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電子報 第七十一期
2016.09.01 出刊
■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五十七】大道之行◎文/劉君祖
■ 【易學偶拾‧第五十三】蒼天與鬼神◎文/邱雲斌
■ 【樓醫師專欄】疾病保養_陰虛容易血壓高◎文/樓中亮
■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我怎麼觀察、怎麼想?◎文/王修亮
■ 【小子易遊未盡/最新專欄】小人該不該打?◎文/王蘭生
■ 【志學集】九月讀書會,我們共看憂患九卦◎文/李世明
■ 【學會公告二則】易經基礎班台北台中聯合招生◎文/編輯部
■ 【學會公告二則】夏學論集八邀稿啟事◎文/劉君祖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五十七】
 
大道之行
◎文/劉君祖

朝陽師兄主辦的東亞儒學營今年是第六屆了!我過去受邀任講座二次,談經典教育、性情之教。今年則以中華奉元學會名義同列主辦方並以財務贊助,開幕次日赴台北孔廟演講,講題為「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由《易經》與《春秋》 略論全球倫理。」學員結業時也參與典禮頒發證書及致辭,台大霖澤館多媒體教室中最後放映「禮運大同歌」的影片,師生們齊聲歌唱,自幼聽熟的韻律,而周遭世勢卻已有了好幾番重大的變遷。


▲圖說:劉老師在東亞儒學營以「由《易經》與《春秋》略論全球倫理」為題,舉行演講。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孔子大同思想的根源在《易經》同人、大有二卦,只要同樣是人,就應該大家都有。「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老有壯有少有,不分年齡層。「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孤苦殘疾弱勢與平順正常者皆獲照顧。「男有分,女有歸。」男有女有,陰陽相助組成家庭,外無曠夫內無怨女。分者半也,如春分秋分之分,兵法「師喪分焉」之分。前人謬解為工作職分之分,男人充分就業,女人一心嫁人,真是荒唐!怎麼忘了婦女能頂半邊天,「她經濟」潛力無窮啊!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與」字通「舉」字,為動詞,選舉之義由此而來。孟子主張:「尊賢使能,俊傑在位。」「賢」是有德有智的領導者,「能」是辦事精幹的專家,選出好的領袖,舉用執行政策的幹部,組織績效自然蒸蒸日上。大有卦六五爻辭:「厥孚交如,威如,吉。」最高領導講信修睦,上承上九爻辭:「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孔子在《繫辭傳》中解釋:「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正是尊賢使能,俊傑在位。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不必而非必不,合乎人情所能,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出錢出力贊助社會公益。大有九三爻辭:「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正是此意。小人器量狹隘,貨力為己,私欲乘權,爻變成睽卦,做不到天下一家。大同的對照組為小康,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同人為推動大同思想起步,深受族群意識所囿,各爻多為己私,六二爻辭:「同人于宗,吝。」同族相親,異族則相仇。三、四爻當卦之人位,爻辭不見同人卦名,表示全無大同意念,反而處心積慮破壞。四爻爻辭:「乘其墉。弗克攻。」正是小康世所稱:「城郭溝池以為固。」欲據邑稱雄,典型的騎牆派,依違不定,首鼠兩端。爻變為家人卦,天下為公退化成天下為家。三爻爻辭:「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爻變无妄卦,起妄念偷襲害人,格于勢不如人才沒輕舉妄動,有犯意而無犯行。「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正為此爻情景。倘若奸計得手呢?就是小康世中常見的:「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相爭相殺,霸權迭興無已時矣!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前人每每解為夜不閉戶,治安良好,和前面的盜竊亂賊連在一起,似通而大謬。亂臣賊子大盜盜國,是破壞世界和平的禍源,必須強力遏止。同人卦第五爻居君位,爻辭稱:「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有文事者必有武備,領頭推展王道仍得有足以稱霸卻不選擇稱霸的實力與決心啊!同人于野,通天下之志,不限一國一城,對外的門戶必得開放,決不能鎖國自閉。全球經貿旅游自由往來,才是大同的真諦。同人卦初爻稱:「同人于門,無咎。」小象傳明示:「出門同人,又誰咎也?」是謂二字,語氣堅定,鄭重其事。同人彖傳:「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大有彖傳:「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曰同人曰大有,是謂大同。

《繫辭傳》引述孔子對《易經》的看法:「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機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機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又稱:「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中國人的天下觀真是氣勢宏闊,從來就不只是一邑一族一國的窄小格局,看看《中庸》怎麼說:「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墜,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極深以研機,通志而成務,2012年深秋咸臨書院成立時定此為院訓,滔滔亂世中以之期勉,查出合宜的英譯如下:

To reach all depths and to grasp the seeds of all things, to penetrate all wills under heaven and to complete all affairs on earth.

孔子通易後,晚年創作春秋,寓撥亂反正之微言大義,志在為萬世開太平。西漢董仲舒《繁露》解之最明:「蓋聖人者貴除天下之患,故春秋重而書天下之患徧矣!以為本於天下之所以致患,其意欲以除天下之患。」大易通天下之志,春秋除天下之患,一揚善一遏惡,本隱之顯,推見至隱,由體起用,會用歸體。大有卦的《大象傳》稱:「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春秋論災異,董子且盛張天人感應之說,今日舉世天災人禍不斷,如何遏惡除患,值得天下仁人志士深思。

春秋有張三世之說:據亂世、升平世、太平世。嚴格講「據」字應屬動詞,提醒人處亂世時勿灰頹逃避,而以此為奮鬥的根據,所謂「治起於衰亂之中」,生於憂患,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升平太平的「平」字應其來有自,古經中多有強調。《尚書‧堯典》:「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大禹謨》:「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洪範》:「無黨無偏,王道平平。」大易坎卦第五爻:「坎不盈,坻既平,無咎。」謙卦為繼同人、大有之後全易最好的卦,大象稱:「裒多益寡,稱物平施。」觀卦上爻與五爻爭執,下啟噬嗑惡鬥的漫天殺機,小象提醒:「志未平也。」泰卦第三爻:「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太平」二字可能與此有關,泰卦就相當於太平世的世景,大象稱:「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升平世應為升卦,據亂世則為蠱卦,幹父之蠱打破特權專斷就是撥亂反正。蠱卦上爻爻辭:「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小象稱:「志可則也。」已無蠱字,明示改革成功。爻變為升卦,由亂世進至升平世。升卦初爻爻辭:「允升,大吉。」小象解:「志上行也。」爻變為泰卦,藏富啟智於民,升平世終致太平盛世。由蠱而升而泰,分階段抓重點變化趨新,正是《論語》中孔子所稱:「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春秋王魯,以魯當新王,因其國以容天下。《大學》揭示:「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國治而後天下平。」乾卦《文言傳》:「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清末康有為將禮運與春秋合論,判定太平世即大同世,升平世為小康世,這個說法恐有問題。以大易卦序而論,大同世應較太平世更具體豐富些,政經社會各方面都有主張與安排。泰卦之後還可能遭逢否卦,傾否之後才進入同人大有的大同世。至於升平當小康世,則太抬舉貨力為己的家天下了!小康世應為晉卦,卦辭稱:「康侯用賜馬蕃庶,晝日三接。」大象稱:「君子以自昭明德。」「侯」通「候」,康侯表示富足安康之時,衣食足當知禮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晉、需二卦相錯,需卦講飲食宴樂,滿足國計民生的基本需求。需為上經第五卦,晉為下經第五卦,正好天人相應。升卦為下經第16卦,由晉發展到升還得歷經11個卦的努力,升平談何容易?升卦初爻允升志上行,一開始就很順,晉卦初爻催如、二爻愁如,奮鬥到三爻才眾允悔亡志上行。小康離升平還遠著呢!康有為治經立說甚欠嚴謹。


▲圖說:演講之後,兩名來自韓國的學生要求與劉老師合影。

這屆儒學營台灣本地生絕少,兩岸學員的比例由已往的一比一劇縮為零比近乎十,顯示大陸文革俱往矣,而台灣文革則方熾啊!北宋時王安石聽友人方平說:「儒門淡薄,收拾不住。」深有感喟。爾後儒者亦多引用,固是反映實情,盱衡時勢未來的演變,我衷心建議同道者以後勿言,應該改稱:

「儒門深厚,收拾得住。」

本期目錄...

【易學偶拾‧第五十三】
 
蒼天與鬼神
◎文/邱雲斌

否卦之月,照往例我們在丘園祭拜「田頭伯公」。時間要在下午,在龍眼樹蔭底;沒有廟,沒有神主牌位,老媽帶著我們望空祭拜。其實,伯公是另一種尊稱,我們拜的是,飄盪在山巔水涯的無主孤魂,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與我們和平共處。最好佑助來年,所有成員,農事工作平安順利,農作豐收。

孔老夫子在論語裡頭,從不正式承認鬼神的存在。如先進篇第十一,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在八佾篇第三,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似有若無。雍也篇且說:「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智矣。」

孔夫子不認為有鬼神的存在嗎?不是的。只是不與不理解的人談論而已。在易經裡,孔夫子編纂的十翼,即隨處有關於鬼神的論述。比較正式而完整的介紹,在繫辭上傳第四章「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完全確定「與天地準」的易經,可以「知幽明,知死生,知鬼神。」這些現代科學無法證明,卻是人人關心的問題。但仔細研究這段話,講得斬釘截鐵,可是在現象與結果之間,並沒有詳細的推理及論述,好像知之者自知之,諸如我輩中人,不知者還是不知。那表示研究得不夠透徹,只有從其他地方再深入探討。

人死曰鬼。功績卓著,澤被後世萬代者,被敬為神,故繫辭下傳第十二章稱「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祖先德澤,恩及後代,諸子百家,經典傳承,都尚稱為鬼。那如何為神下定義?人與神的關係究竟如何? 在孔老夫子著墨甚多的文言傳中,特別針對修為最高的「大人」,定義為「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大人者已成天地人三才齊平之代表,何其難也。

然易之神尚不止於此。說卦傳曰「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這表示在大自然中,至高無上的準則,不可言說的真諦,亦可稱為神。這種描述,在繫辭傳中,處處可以互為印證。諸如「陰陽不測之謂神。」「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蓍之德,圓而神」......。

至於易經經文中,雖未直接提及鬼神之說,但更重視的,是與鬼神的溝通。元亨利貞四德中,「亨者,嘉之會也。」絕對不是只有人與人的交流亨通,而更重視人與天地鬼神的心靈會通。所以,幾乎有亨字出現的地方,都可以升高到與天地鬼神靈感互通的層次。也代表安身立命之先,必先尋求心靈的安頓。談謙受益的謙卦,談滿招損的豐卦,在彖傳中,天地人鬼神都到齊,來加持護佑,或來監督行事作為。

而易經中直接有祭祀動作的,應屬偏向於對神的祈福。在上經天道中以「薦」為代表。如觀卦卦辭「盥而不薦。」豫卦彖傳「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下經談人事,則出現較多祭祀的需求。如困卦顛沛困頓,五爻君位利用祭祀,二爻相應的出現利用亨祀,朝野君臣不約而同,祭拜神明,虔誠懺悔改過,尋求心靈支撐的力量,以求脫困。

另外,「禴」出現在萃、升及既濟卦。「禴」這個字,在古時,代表宗廟四時祭祀。在夏朝、商朝為春祭,此時春物未成,祭品鮮薄,意即薄祭。都是以虔誠禮敬為先,故稱「孚乃利用禴。」。在既濟卦時,比殺牛的風光排場,還要受到神的重視,可實受其福。

天色漸暗,看不到田頭伯公來享用三牲果品,我們還是行禮如儀,並燒紙錢送行,香煙裊繞中,暗忖此乃「不問蒼天問鬼神乎?」非也!此中有真意,如王守仁所說「餐風飲露,無爾飢兮。爾安爾居兮,無為厲於茲墟兮!」尚饗!

本期目錄...

【樓醫師專欄】
 
疾病保養_陰虛容易血壓高
◎文/樓中亮


健忘、皮膚乾燥,手腳心容易發熱的人,代表體質有「陰虛」的傾向,若再加上容易腰酸,睡眠品質不佳,就要注意有「肝腎陰虛」的問題,長期的陰虛、身體的津液不足,容易使得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上身,要即早調養。

改善陰虛症狀︰不要熬夜,平時可多吃白木耳、魚肉、喝蛤蜊湯,可以滋陰養腎。

(本文承蒙樓中亮中醫預防保健網提供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電子報讀友,特此致謝。)

本期目錄...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
 
我怎麼觀察、怎麼想?
岳明國小2016暑假數學故事課程記錄
◎文/王修亮


編按:自7/25~7/29連續五天,修亮老師受到全國第一個公辦民營小學岳明國小校長黃建榮校長之邀,主持一項教學示範,透過教學實境,帶領老師們思考並嘗試開展從明明德→自知自覺,到親民→均衡溝通,再到止於至善→完美合作,從國小到大學一貫之道的人格自覺教學。這是修亮老師自從台北縣頂溪國小退休後,再次重返體制小學教學現場,協助年輕老師從自知自覺、均衡溝通、完美合作的教育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感謝許雅貞老師在課程進行中所做的紀錄,我們將逐次於電子報刊出以饗讀者。

第一天的第二節課:從觀察的方法說起

〔靜心〕閉上眼睛,把剛剛學的說一遍。

很好!表示你們剛剛都把學過的記起來了,剛剛下課玩的感覺很開心,所以有誠意,現在上課了,就不能只有誠意,就要正心!沒有正心,就會干擾別人,誠意是你天生就有的,不需要透過學習別人你就會的能力。

但是現在你要學,要透過王老師,你就跟別人有關係,就要正心!剛剛你們在玩的時候有沒有正心,要看在做的事情,因為講到下課,學生開始興奮,講到下課的追逐。你怎麼知道有在追逐?你怎麼知道他要跟你追逐!我有什麼?眼睛,看到他的什麼?臉色!還有看到什麼?動作!通常我們都會去看、聽,而發現、瞭解別人心裡的什麼?感覺!他不是在生氣,而是在玩,別人的心情容不容易瞭解?自己的心情容易知道!如果你只是自己想,能不能知道別人的心情,所以就要怎麼樣?觀察!

觀察就是注意去看別人的臉色、去聽別人的心情,還可以怎麼知道?去點!這是什麼意思?當話講得不完整的時候,別人就不太能知道你的意思!去點小動物!喔!你講的是動物,不是人,那王老師就比較清楚了!那我點一點就知道別人的心情,現在誰願意讓我點一下的!我!我!我!王老師紛紛點了學生,學生好開心!王老師點你,你知道是在跟你玩,所以你就不會生氣,但是如果他不知道你在跟他玩,那他可能就會怎麼樣?會生氣!那如果是你家的狗!可能不會怎麼樣?如果是別人家的狗呢?喔~可能就不行了!你的手指可能就會被咬囉~

王老師再拿剛剛大家都猜不出來的袋子,請大家摸一摸,學生感覺粗粗的、毛毛的,這是王老師的袋子,如果王老師請你摸一摸,那你可以摸,可是這是王老師的袋子,所以你不能隨便亂摸,要不然,王老師就會覺得不高興了!

好,觀察有什麼方法?在黑板上寫下觀察:看、聽、聽、嗅(你今天出去野外,看到花會覺得聞起來怎麼樣?香香的!)(途中那位慵懶的學生開始有點想玩,後面的學生開始想跟他繼續玩點點的動作,有同學指正!)王老師提醒那兩位學生,要正心,然後自己做選擇!也要大家想一想,正心有誰能做選擇?接著就再回到觀察內容的討論。

所有的學習都要想,如果不需要想,不需要做的,那還需不需要來學校學!今天學了以後,回家以後,就要開始每一件事都要想、選擇、有感覺,要知道,自己要知道──老師在黑板寫下「自知」;自己要有感覺──寫下「自覺」。會不會忘記?有學生立刻說:我一分鐘就忘記了!對!所以怎麼辦?要常常提醒,要學著再讓自己有感覺,讓自己知道!

來!嗯!很不錯!王老師一說來,大家都看著我了!(微笑!)

有沒有一種東西,吃到嘴裡會有冰冰的感覺?舌頭的感覺叫作?味覺!有學生立即問:有訂午餐嗎?有!講到味覺就想到午餐是吧!

複習觀察的五種感覺──視 聽 觸 嗅 味,身體最常有的五種感覺,有一學生又說想!對!所有身體的感覺都有透過想,剛好有一學生東西掉到地上,彎腰下去撿時,王老師立即拿來討論:彎腰下去撿的時候是什麼感覺?是直覺還是有想?直覺!對,所以要透過想,這樣桌子才不會歪倒,水壺也才不會差點掉下去,沒錯,所以你學會以會要怎麼樣?

王老師在黑板上寫下古字「習」,探討這個字的長相,上面像什麼?小鳥,下面像什麼?臉!誰的臉?自己!所以這個字是小鳥在學飛!小鳥在練習學飛!所以,要把自己的感覺,自己知道的要想起來,要記起來,所以,所有的練習,回家以後都要不斷的「習」!

王老師做課程歸納:

你要知道別的感覺,你要透過觀察,要有視覺、味覺、觸覺、聽覺、嗅覺,就要常常「習」,學生開始鼓躁,想到味覺,想到大漢堡,這就是誠意!老師把聲調放軟、放輕、放柔講敍一遍,好!誠意有了,就要開始怎麼樣?正心!想一想肚子確實有點餓了,是誠意,現在十點多,離午飯時間還有一陣子,那適合現在就去搶東西來吃嗎?就是正心!因為不適當,所以只好再等一等!

你的感覺從哪裡來?

王老師拿出一個盒子,讓大家練習觀察,這個盒子摸起來滑滑的,看起來方方的,硬硬的,感覺怎麼樣?為什麼你要觀察它?我沒有觀察我就不知道它是什麼?很好!你沒有觀察它就沒有自己的感覺!那你學它做什麼?如果你只知道它是盒子,這有沒有想,咦!你一開始看到它的感覺是好奇,是有感覺的,但是如果你沒有觀察它,你就沒有什麼?感覺!你一開始覺得這是什麼的感覺?是觸覺,視覺,聽覺來的嗎?某生你說了一句很好的話,感覺是從一種看不見的誠意的感覺來的。某生又說了一句:「從頭腦。」

王老師問:你的誠意正心是從頭腦來的嗎?再拿衛生紙!這有什麼感覺!很舒服的感覺,很難吃!不能吃!不能吃是正心,是你知道這不能吃,是經過想的,他說很難吃,是一種最直接的內心的感覺,你沒有吃它,都知道它是很難吃的,就是一種內心的感覺,到外面去看到任何東西的時候,會有直接的感覺,就是誠意!

如果你沒有感覺,你是不是就是沒有觀察?(接著教導學生運用觀察的方法)。這些方法帶給你不同的感覺,下午要出去觀察,你要去找一個東西,一個有感覺的東西,讓你開始學習觀察!

某生又開始喊著!我要觀察一萬根樹枝!

某某某,你真的能不能觀察到一萬根樹枝?我們學習要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我們現在的環境是真實的還是假的!真的!等等,讓某某某自己來回答!(可是學生們拚命想替該生回答。)王老師立刻說:每個人的思考是自己的,我們要尊重他的學習,讓他自己學,所以要自己回答。而我們都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的,沒有真實的環境,我們的學習就都是假的了。

王老師拿起一個水,問大家:「這個是水,你觀察到什麼?」「黑色的蓋子」、「黃色的水」……。王老師問:「你怎麼知道的?你怎麼知道這是黃色?」有一生舉手:「是老師告訴我們的!」王老師問:「王老師為什麼要喝這水?」「這水感覺怎麼樣?」「苦苦的。」「愛喝茶。」「我為什麼要喝這茶?」「喜歡!」

某生又再一直發出聲音。王老師停下來,聽聽這學生的感覺,且問他這部份是什麼?為什麼?王老師聽這聲音問他,你是不是很開心?別人聽他發出聲音的感覺是什麼?肚子餓了!喔!我們學到──原來到了十點多,肚子會開始有餓的感覺!那麼怎麼辦?正心!那明天開始可以準備小餅乾,這也是很重要的學習,就會自己知道觀察自己的感覺,還會自己想一想,就會知道要怎麼辦了!

各位,為什麼你需要觀察,就是你要瞭解別人的感覺,要明白自己的感覺,這就是什麼?每個人都有感覺,但是每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啊!所以這就叫「溝通」,就像水溝通了一樣!你知道別人的感覺了,學會溝通了,學會了怎麼跟別人相處了,大家相處起來就會覺得很愉快!這樣就是溝通了!


▲圖說:王老師藉孩子熟悉的生活經驗跟孩子討論什麼是「誠意」「正心」?

「想」和「習」

好!我們來整理一下,每個人遇到事情的時候,都會先有感覺,接著別人也教過你很多知識,這些知識都要想,知道別人的狀態,經過觀察如果還沒有辦法瞭解別人的時候,就要去怎樣?就要去溝通!溝通的時候就要知道自己跟別人的感覺,會不會干擾別人,就要去「想」,想完的時候就要去做,就是「習」。

學生浮躁,王老師走下來問他:「現在的感覺是什麼?你現在有自己的感覺,所以,你要想想看怎麼樣做是最合適的?」要表達自己的感覺,我現在想講,要讓大家知道,就要舉手!你的心情會不會影響你的動作?當你正心的時候,你就會開始怎麼樣?

學生反問:你不會覺得餓嗎?王老師也會覺得餓,可是王老師習慣控制,所以王老師就會控制自己的身體!現在是誰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身體?

某生立即講:「我快要控制自己了!」

另一學生問:「要怎麼控制自己?」

某生握拳!王老師說:「他很棒!他這樣控制自己的方法也很好,控制自己的手,至少就比較不會怎樣?亂摸東西!王老師經過多年的練習,所以學會控制自己!對!人怎麼用看不見的心控制看得見的身體?很重要!」

生:「我也來控制我自己,現在能控制自己一點了。」王老師說:「嗯!現在大家都比較能控制了!喔!除了控制自己的手以外,還有控制自己的嘴,有些話就不能亂講。」「咦!某生的方法不錯,不要用咬的,這樣會受傷,可以像某生一樣,用手摀住比較好。」「所以,大家有沒有發現?看不見的也是存在的唷!那是看不見的先存在,先有?還是看得見的先有?所以,很早以前,有什麼?」

生:「那太陽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師:「那在太陽以前呢?在太陽月亮以前呢?」「什麼都沒有!」「一片空白!」「空空的!」「咦!那你怎麼告訴別人什麼都沒有?如果你今天要寫信告訴別人,那你要怎麼告訴別人什麼都沒有?我們發現,一開始有的是感覺,感覺是存在的,但是看不見,但是怎麼告訴別人?那你要怎麼把什麼都沒有畫出來?」

王老師在紙上畫畫,故意畫錯,然後說:「我畫錯了!我們這個紙畫出來不容易,所以要盡量想好再畫,所以要想!」「但是,一個感覺,一個空的,怎麼畫出來?」某生答:「星星!」王老師說:「可是什麼都沒有啊,連星星都沒有啊!怎麼畫?你要用自己的意思畫出來!你是不是覺得這個範圍裡什麼都沒有?所以空空的!」「很好!你想的很好!可是,這個空空的裡面,有你的想法,這個想法要怎麼畫出來?那個想要怎麼畫出來?」

一個外太空!什麼都沒有!好!畫好了!把它壓在墊子底下!沒關係,他有他的想法,他用他的方式去畫他的想法,我們說過了,要尊重別人的想法,讓他自己畫!一片空,你這個畫和別人不一樣,咦!你這個畫不是像別人的一片黑,他有一種感覺在裡面,很特別喔!跟別人很不一樣。

本期目錄...

【小子易遊未盡】最新專欄
 
小人該不該打?
◎文/王蘭生

去年五月一次和同事的聚會中,一位女同仁對我說:「你的身邊有小人喔!」因為這位同事體質特殊,可以看見一般人所無法看見的「非人」、也能和他們溝通,我不免好奇的進一步詢問:「是怎樣的小人呢?」她不明言,卻反問我兩天前晚上是不是和朋友聚會?那小人就在其中!我一聽大驚,努力回想前天一同出席晚宴餐會的同事老友,到底誰是小人?心中自我勾勒、繪聲繪影,嘗試佐以易占,一一驗證可疑人等;但這樣的事情總是沒法像抓現行犯似的逮個正著進而「折獄致刑」,想著想著就不了了之。

十月率隊赴香港演出,聽人說銅鑼灣鵝頸橋橋下的「打小人」非常有名,猛地想起這位同事跟我說的話。回想近年來工作上面的遭遇,好幾件事、諸多不順之處,似乎都和某些特定人在背後放箭造謠有關,難道身邊真有小人作祟?越想越有那麼回事。於是懷著好奇及看熱鬧的心情,決定一訪著名的銅鑼灣來打打小人。

鵝頸橋位於銅鑼灣鬧區,交通繁忙的軒尼詩道就在一旁,橋下行人如織,光線明亮,幾個小攤子席地而設,中央擺著燭火祭品與觀音、關公、孫悟空、黃大仙等神像,一旁擺著幾個小凳子、磚頭還有鞋板,神祕的氛圍與現代都會意象既協調又突兀,這便是打小人的攤子了。「打者」多是年邁的老婆婆,各自的攤位也都掛著名號及媒體採訪的報導,每打一次小人,收費是50港幣(約台幣200元)。


▲圖說:香港銅鑼灣著名的「打小人」,神秘有趣。

我選了一位面目慈祥的婆婆,坐定後她要我將小人的名字寫在一份兩張重疊的人形紙片上,並把自己的名字寫在有趨吉避凶、招財進寶效用的百解符上。接著,請我向案前神明「稟告」,之後便開始口中念念有詞的祝禱,並在香燭上焚繞一張黃色小人紙與百解符。之後就開始精彩的打小人了,婆婆將面積比較小、白色宣紙狀的小人紙放在一旁的磚頭上,舉起鞋板開始大力的敲打,並在這過程中不斷以粵語覆誦「打你個死人頭,打到你無法呼吸!打你的小人腳,打到你轉身就得逃。」啪啪啪啪啪,鞋板打到磚頭的瞬間,發出極為響亮的聲音,直到紙張粉碎,這讓我想到殘酷的鞭刑,令人頭皮發麻!

將小人紙打爛之後,婆婆會把殘屑放入以黃紙做成的紙老虎中,並於一小塊沾著豬血的生豬肉上繞一下,之後將老虎與小人紙一起燒掉,似乎是讓小人羊入虎口、接著便「死如焚如棄如」去吧!神婆燒完小人紙後,拿起一把白米灑在紙老虎上消災解厄,並用平安符往我身上拍打,接著也將其燒掉。最後燒金紙、銀紙給鬼神,並擲筊,出現聖杯就完成儀式了。這樣施法折騰小人,又打又燒的,但不知真小人是否有感?

此念一出,占一卦吧:「這打小人真有用嗎?」手機得出〈履〉卦二、三、四爻齊變為〈家人〉卦,三爻宜變為乾卦。定睛一看身邊的事物,用來打小人的鞋板就擺放在三隻紙老虎的身後,這不正是「履虎尾」的象嗎?對付小人一如踩老虎尾巴,若不謹慎恐反受重傷;憂患九卦〈履〉居第一,注重的是以和為貴。人生行險,交朋友當然比樹立敵人重要,「匪寇婚媾」、「比樂師憂」皆同此理。「履,柔履剛也」,面對多變而詭譎的小人,卦象竟然不是要我們猛打,而是勸我們要有以柔克剛的智慧。九二:「履道坦坦…中不自亂」,要我們光明磊落、操守自持;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則提醒要敬慎小心、履險如夷;重點是九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於大君」似乎又在提醒,與處心積慮鑽營、志行失當的小人對抗,如不認清局勢大意妄為,則易遭反噬,兇險異常。而爻辭「履虎尾,咥人」也好像呼應了剛剛神婆讓紙老虎包著被打爛的小人紙焚而化之的象,頗為有趣。


▲圖說:打小人的鞋板擺放在紙老虎身後,正是「履虎尾」

之卦為〈家人〉,則令人深思。難道君子和小人原本一家?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不共處一個時空環境又怎麼會有小人與君子的差別?別人是小人,而我就是君子嗎?〈履〉卦的主要互卦亦為〈家人〉,面對問題老實解決;以毒攻毒、以惡制惡的強打方式,難道是最好的方法嗎?

〈解〉卦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於小人。」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採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說的便是君子運用極高的智慧及誠信,讓小人折服,消弭危機於無形,使小人退卻並赦過宥罪。

惡劣環境中的現實考驗,往往是君子與小人的試煉場,但小人與君子的分野是明確可辨的嗎?〈剝〉卦上九完全以結果論斷,同處危傾的環境下,若是一個人行為處事得到民心支持擁戴、有好的後果,必是君子,因為「君子得輿」;反之若是顛簸難行、下場悽慘,必是小人,因為「小人剝廬」。誰是君子誰是小人,端看如何作為。

五代官運亨通的馮道,以其特殊人生經歷粹鍊而成《小人經》一書,其中有言:「節不抵金,人困難為君子。義不抵命,勢危難拒小人。」氣節難抵金錢誘惑,人在困頓的時候很難有君子作為。義氣不能代替生命,人在形勢危急的時候很難不做小人。「人怨小人,實則忘義,小人無羈也。」我們怨恨小人,實際上卻也常做些對不起人的事情。我們討厭小人對自己的傷害,而較不關心小人對別人的傷害,這種自私的心理和短視的行為最能侵蝕人心,許多人也易因此而不自覺地從小人的對立面逐漸淪為小人了。

我在小人背後,花錢尋訪民間習俗施法克制,說不上光明磊落,也無智慧,難道不也是小人行徑?我是君子耶?小人耶?小人是該打?還是不該打?不該打?還是該打⋯⋯?

本期目錄...

【志學集】
 
九月讀書會,我們共看憂患九卦
◎文/李世明


本月讀書會新舊同學踴躍參加,劉文山老師精闢講解,大家熱烈發言,直到十點多才依依不捨的結束。本次研討主題是以楊定一博士《全部的你》來探討 ,對於困、井丶兩卦有不同層次的理解。

文山老師介紹,應從井卦來解決困卦所面臨的問題!在糾紛、冤枉及委屈的瞬間找到每個人的回家之路。人體腦部的結構是左右兩邊各自獨立運作;在左腦方面是理性、邏輯、分別、概念等,用線性與規劃去思考,關心過去與未來,作串聯性的處理。右腦方面是能量、與宇宙能量相通,與生命的背景相通!關心目前與外界聯接,作串聯的思維。從憂患九卦中「困,德之辨。井,徳之地也。困,以寡怨;井,以辨義。」並非一進入井卦就能解決,從初爻「井泥不食」,到五爻「井冽,寒泉食」,才算真正脫離困境。楊定一博士之《全部的你》所強調的是大多數人的生活態度;一般人不是活在過去,就是活在未來;我們就要把「這裡;現在」當成通往目的地的手段。

文國學長針對楊定一博士之《全部的你》所要傳達的訊息占卦,得不變的鼎卦。君子以正位凝命,化危機為轉機;𢁉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元亨。

雲斌老師則以老幹新枝共聚一堂來形容這次讀書會的盛況;這本書《全部的你》所描述的情景,都可以使用易經六十四卦說明,上經講天道,下經講人倫,從上次困卦所面臨的「有言不信」,到井卦的「井冽。寒泉食。」「井收勿幕。有孚。元吉。」每個卦爻辭都值得我們好好的深思。最後海苗學姐印證分享她在南美生活十數年的經驗,精采感人。

下次讀書會的日期是九月二十三日,由李忠胤學長主講憂患九卦 君子之進德修業─擧履、損、益、巽為例。歡迎踴躍參加!

本期目錄...

【學會最新公告】
 
 

易經基礎班台北台中聯合招生

◎編輯部

面對易逝的歲月,個人、家庭、工作、社會、世界將會如何波動變化?我們該如何自處?現前國際恐怖主義建國,並執行各種恐怖行動;或人心不寧砍殺陌生路人;再或家庭內部肢體與精神暴力;乃至人類經年自負霸凌大自然後,大自然反撲現象影響人類生存日劇。身處於波動變化日益難測的世界,是我們學習智慧與體認生命真相的最佳契機。研讀群經之首《易經》正是提供我們生命與生活智慧最好的途徑。這一部充滿智慧的經典,對個人安身立命、家庭親情、工作事業,及預測未來等都是最佳指引。

9/6(週二)晚上班的任課教師為謝金勳,是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現任理事;追隨易學名家劉君祖十餘年。11/14(週一)晚上班的任課教師夏豫,具會計師資格,追隨易學名家劉君祖十餘年,曾於財政部台北市國稅局易經研究社擔任易經講師,教學深入淺出。授課內容含括《易經》總覽解說、《易經》架構、《易經》起源、詳解六十四卦卦辭爻辭,及解說《易經》的十翼導覽等,同時透過占卦探詢《易經》對人生疑難困惑的建議。

上課時間:週二台中班 9/6起,每週二晚上19:00~21:00
     週一台北班 11/14起,每週一晚上19:00~21:30

課程費用:每堂250元,48堂課共計12000元。(凡入學者自然成為本會會員,按規定需繳500元入會費及500元年費,共計1000元)

上課地點:台北班: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台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捷運善導寺站6號出口);台中班:台中市西屯區文心路三段 456號裕民汽車二樓會議室。

報名辦法:台北班請洽易學會:電話:02-23957395 (週一至周五)下午2:00-6:00,台中班:電話0912-863-519, 或email:service@iching.url.tw

繳費辦法:
匯款/ATM
戶  名: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銀  行:國泰世華銀行(013)華山分行
帳  號:118-03-500007-1
【繳費完成後請電郵至:yhhsia@moeaboe.gov.tw 並留下姓名及聯絡電話,若是以ATM繳款,請順便告知卡片"後五碼"數字】

本期目錄...


通志成務,憂患興邦
夏學論集八邀稿啟事

◎劉君祖

世勢劇變,災禍連生,天下憂患怵人心魂,所謂生死恐怖顛倒夢想,我們真的已身處佛經所言的末法時期嗎?古訓殷憂啟聖多難興邦,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孟子宣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黃帝陰符天地人合發殺機,結果萬化定基,范仲淹主張先天下憂後天下樂。回究易理,憂患情深,習坎繼明勿庸論,專闢憂患9卦三陳細述,理氣象數密合天人,令人極度驚艷,若深悟且能果行育德,必有休否傾否之功。丁酉晚春,夏學論集八設定主題為《通志成務,憂患興邦》,集眾議以全面探討大易的憂患意識與無畏行動,期我同道,共襄盛舉。

論文題綱截稿:2016.12.1 論文截稿:2017.3.31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www.tweching.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