含了記憶背誦,與思考創造並行的記憶背誦,就沒那麼艱難,有時候難免苦,也就是得要從苦中悟出個寧靜來。

「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是有點過分狹隘的說法,「行萬里路兼讀萬卷書」就是個均衡的態度,萬事萬物初始的學習都需要一點悟性,這悟性就是思考創意,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與彈性,讓他觸動問題之下的核心。

例如「人類為甚麼會發明文字?為甚麼動物沒有發明文字?」「你認為最初被發明的字應該都是哪一類的?為甚麼?可以看出甲骨文都是哪一類的字嗎?」「如果你是倉頡,在名字之後,會發明那些字?為甚麼?」

然後,這些字要不要書寫背誦?當然可以不要,那就是把所有語文方面的學習往後推,字不熟練,詞句段落文意結構當然進展得慢,畢竟「說」的口語和「寫」的文章在精煉度上差異非常大,國小五年級應該有能力寫出一篇結構完整的作文,推遲到高中或大學也無妨,人生並沒有規定必須在何時完成何種技術,語文只是一種技術,晚些成熟,和人格沒有太大關係。

但是在兩端之中,偏重一端的這種學習態度,確實會影響人格。只挑有興趣的學,認為學習總是快樂,不需勉強,終究會養成較不均衡的態度,家中經濟豐足一生順風順水無須為生活奔波的孩子,或許沒什麼差別,一般孩子卻沒這麼大的「容受空間」,這沒什麼是非對錯,只是一種自我控制與訓練的能力。能力越多元,孩子可以發展的方向就越多元。有意義的背誦,連隨著創造思考的背誦,是學習所必須的。

(註2)我從一年級教生字時,就是文言白話一起教的,也在討論課程時,常常以論語短句和成語歸納他們的結論。二年級上學期時,我改寫了一點西遊記,並且拿西遊記的原文來對照,對照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學生立刻感受到原文的優美精煉,所以一部分學生已經開始閱讀原文西遊記,分得出來「文學美感」與「單純說故事」的差異。

章回小說其實是相當白話的,是很好的文白「中間教材」,也是美感教材,文言和白話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文言精煉而雋永,白話文也並非僅是文言的翻譯,自有其細膩與美麗。兩者的學習各能得其所長,在語文的表達上就會更豐富,放棄這樣的文化,真是非常可惜的事。

(註3)每個孩子發展不同,不可能要求他們的進度都一樣,再看看個別孩子以後的狀況,才來決定如何處理,也許是補強,也許需要讓孩子放空一段時間,等待身心的某種成熟。同一個教室,不能急著讓每個孩子進度都一樣。

每個學期末與開學初,我都會和學生複習整學期所學,並且歸納出學習的脈絡,這是自知自覺思考的學習,學生必須知道自己學習的結構,是怎樣學習的,並且因此評量自己學習的程度。

(註4)後來因為劉先生事務繁忙,僅能邀請他於周三下午教師進修時演講,無法到班上和學生互動,非常可惜。這也是小學的弱勢之處,如果不是知名的學校與班級,或校長特別「有辦法」,很難請得到名作者來與學生互動,但是,國小學生難道就不需要讀好文章?就沒有權利和名作家互動嗎?我至今無解。

(註5)這份紀錄到底有甚麼意義?對如今的我來說,就是一份深沉的回憶,想起那些孩子們的容顏笑語,心底溫暖而平靜。除此而外,沒有任何意義了吧!文字不過是死去的思想,我在鍵盤上打造著靈魂的幻影而已………

本期目錄...

【詩情話易之十七】
 
絕知此事要躬行
◎文/唐德清

2016年11月24日上午,我們匡廬文化之旅一行人,告別銀裝素裹的雪後廬山,十一點到了九江市湖口縣的石鐘山,這是一處小巧玲瓏的風景名勝,占地不大,山也不高,卻很出名,地處鄱陽湖與長江的兩水交匯,佇立山頂,向遠眺望,江水滔滔,湖水淼淼,西來的長江水較為渾濁,南來的鄱陽湖水則較清洌,一經匯合,大自然便形成了涇渭分明的水線圖,延綿幾十里,壯觀奇妙。山上古建築與碑、石刻相得益彰,輝映成趣,集樓、台、亭、閣等於一體,典型的江南園林,石塊具有天然形成的皺、透、瘦、漏、醜等特點,千姿百態,而且石叩之有聲,觀之出奇。

1084年(元豐七年六月丁丑)的蘇軾,遊覽石鐘山,遭遇了寺僧的忽悠,「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為了求證石鐘山的得名由來,蘇軾決定和長子蘇邁,夜遊探險,實地考證,「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過程中顛簸艱辛,確實有些恐怖,「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至此,石鐘山的名字由來,終於弄清,蘇軾很高興地對蘇邁說:「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他相信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推論,「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蘇軾批評了「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這種淺嘗輒止、怕麻煩的態度,理解體諒了「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的現實,他最氣憤的是「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這種馬虎應付,不懂裝懂,是最不負責任的,也是最應該受到譴責。

蘇軾以他實地的考察,寫就的《石鐘山記》,至今仍然是石鐘山的寶貴文化遺產,蘇軾的求是精神,更是影響了歷代的中國人。

一百多年(1199年)後一個冬日寒冷的夜晚,年逾古稀的詩人陸游,沉醉書房,樂此不疲地啃讀書。窗外,北風呼嘯冷氣逼人,詩人卻渾然忘我,抑制不住心頭奔騰踴躍的情感,毅然揮就了8首《冬夜讀書示子聿》的詩,滿懷深情地送給兒子(即陸子遹),其中的第3首,意境深遠,更是傳唱千古,雖然只是短短的四句,讀起來卻是琅琅上口,回味無窮。詩是這樣寫的: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首詩有幾層的意思,首句「古人學問無遺力」,是說古人做學問的態度,要全力以赴,沒有捷徑可走,學問學問,一半學,一半問,要不遺餘力的「學」,也要不遺餘力的「問」,如何學?如何問?這本身就是一門大學問。《學記》認為「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 次句「少壯工夫老始成」,是講學習的艱難,「少壯」兩字可能出自《長歌行》中的「少壯不努力」一句,他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趁著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時光奮力拼搏,從少年到老年,持之以恆,孜孜以求,無怨無悔,板凳甘坐十年冷,才有可能成就一點成績,否則只能是「老大徒傷悲」,雖有說教成分,讀來仍然覺得言切切,情深深。第三、四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兩句是在講學習的方法,陸游以親身的經歷,談了如何下工夫?工夫要下在何處?認為書本上的知識畢竟較淺薄,需要經過自身的實踐,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

《中庸》說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學問思辨行,五者缺一不可,《論語》也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如何處理「知」與「行」的辨證關係,就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精髓,到了明朝的王守仁,更是發展為知行合一的心學理念,認為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為表裏,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會得時,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

《周易》的第十卦為天澤履卦,強調真抓實幹才是人生第一要義,從初九的「素履」(腳踏實地不虛浮)、九二的「履道坦坦」(光明做事行中道)、六三的「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莽撞行事招禍害)、九四的「履虎尾,愬愬,終吉」(小心忍耐渡逆境)、九五的「夬履,貞厲」(公正冷酷作決策)、上九的「視履考祥,其旋元吉」(圓融無礙存盛德),每一爻都有「履」,天天不虛度,步步重實幹,《繋辭傳》中著重提出的憂患九卦「履、謙、復、恒、損、益、困、井、巽」,第一卦便是「履卦」,說「履,德之基」(實際做事是一切的基礎),「履,和而至」(心平氣和才能調和鼎鼐),「履以和行」(公平規範,和平相處,道路方能越走越遠,越走越寬)。我們老祖宗的高超智慧,將《履》卦的精神說得如此的深刻,如此的實在,至今都能對我們產生偉大的啟迪。

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人物。古今中外人類歷史上威武雄壯的偉大時代,無一不是群眾與偉人同聲合唱,時勢與英雄交相輝映。3月20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再次當選的習近平主席說:「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鬥」。這就是「履」卦的根本精神,就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期的具體應用,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真抓實幹,奮發有為,萬眾一心向前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一定能夠到來。


本期目錄...

【小子易遊未盡】
 
艮止修行,心無所住
◎文/王蘭生

皈依為佛弟子多年,但一直不是個用功的學生。今年機緣俱足,由朋友推薦而獲選參加法鼓山春季的自我超越禪修營,於3月22日至24日上山打禪三天,短短數日的潛心專注,讓身心靈獲得洗滌,值得一書。

位於新北金山的法鼓山,是由創辦人聖嚴師父集眾人願力所創建的現代佛學園區,建築群莊嚴恢宏又能與周遭景觀融合,特別強調環保的理念也與禪法相應。這次的禪修地點位於大殿後側的禪堂,在志工協助下,所有參與活動的諸位同修井然有序依序報到。接待大廳素雅整潔,極簡樸素的牆面掛著一幅對聯,上聯書:「選佛場中別無對手」,下聯為:「傳燈會上相印於心」,橫批是:「應無所住」。

禪修期間禁語,以師父的開示、打坐與經行為主,同修間免除了世俗的寒喧、客套與交際,大家依循坐息安排,是一個與自己的約會,內觀而自在。多年來即嚮往參加禪修,如今因緣俱足成行,除感謝家人的成全與支持,更希望在這三天難得的心靈假期中能有所獲,雖然佛學不重預言,但習易數年,也曾聽君祖老師易解佛經,於是在上山之前還是占上一卦,問:「這次禪三狀況如何?」得〈乾〉卦初、二、四、五爻動而為〈艮〉卦,五爻主變而為〈大有〉,貼切而耐人尋味。

我們每日上午在梆聲中起床,接著八式動禪、早課與禪坐;上午師父開示、再打坐、接著經行或跑香。因為天氣晴朗宜人,我們連著三日到戶外溪邊經行與石上靜坐,享受呼吸與大自然合一的感覺;晚課後師父開示、禪坐,十點即上床。這樣的坐息與平時截然不同,由日日忙碌於世間瑣事的上班族,轉為專注的修行者,由〈乾〉卦的自強不息,轉而為〈艮〉卦的止欲修行,真是貼切。

《說卦傳》云:「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閽寺…」正說的是此時身邊的景物;而就〈艮〉卦的象來看,兼山艮是兩座相疊的山,這不正是法鼓山的山徽嗎?暫別紅塵數日、山中止欲修行,正是所占「遇乾至艮」的含意。

禪堂寬敞寧靜、環境清幽,四周綠景環繞,堂前大佛慈眉低目莊嚴,日間陽光自窗櫺間灑入,耳邊不時傳來鷹鳴鳥叫,能在此清修,要學習身在福中而不執著於福的功夫。107位同修於堂上排序聽法靜坐,依著師父指導的方法用功,不管別人成就,只在乎自己是否得力,勉力用〈艮〉的功夫:「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乾〉卦初爻「潛龍,勿用。」眾同修多是來自各界的菁英,到此英雄無用,只管清修,不是潛龍卻又為何?二爻「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眾龍皆在堂上打坐,佛在殿前觀照,正是此象;四爻「或躍在淵。无咎。」大家戒慎恐懼、勇猛精進,「進无咎也。」五爻「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若能明心見性,仍得回歸平常,普渡眾人,「大人造也。」;而五爻單爻宜變為〈大有〉卦,《雜卦傳》言:「大有,眾也。」《大覺禪師語錄》:「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為妄想執著,不能證入。」原來佛性為眾人所共有之本心本性,易占一例道破。

禪修第二天晚上,副住持與大家說法時,用肢體動作演示「無我」究為何意。他從禪堂的一端走向另一端,並問大家:「你們看見我從A點走向B點。當我走到了B點,A點的我還存在嗎?而當時在A點的我,能知道B點會有我嗎?」「如此分析,A、B點的我真實存在嗎?」提問完畢,眾人皆被這似公案一樣的問題搞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我愣了一下,念頭霍然升起:「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竟有這等深意。

聖嚴師父曾有一位弟子精通易占,但師父說佛法不重預言,但求開發智慧與慈悲心;我想並不衝突,「藉占習易,藉易修行」也是方法。

本期目錄...

【學會最新公告】
 
 

107年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咸臨書院- 廈門分院」成立
暨春季研習營將於廈門舉行

◎編輯部

春研營是周易學會一年一度的重要活動,今年同時欣逢「咸臨書院- 廈門分院」成立,學會特地決定研習營舉辦地點移師廈門。這是春研營第一次到內地舉辦,加上「咸臨書院- 廈門分院」的成立,劉君祖老師亦將於廈門正式開課授易。藉由活動的舉辦讓兩岸學員同修齊聚交流,實是難得的機會。周易學會誠摰的邀請諸位學長參加指導,共襄盛舉。相關訊息如下:

107年春研營活動通知

日期: 6月23日(六)至6月25日(一) (三天兩夜,併同舉辦廈門輕旅行)。
地點: 咸臨書院 - 廈門分院 以及 廈門著名景點。

交通:廈門航空
-- 6/23: MF888 桃園 - 廈門 (11:25 - 12:50)
-- 6/25: MF881 廈門 - 松山 (16:35 - 18:45)

住宿:廈門悅華酒店(國際五星級)

費用:
(A)台灣出發者,全程旅費每人:NT$15,000(台灣旅行社代辦)。
旅費包括(來回經濟艙機票含稅.全程交通.景點門票.餐食.悅華酒店兩人一房住宿兩晚.司機導遊小費)。
(B)以上報價不含護照及台胞證費用。

(一)無護照或護照效期短於6個月者需新辦護照(5個工作天 費用1500,10年效期)應備證件:
1. 兩吋彩色白底照片3張(3個月內拍的新照.含簽證的1張) 。
2. 身分證正本。
3. 若是首次辦理護照,須先至戶籍地戶政事務所辦理人別證明。 (45歲以下役男需附退伍令)

(二)辦理台胞証(7個工作天 費用1700 五年效期)應備證件:
持有有效護照(效期至少6個月以上者)
1. 護照正本。
2. 兩吋彩色白底大頭照片1張。
3. 身分證影本。

注意事項:
** 廈門航空機位熱門(此係大陸內陸轉運站之一)。為確定機位;報名請同時繳交訂金$5,000 元。(五月底繳清尾款$10,000 元)。
** 已向廈門航空取得32個機位(經濟艙),請大家把握機會儘速報名,以免向隅。
** 我們有幸恭逢「咸臨書院 - 廈門分院」成立;請大家把握這難得的機會親臨廈門分院,共襄盛舉!

報名辦法:
請洽周易學會,電話 : 02-23957395 (週一至周五)下午2:00-6:00。
或請洽陳執行長:手機:0921815176 或 email:service@iching.url.tw

繳費辦法:
匯款/ATM
戶  名: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銀  行:國泰世華銀行(013)華山分行
帳  號:118-03-500007-1
【繳費完成後請電郵至:yhhsia@moeaboe.gov.tw並留下姓名及聯絡電話,若是以ATM繳款,請順便告知卡片"後五碼"數字】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 2018 年易經基礎班 日、夜班開課通知

◎編輯部

【易經基礎班】台北班

《易經》乃群經之首,歡迎有識之士共同來研讀這部充滿智慧的經典,對個人安身立命、家庭親情、工作事業,及預測未來等都是最佳指引。

授課教師邱雲斌為前任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理事長,現專任講師,追隨易學名家劉君祖學習《易經》二十餘年。授課內容包括認識先天八卦、後天八卦,再詳細講解《易經》卦爻辭、解說《易經》架構、並介紹十翼導覽等。以現代生活應用為例,內容活潑,易學易懂。

上課時間:
週三下午班:5月23日 起 ∼(下午 3:00 ∼ 5:30)
週三晚上班:5月30日 起 ∼(晚上 7:00 ∼ 9:30)

課程費用 :
全期48堂課16,000 元。
非會員:16,000 元(第一次參加本學會課程,報名即入會,可免繳入會費1000元以及2018 年費500 元)。
會員:打九折 / 14,400 元。

複習班:
非會員:全期 7,500 元。(曾經上過本學會任一老師的易經基礎課)
會員 :全期 5,000 元。(曾經上過本學會任一老師的易經基礎課)

上課地點: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台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捷運善導寺站6號出口)

報名辦法:
(1)學會各班同學請向學會助理登記。
(2)新同學及會外各班請email:service@iching.url.tw或洽周易學會 電話:02-23957395 (週一至周五)下午2:00-6:00,或電0935732323。

繳費辦法:
匯款/ATM
戶  名: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銀  行:國泰世華銀行(013)華山分行
帳  號:118-03-500007-1
【繳費完成後請電郵至:yhhsia@moeaboe.gov.tw 並留下姓名及聯絡電話,若是以ATM繳款,請順便告知卡片"後五碼"數字】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www.tweching.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