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電子報 第八十一期
2017.07.01 出刊
■ 【專題報導】一帶一路與兩岸關係(上) — 演講者:楊開煌教授◎文/謝金勳
■ 【劉老師的研學行程之一】劉君祖老師東莞講演◎文/唐德清
■ 【劉老師的研學行程之二】易經的精髓─
■ 【劉老師的研學行程之二】人文薈首屆兩岸人文名家論壇記行
◎文/閻以炤
■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六十七】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文/劉君祖
■ 【易學偶拾‧第六十三】易經看人工智慧◎文/邱雲斌
■ 【樓醫師專欄】疾病保養_代謝慢,易水腫「脾」不好!◎文/樓中亮
■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數字也有感情嗎? ◎文/王修亮
■ 【詩情話易之零八】存以甘棠 去而益詠◎文/唐德清
■ 【小子易遊未盡】領導變革◎文/王蘭生
■ 【憂患興邦】2017春研營側記◎文/王蘭生
■ 【學會公告一則】夏學論集九邀稿啟事◎文/編輯部
 
【專題報導】
 
一帶一路與兩岸關係 (上)
演講者:楊開煌教授
◎文/謝金勳

編按: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今年的春季研習營,於6月11日假台大校友會館舉行。本次專題演講,非常榮幸,邀請到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教授暨中國大陸研究學會會長楊開煌博士,蒞臨暢談「一帶一路與兩岸關係」。

楊教授專長於中國共產黨研究,對兩岸問題非常了解,更難得的是其對問題的解析,能從歷史的縱深觀照,獲致獨到之卓識。由於演講十分精采,故請本會謝金勳理事,摘要記錄。 本刊將分上、下二期刊出演講內容,以嚮讀者。

一、何謂“一帶一路”?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暢想;同年10月3日,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二者共同構成了“一帶一路”重大倡議。

此倡議是根據古絲綢之路留下來的寶貴啟示,著眼於各國人民追求和平與發展的共同夢想,為世界提供的一項充滿東方智慧的共同繁榮發展的方案。秉持的理念是共商、共建、共用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不是另起爐灶、推倒重來,而是實現戰略對接、優勢互補。

二、習近平怎麼說?什麼沒有說?

演講開始,楊教授播放一段由習近平配音的宣導短片,片中習近平提到「當今世界充滿不確定性,我們對未來既有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麼了?戰爭、飢餓、貧窮、經濟停滯… 這是整個世界都在思考的問題,也是我正在思考的問題。…所以我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

有關“一帶一路”的資訊,其實在網路上就能很方便取得。在此提出三點,是習近平沒有說,卻應是習近平很重要的構思面向:

(一)、「民族復興」:

回顧過去曾經輝煌燦爛的歷史時代,例如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於西域建構路上絲路古道,最終促成歐亞大陸間各項貿易通商、生活民俗、文化及宗教上的融合交流,這樣的輝煌成果絕非霸權擴張,或以武力侵略他國以落實殖民化政策;上海絲綢之路亦如此,明朝鄭和七次下西洋亦未侵略並殖民化他國。因此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並非另起爐灶,也非因中國過去一百多年來所遭受的民族屈辱而採取的報復心態,而是一種富有積極性、開創性的「民族復興」計畫,藉由與他國間建構互通有無,共用共榮關係,以追求人民幸福安定的生活為標的,這與過去西方國家所主張的霸權主義、殖民主義是有所區隔。

(二)、「面向未來」:

未來十幾年後人類的生活將有三大改變,我們稱為速度改變(電子、量子)世界一日生活圈、物理改變(虛實、真空、整合)、生活改變(智能化、自動化、物聯網) 。

  1. 速度改變(電子、量子):例如「世界一日生活圈」構想,中國提出未來交通開發新構想,列如「京臺高速列車」,以及「海底真空隧道列車」,這個海底隧道列車號稱時速可達2000公里,從福建到台北未來只要13分鐘 。

    此外,全球首台量子電腦為中國國防科技大學研製的天河二號超級電腦系統 ,並計畫在2020年製造出超越目前最強大的超級電腦的量子電腦,實現「量子稱霸」 。

  2. 物理改變(虛實、真空、整合):例如不限於時間、空間限制的虛擬空間技術AR/VR多層次生活與商業之應用。例如阿里巴巴集團啟動將打造虛擬實境(VR)購物、擴增實境(AR)玩遊戲,加上直播(Live)時尚秀吸引消費者。

  3. 生活改變(智能化、自動化、物聯網):例如矽谷正在研發無人駕駛汽車、不久將來學校教學模式將採全面網路化、通訊化、無紙化,未來任何所須擔憂的並非少子化衝擊,而是學生將擁有強大的「自學能力與資源」,不再需要倚賴學校的教學服務,因此學校必須從現在開始建構未來教學環境、招生策略與管道、教學內容與方法之獨特性與創新性,以避免被未來新趨勢所淘汰。

(三)、「互聯網 +」:

「互聯網 +」是標準化下個性化,觀念的改變(開放共贏,利益共同、命運共同)與組織文化的革新(平等交流、信息公開、決策下放),不僅意味着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演進的新形態、也意味着面向知識社會創新的逐步演進及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新機遇。

總括而言,「一帶一路」是呼應歷史的召喚,面對當今面臨的問題,迎接未來的挑戰, 濃縮並重組地球的時空概念。可說是一項曠古未有的重大規劃。(待續)


▲圖說:楊開煌教授演講現場

本期目錄...

【劉老師的研學行程之一】
 
劉君祖老師東莞講演
◎文/唐德清

中國大陸自上世紀的一九七九年開始改革開放,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帶一直是肩負排頭兵、試驗田的角色,今年三月又上升為國家戰略,稱之為「粵港澳大灣區」,首次將香港和澳門也納入規劃,三地聯動,強強聯合,打造成世界級的經濟繁榮帶,今年年底即將建成通車的港珠澳大橋(全長接近50千米,包含跨海大橋、離岸人工島及海底隧道),為形成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提供交通保障。

在「粵港澳大灣區」當中,東莞市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素稱「廣東四虎」、「世界工廠」,今年又被推為「新一線城市」,工業相當發達,台商雲集,估計超過十萬人的臺灣人在東莞生活工作。最近十年來,大陸各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在相當的程度上注重生活的品質,紛紛提出「宜居城市」的概念。

海德東方是一家東莞的房地產商,董事長林先生年逾天命,富有創業激情,喜愛傳統文化,努力在自己建成的社區裡推廣國學,落實「千金買房子,萬金買鄰居」的和諧理念,他在前不久邀請過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張其成教授到東莞,給社區的業主們演講,介紹傳統國學在當代的切身應用,引起強烈的反響,業主們紛紛點讚。這次打鐵趁熱,再通過廣東省國學教育促進會潘冬暉副會長的引薦,邀請劉君祖老師,來東莞作「國學的當代價值和意義」演講,因為海德康帝酒店的北京廳只能容納四百人,聽眾又多,一票難求,主辦單位只能以抽籤的形式,來派發入場券。

六月廿四日上午,劉老師在林董的陪同下,參觀了海德集團在東莞市望牛墩的「和園」二期專案,房子已經在裝修,即將發售,融入「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理念,間隔合理,綠化配套也同步跟進。下午三點,幾百人聚精會神,認真聆聽劉老師的精彩演講。在三小時的講演中,劉老師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臺上台下,應和互動,既為世界的亂局而慨歎,也為中華文化的復興時機而歡欣,既為臺灣當局去中國化感到憂慮,也為一帶一路的光明前景感到鼓舞。劉老師的演講中,著重指出《周易》是群經之首,儒家以《乾》卦的自強不息為主,道家以《坤》卦的厚德載物為主,再融合吸收印度傳入的佛教思想,融會貫通,以「儒釋道」三家為基礎,共同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軸,應用到方方面面,上至安邦治國、內政外交,下至日常養生、鄰里相處,皆能從傳統文化汲取經驗智慧,真正的傳統經典菁華在於「實學」和「時學」,進德修業,與時俱進,不作書呆子,學大用中,懂得用,用得上,能解決實際問題才是最重要。劉老師的演講,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配合卦象,聯繫實際,大家聽得津津有味,三小時一晃而過,不少聽眾看過劉老師的書,拿出自己早已寫好的問題,當場請教劉老師,書籍簽名,合影留念,意猶未盡。

六月廿五日上午,東莞市文化局的吳先生,陪同劉老師參觀廣東名園「可園」,該園是清朝咸豐年間的廣西按察使、江西按察使張敬修的私家園林,占地不大,卻保留完好,是嶺南園林的代表,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甚值一看。再到石碣鎮的水南村參觀「袁崇煥紀念園」,袁崇煥1584年出生於該村,萬曆四十七年中進士,後因緣際會鎮守山海關、遼東,成功指揮「甯遠之戰」、「甯錦之戰」,最後慘被明廷淩遲,到此憑弔,歷史風雲不勝唏噓。中午到虎門鎮和劉老師的同門師弟賈秉坤博士會合,用餐後一同去參觀「鴉片戰爭紀念館」,1839年6月3日,林則徐將收繳的兩百多萬斤鴉片就地銷毀,至6月25日才銷毀完畢,歷時23天。近代中國積貧積弱,往事不堪回首,鴉片戰爭過去將近一百八十年,炎黃子孫又到了新的歷史重要關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踐行王道思想,能否帶領人類進世界於大同,實實在在考驗世界大國領導人的智慧。

參觀之後,我們從虎門鎮乘車前往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送劉老師乘坐CI528航班飛往桃園國際機場,結束緊張疲憊、精彩多姿的東莞之行。



▲以上圖說:劉君祖老師東莞講演現場

本期目錄...

【劉老師的研學行程之二】
 
易經的精髓
─參加2017人文薈首屆兩岸人文名家論壇記行
◎文/閻以炤

2017年6月26日下午3:30,劉君祖老師接受中國大陸人文薈創始人石寶峰先生的邀請,在台北101大樓32樓中華藝術館,為「首屆兩岸人文名家論壇」演講。在座上百位兩岸關心中華文化未來的企業家,悉心聆聽劉老師解析「易經的精髓」。

習易預測大未來

劉君祖老師先說易為群經之首,所言為中國五常之道,是個有靈性的大數據庫。易經64卦384爻4096種變化,透露宇宙中無限量的訊息,可以預測短期中期長期未來的變化。他曾預測到美國總統歐巴馬會連任、川普會當選美國總統,更預測到日本的福島地震、台灣的921地震,以及2008年9月的金融風暴等,這都是易經不可思議的功能。

重視易經太極思維

中國太極圖黑白各有一個眼,呈現陰陽不同的動態平衡,象徵宇宙生生不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利中有弊,弊中有利」的道理。宇宙間存在的一切都是活的,不是非黑即白,非得誰消滅誰;敵人並非都是外在的,就像癌症的基因是與生俱來,如何養生防弊、和諧共生才是正道。

實踐易經大同思想

易經的時代,要比《禮記‧禮運》中的大同思想早許多,而大同思想是孔子總結出的,來自易經〈同人〉〈大有〉兩卦,就是世上的一切為大家所有,人人皆有公平發展的機會。社會選賢舉能,老有、壯有、少有,男人是一半,女人是能頂半邊天的另一半,這樣陰陽和合,才能生生不息。「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世界合作互利,盜賊不興,門戶開放,不要鎖國,這才是真正的大同世界。

易之時義大矣哉

劉老師以兩句英文,強調易經本義重視與時俱進: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VERYTHING.
TIMING IS EVERYTHING.

復見天地之心

宋代張載立志所寫的橫渠四句,也源於易經〈復〉卦: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復〉卦並非復古,而是要返本開新。就像印度佛教傳到中國,吸收中國固有文化,成為中國燦爛的佛教文化,將自外來的文化,變成國族固有的文化。易有言:「自外來,固有之。」

中國文化萬萬年

劉老師以易占作結:

Q1:未來十年中國文化發展如何?
A1:〈謙〉卦卦辭「謙,亨,君子有終。」,大象傳:「裒多益寡,稱物平施。」象徵中國文化必然普及,往好處發展。

Q2:華人核心創造力未來何如?
A2:〈豫〉九四爻辭:「由豫,大有得,勿疑,朋合簪。」小象傳:「志大行也。」中國創造力將來必然充分發揚。但是富強崛起,必得文化復興,才能國泰民安,天下太平。也就是說,國家富強除須有硬實力(HARD POWER),更得有文明文化的軟實力(SOFT POWER),才能長治久安。南懷瑾先生和錢賓四先生都說中國富強,必有二三百年盛世,劉君祖老師的恩師愛新覺羅毓鋆認為,中國不犯錯得享千年盛世。

結語

此次論壇劉老師得見1933年出生,長住金門的名詩人鄭愁予先生,他聲音清朗,思緒清晰,言辭宛轉的說出明魯王在金門去世之歷史,非常感人。可惜因時間倉促,無緣聆聽詩人朗讀其詩作。



▲以上圖說:首屆兩岸人文名家論壇劉君祖老師講演現場

本期目錄...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六十七】
 
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文/劉君祖

時序進入夏至前的梅雨季,全台灣都籠罩在炸雨傾盆之下,溢水成災,衝擊到交通與農穫,南部山區還出現黃雲蓋頂,層層疊疊歷久不散,甚是詭異。春秋論災異,易經有災眚,所謂天人感應真的只是迷信麼?復見天地之心,上爻迷復則災眚並作,據隅頑抗不回頭,終遭大敗且消耗國力一蹶不振。無妄之災殃及無辜,歸咎領導無妄之疾不可救藥,妄念妄動嚴重偏離現實。

巴拿馬閃電與台斷交,其實應在意料之中,而政客的一些言詞反應癡顛離題令人太息。百年交誼瞬間易幟,難道沒人省思真正原由?此外交挫敗,衝擊影響深遠,對蔡英文為不變的蹇卦,對綠營則為未濟初、二爻動,齊變有噬嗑之象,明顯不利。未濟初爻濡其尾、二爻曳其輪,水陸皆受阻滯寸步難行,與蹇同義。依卦序,蹇由家人睽而來,對外反中對內整肅異己勢力,處處樹敵,遭遇困難再喊同舟共濟,豈非妄言詭行怎能解患?綠營某些大咖突然唱起「親中愛台」的怪調,逼宮奪嫡之意明顯,明年地方大選形勢迫人,兩年多後中央換屆更是時刻在心啊!藍營重整旗鼓,老調再彈,未必能應形勢之非,簽和平協議云云偏離常識,能穩住家業不繼續分裂就不錯了!中學課綱繼續去中國化,這不是妄人曲解的「反者道之動」,而是履虎尾加速危機深重啊!

放眼世勢變遷,也是憂患重重。歐洲幾乎恐攻不斷,尤以英國為最。曼澈斯特之後又是倫敦橋的卡車衝撞,其後摩天樓大火慘絕人寰,接著又是車撞穆斯林的報復,寃冤相報,似無盡時。易經家人、睽、蹇、解的惡性輪迴,就在現世不斷上演,無論大國小國諸類宗教似乎都束手無策。

學生輝遠試占往後一年英國可擺脫恐攻陰影否?得出中孚初、三爻動,齊變有巽卦之象。巽為風為入為伏,中孚為處世信用,看來英倫國際信用必受隱伏危機影響,外人經商旅遊會審慎評估。初爻爻辭:「虞吉,有它不燕。」虞就是行動前慎密調查研究,不敢盲目衝動,以免發生意外。三爻爻辭:「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遇到情緒不穩的敵人無端發動攻擊,豈非倒楣透頂,而且防不勝防。中孚三爻何以如此?居下卦內卦兌情慾的開竅口,深受上卦外卦上爻偏執信仰的影響,三爻單變為小畜卦,密雲不雨,以小博大,在夾縫中掙扎求生,真切合聖戰士的情境啊!

2011年311日本福島三合一大災難,之前學生獻仁本擬全家赴日旅遊,行前試占吉凶,都是極度凶險之卦,幾度猶疑,後來還是犧牲不能退的十幾萬台幣放棄出遊,結果真的爆發慘禍。那時就算沒身罹其災,航班受累各種攪和也夠嗆的。這是虞吉,無妄之災真能預先顯示徵兆嗎?易占確可超前感應以助人趨吉避凶?豫、觀二卦彖傳皆稱:「四時不忒。」預測未來觀察形勢可準確到零誤差,天道法自然可以,人情充滿了嗜欲業障也辦得到嗎?所謂「演卦容易斷卦難」也是提醒這點吧!蒙卦卦辭稱:「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其實獻仁連算幾次旅遊吉凶,已經違反了再三瀆的戒律,人的主觀願想讓人不敢面對現實,我自己習易四十載,尚且常犯此過,超凡入聖多難哪!

另外,易占的神妙可更早料算到結果。2010年3月,我與來台省親的學生夫婦餐敘,他們在北京外商公司退休後移民新加坡,往下準備人生壯遊,每五年換一國家長住,首選便是日本,然後去德國等等,為此每天勤修日文。我聽了直接勸阻至日本長住,當下還針對往後五年日本國運問占,結果得出无妄初、三、四爻動,齊變為漸卦。三爻爻辭:「无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行人只是過境暫留,邑人卻是入籍長住,遭遇不測之災的機率當然大得多。結果一年後就爆發福島大災,如果獻仁更早測知,連十萬塊都可省嗎?我測的是五年內,難道因噎廢食都不去日本?

廿年前台灣發機瘟,空難頻傳,搭機成為畏途。學生雲斌占問他此生會否遭遇空難?為節卦初、二爻動,齊變有比卦之象。問得貪心而籠統,答得簡潔又巧妙!節初爻爻辭;「不出戶庭,無咎。」二爻爻辭:「不出門庭,凶。」人與易經鬥智,就像與AI對弈一樣,完全沒有勝算。

本期目錄...

【易學偶拾‧第六十三】
 
易經看人工智慧
◎文/邱雲斌

丘園建立之初,即訂定不讓科技文明霸佔之宗旨。剛開始幾年,尚可遵守。沒有網路,沒有電視,只有音響和電話,連手機也只有接聽來電的功能。且如魚得水,自覺與世隔絕,保留了一方淨土與閒適。

慢慢的,發現行不通,不只是隔絕,是根本被摒棄於基本的社交圈外,許多親友都抱怨無法即時連絡,找不到人, 喪失許多應該與聞的資訊。只好被半強迫的安裝手機上網功能,一時,也加入line,FB,Messenger等功能,儼然又一現代科技人矣。

易經乾卦彖傳,是述說開天闢地,天地萬物形成的過程,及人類文明的演變,其重點內容,可打破時空,放之四海而皆準,俟諸萬世而不惑。

拿最近查找的資料「對現實的省思」而言,其第一規則即客觀世界,描述宇宙間不變的事實,如重力牽引、質能互換等等。這在講的是天道,是萬物資始,是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其二為主觀世界,是以小宇宙個人為主,一切自我的認知價值觀,這是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每人都有自己的體會。如宗教信仰,你認為有,他就存在。

而最有意思的是第三原則,名為「互為主體之現實」,名稱有點抝口,其實只是多數人互動溝通,約定俗成的信用與價值觀,如鈔票後面的金錢與物質觀,銀行後面的金融與信用體系,政府後面的國家民族主義等等。這就是保合太和,也可以把首出庶物的首,作為除了英明的領導人之外,做更廣義多元,即眾人信守的精神取向之解釋。

所以,以後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正好呈現虛實並重的世事真象。我們不必嘲笑低頭族,尤其是年青的一代,他們只要有點覺知,反而比我們這一代更早了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道理。

個人在使用手機上網的經驗中,最實用的,除了即時與親友連線之外,就是拜訪谷歌大神,把一些半生不熟,一知半解的理論,觀念與辭句,很快的找到答案。另外,也可以在You tube中,隨時吸收新知,當然這要經過點選淘汰,否則曠日廢時,淪於資訊垃圾筒而不自知。我相信,有一天人類可以利用科技,把大英百科全書或類似谷歌大神之類的軟體,植入大腦,這樣人類可以減少許多學習的時間。可是這也會帶來更大的危機,就是坤卦如何來配合執行的問題。坤卦之可貴在順,其盲點在迷,在馴致其道。沒有利牝馬之貞,不能利永貞的話,一定把人類帶向迷途的深淵。

科學家預測,以後的世界,只追求三樣東西,且可以靠人工智慧來實現。一是長生不老,無有病痛。二是幸福滿足,平安喜樂。三是智慧如神,洞徹人生。我想,光是第一點就違反了太極圖陰陽相反相成的道理,何況,病菌的源起及適應性,比人類還長還優秀。其他兩項,無非是要靠乾卦的自強不息,時乘六龍以御天,否則是無法做到的。如果靠藥物或神經麻醉、刺激,更會讓人誤入迷途,無法自拔。

老媽看我每天拿著手機,沒事不去除草、去翻土,心裡頗不以為然,大好時光,不事勞動生產,儘幹些沒出處的玩意。我只有若笑,儘量配合,就利用休息時間再低頭上網吧!

本期目錄...

【樓醫師專欄】
 
夏日減重之日常生活篇
◎文/樓中亮


人體熱量的支出主要是由二個方面來支出,其中一個便是基礎代謝。另一個熱量的支出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平時我們居家活動、上班活動等這些活動都要消耗熱量的,一般來說,走路比站著多耗能,站著比坐著多耗能,坐著比躺著多耗能,而現代人最大的問題就是,能坐著絕對不站著,能躺著絕對不坐著,那麼耗能就會一直下降,反觀二、三十年前生活沒有那麼方便,做事多身體耗能多,胖子就少。所以全世界的專家為了彌補人們日常消耗熱量的不足,於是提出每天要適當的運動,努力讓自己流汗,除了預防贅肉,最重要是將體內的代謝廢物排出。

在臨床上每次叫女性患者走路運動啊,她們的眉頭就皺起來,說時間不夠啊,或者每天下班都很累了,還要顧小孩,哪有時間運動,或者做了幾天運動,再來就因為各種因素停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在臨床上也試了很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吃的東西控制好,再加上每天10分鐘的殭屍功,就能達到年輕又能維持身材。

《殭屍功》

作法:

  1. 雙腳膝蓋微彎。
  2. 全身放鬆。
  3. 原地全身上下抖動。
  4. 以上每天堅持10分鐘。

 功效:

  1. 軟化血管,使血管變年輕。
  2. 可以把過多的贅肉抖掉。

(本文承蒙樓中亮中醫預防保健網提供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電子報讀友,特此致謝。)

本期目錄...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
 
數字也有感情嗎?
岳明國小2016教學討論
◎文/王修亮


編按:2016年7月25~29日連續五天,修亮老師受到全國第一個公辦民營小學岳明國小校長黃建榮校長之邀,主持一項教學示範,並持續協助該校教師設計課程並實際授課。這是第四天第二節的數學課程紀錄,王老師為了引導孩子思考數字是怎麼產生的?數字的背後包含了各種可以指稱、辨識的「萬物」,而我們對這些「萬物」都有好惡之情,所以,數字也是有感情的。這一節的師生討論,可以看到修亮老師是如何的細心佈局、耐心引導。

【第四天第二節】

師:現在身體安靜下來了嗎?嘴巴靜下來了嗎?剛才某某還有個問題未討論完,我們現在繼續。
生:為什麼有些海洋媽媽想要單身啊?
師:他可能不想要跟太陽在一起,但是他有沒有朋友啊?
生:有可能他有很多雲的朋友。如果你跟太陽結婚,你可能會比較吃力,因為太陽爸爸還要工作,海洋媽媽還要照顧寶寶,會太辛苦。
師:你們發現沒有,某某的問題很好!如果王老師只聽某某的問題,那老師只能跟某某溝通了,所以我們可以分成幾組⋯⋯。按不同的位子來分,不同的位子可以讓大家有機會講。某某,你真的很會提問題!你的問題可以先留著慢慢想,將來大家有很多問題想問的時候,就可以一起提出來討論。現在,王老師先把剛剛的故事講完,(中途講到結婚,調皮的孩子發出怪聲,唉唷!王老師中斷故事,講述婚姻本身的美好,只是要找到最能和你溝通,懂得思考的海洋或太陽,才能一起發出溫暖燦爛的陽光)

師:這些一團一團的雲升到天空,當他們孤單的時候,就會流下眼淚,大海看到就很難過,但是他又沒辦法再把他們撈回來,只好再製造更多的雲去陪伴天上孤單的雲。可是,有時候大海會不會生氣?
生:大海有時候會用風告訴雲。
師:馬路上的風是誰的聲音?農田的風是誰的聲音?山上的風是誰在說?森林的風是誰的聲音?我們人聽得懂嗎?聽不懂!那你會不會有感覺?王老師跟你們說,我小時候有過這樣的感覺,我會覺得風是在跟我說話。如果你們聽不見,是因為你們的心不夠安靜。心不夠安靜,不要說聽不見風,就連王老師的聲音你都聽不見。你們從大自然還可以找出很多的故事。

師:當我們這個世界開始出現「有」,就開始有了什麼?
生:數!
師:哪個數!
生:數字!
師:你的意思是不是那個字?
生:對!
師:很好!大家可以跟你溝通了。好!各位!當有了天空、有了雲、有了大海以後,是不是也有了數不清的萬物?到底有多少,數得清楚嗎?這時候的「數」己經很多了,多到我們數不清了,外面有沒有很多數字?有多少棵草?教室裡有沒有數字?數字有沒有存在?有!只是我們眼睛⋯⋯看不見而己,天空的雲有沒有數字?有!數字看到這些雲在難過,在傷心。

師:王老師又有問題了,為什麼數字有感覺?
生:如果數字沒有感情,數字就沒有3了。
生:我知道了,101顆星星。
師:111有感情嗎?1怎麼會有感情?2怎麼會有感情?數學會有感情嗎?如果沒有感情,那你們學數字做什麼?你對1有沒感情?你為什麼會喜歡1?你也丟不掉它,你也拿不回來,你要不要丟掉你這1個鉛筆盒?不要,因為這1個鉛筆盒你很喜歡它,每1個都很有感覺,所以數字應該都很有感情,因為數字代表1個、2個、3個東西。這時候的1有沒有感情?當然有!因為它跟鉛筆盒在一起,所以所有的數字都是有感情的,但那是一個又一個的東西,所以你們要學習!也可能是討厭,但不管是喜歡還是討厭,都是有感情的。所以天上有幾萬天的時間,幾萬聲雷,天空中有非常多的數字,數字是非常有感情的,看見他們在哭在難過,可以跟他們玩啊!所以,數字就天天陪伴他們,因為數字很有感情,所以他們會不會想到人的心呢?會啊!所以,數字跟雲一起的時候,雲會常常跟山一起玩,有時候會躲在山上,他也懂得人的心呀!也知道人想看它啊!如果你是雲,那你怎麼辦啊?
生:我就會跑出來!
師:雲知道人想看他們,就會跑出來給都市裡的人看一下,所以每天雲要出來的時候,他們會先準備好。

師:我們昨天討論過,數字都有什麼樣的定義?
生:數字很整齊,很有順序。
生:數字很愛玩遊戲。
師:所以數字帶著雲出來的時候,他會請雲排好隊,可是你們覺得雲喜歡排隊嗎?
生:不喜歡!
師:所以雲會一堆一堆的,有些雲比較大,有些比較小⋯⋯咦!有人說了另一種詞。有的雲排得很⋯⋯?
生:很長。
師:很好!有的雲排得很長,有的雲排得很短,就像你們現在排的情形一樣,有的排3個人,有的排2個人。你們有沒有發現黑雲出來都是一大團,白的雲大概都一朵一朵?你們這一排是什麼顏色的雲?
生:綠色!
諸生:哪有綠色的雲!
生:紅色、黃色⋯⋯。
生:雲在夕陽前面,有時候是綠色的⋯⋯。
師:那你們要當夕陽綠色的雲是嗎?我們有幾排?我們要從哪邊數1234?我們投票決定。王老師問你們,這邊幾個人?1個,你們有幾票?2個,如果用投票的,誰會贏?我知道要怎麼投了?做什麼事要有道理,所以某某你要把道理講給我聽啊!你是這一組的,所以你要跟他們一起,那你也要知道他們的想法是什麼?好!那你們可以小小聲的討論一下。

師:剛剛這一組的討論很了不起,剛剛他們講,有人想要彩虹,有人要藍色,有人講那我們分開,可是大家都同一組的,後來,有人說那我們再找一個大家都喜歡的顏色,後來他們找到了淺藍色,這真的很好!他們很了不起!所有的討論,最後一定要找一個大家都同意的結論,未必是大家都喜歡的,但是是大家可以接受的。

現在你們都決定了,你們要綠色的雲、彩色的雲、淺藍色的雲、白色的雲,再來要決定你們的順序,現在你想要跟他們一起嗎?有人用道理說服你,那你要過去嗎?ok!好,你很清楚你自己的想法,這樣很好!你很有自知,這樣很好!那你們決定哪邊是1了嗎?就那邊開始!剛剛某某說了一個想法,那我們來投票,投票有沒有討論?投票有沒有尊重?因為這個方式沒有思想也沒有道理,下次你們要記住,遇到任何事都不能只是用投票來決定喔!

按排這是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數字會不會取名字?數字會取什麼名字?數字會用國字取名字嗎?他還是用數字取名字,他是第一排第一個,所以數字取的名字就是11,依序分別是12,13,21,22,23,31,32,33,某某剛剛說他最大,33代表第三排的第三個,表示前面有32個,某某代表的是第33個,我們全班有33個嗎?所以這個號碼、座號是代表它排列的方式,如果有33個星星,是表示有33個東西,這個33是指數量,是從1開始,由1個1個去排列出來的,全部都是用1個1個來算出來,接起來,加起來的。而排列方式是指號碼,所以你聽到55的時候,你要想這是數量還是排列方法?

本期目錄...

【詩情話易之零八】
 
存以甘棠 去而益詠
◎文/唐德清

在傳統的蒙學教材中,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可謂是流傳廣矣。三者之中,以《千字文》最具系統性,於天文、地理、自然、歷史、政治、人事、祭祀、飲食、修身等二十幾個方面皆有涉獵,體例獨特,包羅萬有,每句四字,千字不同,音韻優美,容易記誦,琅琅上口,字字珠璣,不僅是識字的好教材,更是書法愛好者的至愛,據說書聖王羲之七世孫的智永和尚,曾經親筆書寫了八百多本《真草千字文》,分送到浙東的多處寺廟珍藏,成為後代臨摹的範本。傳說上世紀的五十年代,田家英曾經搜集到歷代三十幾個版本的《千字文》,供毛澤東主席研究鑒賞。《千字文》雅俗兼有,日常應用各行各業,用來記賬,用來當密碼,用來取名字,林林總總,中國現存的古代最大考場——南京「江南貢院」,便是用《千字文》來命名科考的各間號舍,「天字號」、「龍字號」、「鳥字號」……

二零一五年七月十八日下午,筆者追隨劉君祖老師伉儷參加華夏始祖文化之旅,參觀遊覽陝西岐山縣鳳凰山南麓的周公廟,但見古柏參天,殿宇莊嚴,綠蔭蔽日,山環水繞,人文薈萃,史跡昭然,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撫今追昔,睹物思人,不禁步履緩慢,思緒萬端,遊至「召伯殿」時,正當中懸掛于右任先生所題的楹聯「詩誇甘棠美召伯,天遣江山助牧之」,右邊有「召伯甘棠圖」的石碑,左邊的石碑鐫刻四個大字「甘棠重蔭」,此時我的腦海裡立即浮現的便是《千字文》中「存以甘棠,去而益詠」的這句話。

《詩經》的《國風.召南》裡有一篇《甘棠》詩,就是專門歌頌召伯的,詩是這樣寫的:

《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

粗略的意思就是說:鄉親們,這棵茂盛的甘棠樹,大家共同來愛護它!不要去剪它,不要去砍伐它,不要去損傷它,也不要去折彎它,當年的召伯曾經在甘棠樹下的草地上住過,休息過,留夜過。

此詩一唱三歎,情感纏綿,細膩真摯,寓意深遠,用詞一層輕於一層,從不要剪它,砍伐它,到不要損傷它,再到不要折彎它,可謂對甘棠樹愛到了極致。

太史公司馬遷在《燕召公世家》中記載:「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作甘棠之詩。太史公曰:召公奭可謂仁矣!笆棠且思之,況其人乎?」

甘棠未必能思人,但人一定能睹物而思人,而且常常睹物而思人。人們愛甘棠,敬甘棠,就好比我們平時在祭祀祖先,祭祀是一種懷念,緬懷祖先,敬仰祖先,詠誦《甘棠》同樣是一種懷念。召伯在西周初年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武王死後,召公與周公共同輔佐年幼的成王,秉承文王遺志,關心民間疾苦,勞一身而不勞百姓,聽訟于甘棠樹下,夜眠於雜草叢中,德政布澤,深受百姓愛戴敬仰,禮樂教化,民風淳樸,後人懷其德而愛其樹,留下了這淳樸、優美的《甘棠》詩。

從召伯的事蹟當中,我們可以聯想到《周易》的《謙》卦。經常聽到人家說整部《周易》六十四卦,最好的要數第十五卦的《謙》卦,上三爻有利無害,下三爻有吉無凶,是唯一得善終的卦,可謂是「天下第一卦」。

《謙》卦的卦像是地山謙,卦辭曰:「謙:亨,君子有終。」卦辭開宗明義告訴我們,君子只要能秉承謙德,就能亨通,就能善終。《彖傳》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彖傳》告訴我們,秉承謙德的人為什麼會亨通?為什麼能得善終?原因就是謙卑的人沒有敵人,得到天、地、人、鬼、神的照應,人一自大,不僅別人討厭你,就連鬼神也忍不住要害你,所以中國人造字「自大一點」就是「臭」。相反,人若是處處謙虛,事事謹慎,不僅朋友會幫你,就連鬼神也會暗中福佑你,謙卑的人,默默在奉獻,看起來好像地位卑下,其實他的尊貴卻是別人無法超越的,才是真正的強者。《象傳》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大象傳從修身的角度來啟發我們,大山藏在地下,不顯揚,內高而外卑。真正的謙者,應該是才高而不自許,德高而不自矜,功高而不自居,名高而不自譽,位高而不自傲。同時要把大山的寶藏發掘出來,促進社會財富的總體增長,發展經濟,把蛋糕做大,造福百姓,滿足日常的生活需求,更能促使謙讓之風興盛於天下。

當年的召伯就是這樣以身作則,謙讓為懷,重視民生,民受其利,《韓詩外傳》稱其:「召伯暴處遠野,廬於樹下,百姓大悅,耕桑者倍力以勸,於是歲大稔,民給家足。」孔子對《甘棠》詩極為讚賞,他說:「吾於《甘棠》,見宗廟之敬也甚矣。思其人,必愛其樹;尊其人,必敬其位,道也。」見賢思齊,各正性命,存以甘棠,去而益詠……

本期目錄...

【小子易遊未盡】
 
領導變革
◎文/王蘭生

銀幕上打出的第一張幻燈片是一幅山水風景攝影,滔滔江河的那一岸是白雪靄靄的山峰,美麗的風景令人嚮往。這堂課的主題是「領導變革」,講師來自新加坡,曾任職多家跨國企業高階主管,實戰經驗豐富。他說:「領導就像是一場說服眾人跟隨你勇渡彼岸的過程,必須要讓大家了解為何要離開此岸、建立危機意識;要讓大家看到對岸的願景、看到美好的未來;更要讓大家知道大河雖然危險,而跟隨著你是可以成功到達對岸的。」領導人要讓大家相信,我可以帶著大家一起成功。

佛家常用「度彼岸」來比喻開悟後的境界,人生也是一連串不停跨越障礙的過程。《易經》論始、壯、究,始、壯、究,物有終始,而我們總希望事情的發展最終是成功的。「利涉大川」一詞出現在許多卦的卦爻辭中;然而也有若干卦的情境是不利涉大川(〈訟〉)或是不可涉大川(〈頤〉六五)。《易經》講求知機應變,作為一個領導人,應該要有智慧認清自己所處的情境、時機與相關主客觀因素來擬定政策,帶領組織發展。

企業要生存,組織要進步,團隊要精進,「變革」是唯一不變的道理,這完全和易理相契合。台上講師進一步舉例闡釋管理學上所說的變革有三種:和平演進(Evolution)、轉化(Transformation)以及改革(Revolution)。對照於《易經》,〈巽〉卦低調潛沈,深入學習伺機影響,不動聲色終至完成改變,「巽,德之制、稱而隱、巽以行權。」卦辭:「利有攸往,利見大人」當屬Evolution無疑。

而Transformation為蛻變,〈蠱〉卦「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勘可比擬。「蠱,則飭也」,由幹父之蠱、幹母之蠱,終至「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改革成功、利涉大川。而〈革〉卦則是水火相息,翻天覆地的改革(Revolution),「革,去故也。」六個爻分別描述了改革初期的困難、改革需要謹慎、領導人必須察納雅言、具備誠心且守正,方能成功的帶領組織改頭換面。

另一方面,因應現代職場、社會及政府需要,組織領導人所應具備的能力,由過去強調的「因應力」,逐漸轉變為「預應力」,乃至最新觀念的「適應力」。〈比〉卦言「不寧方來,後夫凶。」反應太慢,被動回應喪失先機便不可能成為好的組織領導,僅有「因應力」是不夠的。

〈豫〉卦利建侯行師,剛應而志行,強調預作準備的重要。廣布眼線收集情報以應萬變,方能日月不過、四時不忒,領導人必須深謀遠慮呀!「預應力」確實重要。而現今科技發展迅速,無論政府、企業或各類型組織均面臨多樣化的挑戰,〈隨〉卦的精義正好表現在領導人優良的「適應力」上。「隨,無故也。」沒有包袱;「剛來而下柔,動而說。」心有所主,但身段柔軟,能隨機應變,以因應各項挑戰,真是「隨時之義大矣哉」,這便是「適應力」。

「領導力」被視為商業管理重要的課程,「組織變革」也屬必修,而以《易經》詮釋組織管理則更見精妙,在極為精練的卦爻辭句中,深藏了許多驚人的智慧,若能細細品味、深刻體驗,再加上學《易》若能時習之,也實習之,不僅不亦說乎,更是時用大矣哉呀!

本期目錄...

【憂患興邦】
 
2017春研營側記
◎文/王蘭生
◎圖/陳亞莉

2017年學會的春季研習營於6月11日星期日假台大校友會館舉開。本次研習主題為「憂患興邦・通志成務—易經憂患九卦衍義」。

當代亂象紛呈,國際恐怖主義盛行、國內多項改革及建設方案尤具爭議,兩岸關係直入谷底,此時重申憂患意識的重要特別有意義。深研易經憂患九卦,如何通志成務,安邦定國實為吾人應致力之事。

研習營在陳亞莉執行長的努力號召之下,有七十多名學長報名參加。一早學會幹部與志工便將會議所需的物品布置妥當,夏峪泉財務長更抱來一顆大西瓜及許多可口的水果,為大家一天研習課餘時間的點心預做準備,這樣的用心已成為學會研習營的慣例。參與研討,除了精進易學專題之外,更能增進會員彼此間的感情,一舉數得。


▲圖說:學會幹部一早便將會場佈置妥當

這次《夏學論集》仍由邱雲斌學長主編,共有14篇論文發表,論文集更首度以部分彩頁方式印刷,以貼切傳達論文本身的內容。研討會準時於9點開始,首先由金傳蓬教授發表〈憂患九卦初探人志和天命交織的生命歷程—以孔子生平為例〉,金教授在短短的時間裡闡述論文中提及的人志與天命的關係,並以孔子的生命歷程對照說明憂患九卦在生命實踐中的意義。

接著由金同榮學長發表其論著〈憂患意識與小國〉,金學長幽默風趣、旁徵博引,將歷史上春秋時期各小國間的故事佐以現今時事,發人深省。而邱雲斌學長發表的〈憂患意識對現代人的啟示〉,則由現今時事的深刻觀察,提出了沉痛的疑問:「臺灣現今真有憂患意識嗎?」反映出知識分子深深的憂慮。李忠胤學長接下來發表〈時易與憂虞〉一文,將貫穿易經文本中「憂虞」一詞的含意與重要性細細說明,並以〈屯〉、〈訟〉、〈噬嗑〉、〈震〉、〈既濟〉與〈贲〉等卦中所蘊含的憂患意識對照詳析。

楊淑貞學姊一本歷史學者風範,發表〈由四書、五經略探人民之義〉,論文一開頭便提出大哉問:「人何謂也?」「民何謂也?」最後則以許多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蹟與故事來勉勵,人生應俱「無可無不可」的豁達胸襟。而劉文山學長發表的〈枰上春秋劫正濃 通志成物 憂患興邦〉,則由最近火熱的AI人工智慧破題,將人類智能及AI的發展進行比較,探討生命意義的變化,並點出憂患九卦是我們面對變局時,用以觀察、因應的好方法。


▲圖說:邱雲斌學長發表論文

接著白明本學長上台報告〈借占習坎 卦群的數位相消法〉,明本學長長於數位科技,並精研易理,將卦象轉換為0與1數位代碼,並透過分析得出憂患九卦數位相消之後得到的是一個〈坎〉卦,呼應人類所陷的憂患如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後由賀先知學長發表所著〈試從義理要義略探當今社會普遍憂鬱的自我救贖之道—漫步毓繡 說藝話易〉,先知學長分享了毓繡美術館今年展出的4位青年藝術家作品,並藉以印證相關學者所描述的當今社會普遍憂鬱的現象,最後歸結並期許以培養「謙德」為自我救贖之道。


▲圖說:白明本學長發表論文

8篇論文發表完畢獲得所有參與學員的讚賞,接著便是分組討論。所有參與研討會的學員共分5組進行熱烈討論。下午的習易心得分享,首先由第4組楊進翔學長代表報告,對金傳彭教授的文章做出回應;接著是第1組的代表發言,由金傳春教授針對憂患意識在流行病學上所反映出的意義加以發揮。第2組則是由廖婉如學姊上台,以處理自家公寓樓板漏水問題,反省而悟出〈解〉卦的意義。接下來第5組由年輕的左安弘代表全組,報告自己習易的機緣與心得。最後第3組由李志鴻學長代表發言,由政治及經濟兩個面向來看易經深刻的道理。

學會亦利用大家分組討論的時間召開了理監事會議,由王蘭生理事長主持,會中對未來研討會舉開的形式、論文集的出版、咸臨書院未來課程的推廣方式等做了討論,並初步決定今年的秋季研習營將訂於11月18日(星期六)舉辦,形式將再進一步討論後確定。

下午的貴賓專題演講邀請到著名的兩岸關係研究學者楊開煌教授蒞臨,講題為「一帶一路與兩岸關係」,楊教授近2個小時的演講帶給大家極大的收穫,也呼應了今天研討會的主題「憂患意識」。

研討會最後,劉君祖老師針對今天發表論文的學長進行講評,再度提點易經中憂患九卦的精義,並期勉大家要「極深研機,通志成務。」研討會順利圓滿結束。


▲圖說:2017春季研習營順利圓滿

本期目錄...

【學會最新公告】
 
 

觀行天下~夏學論集九邀稿啟事

◎劉君祖

戊戌變法兩甲子,華夏情勢已迥異昔日,撥亂反正幹蠱改制我們已談得夠多,而今也早非救亡圖存的時代。繼往開來,風物長宜放眼量,學易難行易更難,書院與學會多年來不斷強調「藉易修行」,卦爻經傳熔鑄出的信息庫裡,處處針對學者所蔽提出真切指引,大家一定多有感悟熬煉,各就體驗鋪陳發揮與同道共享吧!《黃帝陰符經》開卷即稱:「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佛教的《心經》起始亦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宇宙人生的真諦就是觀與行,大易觀卦觀其生觀我生,風行地上 省方觀民設教,伏羲一畫開天地,也由仰觀俯察而來。夏學論集九主題就訂為 《觀行天下》,各述所聞所修吧。

論文題綱截稿:2017.11.1 論文截稿:2018.3.1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www.tweching.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