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電子報 第七十二期
2016.10.01 出刊
■ 【師門薪傳】千載一時──營口華夏學苑和奉元書院開幕致辭 ◎文/劉君祖
■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五十八】返本開新◎文/劉君祖
■ 【易學偶拾‧第五十四】固有風雨自外來◎文/邱雲斌
■ 【樓醫師專欄】節氣養生_寒露◎文/樓中亮
■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我的感覺,就是我自己的老師◎文/王修亮
■ 【小子易遊未盡】「旅即次」- 嘉遯歐遊行◎文/王蘭生
■ 【新書佈告・之一】夢裡江山更好——《陰符經》自序◎文/劉君祖
■ 【新書佈告・之二】天上人間——《乾坤》自序◎文/劉君祖
■ 【新書佈告・之三】生於憂患——《憂患》自序◎文/劉君祖
■ 【志學集】十月讀書會,探討「新解論語」公冶長篇第五◎文/李世明
■ 【學會公告二則】易經基礎班招生◎文/編輯部
■ 【學會公告二則】夏學論集八邀稿啟事◎文/劉君祖
 
【師門薪傳】
 
千載一時
──營口華夏學苑和奉元書院開幕致辭
◎文/劉君祖

編按:9/25是營口奉元書院舉行盛大開幕典禮的日子,身兼奉元學會理事長與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創會理事長的劉老師,親率奉元嫡傳弟子及再傳弟子渡海與會,並在開幕典禮上致詞。開幕典禮相關報導將刊載於10/7出刊的中華奉元學會電子報,致詞全文特別刊載於此,以與同道相勉。


▲圖說:劉老師在開幕典禮上的致詞鏗鏘有力,特別能振奮人心。

今天很榮幸參與營口華夏學苑和奉元書院的開幕典禮,來東北多次,營口還是首至,這個滾滾遼河入海流的美麗城市,往後將更添一文化勝景。繼臺北、北京、遵化、瀋陽之後,這是第五家奉元書院揭牌運營了!文化教育是百年大業,願意花心力投入奉獻無怨無悔的都是仁人志士,我謹代表在臺灣成立五年的中華奉元學會的同門同道向大家致賀與致敬。預祝大會成功,書院未來志業的發展紅紅火火,扶搖直上九萬里鵬程。

奉元書院永遠的山長是一代儒宗愛新覺羅毓鋆大師。他老人家是前清皇族,與東北這塊土地的淵源極深,身歷百年憂患,在大時代的動盪中淬煉出大雄無畏的人格,深究群經諸史,出入百家,在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傳承上亦確立其偉大貢獻。自童稚啟蒙,至百歲高齡,每日黎明即起,讀書運思,孜孜不倦。1947年赴台,之後成立奉元書院的前身「天德黌舍」,作育英才一甲子,海內外門生弟子數萬人,許多政商學界菁英皆出其門下。講學風格重敦篤實踐,不尚玄虛,又斟酌世變,與時偕行。書院院訓取自《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親擬書院宗旨:「秉大至之要道,行禮運之至德。勝殘去殺,天下歸仁。中心安仁、天下一人。」經世致用、務實時行的主張非常明確。


▲圖說:劉老師率領奉元同門與諸弟子在毓老師畫像前恭敬行禮。

奉元二字定名,源於中國最高之書:《易》與《春秋》二部經典。乾卦《彖傳》:「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坤卦《彖傳》:「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元是創造一切天地萬物的究竟根源,由天德改為奉元,自有返本開新之深切期盼。

毓老師以奉元書院為核心,構建「華夏學苑」教育體系和安養體系,包括文化教育養心、服裝禮儀修身、健康飲食運動、醫療養老養生、環保公益慈善五大志業,旨在「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

大陸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經濟發展卓有成效,創造了脫貧而至富強的世界奇跡,同時也招大國之忌圍堵壓制不遺餘力。今後四海風雲日緊,振興中華考驗猶多,而傳統文化裏深蘊的無上智慧亟待汲取運用,講明正學絕對是重中之重。錢穆、南懷瑾二先生曾言,中國這次崛起當有二、三百年盛世。毓老師五年半前以高齡106歲辭世,生前亦稱:中國不強則已,一旦強至少上千年!我們真是趕上了千載一時的貢獻機會,願與大家共勉之!

未來世勢如何?誰主沉浮?略更動電影「笑傲江湖」主題曲:「滄海一聲笑,滔滔世上潮。誰負誰勝出?天知曉!」今後文明發展,且引詩為證:「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謝謝!


▲圖說:劉老師率領奉元同門與諸弟子在營口奉元學會毓老師畫像前合影。

本期目錄...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五十八】
 
返本開新
◎文/劉君祖

中國大陸這些年民間建書院的運動風起雲湧,據非正式統計,成千上萬不為過,除了修葺恢復一些古代的舊書院外,也有不少風人雅士自立名號讀經講學,開山為長。文革之後半世紀出現這樣的風潮,而且跟再早一段的國學虛熱不大一樣,值得有心人關懷留意。書院山頭多了,也就有人想整合串聯朋友講習以產生更大的效應,所謂的書院聯盟、山長會議、專題會講等,雲龍風虎類聚群分,皆可作如是觀。

今年八月底老友龔鵬程相邀赴曲阜尼山勝境開會,就是以「中國首屆國學院院長高峰會」為名,邀聚了海內外數十位方家演講座談,討論國學院與書院的當代任務及未來展望。尼山是孔子誕生地,夫子洞、觀川亭、尼山書院等古蹟我已去過數回,倚山面湖高高矗立的孔子像已近完成,72米的高度老遠就能見到,襯著落日紅霞成了醒目的地標。夫子何為者?栖栖萬代中。逝者如斯往,獲麟非道窮!梧桐鳳凰意,千載解迷茫。


▲圖說:在高達72米的孔子像前合影,栖栖萬代,逝者如斯,唯有奮發其志,再接再厲。

尼山勝境下了不少工本,山谷中錯落構築了七十間客房,獨門獨戶獨院頗為幽靜,以四時花卉為名,處暑節氣後的北方夜晚已甚清涼,小徑散步頗為舒適。開幕當天晚上安排了雅樂六小舞的全球首演,據說是明代大家朱載堉所編,相當引人入勝。咸池、大韶、大夏、雲門、大濩、大武,或文或武,安靜從容,悠悠華夏,令人神魂飛揚。「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舞者配合舞步齊誦時,將樂讀成音樂的樂,我忍不住跟身旁的老龔說應是歡樂的樂,他點頭表示是讀錯了。《禮記‧曲禮》開篇名句醍醐灌頂,再現於書院的庭廊間。


▲圖說:為了繼承先師遺志,也為了實踐生平志業,劉老師奔波於途,攝於夫子洞前,感慨遂深

我這次沒來得及完成論文,只準備了題綱與投影片,花一刻鐘簡述主題:「返本開新──略論當代書院籌運之道」。大陸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經濟發展卓有成效,創造了脫貧而至富強的世界奇蹟。往後由小康進升平、升平致太平,文化復興為必不可缺的重中之重。大陸離所謂的升平盛世其實還早,2020年全面小康衣食足當知榮辱,約當易中晉卦,《大象傳》指示明確:「君子以自昭明德。」明明徳之後為親民,約當升平世的升卦,初爻基層稱:「允升,大吉。」親民之後,全社會和衷奮鬥期至太平世的泰卦,成就「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的止於至善。升卦和泰卦二至上爻盡同,所差就在初爻一虛一實,由虛變實關鍵就在一陽復始的復卦所象徵的文化底蘊的深切體認與創發。易中有所謂的「數位觀象法」,陽爻剛實為1、陰爻柔虛為0,1+0=0+1=1,0+0=0,1+1迴避不處理,如此任一卦象可拆解為二或多卦之和,其意義也約略相同。依此泰卦可拆解為升卦與復卦之和,由升至泰就缺復的功夫,富強升平加上文化復興,即可國泰民安、天下太平。


▲圖說:劉老師這次的演講主題為「返本開新──略論當代書院籌運之道」。

復卦為德之本,外坤為母為腹、內震為長子為動,有母親懷胎生育之象。卦辭稱「七日來復」,其實與婦女二七至七七有月事可生育有關,復為再生為生生不息,人類賴此蕃衍。乾坤為父母卦,復稱小父母卦,宇宙為大天地,萬物之靈的人為小天地,具體而微,《彖傳》稱:「復其見天地之心乎!」《禮記‧禮運》明言:「故人者,天地之心也。」

復卦之前的剝卦上爻稱:「碩果不食。」復卦二爻《小象傳》:「休復之吉,以下仁也。」剝復二卦一體相綜,復卦初爻即剝卦上爻碩果內含種仁之象。果仁的硬殼內含有物種的遺傳基因,桃仁生不出杏子。同樣,父母必定有些生命特質遺傳予子女,稱肖父肖母,但不會全肖,新的一代還會有些新的特質萌生。所以就生命繁衍而論,復非複製重現,而是有本有原有因有革的創新。七日來復,並非平面的重覆周期,而是立體繞軸而升的螺旋曲線。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太極拳的推移動作,皆透露了美妙的生命信息。傳統春聯多題:「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復興文化亦然,決非復古,而是立基於民族文化的本位上與時俱進的創新。

宋儒張載膾炙人口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主詞當然是人,中華的仁人志士當如此,其立論全從復卦來。復之後為无妄卦,《大象傳》稱:「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天生萬物皆有其遺傳基因,交配培育不宜亂套,雜交是有可能產生新物種,卻未必有競爭且永續的優勢。例如雌馬雄驢交配所生的騾子,以及獅虎或虎獅即無法繁衍後代,只能一代而亡。无妄後為大畜卦,童牛之牿、豶豕之牙則不同,針對物種本性弱點調控,不涉及雜交混亂。大畜後為頤卦,如此方能形成穩定的生態體系,相生相克的食物鏈維持總體的平衡。

无妄卦的《彖傳》稱:「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內。」外來種入主對原生種可能造成傷害,三爻无妄之災、五爻无妄之疾、上爻无妄之眚都是慘烈例證。四爻矯正無咎,《小象傳》稱:「可貞無咎,固有之也。」爻變成益卦,益二爻自外來獲吉、上爻自外來遭凶,三爻固有之可無咎,而益之前為損卦,卦辭稱:「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損益盈虛,與時偕行的智慧很重要啊!

今日復興傳統文化,所謂「返本開新」,都得在固有文化與外來文化間斟酌損益,但必得以固有為本,物種生命有遺傳基因,歷史文化亦然。中國過去成功汲取了印度佛教文化的精髓,融合成儒釋道三教的博雅文化,近代遭遇西方文明的強大衝擊,有志之士亦應慎思明辨溫故知新而奮力篤行啊!

原本9月18日還當應邀赴廈門篔簹書院,他們精心策劃年餘籌辦的首屆「中華書院教育發展論壇」及第三屆「中國書院學會年會」,號稱是G20規模與志望的,竟因莫蘭蒂史上最強颱風侵襲全市災損嚴重而延期,十年樹木的栽種心血亦吹倒大半。我看了心有戚戚焉,回信息勉勵:「興文豪氣在,重整舊書園,江山論劍待來日,篔簹書院照四方。」

本期目錄...

【易學偶拾‧第五十四】
 
固有風雨自外來
◎文/邱雲斌

今年中秋難得連假,卻接連一北一南來了兩個颱風。丘園在苗栗山區,很幸運的躲過了暴風圈,但環流帶來的豪雨不斷,母子倆困坐愁城,啥事不能幹,也沒什麼聽雨的雅興,只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居然把老媽平常不願談的,外祖父家族多舛的變故,拼湊出明確輪廓;甚至母親一直到現在都還偶爾做著重複的惡夢,也找到原因。很玄,卻也讓我想了很多、很遠。易經自上經的无妄卦開始,到下經的損卦益卦談論主題之一「自外來與固有之。」小自個人,大至國家民族,甚至生命的源起都可以包括。

人的本心本性是固有的,但容易蒙塵汙染迷失,在復卦好好閉關修行「復其見天地之心」後,無妄卦談「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曾經迷失,就要重新學習,人的行動主宰與自外來的剛健天道結合。然後,自外來可以變成固有之。

之後,「固有之」可分成四個階段,上述「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自天道來的天命能不能與你的本性結合,變成你的,這是第一。

第二關在无妄卦的四爻「可貞無咎。固有之也。」

經過二、三爻的得失歷練考驗,你能夠把持住嗎?這是個重要的檢查關卡,把持住了,庶幾可免於无妄之疾。第三關在損卦卦辭,正好同樣的話倒過來「無咎。可貞。」是否能貫徹損卦損己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才能擺脫下經前十卦帶來感情的負荷,得到理智與感情的平衡,接下來邁開大步,利有攸往。 第四關在益卦三爻「益用凶事。固有之也。」凶事可以是天災人禍,無妄之災,更可以是重重魔考,這是實際的人生最大衝擊,層級越高,接受的誘惑、挑戰越嚴酷。「益用凶事,固有之也。」在個人第一個是不要心存僥倖,只要活得夠長,天災人禍遲早會找上門,就看你準備好了沒?其次,就是「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平時看不出人的能耐、操守,凶事臨頭,才知道當事人和相關人物的節操。

「自外來」在無妄卦是人性與天命結合。到益卦接受檢驗,你的固有之越強大、越穩固,好壞都可以吸收,禪宗所謂「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正面的福報如二爻的「或益之」讓你「王用享于帝」回歸天道,懂得感恩回饋;自己固有的不夠強,外來的益變成你腐敗的源頭,就是上爻的「莫益之,或擊之」。外來的禍害天譴,會一舉把你打趴在地,何處來的打擊都不知道。 以國家來講,一國的文化底蘊,關連著全民的素質與民族的存亡,為什麼講得那麼嚴重?中國漢族為主的民族文化,受元朝、清朝兩次自外來的文化入侵,因為固有的底蘊夠,後來侵入者反而逐漸被同化。

又如,日本人最擅長引進外來文化,唐朝時即派留學生來華,建立其文字、服裝、建築等各項文化,明治維新以來,無限追求「脫亞入歐」「全盤西化」,形成日本人的基本性格就像無頭蒼蠅一樣,中國、歐洲、美國,那一國強學那國,自然是「立心勿恆」,造成文明史家梅棹忠夫在其名著「文明的生態史觀」中明言:「日本人抱持著無限的文化性自卑,這和對於本身文化水準的客觀評價無關,而是一種永遠支配著全體日本人的陰影。」也就是說,日本人一貫認為真正的文化來自外部,而自己永遠處於落後一方的意識。正因為如此共同心態,自卑之後產生的自大,適足以反映在他們的軍國主義中。

雨聲淅瀝,時急時緩,雖然所提人事俱往矣,老母仍數度泫然欲泣,在那個年代,個人及家族固有之的微不足道。自外來的,除了苦難,還是苦難。我們後代為人子孫者,可真要感謝祖先所為我們留下固有之的一切呀!

本期目錄...

【樓醫師專欄】
 
節氣養生_寒露
◎文/樓中亮


俗話說︰「寒露脚不露」,意思是說,到了 10/8 寒露這個時候,要適時添加薄外套,並注意腳部的保暖,因為此時天氣乾燥,容易有鼻腔乾燥、咳嗽及皮膚不適的問題,來看看如何保養。

按摩太溪穴︰位腳內踝後緣的凹陷當中,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100下,可以滋陰補腎、避免口乾舌燥並且防止秋冬手腳冰冷。

保養茶飲︰將菊花(杭菊)三錢加枸杞一兩,用1500毫升的水煮開後、當茶喝,可以滋陰潤燥並且保養眼睛。

(本文承蒙樓中亮中醫預防保健網提供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電子報讀友,特此致謝。)

本期目錄...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
 
我的感覺,就是我自己的老師
岳明國小2016暑假數學故事課程記錄
◎文/王修亮


編按:2016年7月25~29日連續五天,修亮老師受到全國第一個公辦民營小學岳明國小校長黃建榮校長之邀,主持一項教學示範,透過教學實境,帶領老師們思考並嘗試開展從明明德→自知自覺,到親民→均衡溝通,再到止於至善→完美合作,從國小到大學一貫之道的人格自覺教學。這是修亮老師自從台北縣頂溪國小退休後,再次重返體制小學教學現場,協助年輕老師從自知自覺、均衡溝通、完美合作的教育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感謝許雅貞老師在課程進行中所做的紀錄,我們從2016年8月份第70期電子報開始,逐次刊出,以饗讀者。這是第三節課的課程紀錄。

修亮老師課後補述

文字與數字都是一種符號,符號的創造當初一定有某種意涵,即使是ABC都可能如此,只是西洋文化在戰爭不斷轉換的過程中,逐漸變成失去象徵的意義,武力強盛,文化卻弱勢的後起帝國,因為便捷於學習、直接承用了先代的文字,因此文字逐漸失去本意,成為純粹虛擬的符號。日本也使用拼音,但因為文字創造後,文化未曾中斷,每個字母仍然有創意的痕跡可循。中文則幾千年來文化從未斷絕,所以符號的創造本意也一直存在,即使是簡體字,絕大多數仍然可以溯源。所以對中國字來說,符號圖形、文字、數字等是一體同源的,這與學英文的概念完全不同。 身與心,思與行,個性與群性,都是生命一體的兩端。其間的均衡未必都是「折其兩半取其中」,但也都不能「不及與太過」。在物質豐盛的台灣現代社會,在傳統文化不斷被刻意凸顯其腐敗老舊的一面,刻意無視其道德善美已逐漸流失的一面,刻意強化西洋流傳來的法治與個性,卻又強烈要求無所限制的自由、權力時,教育其實已經迷失昏亂於無序的點狀執著。

例如:將法治誤會為群性,或是強調「只需要愛自己」,卻為了某種「推廣」,通篇刻意只談一端,避談另一端。而因為只強調個性,所謂的「溝通」其實都止於「表達」,只強調怎樣講出自我的感受想法,或是只強調「聆聽對方,安慰包容」,避談「你來我往」「不只是從自心經驗,還要能真的理解他心經驗」的真實溝通。

教育本來就應該隨時從兩端對照比較(兩端並非兩個點、兩元而已,生活是球形立體的,以球形核心為中心,有無數個直徑與兩端,以每個人一個球為核心,有無數個核心),而台灣目前的教育,幾乎總迷思於因為否定傳統的某一端,就極其強烈的擴大、推舉另一端,使教育失去均衡。

此所以我從一年級就和學生們學習兩端與均衡,談身與心、個性與群性的合一。兩端與均衡並非甚麼了不起的大學問,本來就只是從最細微最淺顯處開始「思考」、「實踐」。教師只要自身做得到,學生從身教很快會獲得學習經驗。

【下午第三節】

早上我們有說要帶大家出去觀察對不對,剛剛某甲跟某乙帶我到校園走走,去探險,有發現一些奇怪特別的石頭,這些石頭看起來怎麼樣啊?硬硬的,黑黑的,有些看起來不一樣。

某生:有石英,是世界上第二硬的石頭。

師:我還不知道呢?嗯!他有些知識是我們不知道的,來,請他來指給我們看一下,知識會不會使人更會思考?知識是別人教你的,喔!生態老師教你的!知識這種東西只要你學了就會了,你有沒有經過思考?會!咦!我剛剛聽他講就知道了,它,是世界上第二硬的石頭,它灰灰的,我們都聽他講了,就記住了,那需要思考嗎?剛剛聽他講就知道了,那哪裡是需要思考的,哪裡在思考的?記憶!

王老師拿著石頭,問:有什麼感覺?硬硬的,這是什麼感覺?觸覺!這跟心裡的感覺一樣嗎?心的感覺在想,手在這裡的感覺、我在心裡想的感覺、知識在記憶的感覺,一樣嗎?感覺是在哪裡的?是在心裡面的,也是真正存在的!這個石頭是扁的、是硬的、灰灰的,聽到,看得到的,像我們身上的各種器官,我們的想有幾種?大致可以分成哪幾種?有關身體的思考,感覺的思考是有關心的,所以思考有兩種,一種是身體,從觸、看、聽來的,但還有一種是一瞬間的感覺,石頭打到你的時候,會很──痛,石頭會讓你想到什麼?鐵!為什麼?有一種新的東西來了,很有趣喔!我從石頭想到痛、從痛想到跟鐵有關連,我也被鐵打過,也有過痛的感覺,啊!所以,石頭跟鐵、跟樹有關連,樹跟木頭有關係,樹可以做成木頭,大人會說木材,木材可以做成沙發,木材可以想到傢俱,沙發會想到床、床會想到棉花,想到棉花糖好吃,棉花糖覺得好軟。

好!如果王老師今天撿到石頭,就跟大家講這石頭好軟啊~如果你聽到王老師這樣講,你會覺得怎麼樣?好怪喔!但是王老師腦袋瓜裡這樣想的脈絡有沒有道理,對不對!對啊!

生:你要解釋!

師:所以一個人在想的過程,如果沒有解釋,那別人懂不懂?一個人心裡的感覺容不容易懂?所以你要解釋!這樣才能溝通!所以這個解釋要講些什麼?名字!樣子!所以,如果你等一下去外面觀察的時候,就要解釋清楚。

王老師再拿起一個水壺,這個取名字的過程,讓學生明白取名字、解釋說明時是有順序的!像有兩個耳朵,花瓣小小的小花,就叫它「細細草」、「小耳草」!把自己看到的感覺和心的感覺說清楚,像這個好像頭髮、好像三角形,這都是知識的感覺耶!來!來!來!那你第一次看到一大片石頭,心裡的感覺是什麼?「哇~好驚訝啊~好開心啊!」嗯!那你的心情會怎麼樣?臉上的感覺就會怎麼樣?微笑!心裡真正的感覺就是這樣!就像你第一次看到飛機、看到一片花海時會有的感覺。

生:就算我對它什麼都不知道,但我都會有感覺。

師:哇!真的講得太好了,這對我們的學習是很重要的。我知道我自己該怎麼辦,是因為我自己就有感覺,我自己就是自己的老師,自己才會知道自己真正的感覺,所以,我們出去觀察,要去找自己有感覺的東西,如果沒有感覺,你就不必觀察它!

心的感覺要寫下來,我看到樹就好有感覺,不過,你們會忘記,王老師要再提醒你們,心的感覺要講出原因,另外,身體的感覺也要去說明它,像我看見那棵樹在風中搖來搖去,好像在跟我揮揮手,我就好有感覺!

來來來!現在你們到前面來看看這些石頭,這些石頭看起來怎麼樣?有大的、有小的,好!那我們把大的跟大的放一起;小的跟小的放一起。

喔!還有黑的跟黑的、白的跟白的,現在看,我們分成幾堆?

六堆!好,那你們一開始按照什麼分?大小!接著又按照什麼分?顏色!這叫做分什麼?分類!哇!你們還不止把它們分類還把它們排得整整齊齊,格子!哇!你們學得很好,你們還把物品格開來,讓人看得更清楚,一格一格分類,這叫什麼?分類!

古時候還有一個更好的辭,叫作格物!

分類有很多不同不同的方式、形狀,所以我們在格物的時候,可以按照什麼來分?像人,可以怎麼分?高矮!胖瘦!還有還有!按照年紀!性別!所以格物有很多不同的方法,這些高矮胖瘦年紀性別顏色都是,可以再分出更多不同的知識,是不是還可以分出更多不同的感覺,你們在研究對不對?喔!這邊比較多,這邊比較少,所以,當你去格物的時候,你知道的越來越多,你會得到許多的⋯⋯學習。

古時候講,在格物的時候會得到許多知識,叫作致知。這很像鉛筆,這可以畫畫,古時候寫在石頭上是怎麼寫的?古時候沒有刀,那是怎麼寫的?古時候的人找到像這顆石頭尖尖的刺刺的,就可以拿來怎麼樣?嗯!還可以拿來當武器耶!古時候的事聽起來有沒有很有趣?好,現在可以回到位子上了!

現在回到位子上,剛剛很興奮,是誠意,現在到了位子上,心就要靜下來,讓自己知道在學習,所以像剛剛的分類──格物,好多種格物的方式就得到好多知識,知道了好多──致知,在知道的時候我會在別人告訴我之前我就有了感覺──誠意;我喜歡看,我也好喜歡摸一摸、看一看,還想拿,可是大家都拿走了,那裡就一片空空的了──正心,我是很喜歡這些石頭,但是我不能拿走,我是很喜歡看才拿來給你們看,但我還是要拿回去放在原來的地方,而且要跟你們解釋,解釋我為什麼還要拿回去,這就是在跟你們溝通。

所以,你們待會兒出去觀察,不是只有從自己的心去觀察,這草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這草活得好不好,它會不會喜歡我們學校?草要怎麼去瞭解它?你知不知道草會不會喜歡你?

生:草本來很喜歡你,可是你把它拔起來,它就不喜歡你了!

生:可以拔不要的草!這就是老師剛剛跟你提醒,石頭可以被帶走再還回去,那植物呢?植物就沒辦法了呀!所以,你覺得植物有什麼感覺?那植物沒有感覺嗎?

生:植物可以製造氧氣,吸收二氧化碳,所以我們要愛護地球。

師:那我們只因為植物會製造氧氣才愛護它嗎?當你把植物拔起來時,它會不會痛?

有人覺得會,有人覺得不會,所以我們不確定它是不是有感覺?那我們不能因為不確定它有沒有感覺就傷害它呀!那我把石頭搬回去。

生:我幫你!

師:這是我拿來的,王老師要自己負責,要自己拿回去,謝謝你們!那你們討論一下,我們出去應該怎麼觀察?要排隊嗎?要隨意,所以大家「啪!」一下子就各自跑去找自己想觀察的嗎?這樣我們可以觀察得更多,找出更多心的感覺嗎?好!那我們一起去,不要排隊,都好!不過,你不要走到王老師前面,我怕會踩到你們,那我自己也會容易跌倒,王老師走路比較不穩。

本期目錄...

【小子易遊未盡】
 
「旅即次」- 嘉遯歐遊行
◎文/王蘭生

女兒今年進入大學就讀,早在一年前便計畫九月份開學初全家來一趟歐洲自由行。由於行程丶交通丶住宿等一切都自己來,越早準備越能省錢。但世事多變,計畫往往趕不上變化,預定的機票住宿若無法成行時將損失慘重,於是去年五月即誠心一占:「隔年歐遊能成行否?」,得遯卦九五爻動為旅卦:「嘉遯,貞吉。」看來應該可以暫時拋下俗務遯往他鄉。

近數月來,公務上除了許多無法人力克服的問題之外,老闆即將異動的傳聞不斷,人事紛擾,正好利用這段時間與家人遠遊。就在抵達布拉格的第二天,便收到同仁傳來訊息證實老闆即將去職,而隔天老闆也傳來準備退休的簡訊,我不在他們身邊,正好避開風風雨雨,好個嘉遯的旅程。

我喜歡建築、也喜歡音樂。在經典的歷史建築裡欣賞音樂會是這躺旅行中的重點。布拉格市民大會堂有三個廳堂每天不同時段會有古典音樂會,出國前便查得一場莫札特經典樂曲現場音樂表演。特別提前一天到市民會堂買票,門口的推銷員引導我們至票口,買了四張隔天晚上八點的票;我們按時前往排隊入場,結果收票人員竟然說我們的音樂會下午六點便開始,現在已經結束了!頓時一股無名火上升,我自信英文溝通無礙,買票時不會搞錯,且另有一對馬來西亞夫妻也和我們同樣情形,這不只是金錢問題,更涉及一個觀光城市的形象。我們雖據理力爭,但現場人員推說主辦音樂會的公司已經下班,只好明天再來爭取。

受了一肚子鳥氣,回下榻公寓占問這事件可以圓滿解決嗎?得艮卦上爻動:「敦艮,吉」而為謙卦;老婆是管錢的,比我更氣憤,她湊熱鬧也來一占,竟得解卦九二爻動,「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爻變而為豫卦。依照卦象看來應該可以圓滿解決,但還是擔心。第二天一早,全家人浩浩蕩蕩再度造訪市民會堂票口,深入狐狸穴看能不能有所得。售票員換人了!我說明狀況,他的態度不佳,硬說我們聽錯時間,而票券上的潦草字跡標示的是18:00而非8:00pm,是我們自己沒注意,不願退錢,也沒替選方案。直覺要踢到鐵板無功而返了,似乎得「艮」止於此了!但我仍不死心,義正詞嚴地說要反應給他們公司及布拉格觀光局,這時他的態度才有所轉變,停了一下,問我們可否接受今天晚上另一主題的音樂會,若能接受便可以換票方式處理。我們看了曲目,其實也不太在乎,而且似乎更好,時間也可配合,於是欣然接受,當晚便欣賞了一場精彩的演出。老婆占卦神準,「遇解至豫」,事情圓滿解決,而莫札特的音樂不正是「先王作樂」,我們「崇德嗎」?

這次出門,「旅即次、懷其資」,但沒有僮僕,一切自己來。到布拉格第三天兒子身體就不舒服,昏沈欲睡且發熱,晚上幫他刮痧出了一背子紅痧。隔天他留在住處睡覺,我則陪老婆女兒到市集採買新鮮蔬果準備晚上自己下廚,因為擔心兒子身體,也沒啥玩興,以手機占問兒子身體狀況,得不變的萃卦:「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當下不知如何論斷。老婆又湊過來叫兒子自己占,再由我看看。這次所得為井卦九三爻動為坎卦,爻辭明確告知「王明,並受其福」小象傳說:「求王明,受福也」爻變有坎險之象。這才想起萃卦不也是提醒要至誠有感,祈求「大人」相助嗎。猛然想起我們的住處旁,就座落著布拉格小城區著名的聖尼古拉斯教堂。這座教堂屬巴洛克式建築,裡面雕像、壁畫神聖而華麗,矗立至今已達四百多年,相較於義大利,這座教堂是歐洲阿爾卑斯山以北地區最重要的巴洛克式教堂,在建築史上有一定地位,信眾及參訪的遊客眾多。當下決定帶兒子去裡面朝拜祈福,我們入境問俗,到了人家的地盤禮敬當地信仰的神明也是應該的。

教堂裡靜謐而神聖,從小隨阿嬤四處拜廟的兒子安靜的在耶穌受難像前禮敬默禱。世人信仰雖有不同,但至誠的心念應該是相通的吧,耶穌應該會保佑我們的。

隔天兒子的病況好轉,身體也不發熱了,不知是耶穌的庇佑還是老婆前晚煮的熱湯番茄麵建功,全家人又可以繼續未完的旅程,我們也再花了一次門票進教堂還願。我還趁機買了一個原本老婆不讓買的精緻教堂模型,因為我說這對兒子有意義,是「王假有廟」的大廟!具紀念價值,但其實是我想收藏。兒子受苦,我得紀念品,算是意外的收穫吧!


▲圖說:聖尼古拉斯教堂內部神聖華麗


▲圖說:晨曦中的查理士橋

本期目錄...

【新書佈告・之一】
 
夢裡江山更好——《陰符經》自序
◎文/劉君祖

編按:劉老師9/1出版簡體新書《劉君祖易解經典》系列,《新解黃帝陰符經》(台幣180元),《乾坤》(舊作新版,台幣200元)《憂患》(舊作新版,台幣240元)。值得珍藏!三本合購台幣500元,即日起向易學會登記訂購,書到取書付款。郵寄費用另計。電話02-23957395(週一至週五,下午兩點至六點)


人生天地間,多有建功立業、揚名後世的野望,然而自古以來總是成功者寡,敗亡者多。縱然取得一時勝利,難保善終的也比比皆是。這是成敗興衰的必然規律嗎?還是參賽者業障深重修為不足,若精進修習更高深的智慧與法門,則能超脫凡俗而立功立德圓善有終?

《黃帝陰符經》這本收入《道藏》中的奇書,全經才四百多字,冠上黃帝之名,當然不可能是軒轅黃帝所作,也考證不出真實作者為誰。然而就像《黃帝內經》風靡中醫學界一樣,自古迷倒了多少對事功領域有興趣的豪傑志士。託名註述者有:黃帝、伊尹、太公、赤松子、范蠡、鬼谷子、驪山老母、張良、鍾離權、曹操、諸葛亮、葛玄、葛洪。唐宋以後研讀撰述者更多:李荃、李靖、李淳風、黃庭堅、朱熹、劉處玄、程頤、邵康節、呂坤、李光地等,都是國史上赫赫有名之士。

全經分三篇:上篇神仙抱一演道、中篇富國安民演法、下篇強兵戰勝演術。從真理大道的體悟,推出妙用資源以致富之法,進而面對激烈競爭鬥智逞術而取勝。行文簡練精到,發人神思,觀象設想與眾不同。例如:「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三盜既宜,三才既安。」「天之無恩而大恩生⋯⋯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恩生於害,害生於恩。」賊害盜一般都是負面指涉,在這裡卻有了更深更巧的涵義。這與《老子》正言若反的風格極似,思路亦相通。

本經末段稱:「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道家尚柔尚靜,其所依循的自然之道,調樂律推曆法都不能精確契合,而八卦甲子陰陽相勝之術,卻可以充分體現無遺,對《易經》的理氣象數推崇到極致,中國無上甚深的智慧盡萃於斯。

近年來世局日亂,天災人禍幾乎無日無之,要怎樣防範和面對呢?「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再怎樣鉅大的禍害,智者永遠達觀應對,剝極而復,劫後重生。「火生於木,禍發必剋;姦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鍊,謂之聖人。」防災避難,還得見機的早,弭禍於無形,依此修鍊,可成聖功。2014年逢甲午,重大空難海難死傷慘重,甲木生午火,真是烈火燎原,陰符所示確有天機?

《道藏》中還有一部《天機經》,全文約三千字,專門拈出《黃帝陰符經》中一些關鍵字闡揚論證,如昌、身、機、藏、靜、人、安、神、聖、命、倍、物、目、蠢然、生、勝、順、契、象,配以歷史人物事蹟,義理亦粲然可觀。陰符者,暗合自然之道,兩書合觀,天機盡瀉無餘矣!本書詳解二經,希望讀者有所會心,真實獲益。

自序於夏曆乙未年六月

本期目錄...

【新書佈告・之二】
 
天上人間——《乾坤》自序
◎文/劉君祖

《漢書‧藝文志》稱:「六藝之文:樂以和神,仁之表也;詩以正言,義之用也;禮以明體,明者著見,故無訓也;書以廣聽,知之術也;春秋以斷事,信之符也。五者,蓋五常之道,相須而備,而易為之原。故曰: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言與天地為終始也。至於五學,世有變改,猶五行之更用事焉。」六藝即六經,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薰陶教化中國數千年。心神和樂、正言守禮、廣聽斷事,為人生經世致用的恆常德行,皆源於《易經》所揭示推演的自然法則。易為群經之首,創作時代最早,影響也最大。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乃至醫兵農卜各門技術,都不脫易經理氣象數的深廣範疇。

宋代之後,四書的重要性提升,成了知識分子必修習的經典。其實,四書的根柢仍在五經。《中庸》、《大學》原來只是《禮記》中的兩篇,而《禮記》還只是三禮之一,嚴格講不算真正的禮經,傳述發揮的性質居多。《論語》、《孟子》為語錄體,孔孟因機問答,往往說出結論而省略辯證的過程。學者欲探求其思想真相,必須深入研究五經,依經解經,依傳解傳,才能觸類旁通,一以貫之。之所以如此,當然與孔子晚年專心編纂著述、垂教後世有關。所謂刪詩書、訂禮樂、贊易、修春秋,經過統合處理後,華夏古典思想已呈現嶄新的風貌。孟子稱孔子集大成,為聖之時者,相當精準掌握了經學的主旨與脈絡。子思在《中庸》裡總結其祖父的學問體系:「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也點出孔子思想既師法古聖先王,又仰觀俯察天地自然,而更有許多創造發明。易為五經之源,自然法則包容涵攝處理人事的許多道理。天人合一,體用不二,確為講論中華學術非常重要的特色。

孔子晚年喜易,行止坐臥隨時翻閱,將竹簡翻破多次,這對他學思大成必有助益。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及爻變所成的四千零九十六種變化,息息相關,必須前後反覆參照印證,才能通徹義理。易以乾坤兩卦居首,陰陽相交,剛柔互動,由此生出震巽坎離艮兌六卦,並進而演變成其他六十二卦,稱為父母卦,又是核心的核心。習易不知乾坤,茫然無所得;讀經不知易,條理不能貫通;不通五經,無法真懂四書。由此看來,乾坤兩卦實為學習中華文化的基礎與門檻,怎麼強調其重要性都不為過。

易傳處處稱「子曰」,為孔子習易通悟的寶貴心得。《說卦傳》稱:「乾,健也;坤,順也。」剛健柔順為乾坤的基本屬性,散而為宇宙人生的萬象大用,則如:「乾為天,為君,為父,為首,為龍為馬為心,為金為玉為圜⋯⋯坤為地,為眾,為母,為腹,為牛為物,為文⋯⋯」深悟其理,巧妙運用於人生的各各場域中,趨吉避凶,乃至開物成務,必有奇效。

《序卦傳》乾先坤後,告訴我們開天闢地的自然秩序;《雜卦傳》乾剛坤柔,教我們善體善用以立身行事。《大象傳》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勉勵人效法天地之道,努力不懈,敬業樂群,清華大學的校訓典出於此。《彖傳》讚嘆:「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更是周嚴圓融,推演出宇宙最高的道理。《文言傳》專論乾坤兩卦的處事智慧,誠懇剴切,敦篤務實。《繫辭傳》首尾多章闡發乾坤大義,生動精彩,令人尋味不盡。

本書依此架構,細講詳解乾坤兩卦的經傳全文,幫助讀者進入易經之門,了解中華文化的核心智慧,安身立命於波譎雲詭的廿一世紀,精強氣壯,福壽無疆。

自序於乙未年夏曆六月

本期目錄...

【新書佈告・之三】
 
生於憂患——《憂患》自序
◎文/劉君祖

跨世紀以來十五、六年,全球天災人禍不斷,國際衝突日劇,911的恐怖攻擊後引發冤冤相報的血腥殺戮,舉世無一安全處所,915的金融風暴更重傷了所有人的生計,大家等於都在舉債度日,而且短期內都還看不到隧道出口的亮光。婚姻、家庭、理財、社交乃至終極信仰,各領域多環節都有不易突破的重重障礙,現代人普遍感受適應困難。佛教所稱末法時期景觀在所多見,當此憂患之世,華夏子民應當如何安處,進而奮發圖強以期撥亂反正?

《孟子‧告子篇》稱:「生於憂患,死于安樂。」越是艱難困苦的環境,越能造就人成大才擔重任,所謂「殷憂啟聖,多難興邦。」中華民族夙有憂患意識,繁衍至今數千年,無論遭遇何種嚴酷考驗,文明始終未斷絕。《易經》坎卦坎坷艱險,〈大象傳〉稱:「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人生險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好藉此修行,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坎之後為離卦,為光輝燦爛的文明之象,〈大象傳〉稱:「明兩作,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薪盡火傳,繼往開來,文明光照天下四方。習坎之後繼明,正是生於憂患之義。

華夏傳統經典中《易經》創作最古,為群經之首以及諸子百家思想技藝的源頭,〈繫辭傳〉即稱:「作易者,其有憂患乎!」還專章列出9卦,探討憂患意識的由來、形塑及發揚。這9卦依卦序分別為履、謙、復;恒、損、益;困、井、巽。前三卦在上經,後六卦屬下經,卦的排序號則為10、15、24、32、41、42、47、48、57,呈現5、9間距的規律。《易經》理氣象數俱備,選這9卦有其深刻道理。習易者若能體察研究,必可有許多驚喜的發現,用之於行事,也會智珠在握順利成功。

履為腳踏實地歷練工作能力,謙為低調行事化解紛爭,復為培養核心的創造力以建構自身特色;恒為堅守本業長期奮鬥,損為理性調節,精打細算,終於獲益;困為遭遇困難不改其志,井為研發轉型大獲成功,巽為靈活權變主導一切。常人處逆境多氣沮喪志,豪傑之士卻能坦然無懼因勢以成功。本書深入解析這9卦的精確內涵及卦際爻變的互動關係,希望讀者能于此獲益,莊敬自強,處變不驚。

自序于丙申年春分節氣

本期目錄...

【志學集】
 
十月讀書會,探討「新解論語」公冶長篇第五
◎文/李世明


本次讀書會首先依例由雲斌老師介紹本月主講人李忠胤老師的背景,是劉君祖老師早期的學生,目前為宏碁電腦的資深經理,毎年都有出版物問世,有易經及老子的著作。忠胤老師則以對易學的領域而言,繋辭傳之憂患九卦是較不易理解的範圍,一般通則是傳比經易瞭解!易經則是相反,故自古以來就有先讀易經或繋辭傳不同看法。

本月研討主題⋯憂患九卦 君子之進德修業,舉履、損、益、巽為例。憂患九卦是學易之人必須學會的課題、且要下苦工,研讀繫辭傳有心得後,對於易經的卦爻辭有更深的感觸。「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君子進德修業是以憂患九卦作為主要之架構,易之興直指易之用!其於中古乎,真正隱涵的意義是與時俱進!其有憂患乎,在說明君子之修業是解決世之憂患。進徳與修業是合外內之道,所謂「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徳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徳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君子之進德。「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釋進徳九卦。「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𢁉以行權」⋯君子之修業。易經與繋辭傳是體用合一的觀念,在研讀經文上,如有四書之基礎,會對易經更有深入的理解。

履卦德之基是指君子篤行履踐是進德之基;和而至—剛健與中正、知與行,和合平衡;至,無過與不及也;君子之進德,履踐以和行—和和意。君子之修業,與時偕行。體、用—履,柔履剛也。説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損卦德之修—君子以懲忿窒欲。先難而後易—克明峻德,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損以遠害—除弊。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虚,與時偕行。

益卦德之裕—進德日益。長裕而不設—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益,損上益下,民説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𢁉,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巽卦德之制—制,因地制宜以行權。如𢁉風之德,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稱而隱—稱,與時位相稱,因地制宜無所不入。隠,白賁無咎。巽以行權—君子之修業,臨事懂得隨機應變,知順勢而為。體、用—重巽以申命,剛𢁉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

下次讀書會的日期是十月十四日,探討主題劉君祖老師之「新解論語」公冶長篇第五。

本期目錄...

【學會最新公告】
 
 

易經基礎班招生

◎編輯部

面對易逝的歲月,個人、家庭、工作、社會、世界將會如何波動變化?我們該如何自處?現前國際恐怖主義建國,並執行各種恐怖行動;或人心不寧砍殺陌生路人;再或家庭內部肢體與精神暴力;乃至人類經年自負霸凌大自然後,大自然反撲現象影響人類生存日劇。身處於波動變化日益難測的世界,是我們學習智慧與體認生命真相的最佳契機。研讀群經之首《易經》正是提供我們生命與生活智慧最好的途徑。這一部充滿智慧的經典,對個人安身立命、家庭親情、工作事業,及預測未來等都是最佳指引。

任課教師夏豫,具會計師資格,追隨易學名家劉君祖十餘年,曾於財政部台北市國稅局易經研究社擔任易經講師,教學深入淺出。授課內容涵括《易經》總覽解說、《易經》架構、《易經》起源、詳解六十四卦卦辭爻辭,及解說《易經》的十翼導覽等,同時透過占卦探詢《易經》對人生疑難困惑的建議。

上課時間:週一台北班 11/14起,每週一晚上19:00~21:30

課程費用:每堂250元,48堂課共計12000元。(凡入學者自然成為本會會員,按規定需繳500元入會費及500元年費,共計1000元)

上課地點: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台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捷運善導寺站6號出口)

報名辦法:請洽易學會:電話:02-23957395 (週一至周五)下午2:00-6:00。或email:service@iching.url.tw

繳費辦法:
匯款/ATM
戶  名: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銀  行:國泰世華銀行(013)華山分行
帳  號:118-03-500007-1
【繳費完成後請電郵至:yhhsia@moeaboe.gov.tw 並留下姓名及聯絡電話,若是以ATM繳款,請順便告知卡片"後五碼"數字】

本期目錄...


通志成務,憂患興邦
夏學論集八邀稿啟事

◎劉君祖

世勢劇變,災禍連生,天下憂患怵人心魂,所謂生死恐怖顛倒夢想,我們真的已身處佛經所言的末法時期嗎?古訓殷憂啟聖多難興邦,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孟子宣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黃帝陰符天地人合發殺機,結果萬化定基,范仲淹主張先天下憂後天下樂。回究易理,憂患情深,習坎繼明勿庸論,專闢憂患9卦三陳細述,理氣象數密合天人,令人極度驚艷,若深悟且能果行育德,必有休否傾否之功。丁酉晚春,夏學論集八設定主題為《通志成務,憂患興邦》,集眾議以全面探討大易的憂患意識與無畏行動,期我同道,共襄盛舉。

論文題綱截稿:2016.12.1 論文截稿:2017.3.31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www.tweching.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