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16年7月25~29日連續五天,修亮老師受到全國第一個公辦民營小學岳明國小校長黃建榮校長之邀,主持一項教學示範,透過教學實境,帶領老師們思考並嘗試開展從明明德→自知自覺,到親民→均衡溝通,再到止於至善→完美合作,從國小到大學一貫之道的人格自覺教學。這是修亮老師自從台北縣頂溪國小退休後,再次重返體制小學教學現場,協助年輕老師從自知自覺、均衡溝通、完美合作的教育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感謝許雅貞老師在課程進行中所做的紀錄,我們從2016年8月份第70期電子報開始,逐次刊出,以饗讀者。這是第三節課的課程紀錄。
■修亮老師課後補述
文字與數字都是一種符號,符號的創造當初一定有某種意涵,即使是ABC都可能如此,只是西洋文化在戰爭不斷轉換的過程中,逐漸變成失去象徵的意義,武力強盛,文化卻弱勢的後起帝國,因為便捷於學習、直接承用了先代的文字,因此文字逐漸失去本意,成為純粹虛擬的符號。日本也使用拼音,但因為文字創造後,文化未曾中斷,每個字母仍然有創意的痕跡可循。中文則幾千年來文化從未斷絕,所以符號的創造本意也一直存在,即使是簡體字,絕大多數仍然可以溯源。所以對中國字來說,符號圖形、文字、數字等是一體同源的,這與學英文的概念完全不同。
身與心,思與行,個性與群性,都是生命一體的兩端。其間的均衡未必都是「折其兩半取其中」,但也都不能「不及與太過」。在物質豐盛的台灣現代社會,在傳統文化不斷被刻意凸顯其腐敗老舊的一面,刻意無視其道德善美已逐漸流失的一面,刻意強化西洋流傳來的法治與個性,卻又強烈要求無所限制的自由、權力時,教育其實已經迷失昏亂於無序的點狀執著。
例如:將法治誤會為群性,或是強調「只需要愛自己」,卻為了某種「推廣」,通篇刻意只談一端,避談另一端。而因為只強調個性,所謂的「溝通」其實都止於「表達」,只強調怎樣講出自我的感受想法,或是只強調「聆聽對方,安慰包容」,避談「你來我往」「不只是從自心經驗,還要能真的理解他心經驗」的真實溝通。
教育本來就應該隨時從兩端對照比較(兩端並非兩個點、兩元而已,生活是球形立體的,以球形核心為中心,有無數個直徑與兩端,以每個人一個球為核心,有無數個核心),而台灣目前的教育,幾乎總迷思於因為否定傳統的某一端,就極其強烈的擴大、推舉另一端,使教育失去均衡。
此所以我從一年級就和學生們學習兩端與均衡,談身與心、個性與群性的合一。兩端與均衡並非甚麼了不起的大學問,本來就只是從最細微最淺顯處開始「思考」、「實踐」。教師只要自身做得到,學生從身教很快會獲得學習經驗。
【下午第三節】
早上我們有說要帶大家出去觀察對不對,剛剛某甲跟某乙帶我到校園走走,去探險,有發現一些奇怪特別的石頭,這些石頭看起來怎麼樣啊?硬硬的,黑黑的,有些看起來不一樣。
某生:有石英,是世界上第二硬的石頭。
師:我還不知道呢?嗯!他有些知識是我們不知道的,來,請他來指給我們看一下,知識會不會使人更會思考?知識是別人教你的,喔!生態老師教你的!知識這種東西只要你學了就會了,你有沒有經過思考?會!咦!我剛剛聽他講就知道了,它,是世界上第二硬的石頭,它灰灰的,我們都聽他講了,就記住了,那需要思考嗎?剛剛聽他講就知道了,那哪裡是需要思考的,哪裡在思考的?記憶!
王老師拿著石頭,問:有什麼感覺?硬硬的,這是什麼感覺?觸覺!這跟心裡的感覺一樣嗎?心的感覺在想,手在這裡的感覺、我在心裡想的感覺、知識在記憶的感覺,一樣嗎?感覺是在哪裡的?是在心裡面的,也是真正存在的!這個石頭是扁的、是硬的、灰灰的,聽到,看得到的,像我們身上的各種器官,我們的想有幾種?大致可以分成哪幾種?有關身體的思考,感覺的思考是有關心的,所以思考有兩種,一種是身體,從觸、看、聽來的,但還有一種是一瞬間的感覺,石頭打到你的時候,會很──痛,石頭會讓你想到什麼?鐵!為什麼?有一種新的東西來了,很有趣喔!我從石頭想到痛、從痛想到跟鐵有關連,我也被鐵打過,也有過痛的感覺,啊!所以,石頭跟鐵、跟樹有關連,樹跟木頭有關係,樹可以做成木頭,大人會說木材,木材可以做成沙發,木材可以想到傢俱,沙發會想到床、床會想到棉花,想到棉花糖好吃,棉花糖覺得好軟。
好!如果王老師今天撿到石頭,就跟大家講這石頭好軟啊~如果你聽到王老師這樣講,你會覺得怎麼樣?好怪喔!但是王老師腦袋瓜裡這樣想的脈絡有沒有道理,對不對!對啊!
生:你要解釋!
師:所以一個人在想的過程,如果沒有解釋,那別人懂不懂?一個人心裡的感覺容不容易懂?所以你要解釋!這樣才能溝通!所以這個解釋要講些什麼?名字!樣子!所以,如果你等一下去外面觀察的時候,就要解釋清楚。
王老師再拿起一個水壺,這個取名字的過程,讓學生明白取名字、解釋說明時是有順序的!像有兩個耳朵,花瓣小小的小花,就叫它「細細草」、「小耳草」!把自己看到的感覺和心的感覺說清楚,像這個好像頭髮、好像三角形,這都是知識的感覺耶!來!來!來!那你第一次看到一大片石頭,心裡的感覺是什麼?「哇~好驚訝啊~好開心啊!」嗯!那你的心情會怎麼樣?臉上的感覺就會怎麼樣?微笑!心裡真正的感覺就是這樣!就像你第一次看到飛機、看到一片花海時會有的感覺。
生:就算我對它什麼都不知道,但我都會有感覺。
師:哇!真的講得太好了,這對我們的學習是很重要的。我知道我自己該怎麼辦,是因為我自己就有感覺,我自己就是自己的老師,自己才會知道自己真正的感覺,所以,我們出去觀察,要去找自己有感覺的東西,如果沒有感覺,你就不必觀察它!
心的感覺要寫下來,我看到樹就好有感覺,不過,你們會忘記,王老師要再提醒你們,心的感覺要講出原因,另外,身體的感覺也要去說明它,像我看見那棵樹在風中搖來搖去,好像在跟我揮揮手,我就好有感覺!
來來來!現在你們到前面來看看這些石頭,這些石頭看起來怎麼樣?有大的、有小的,好!那我們把大的跟大的放一起;小的跟小的放一起。
喔!還有黑的跟黑的、白的跟白的,現在看,我們分成幾堆?
六堆!好,那你們一開始按照什麼分?大小!接著又按照什麼分?顏色!這叫做分什麼?分類!哇!你們還不止把它們分類還把它們排得整整齊齊,格子!哇!你們學得很好,你們還把物品格開來,讓人看得更清楚,一格一格分類,這叫什麼?分類!
古時候還有一個更好的辭,叫作格物!
分類有很多不同不同的方式、形狀,所以我們在格物的時候,可以按照什麼來分?像人,可以怎麼分?高矮!胖瘦!還有還有!按照年紀!性別!所以格物有很多不同的方法,這些高矮胖瘦年紀性別顏色都是,可以再分出更多不同的知識,是不是還可以分出更多不同的感覺,你們在研究對不對?喔!這邊比較多,這邊比較少,所以,當你去格物的時候,你知道的越來越多,你會得到許多的⋯⋯學習。
古時候講,在格物的時候會得到許多知識,叫作致知。這很像鉛筆,這可以畫畫,古時候寫在石頭上是怎麼寫的?古時候沒有刀,那是怎麼寫的?古時候的人找到像這顆石頭尖尖的刺刺的,就可以拿來怎麼樣?嗯!還可以拿來當武器耶!古時候的事聽起來有沒有很有趣?好,現在可以回到位子上了!
現在回到位子上,剛剛很興奮,是誠意,現在到了位子上,心就要靜下來,讓自己知道在學習,所以像剛剛的分類──格物,好多種格物的方式就得到好多知識,知道了好多──致知,在知道的時候我會在別人告訴我之前我就有了感覺──誠意;我喜歡看,我也好喜歡摸一摸、看一看,還想拿,可是大家都拿走了,那裡就一片空空的了──正心,我是很喜歡這些石頭,但是我不能拿走,我是很喜歡看才拿來給你們看,但我還是要拿回去放在原來的地方,而且要跟你們解釋,解釋我為什麼還要拿回去,這就是在跟你們溝通。
所以,你們待會兒出去觀察,不是只有從自己的心去觀察,這草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這草活得好不好,它會不會喜歡我們學校?草要怎麼去瞭解它?你知不知道草會不會喜歡你?
生:草本來很喜歡你,可是你把它拔起來,它就不喜歡你了!
生:可以拔不要的草!這就是老師剛剛跟你提醒,石頭可以被帶走再還回去,那植物呢?植物就沒辦法了呀!所以,你覺得植物有什麼感覺?那植物沒有感覺嗎?
生:植物可以製造氧氣,吸收二氧化碳,所以我們要愛護地球。
師:那我們只因為植物會製造氧氣才愛護它嗎?當你把植物拔起來時,它會不會痛?
有人覺得會,有人覺得不會,所以我們不確定它是不是有感覺?那我們不能因為不確定它有沒有感覺就傷害它呀!那我把石頭搬回去。
生:我幫你!
師:這是我拿來的,王老師要自己負責,要自己拿回去,謝謝你們!那你們討論一下,我們出去應該怎麼觀察?要排隊嗎?要隨意,所以大家「啪!」一下子就各自跑去找自己想觀察的嗎?這樣我們可以觀察得更多,找出更多心的感覺嗎?好!那我們一起去,不要排隊,都好!不過,你不要走到王老師前面,我怕會踩到你們,那我自己也會容易跌倒,王老師走路比較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