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日,春分時節,正值毓太老師逝世五週年,兩岸奉元弟子及再傳弟子齊聚於奉元書院,一方面溫馨敘舊、緬懷師恩,一方面共同檢視五年來各方弟子繼承師志有什麼具體作為?
下午兩點,典禮準時開始,由去年剛接任奉元學會理事長的劉君祖老師主祭,祭文典雅莊重,出自大師伯黃大炯先生之手。集體恭讀祭文後,劉老師帶領全體向毓太老師行禮,並齊聲朗誦奉元書院院訓:「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以及《易經》乾坤兩卦彖辭。隨後,劉老師發表談話,以有跡可循的歷史因果脈絡,與大眾互相砥礪。

▲圖說:奉元學會理事長劉君祖老師擔任主祭,並帶領大眾誦讀院訓。
(本篇文章攝影:陳亞莉)

▲圖說:與會大眾齊聲誦讀奉元書院院訓,以及乾坤兩卦彖辭。
劉老師說,今年正逢丙申年,毓太老師於五年前的辛卯年仙逝,隨後2014甲午年,天災人禍不斷,世事詭奇複雜。即將到來的兩年後2018是戊戌年,倘若對照於兩甲子前的歷史因果,當年甲午戰爭後的世局,是造成戊戌變法、百日維新的因,其後是喪權辱國的八國聯軍、庚子賠款、辛丑合約……,最後釀成巨變,促成辛亥革命,以及百年來中國國運的格局。以古為鑑,往後十年的變化,對國局、世局將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到了民國120年,西元2031的辛亥年,長期隱伏醞釀的很多東西就要見真章了。奉元弟子秉承師教,奉行「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毓太老師讀書講經百年所累積的資糧,如今都在我們身上,如何真正深刻掌握「夏學奧質」,繼承奉元,大明終始,六位時成?又如何有所為、有所不為,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以群體的高效率合作,共同努力,靈活因應時代鉅變,為萬世開太平?……在在考驗奉元弟子的決心、勇氣、智慧。

▲圖說:奉元弟子秉承師訓,往下該怎麼做?劉君祖老師的談話直指核心。
劉老師的談話簡短深刻、發人深省,與隨後播放的毓太老師講課錄影,形成巧妙的呼應。毓太老師說:「我們的文化,是為人類負責!」「奉元」的「元」字,就是一陰一陽天之道也。今天的人不是智慧不夠,而是功夫不夠。論語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有「我」,就不能「聖之時也」。而人類究竟犯了什麼毛病,在經權進退之間不知節?說穿了就是「迷」,一迷,整個都垮了;色迷、戲迷、書迷,不論迷善迷惡,都是迷。易經坤卦講「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迷與順,就兩步功夫;「聖之時」和「與草木同朽」,也在剎那之間而已。要解決問題,根本就在這裡。要悟不容易,所以不要自欺,捫心自問自己迷什麼、好什麼?先有耐力,學而時習之,唯變所適,不可為典要,那就人人皆可「聖之時者也」。

▲圖說:毓太老師雖已仙逝五年,但他的上課錄影,仍鏗鏘有力,振奮人心。
毓太老師誠然「聖之時者也」,雖然一生心繫夏學,要為全人類負責,人到了台灣,就把心思放在台灣,時常提醒學生要關心這塊土地的未來。他說:「我們要如何拯救這塊土地?給此地的子子孫孫留幸福?不是怎麼講,而是怎麼做!」
不是怎麼講,而是怎麼做!就像《三字經》的好,不是文章,而是精神,中國的學問貴在怎麼用出來!自稱學問最淺、福德最薄的毓太老師義孫女董華春,卻以超高效率的實踐功夫,在毓太老師五週年紀念會上交出一張令人讚嘆的成績單。她一上台就引述毓太老師在影片中說到的「沒來上課的人,將來一定會後悔!」她說,毓太老師逝世之後,她是真的滿心滿心後悔,後悔沒有更多的時間跟著學習,更後悔沒有早一點將毓太老師託付的計畫逐一展開佈局、積極推動。所以,毓太老師逝世之後,她每一說起就哭、遇到同門師兄弟也哭,哭了兩年,直到協助大師兄張景興先生把毓太老師的身後事都安頓好了,她停掉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也停掉正火熱的財務金融工作,決心用全副精神,給自己十年期限,全職全力,做一件「百年以後還有意義的事」。

▲圖說:個頭嬌小的董華春,卻有驚人的決心毅力,將毓太老師「果行育德」的教誨,充分發揮出來。
有道是「只要真心想做一件事,全宇宙都會來幫你!」她的心力夠真也夠強,所以,雖然備極辛苦,從無到有,從一個人到一群人,曾經連續一個星期沒時間洗澡睡覺,也經歷了諸如費心編排印製的精美傳單遭人不屑一顧、踩在腳下等等傷心,但她不看問題,只看怎麼解決問題,勇猛精進、毅力驚人,加上得天時地利人和之助,在三年內就從北京擴張到遵化、營口、瀋陽、大連幾個城市,先後得到包括呂偉明、李際、張宇萍和沈藝、柳杰夫婦,陳航、李曉彤夫婦的鼎力支持。這群人都跟董華春一樣,事業有成,年輕、清淨,雖未能親炙毓太老師,但只要聽一席話、讀一段書,沈睡的心靈就被敲醒了。他們捐款、捐地、捐房成立書院;教孩子、教父母、為大學生與社會人士、國際人士舉辦讀書會,也作師資培訓。除了在書院裡教課,也跟各級學校合作,到學校裡推動國學教育。同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經過縝密規劃之後,從2015年暑假開始推出全盤的「華夏文化研學旅行計畫」,依據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所示,將中華輿圖分為四十七個文化大區,彼此交錯,相互包容,分別制訂相關研學旅行線路,每條線路均有知名學者和文化翹楚參與,目的是讓每個參與者在遊中有所學,在行中有所思,無論是國學大師還是中學生,在旅行中都有平等對話和相互切磋的機會;無論參與哪一條線路,從此都將告別「不辨菽麥、不通五音、不解禪機、不知堯舜」的蒙昧生活。

▲圖說:兩岸奉元弟子齊聚一堂,溫馨之餘,更要互相砥礪向前。
在董華春振奮人心的分享之後,黃德華針對即將於今年十月舉行的第一屆奉元書院夏學研討會暨毓太老師百秩晉十誕辰紀念會提出報告。緊接著,台大奉元社社長曾遠鵬以初生之犢的熱情宣告當天不僅是節氣的春分,也是歷史的春分,所謂「豪傑之士,不待文王猶興」,雖然沒有天時地利之便,只要大家勤勤勉勉,果行育德,矢志為往聖繼絕學,春分過後,光明將與日俱增!
小青年曾遠鵬的發言博得滿堂彩,最後的新書發表會就在這充滿希望的歡樂氣氛下,簡單隆重地介紹《毓老師講老子》、《毓老師講人物志》、《毓老師周易筆記》三本新書。
紀念會熱熱烈烈地結束了,眾人散去,帶著心裡的熱情餘溫,各自向寒風微雨的薄暮街道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