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電子報 第五十九期
2015.09.01 出刊
■ 【劉老師的講學參訪動態】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
   --   2015東亞青年儒學論壇演講記
◎文/閻以炤
■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四十五】否之匪人◎文/劉君祖
■ 【易學偶拾‧第四十一】─千年以後來看樹◎文/邱雲斌
■ 【樓醫師專欄】節氣養生──處暑◎文/樓中亮
■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格物致知與混沌開七竅◎文/王修亮
■ 【志學集】咸臨書院台北讀書會九月通知
   --   如何發揮无妄、大畜卦在上經的關鍵作用?
◎文/陳亞莉
■ 【學會公告六則】九月八日起,劉老師帶大家精讀《學》、《庸》◎文/編輯部
劉老師講《易經與領導統御》影碟預購中◎文/編輯部
劉老師十月再演錯卦◎文/編輯部
劉君祖老師高雄開講【莊子】
二年課程專題,同步DVD課程學員招生中
◎文/編輯部
夏學論集七徵稿啟事◎文/劉君祖
劉老師空中開講,歡迎收聽◎文/編輯部
 
【劉老師的講學參訪動態】
 
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
─2015東亞青年儒學論壇演講記
◎文/閻以炤

2015年8月10日劉君祖老師應臺灣師範大學東亞文化與漢學研究中心潘朝陽教授之邀,前往台北市和平東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本部,參加「2015東亞青年儒學論壇暨研習隊 ─ 儒家倫理與性情之教」首日活動,為100位來自兩岸三地及東亞各國的碩博士生、大學本科生演講,主題為「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 ─ 衍述儒家的性情之教」。


▲圖說:劉老師應邀在東亞青年儒家論壇舉行演說。

劉老師以「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為題,此言典出《禮記‧樂記》:「……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金石絲竹,樂之器也。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唯樂不可以為偽。」儒家以樂教,修養人之德性。《易經‧大象傳》亦以修德為重。

  1. 《中庸》原為《禮記》中的篇章,思想與《易經》貫通,有小易經之稱。所以《大學》及《中庸》亦可視為易傳,乃《十翼》之後的第十一、十二篇。
  2. 易傳務實,易經下經多言萬物之情,較少著墨於性。如《易經》所言凶、悔、吝,均由情生。悔吝既由情生,就得懲忿窒慾。
  3. 從《易經‧繫辭傳》:「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成性存存,道義之門。」《易經‧文言傳》:「利貞者,性情也。……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由此可知,天下之道,皆從性情而生,人修德為教,感化性情。
  4. 修德目的,在獨立不懼、復見天地之心,同時要保有個人獨特之性,固本培元,開發創造性,類萬物之情,減少人之嗜欲。
  5. 劉老師藉易修行的辯證歷程,以易經下經為例,說明人生天地之間,皆有喜怒哀樂之情、貪嗔癡慢疑之欲,引來憂悲煩惱不斷,如何因情悟道,卦序中顯現證道的歷程。

最後東北師範大學博士生提問,表示從未聽過像劉老師這樣的說法。劉老師告之:五經相通,讀中國書得依經解經,不懂五經,讀四書也難真懂。

2015東亞儒學論壇暨研習營,結束8月10日臺灣師範大學論壇,8月11日一連四天遠赴新竹新埔朱子家廟、日月潭、再到埔里祭孔,參訪鹿港文開書院、彰化和美道東書院,最後在華梵大學舉行青年論壇及結業式。這個豐富而精彩的活動,連續五年在臺灣舉行,對闡揚中國儒家思想,有莫大貢獻。


▲圖說:演說結束後,劉老師、師母與主辦人員合影。右起師母、師大張崑將教授、劉老師、師大潘朝陽院長、海洋大學黃麗生院長、台中教育大學高瑋謙教授、讀經專家高李基華女士。

本期目錄...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四十五】
 
否之匪人
◎文/劉君祖

八月上旬近立秋時節,宋楚瑜四度宣布參加總統大選,又在台灣政壇掀起一陣波瀾,毀譽交加是意料中事,上世紀末遭廢省摧抑的勤政首長不甘老驥伏櫪,強悍出頭爭雄,項莊舞劍當然意有所指,已為多人識破,不足為奇。問題是:機關算盡,滔滔時潮,未來一切塵埃落定,又當如何評述?

無獨有偶,當年快意恩仇的另一要角李登輝也肆意表態媚日,或者該說是忠日愛日?現在很多人已經直呼岩里政男而不復舊稱了。世勢不安定,台灣尤其鬱悶,梗塞已久的個業共業一朝爆發,其癲狂有如此者。龍飛龍亢、上下無常,都是小事不足道,台灣這艘船將飄搖至何處?自由民主淪為喧囂民粹,冨實經濟優勢不再,中華文化遭誤解漠視,反中親美媚日,多少年的錦繡江山啊……

廿多年前的特殊機緣給某人授易,開課前曾暗算其日後氣運,為明夷卦六四爻動,爻辭稱:「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爻變成豐卦。反統偏獨的心意韜晦深藏,打入組織核心,瞞過了大多數人,而獲致高位。達到目的後全身而退,言行不再掩飾,這是兵法中所謂的「生間」啊!國民黨枉為百年老店,閑邪不嚴,遂貽伊慼。難怪多年前我問蔣經國的歷史定位,出現蠱卦九三爻動,有蒙卦之象。小蔣晚年開放黨禁報禁,推動民主改革,正是「幹父之蠱」,委之非人找錯了接班人,卻是蒙昧太甚啊!

宋在廢省後投入跨世紀大選,一時聲勢極盛。1998年秋,我因南部企業家學生引薦去了林口宋家,午餐時占其勝算為離卦初、二爻動,齊變有鼎卦之象,六二值宜變,單變成大有,爻辭稱:「黃離,元吉。」正是如日中天。翌年末的興票案重挫其聲望,兩千年大選前幾天,他託人問訊,我告之八字:「培元固本,鞏固基層。」當時的卦象為否卦九五爻動,成晉卦。否卦天地不交,形勢惡劣,九五君位動又有希望,晉卦如日之升更上層樓。是否是晉,得看當事人的智慧德行與修為了!九五爻辭稱:「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大人才能休止否局,轉危為安,使民眾得以休養生息。否卦初六代表基層,爻辭稱:「拔茅茹,以其彙,貞吉,亨。」小象傳解釋:「志在君也。」茅茹苞桑盤根錯節,惡劣環境下民間疾苦亟待明君悉心料理。九五與初六充分結合,群策群力,才能進一步達到上九「傾否,先否後喜」的地步。

大人為易中最高德位,乾卦〈文言傳〉讚稱:「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運值休否,必須德躋大人才吉。宋以卅萬票之差落選,上天已做了明確的裁判。同樣,陳水扁漁翁得利勝選,任內八年對台灣的影響也是遇否之晉,朝野對抗、經濟不景、兩岸不通,典型的只否不晉,關鍵時刻的考驗不過,更是天理昭彰。「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有是德,方應是占。」其實不是主觀意願的道德勸說,而是客觀自然法則的因果呈現啊!

〈文言傳〉定義大人是為乾卦九五而發,爻辭稱:「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小象解釋:「大人造也。」世間居領導高位者,一旦不能德躋大人,發揮光明俊偉的創造力,眷戀權勢,就會淪落為上九「亢龍有悔,窮之災也」。〈文言傳〉聲稱:「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為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為聖人乎!」這段習易者人人琅琅上口,了解其中道理也不難,一旦自己面臨進退之際,多半慾令智昏不肯退隱,凡俗離聖人境界太遠了!比諸佛教修行果位,大人似佛,聖人類菩薩,賢人當羅漢,君子擬初學,知進退存亡談何容易?《易經》專門立一遯卦,教人進退自如之道。台局亢龍特多,可以組織俱樂部了!

否卦正值陰曆七月中元祭祖,所謂鬼域全開,卦辭稱:「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匪人即非人,佛經中末法時期多見非人,業力不可思議,個人升沉事小,台局真正令人擔心。〈繫辭傳〉中記載孔子特重休否之爻,鄭重提醒:「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本期目錄...

【易學偶拾‧第四十一】
 
─千年以後來看樹
◎文/邱雲斌

在台灣旱象日益嚴重,多處開始限水之際,颱風挾著豪大雨來了!一來就聲勢驚人,洪災、淹水、土石流,還把濁水送進家家戶戶的水管裡,北市民無一倖免。這天公伯的玩笑也開得太大了吧?

全台吹颱風,發大雨!丘園自不例外。所幸,僻處山城山谷,風雨翻越中央山脈而來,凶險氣勢降低,可是損失在所難免!

跟老媽回去處理善後,只見高不及腰的肖楠,盡皆仆倒,輕鬆予以扶正,將旁邊濕土踏實即可;倒是大門旁依序種植的羅漢松,坡地上的風鈴木,半數以上傾斜,還好沒有連根拔起。

我和老媽連手建立SOP救樹作業,由我手扶足抵肩撐,盡力扶正;老媽快速的將數顆圓石敲打入傾斜方,緊緊卡住。不到半天,成果斐然,象徵迎客的十八羅漢,和預期未來是景觀焦點的黃花、紫花風鈴木,又一一挺立如故。

巡視全園,發現只要是老樹,或野生的樟樹、相思樹、茄苳還有其他不知名者,都精神奕奕,頂多損枝折葉;我們自己種的,容易東倒西歪。什麼道理?是選址不對,或選的樹種類有問題?應該都有吧!再關心對面鄰居專門種樹的園子,苗圃的樹苗全倒,狼藉一片;連移植來的幾棵大樹,也難逃一劫。

對這些樹來講,這是无妄之災嗎?對天生天長的老樹,沒有所謂的无妄之災,因為颱風每年都來,物競天擇,撐不住的早已淘汰。

野生的樹種亦同,小鳥銜來,風送來的生長地,一定是陽光、空氣、水,因緣俱足,是它們「見而不失其居」的好所在。那人力栽植的是為了人為的規律、美觀,拿了量尺來選址的,就要接受大考驗了。

易經裡,升卦以「地中升木」取象,升卦上坤為地,下巽為木,以「柔以時升」「積小以高大」的精神,來長成一棵大樹。但最令人耽心的,是升卦下卦巽也是風,輕靈飄逸,虛浮無著。這也顯示在初爻是陰爻的實體上,讓整個升卦最大的缺點,就是立根不牢靠,腳步不穩;到三爻即稱「升虛邑」,相應與的上爻也稱「冥升」;越是成長到極限,越容易走向海市蜃樓,一個表面華麗,卻隨時像泡沫般容易破滅,以致陷入困境的前景。這是所有樹木必須面對的本質與宿命。

如果,升卦可以與五陰底下一陽生的復卦相加,就是找到復卦來加持,依易經的數位觀象法來看,兩者相加即為地天泰卦。復卦彖傳曰:「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經過一段時日後,「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從剛反,到剛長,到見天地之心,不正是升卦最需要,針對初爻之弱點,可以完全彌補過來嗎?成長起來的可都是高大堅強的陽剛之木呀!從卦象來看,升卦得此穩固基石,進入泰卦,不再搖擺傾斜,可以小往大來。

泰卦彖傳說「天地交而萬物通。」「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下卦三陽爻穩如泰山,上卦坤柔順,任爾東西南北風!正是台灣話說的「只要樹頭顧乎在,不怕樹尾做風颱。」就是長治久安,簡直可以長成千年神木了。

說到天地之心,易經繫辭傳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唯爾萬物有靈。升卦的錯卦正是講究本心本性的无妄卦,无妄即全真,要完全不偏離正道、天道,這在種樹的人是何其難矣!无妄卦下震上乾,人的真心要通過天下種種難關的考驗,比對種樹人的心思,不為賺錢,也為美觀、美化。更可怕的是,世道人心,漸將整個地球的資源耗盡,氣候異常,老子說的「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已成為過去式,現在動不動就大旱、大澇,最先蒙受其害的就是這些無辜的樹吧! 跟老媽扶樹期間,太陽高照,汗如雨下,我們不忘相互打趣,希望這些樹經過悉心照顧,都可以長成神木,母子相約「我們一千年以後,再來看看這些樹!」信哉斯言!

本期目錄...

【樓醫師專欄】
 
節氣養生──處暑
◎文/樓中亮


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古語說︰「一場春雨一場熱;一場秋雨一場涼」,最近每下一次雨,就可感覺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變大,來看看怎麼對抗「秋老虎」。

  1. 防秋燥︰乾的百合30公克,放入電鍋,內鍋加入2000c.c的水,外鍋放兩碗水,煮來當開水喝,可滋陰潤肺,避免秋燥。
  2. 養脾胃︰可喝小米粥,將小米半杯、玉米粒半杯、南瓜半杯、去籽紅棗5顆,加入適量水,熬煮成粥,可補養脾胃,調和五臟。
  3. 防感冒︰晚上睡覺時,要注意腹部不要受涼;白天多用綠茶漱口,將綠茶泡濃一些,漱20秒後吐掉,一天潄口約15~20次,可預防感冒。

(本文承蒙樓中亮中醫預防保健網提供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電子報讀友,特此致謝。)

本期目錄...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
 
格物致知與混沌開七竅
◎文/王修亮

第一階段學習目標

一、重建感知的能力
二、自知思考的脈絡。
三、思考接續實踐。
四、學習是有目標的。

本次課程重心

一、格物致知的外在實作,與內在誠意的共鳴。

初生嬰兒因為需要生存,生理本能表現得非常強烈,吃、睡、拍撫,遊戲,即使是陌生人,只要認真負責的照顧好嬰兒的需求,嬰兒似乎都可以穩定成長。或許是如此吧!畢竟我們無法得知大約二歲以前幼兒的思考模式,因此存而不論。

但是當生理狀況穩定之後,隨即開始啟蒙前期,對外界好奇探索的需求,幾乎無休無止。

我們看著孩子以五感不斷碰觸嗅嚐,但是他心中是否對這些「外界觸感」有「內在意想」呢?我們以父母親身的觀察經驗,注意到孩子確實會對探索物會表達出某種「興趣」或「疑惑」。

例如:展露微笑,或是認真注視,或是縮到父母懷中躲起來。從這些細微的表情動作,可以了解孩子是有「內在意想」的。只是一歲左右的孩子還無法語言表達,我們不能確知他的「意想」究竟有多深多廣,也不能確知他是否「自知」。

這些身體碰觸與心靈意想會完整囤積在孩子的心意內,將來到了啟蒙時期,會成為他發動思考的基礎資本。這也是為甚麼各類學說,幾乎總是鼓勵嬰幼兒多做五感的接觸。

開始語言學習能夠表情達意之後,若是父母心性成熟,與孩子互動的狀況良好,就會發現:孩子雖然常常被身體的嗜欲所推動,但是自身情感仍然能抗拒身體嗜欲,會影響甚至翻轉他的行為。

例如:一個親情濃密的家庭,孩子不會因為想獲得更多玩具、美食,而放棄自己的父母,到另外一個家庭生活。這時候孩子的心靈若是已經被親情所引發,身體的欲望就被推到下一層,人格暫時成為「以心御身」的主從關係。只是這種「心」還是潛藏性的,不知不覺的。但是相對的,若是父母在生活中忽視與孩子親密的互動關係,或是父母不斷以物質為主體來表達心意,「很可能」孩子會被更貼近「身感」的事物優先吸引而去。

自幼及少年的成長學習中,身心主從關係並不穩定,會不斷交替轉換,並且逐漸形成價值觀的主結構,這種結構若持續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就沒有嚴謹的整體與一貫的核心,而是點線面狀分布。在某種環境與情境中,這人是唯物的,在另一些環境與情境中,這人卻偏向唯心。這是因為他在經驗中缺乏自知自覺的思考整理、批判反省,僅僅以點線面狀記憶性思考來決定自己與群、環境的互動。當然因為缺乏主體的一貫思維,這種人格只會跟隨流行思維。差異只在於他選擇的是主流或是非主流,是分流或合流;在選擇的時候看起來似乎是一種自由的思考,但其實僅是點線面狀的短距跳躍思考。大體來說,在十二到十六歲左右會固定,變成一生的「習慣」。

例如:因為正義或公益而在公共場所無差別恐怖攻擊。

想要穩定身心的主從關係,想要讓孩子透過學習,架構完整、立體、全面、有一貫核心的價值觀,就必須啟蒙兒童的自知自覺。首先要在他幼年時「身感」過程中引導他發現自己的「意念與思考」,並且學著說出來或是畫出來或是比動作(適合他的表達方式)。當孩子表達的同時,他就更明確知道對自己這種狀態的感覺與想法,這就是「自知」。

透過這種自知的學習,孩子的「意念」會越來越清晰。這種意念是純真而誠實的,也就是「誠意」

孩子自幼的五感觸動與探索,就是「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的探索學習並不是身體先以五感來進行外在觀察、記錄、解析、整理,然後才來思考「心靈有甚麼意念與想法」。

格物致知誠意同時發生,無法排序的。

例如:我們以五感看到、觸摸一隻貓、聽到貓叫、嗅到貓騷味,「乾淨可愛或骯髒討厭」、「毛茸茸好舒適或結成塊狀的毛團很噁心」、「清澈溫柔或粗啞淒涼的聲音」、「好聞的清新味或討厭的臭味」,這些身感與意念是同時發生的。即使不知不覺,意念還是會讓嘴角湧起微笑,或是連忙厭惡的甩手。

誠意是完全屬於自我的,是個人內在最真實的無形感受。如果僅僅發展自知的誠意,確實已經十分豐富,透過經驗與創意,可以將宇宙萬象轉化為自我內在的知識與臆想。

科學家求真,是唯物的,即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可以獨力完成極為特殊的探索。

藝術家求美,是唯心的,最美的藝術品,通常只能由藝術家獨力完成。

這就是「自我」,不論唯心或是唯物,不論求真還是求美,都是渴求建構自我的天然動力。真善美是西洋的講法,在孔孟來說,稱之為「誠」,也就是誠意。誠意是經由觸感外物所同時引發的。

我以前常看到某種教學法:讓孩子用五官去感受形色嗅觸味,然後紀錄「紅的或白的」、「冷的或熱的」、「大聲或小聲」,然後再整理分類等等,這樣的教學,就是「唯物」的教學,人真誠的意念不見了,所以孩子學很多,知識探究很深厚,也不懂得完整的表達,因為缺乏「情意」的感。這樣下來教師也很難教作文,因為當下沒有學習知覺自我的心情感受,事後再由作文老師來努力提醒,零零落落,除了特別震撼的事件,大多遺忘了。而情意之感要轉化為文字,遠較身感困難,因為身感是實,意感是虛,需要持續不斷思考、比較、解析,才能自知;然後還得要練習怎樣用不熟悉的文詞表達,表達熟練才能相互溝通。如果一個學習體系幾乎各科都以唯物的身感為主,孩子只習慣理性的表象思考、知識脈絡的思考,把情感像物一樣分析歸納,最後,心就一直蒙著了,無能發展了。

這是為何我在課程中,教學生格物致知時,同時探索誠意的原因。誠意是學生觸物當下真實之感,不須思考即擁有的,所以也幾乎是不知不覺的。

所以,如果是我從一年級開始帶的學生,在進行五感教學時,我不會第一句就問孩子:「這摸起來感覺怎樣?」而是分組或是請人自告奮勇上來,讓孩子互相觀察:「看看喔!看看他摸到的時候,是甚麼表情?他在想甚麼?」因為不是自己的親身感受,反而可以發現人在看觸嗅嚐時,會「表現一種意念想法」。然後在討論時,孩子會表達發現:「他在笑,他很開心。」「他嚇了一跳!」討論過後得到結論:「所以,接觸到一種物,除了對物本身的感覺,自己心裏也是有一些想法的。可能我喜歡,可能我討厭,可能不是討厭或喜歡,我只是不想再碰到它。」然後,全班開始格物觀察,學生同時會產生知識與心意,並且各自記錄下來,再進行對照共享、討論綜合。

這時,自我意想和觀察是一體成形的。

但是在學習過度的學生身上,我不能這樣教學。他們已經知識豐富,善於表達,玩過許多教學花樣,他們也發展出來「我喜歡或我不喜歡」;但這種發展是把我與物切割開來發展的。

例如:孩子第一次看到公益廣告「台灣藍鵲是台灣最美麗的鳥,所以要保護牠。」孩子會驚呼「台灣藍鵲好漂亮我好喜歡。」父母或教師回答「對!下次帶你去觀察藍鵲,你可以收集藍鵲的資料。」藍鵲生態知識與共同價值觀或先或後的流入,然後,不論是影像教學或是實地觀察,藍鵲在孩子的心意中已經被社會定位了。

藍鵲的確非常美麗,孩子的確非常喜歡牠,但這種學習是點狀的,這樣的建構是物與心意切割的,所以沒有自知。

例如:孩子第一次看到公益廣告「台灣藍鵲是台灣最美麗的鳥,所以要保護牠。」孩子會驚呼「台灣藍鵲好漂亮我好喜歡。」父母教師接著問他「喜歡牠嗎?那你也喜歡麻雀嗎?記得你第一次喜歡的是甚麼鳥?這些鳥這麼不同,你對牠們的喜歡是相同還是不同?為甚麼?其他動物呢?」

孩子在記憶中思考起自己生命中各種意想的感動(當然在孩子各種歷程中的感動,父母當下都要請他嘗試著表達,就像引導他學著小鳥飛,並且告訴他:我看你笑得好開心,你真的知道小鳥怎麼飛,那麼翅膀是怎樣拍才飛得高?飛在高高的天上有甚麼感覺?陪他「整體」探索。孩子因此明確知道了自己對物的想法,並且被強化記憶等等)。這種觸物感動與思想一貫的,全面的,孩子對單一和整體生命之間的互動、欣賞是一貫的,並且非常了解「為甚麼我更喜歡麻雀,比喜歡藍鵲還強烈得多。」價值核心也就慢慢塑造出來。

這當然不是「大家都喜歡藍鵲,你可以不要跟流行啊!你可以喜歡麻雀。」這樣簡單,選擇非主流來凸顯自我的特殊性仍然是一種社會化,不是清澈誠意的自知自覺。若是只能從點線面狀分離式思考,年紀越大越容易模糊、僵化,社會化。最後就不知不覺地隨著主流或非主流走了。即使只是小學生,在只有教學技巧,沒有教學心靈的學習狀況中,感知能力都很容易只剩下物,而蒙蔽掉心意;學得越多,蒙蔽越深。

所以我必須先進行一次格物課程,看看他們是否還具有誠意的能力?如果已經知識化了,那就需要:重建感知的能力

我得先讓他們釐清「物」是甚麼?物就是實體,包括自己的身體都是個物。 我上一節課討論了「物」這個字所包含的字義,並且請他們在上這一節課的上學途中觀察一個「物」。

因為學生們陸陸續續來,這時間差很難安排其他事情做,也為了強化學生對觀察「物」的思考,所以來到教室,就請他們先畫出自己今天的觀察物,讓他們在等待其他人的時候有事情做,我也趁機解析他們的繪畫,和他們私下討論、鼓勵、指導。

在課程開始,先複習甚麼是「物」,引學生進入接續的學習氣氛。

課程對話舉例一

師:這是一個……
生:碟子。
師:碟子,說得很好,這是個小碟子,這是個物品。碟子是……
生:裝東西的。
師:裝菜的、裝東西的、裝醬油的這種東西。因為很小,所以我們叫「碟子」;如果比較大,那就叫作什麼?
生:盤子。
師:盤子,對,說得對。這是什麼東西?
生:筆。
師:筆,對。我們說「這是什麼『東西』」,對不對?但是,如果講得比較簡單、比較明白、比較起來更像大人的說法:「這是什麼『物品』?」有聽過這個詞嗎?
生:有。
師:所以我們說「物」就是這個意思。這是什麼物品?這是……
生:筆。
師:筆,好,很好。我們說這是什麼物品?
生:紙。
師:所以任何一個我們所謂的「東西」,我們平常講的比較簡單:都是「物」。人是不是一個物?
生:是。
生:人事物。
師:有沒有聽過「這個人物」?
生:有。
生:人是物體。
師:有聽過:「人物」。人也是一種物品,人也是一種物體。

每個孩子先輪流報告自己的觀察物。他們的知識學習很豐富,甚至能夠利用電腦收集、整理大量的知識資料,但是沒有一個孩子談到「心中感受與想法」。這表示學生們的感知能力大概都已經知識化了。教師對學生有略為引導一下「心意感受」的方向,但是因為要先了解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所以大體來說,只是順著學生的思路跟隨著發問。這是一個全新的班級,了解學生的舊經驗與舊學習狀態是非常重要的。

課程對話舉例二

師: G,你畫了這麼多的軌道,是為了什麼原因呢?
生:因為我今天坐火車來。
師:因為G今天坐火車來。火車是不是一個物?
生:是。
師:所以火車有什麼?
生:火車……
師:因為你看到火車,所以……
(教師做出看到火車,然後思考的動作,略為引導但是不強化。)
生:畫。
師:畫了什麼?
生:火車。
師:因為坐火車來,坐在火車上,看到了什麼?
(試著再提醒一下學生的多元思考。)
生:火車。
(學生思考方向很單一,所以教師不再多引,順著學生的方式走。)
師:火車。然後,火車在什麼地方走?
生:鐵軌。
師:在鐵軌上走,所以G畫了軌道。所以火車跟軌道……火車能不能沒有軌道?
生:不行。
師:不行,所以火車一定要有軌道?
生:他沒有軌道還能開嗎!
師:火車沒有軌道就會亂走了。而軌道如果沒有火車,有沒有用呢?
(火車不一定需要有形的軌道,但這堂課程不是自由隨想,所以教師不引發其他討論。)
生:沒有。
師:沒有用,所以火車和軌道,他們是需要在一起的。
生:加起來。
師:這樣子,對火車有沒有了解?
生:有。
師:任何一個物,火車是一個物,軌道也是一個物,這兩個物,他們在一起才有用……
生:生活上的所有東西都是物。
師:對。他們沒有在一起,兩個都沒有用:火車沒有軌道就不能走,軌道沒有火車就沒有用。所以我們對火車跟軌道有一點了解了。還有,你們還可以怎麼去了解火車跟軌道呢?他們都是什麼?
生:物。
生:都是鐵的。
師:很好!G因為有注意到軌道跟火車,所以就說出來:他們都是什麼做的?
生:鐵製。
師:鐵製,他們都是鐵製的。要用很大量很大量的鐵做吧!所以火車跟軌道都很怎麼樣?
生:很大。
生:很重。
師:很重,說得對,他們的重量很重,他們是非常重的東西。咦!那為什麼需要火車跟軌道呢?你是坐火車來的,對不對?所以,有火車和軌道是因為什麼呢?剛剛是誰先舉手的?
生:要載運。
師:好,這是G的想法,所以讓他優先說,因為這是他的:要載什麼?
生:載運貨物。
師:載運貨物或者是……
生:或者是載運人。
師:載運人,他是要「載運」。載運貨物、載運人……載運木柴,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師:可以,都可以,他就是要載運。
生:交通方便。
師:他因為載運貨物、載運人、載運各種物品,所以他是可以使交通更方便的,因為他讓人可以很快地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好,各位,我們看到火車,我們知道:火車是必須跟軌道聯結在一起的。而他們都是用鐵做的,用鐵做的,所以他們的重量非常重。而他們有什麼一樣的功用、用處呢?他們可以載運:載運人、載運東西、載運各種不同的物品。上次我們說過:把物一個一個地整理出來,這個叫作什麼?
生:格物致知。
師:A觀察地圖放的位置必須要是在中間,而且面積要很大,因為目的是要讓人家看什麼樣的地點要怎麼走,所以當然要很大,要在容易看見的位置。J他想到的是課程,這個課程有爬山的課程、昆蟲的課程、英文的課程。像爬山的課程,他就要去認識動物,還要認識爬山的方法;昆蟲呢,他有很多種昆蟲!B想到的是公車,他是坐公車來的。公車趕不上是因為沒有注意到時刻表。在這個時刻,鄉下的公車來得慢,時間拉得長;城市的公車,時間縮得短,時刻表很短,來得快。公車載人是最少的,跟捷運和火車比起來。F說的是紅綠燈。紅綠燈是照顧大家的安全的,他是在路口的,他有黃、紅、綠三種顏色。好,各位,都格了物了,我們致了很多知了。

接著,我得在課程裡重建感知的能力

上一次的課程介紹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的概念,這些概念是這次學習的基礎,我會取其中有關誠意的概念來運用。小學生的概念當然都還是在實務操作中領悟出來的,所以簡單而印象深刻,足以運用。

課程對話舉例三

師:還記得上次我們學習了很多的格物、致很多的知,最後拿出風車藤種子來一轉的時候,你們心裡頭有一種什麼感覺?
生:興奮。
生:開心。
師:這裡頭有感覺嗎?(教師拍著心口表示感覺,這是上次討論過的統一表達方式)
生:有。
師:紅綠燈、路口、安全、帶籠子、昆蟲、時刻表、爬山、認識動物、爬山的方法、地點……(繼續拍心口,表示詢問這些物的觀察是否有感覺)
生:很少。
師:你告訴我哪個是感覺。
(學生說很少,表示學生可能真的認為這些物體探索中,少數某些詞句屬於形容感覺的。或者,學生有些混淆,他隱約知道:他對物體一定有感覺,但是剛剛都沒說出來,所以用「很少」這個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所以教師要請他說明,了解他的想法是甚麼。)
生:沒有。
師:有沒有?這是一種感覺嗎?
生:沒有。
師:爬山可以認識爬山的方法,這個是感覺嗎?
生:不是。
師:來,你們再看看還有感覺嗎?鐵很重,重算是感覺嗎?
生:不是。
師:為什麼重不是感覺?
(重的確是一種身體的感覺,所以教師要特別提示。)
生:重是身體的……
師:重是身體的感覺。有哪一種是那天你一轉(風車藤種子)下來的那種感覺?有嗎?
生:沒有。
師:那你學了這麼多的知有什麼用?你生活中……
生:很少。
師:這些知有沒有用?
生:有。
師:有用,但是……
生:有才要學嘛!
師:對,你還是要學。學了之後,你這一輩子學了很多很多的知……
生:可是心裡沒有……
師:心裡沒有什麼?
生:心裡沒有感覺。
師:有沒有用?
生:沒有。
師:你學到東西(物、知識)有沒有用?
生:(沉默,一些人搖頭,一些人在想。)
(知識當然是有用的,不過這要等一下才綜論,現在先強化意念的感受。)
師:好,J,你剛剛進來的時候,王老師問你:你學了很多其他的課程,那你今天來,高不高興?
生:(J用力點頭表示高興)
師:你們覺得J有沒有回答了?J,我剛剛問你,對不對?你們覺得J會怎麼回答?
生:(大家一起點頭)
師:你們來這裡學,你們自己覺得高不高興?J回答很高興,為什麼很高興?因為這裡有什麼?
生:朋友。
師:有朋友。你們來這個地方是來學沒有錯,好,很開心對不對?因為有朋友可以借你東西,對不對?很開心,好。所以當你學習的時候,當你生活裡頭沒有感情、沒有感覺的時候,你覺得這個生活過得好嗎?
........(中略).........
師:所以你任何格物所學到的知識,一定是因為這些知識讓你怎麼樣?我看到火車,我很久沒有出門了,今天要出門,然後看到火車會怎麼樣?
生:開心。
師:很開心,為什麼?
生:興奮。
師:為什麼?我可以……
生:坐。
師:我可以坐火車、我可以到很遠的地方去……
生:玩。
師:去玩!對!玩的時候開不開心?
生:去日本。
師:不只坐火車,那還要坐什麼?
生:飛機。
師:飛機了。這個時候你的……我們說……
生:去新竹只要坐高鐵。
師:去飛機場先坐高鐵,然後坐飛機,然後到日本去玩,這個時候你的整個身體好像怎麼樣?好像上次我們看到那個旋轉的種子一樣,好像身體都怎麼樣?
生:飛。
師:跟著飛機怎麼樣?
生:飛。
師:飛起來了。我們說:這是我們的一種意念,對不對?然後接著你就會覺得好開心,接著,這個時候你的心就動了。好,所以,王老師現在要講一個故事。這個是上次我們所有說過的課程的複習:你知道什麼、你不知道什麼,你很清楚知道自己知道,除了「知識」之外,你還要知道自己的什麼?
生:意。
師:意和你的……
生:心。
師:意與心。我們知道自己好興奮,我知道這是一種心情。不是只有知道知識,你還知道自己的想法和心情:我知道我在想什麼,我知道我的心情。好,我現在要講個故事,你們要告訴我這個角色他知道什麼、他心裡在想什麼、他的意念是什麼。

重新啟動誠意概念之後,就接續下面的課程,強化生活中誠意的動態。

二、從混沌開七竅的故事,思考五官與五感,和環境的身心互動。

看起來教得非常慢,對吧!

數學是求真求美的,從基礎細節到數學哲學,基礎細節沒有建構好,後面完全茫然。人格也是一樣,基礎細節到人生哲學是循序漸進的,與外物的互動沒有自知自覺,人格的構造就破碎切割,沒有真實的自我,更無法通達群性。

只不過人格和數學的不同在於:數學是抽象操作(獨立的符號組合世界),基礎不會所以後面一定完全不懂,因為符號無法任意排列使用來找答案。而人格是實體運行,一個在人格上完全失去心智的人,即使拖泥帶水,模糊紛亂,也能夠拖著兩腳走動,運用兩手做事,在時間空間中「活著」。

所以在教育現象中,人們清晰知道「數學是必要的哲學思考的訓練」;但沒有多少人能深刻體會「人格的自知自覺是哲學思考的訓練與實踐,更是必要的」。

尤其當數學天才可以七歲學習微積分,而人格只能一步一腳印,走到七十歲通常還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時,人格教育就幾乎沒有說服力了,因為太慢了!

這就是為甚麼我需要花這麼多時間,只教了這麼一點點概念的原因。

而且只是概念,沒有實踐,所有的人格實踐,必須在家庭接續完成。學校教育的效果,在人格來說,只是家庭教育的輔助,大約只有十分之三的功效。教室裡的實踐是舉例,是實驗,是虛構,這是家長要切實認知之處。

2015/8/27

本期目錄...

【志學集】
 
咸臨書院台北讀書會九月通知
如何發揮无妄、大畜卦在上經的關鍵作用?
◎文/陳亞莉

八月讀書會由邱雲斌學長分享「由萃、升兩卦看台灣目前遭遇的困境?」九月也將由邱雲斌學長分享:「如何發揮无妄、大畜卦在上經的關鍵作用?」在此特別感謝邱雲斌學長撥冗專題分享,藉以呼應丙申年春研營夏學論文主題〈勿恤有慶:易經萃、升、无妄、大畜四卦衍義〉。

八月讀書會在雲斌學長以八仙塵暴VS天津濱海區大爆炸事件揭開了主題,讀書會前半段以溫故知新的方式帶領大家融會貫通〈夬、姤、萃、升、困、井、革、鼎〉卦的相綜關係,並娓娓道來「志」、「命」、「心」在相關卦爻辭中的重要性,然後聚焦於萃、升二卦的完整分析。雲斌學長在讀書會前已精心為我們整理了討論提綱,經由雲斌學長行雲流水般順暢的分析,所有關於討論提綱的問題已完整的涵蓋了,真要讚嘆雲斌學長的用心與在易經上的功力!

討論提綱如下:

一、 萃升兩卦在卦序下經的定位,有何意義?
二、 萃卦為四大情卦之一,如何匯聚人氣?做法與台灣政局,媒體傳播的比較如何?
三、 如何體會萃卦六爻皆可無咎。從社會菁英到平民百姓,有何可學習之處?
四、 萃卦又稱「雙頭馬車」卦,四、五爻之間如何和平相處,關鍵點在那裡?可給藍、綠惡鬥什麼啟示?
五、 萃卦是易經少見的「用大牲吉」,到底用到那裡去,有效嗎?台灣還有「大牲」的經濟實力嗎?
六、 升卦原動力在那裡?台灣有嗎?如何發動?
七、 升卦柔以時升,積小以高大。我們還等得及嗎?
八、 為何兩卦二爻都講「孚乃利用禴」,和卦辭不牴觸嗎?
九、 「升虛邑」「冥升」是必要的嗎?有何優缺點可為台灣借鏡。
十、 萃、升兩卦互綜之加乘效果如何?

讀書會下半場由學長、同學們分享,非常熱烈的討論,也迸出很多耀眼的火花,在在顯現大家對台灣目前遭遇的困境非常關心、也非常憂心!每個人應跳出小我,以大我的視野與氣度發揮個人影響力,勿因善小而不為也!

八月讀書會人聲鼎沸,舊雨新知共聚一堂,好不熱鬧,尤其雲斌學長的學生新秀熱烈參與,創下了讀書會與會人數的最高記錄。在此要繼續邀請更多的學長、同學們參與此一共學的平台,無論您是否曾經參加過,無論您學過多久的易經,都竭誠歡迎您的加入,讓此平台成為您學易路上的加油站!

▲圖說: 左上/雲斌學長在講台上的風采;右上/會後開心的團照。

咸臨書院 – 台北讀書會
日期/時間 : 2015 年 9 月 11 日 ( 五 ) 7:30 pm
主講人 : 邱雲斌 學長
分享主題 : 如何發揮无妄、大畜卦在上經的關鍵作用?
地址 : 台北市紹興北街23 號 3 樓 ( 捷運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

本期目錄...

【學會最新公告六則】
 
 

九月八日起,劉老師帶大家精讀《學》、《庸》

◎編輯部

毓太老師説過:《學》、《庸》不僅是儒學的入門,更是眾經之膽;是《易經》與《春秋》「內聖外王」之道的精華版。新一期的大易專題課程將目標鎖定《學》、《庸》兩部書。這回過頭來為易學打底的課程名為「精讀學庸班」,開課日期是9月8號(星期二)晚上7:00,暫訂12堂。歡迎加入。

上課時間: 9/8起每週二晚上7:00~10:00
上課地點: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台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捷運善導寺站6號出口)
報名辦法: 學會各班同學請向學會助理登記
新同學或會外各班請 email:service@iching.url.tw
或洽易學會:電話 02-23957395 (週一至周五)下午2:00-6:00
匯款/ATM
戶  名: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銀  行: 國泰世華銀行(013)華山分行
帳  號: 118-03-500007-1

【繳費完成後請電郵至:yhhsia@moeaboe.gov.tw 並留下姓名及聯絡電話,若是以ATM繳款,請順便告知卡片"後五碼"數字】

本期目錄...


劉老師講《易經與領導統御》影碟預購中

◎編輯部

由清涼音出版的劉老師講課影碟《易經與領導統御》已經發行,定價2500元,九月底以前訂購八折優惠2000元。請洽易學會:電話 02-23957395 (週一至周五)下午2:00-6:00

本期目錄...


劉老師十月再演錯卦

◎編輯部

劉老師講錯卦的因緣,總要有學生主動提出請求,還要要聚集足夠的人數才能開班。聯合報易經六十四卦初級課程結束後,以後起之秀班長張中安為首的一群學生,提出了繼續探索深修易經的意願,童蒙求我,劉老師雖正處在百忙之際,也欣然應允。機緣難得!歡迎獲知消息的同好及時報名參加,老同學報名上複習課,學費五折優惠。

上課時間: 10/15 起每週四晚上7:00~10:00
上課地點: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台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捷運善導寺站6號出口)
報名辦法: 學會各班同學請向學會助理登記
新同學或會外各班請 email:service@iching.url.tw
或洽易學會:電話 02-23957395 (週一至周五)下午2:00-6:00
繳費辦法: 每堂700元,共40堂課共計28000元,可先繳前半期14000元。
匯款/ATM
戶  名: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銀  行: 國泰世華銀行(013)華山分行
帳  號: 118-03-500007-1

【繳費完成後請電郵至:yhhsia@moeaboe.gov.tw 並留下姓名及聯絡電話,若是以ATM繳款,請順便告知卡片"後五碼"數字】

本期目錄...


劉君祖老師高雄開講【莊子】
二年課程專題,同步DVD課程學員招生中

◎編輯部

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跟著課程同步上課,課程DVD一週內收到;讓你不錯過任何精彩的課程!

莊子為道家思想的巨擘,高才絕艷,著書不足七萬言,對後世影響深遠宏大。有志研習中華文化,這是絕對必修的精品課程。魏晉時社會動盪不安,士人奉易、老、莊為「三玄」 ,以此安心立命,從容應對浮囂酷烈的人間諸事。我們今日所處時局,天災人禍不斷,人心迷茫混亂,更倍於古代,真正需要多汲取古典中的高明智慧,以期周旋無礙。郭象注莊冠絕千古,教人活用莊子智慧歷透人情世故,進而治平天下。本次講座發揚斯義,並以易理會通印證,精彩可期。

◆週六上課;上午2場9:00→1200,下午2場13:30→16:30;全天4堂課(約5小時)

主辦單位:耕心藝術欣賞工作室 ■活動專線:07-7538755林小姐
舉辦地點:長青綜合服務中心八樓會議聽(高雄市四維二路51號8樓)
參加費用:第一期48堂課(48片DVD&MP3一片)18000元
特別說明:第二期課程繳費大約在第一期課程結束前通知。
 
繳費方式(請利用銀行匯款或ATM轉帳)
銀行:高雄市第三信用合作社(204)瑞祥分社
戶名: 耕心經典文化有限公司
帳號:018-001-0200407-0
繳費完成後請電郵至:dolph.lin@msa.hinet.net 並留下姓名及聯絡電話,若是以ATM繳款,請順便告知卡片"後五碼"數字--將收據、姓名、住址及聯絡電話傳簡訊至0905518928即可

本期目錄...


夏學論集七徵稿啟事

◎劉君祖

孔子讀易韋編三絕,豁然貫通後,晚年創作春秋經,微言大義以期撥亂反正。太平共和不可驟致,須循據亂、升平漸進以成。易經中的蠱、升、泰三卦,實即象徵據亂、升平、太平三世。幹蠱撥亂有成,上爻爻變為升;升平啟迪民智,最終還政於民,初爻爻變成泰。《論語‧雍也篇》記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亦明確指出由霸而王的大一統方略。大國和平崛起,史無前例,兩岸和平一統亦然。台灣算是華人地區施行西方民主自由體制的先例,廿多年的發展卻日益民粹化,社會失序,競爭力大幅衰退,有心人深以為憂。這些擺在眼前的問題,經典中可能都有高明精妙的解決之道,仁人君子善加體悟,發為論述。

夏學論集七設定主題為《勿恤有慶:易經萃、升、无妄、大畜四卦衍義》。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由於易學會將改變每年春、秋兩季各辦一次研習活動的常規,夏學論集七截稿時間訂於2016/1/31,論文題綱截止日期為2015/11/30。構思、撰稿時間充裕,請善加把握。

本期目錄...


劉老師空中開講,歡迎收聽!

◎編輯部

劉老師在News 98台灣全民廣播電台(FM98.1)「九八講堂」的節目每月第一週週六上午8:00-9:00播出,歡迎收聽。九月份播出時間為9月5日。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www.tweching.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