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電子報 第五十期
2014.12.01 出刊
■ 【2014秋季研習營側記】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文/王蘭生
■ 【劉老師的講學動態】2014第六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記行
      ──兼記武夷山福州之行
◎文/閻以炤
■ 【觀易賞樂音樂會側記】以現代科技「觀賞」易經的智慧◎文/王蘭生
■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卅六】震來虩虩◎文/劉君祖
■ 【易學偶拾‧第卅二】摔跤傷趾記◎文/邱雲斌
■ 【樓醫師專欄】吃柿子的八大禁忌◎文/樓中亮
■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給家長的蒙卦課程(四)
      ─ 建立自我與發展群性,剛柔接也
◎文/王修亮
■ 【學會公告‧之一】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易經基礎班開始招生◎文/編輯部
■ 【學會公告‧之二】夏學論集六徵稿◎文/編輯部
■ 【學會公告‧之三】劉老師空中開講,歡迎收聽◎文/編輯部
【2014秋季研習營活動側記】
 
各正性命,保合太和
◎文/王蘭生

雖然時序已經進入農曆十月,節氣方經小雪,研究會2014年秋季研習營活動仍然在11月16日於台大校友會館4樓大會議廳熱烈展開。

研習營的主要活動當然是各位易經研究會學長姊的論文發表,這次的主題早在年初開春即由劉老師訂定,為:「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如何成功打造團隊?」論文集在邱雲斌學長熱心催稿及戮力主編下順利於11月初出版,文集共收錄十七篇文章,分由義理及應用面向探討「利貞」之道。而研習營當天也有十位學長姊上台與大家分享鑽研習易的心得。

當天上午九點不到,來自各地的學會會員及不同班別的學員即匯聚於台大校友會館,劉老師及師母早已落座台前等待大家的演出。每年春秋兩季舉辦的易經研習營論文發表,對大家而言是另一種學習的方式,也是一種不同的自我磨練與考驗。只見大家或緊張或興奮,緊張的是論文發表人;而興奮的則是參與聆聽的學員,等待吸收學長姊們在習易路途上對特定主題的體認與領會。

論文報告分上下兩場,第一場先由李忠胤學長開始,將「利貞」之義透過易傳、易經文本以及自己的體認與大家分享;接著由來自台中的徐文瞬學長針對易經乾卦乾道變化來探索「各正性命參贊化育之道」;而邱雲斌老師接著也與大家分享了對「利貞」的領悟,並以小畜、履卦學習各正性命、而由謙、豫兩卦看保合太和;謝金勳學長則由「慎獨和中」來申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的道理;楊淑貞學姊也在簡報所訂的8分鐘時限內將其份量十足的大作「由齊桓晉文略探《易》《春秋》王道觀」與大家分享;最後由賀先知學長從《易》理要義略探實踐「王道」的可行途徑。

▲圖說:秋研營專注聽講,自右至左:執行長方威智、理事謝金勳、徐文瞬、 李忠胤、邱雲斌。

下半場首先由白明本學長從「各正性命、保合太和」闡論心、性、命三者間之關係與義理;再來是王蘭生以其自身在公部門服務的經驗,論述易經在領導統馭方面的應用;接著是金同榮學長的「阿元奇遇記」,將中國歷代各朝參照易經卦象作綜論,洋洋灑灑,奇幻瑰麗;最後報告的是師母,以育達事業集團創辦人王廣亞校長興學之經驗,闡明「權變無方,龍行無悔」的道理,因為是壓軸,又以龍行為題,「時乘六龍以御天」,師母得以獨享30分鐘發表時間,眾人聽得如癡如醉。

▲圖說:研習營中學員聚精會神認真聽講。

▲圖說:分組討論時間,遠道而來的高雄班同學熱烈參與討論。

這次研習營活動有別以往,中餐改以餐盒方式提供,並同時進行分組討論,這樣的安排讓整個活動更有效率,節奏明快。大會按照各班分為五組,有三組是由兩班同學組成,遴選了五位班長作為組長,分別是:道家易學班的張佳卉、聯合報易經班的張中安、錯卦班的侯怡泓、高雄班的賀先知及台中班的文中立。各組皆在組長的號召及統籌下熱烈討論,之後並推派代表上台報告該組心得。每一位報告者,或由個人工作經驗出發,或由學習易經的歷程著眼,都能切合主題,幽默風趣且發人深省的將習易心得與眾人分享,獲得大家熱烈的掌聲。

▲圖說:劉老師、師母(右三)分別與各班學員合影。

這次研習營特別新增了一個議程,在下午分組報告茶敘之後,邀請到台灣文創產業卓越中心的召集人──孫志成先生作專題演講,題目是:『整合者與被整合者』。孫先生是成功的企業家,於兩岸開放交流之初即投入內地房地產開發市場,憑藉著過人的勇氣、骨氣及志氣,在迥異於台灣的政治、經濟環境及民情風俗的中國大陸各地,逐步挺進,成功建立起口碑,獲得大陸友人的信任,也為自己的事業奠定基礎,獲利豐厚。從孫先生幽默風趣的言談間,帶給大家的不僅是勇謀兼具的企業家開疆闢土的故事,更重要的核心理念是「誠信」二字,亦直接呼應了易經中「有孚」的觀念。唯有誠信,才能在商場上獲得別人的認同;也唯有先讓大家都獲利,自己才能真正獲利。

▲圖說:孫志成先生演講之後,理事長鄧美玲(左一)、劉老師(左二)與孫先生及其隨員合影。隨後並致贈禮物給孫先生。

孫先生在投入大陸房地產市場多年後,有感於兩岸社經發展情勢的轉變,深刻體驗「整合者與被整合者」於自身定位及發展策略上的不同。他認為台灣十多年來經濟發展的蹉跎、政治內耗,已經讓台灣失去了扮演整合者的機會,轉變為被整合者的角色;然而除了慨嘆之外,如何順勢用柔,善用台灣深厚的文化基底,從經典人文內涵中找尋新世紀經濟發展動力,將是台灣未來經濟發展致勝的關鍵。也因此他回過頭來開始投入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更親身實踐開始學習易經,由自己做起,希望能從最古老的經典智慧中開創未來新價值。

孫先生一個半小時的演講,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下進行,聽講的學員也互動熱烈,大家莫不為孫先生的熱情及機智所感動,演講最後在熱烈的掌聲下結束。

研習營的尾聲是劉老師時間,依慣例老師還是先針對這次研討會的主題做精簡而深入的論析,由乾卦、謙卦、漸卦及晋、升等卦論述高效團隊的特質。接著是對當日上台發表的學員以及分組報告的內容逐一講評,期許大家在學習易經的過程中能有創新的見解與收穫。這時師母在一旁也不忘提醒老師要特別一一點名感謝辛苦籌辦本次研習營的學會幹部,讓大家能在舒適的環境中有吃有喝,還能交流學習。在感激的歡笑聲中,最後老師有感而發:「看來師母是整合者,我是被整合者!」

▲圖說:2014年秋研營團體照

老師幽默的以坤卦厚德載物的精神,既稱讚了師母、也呼應了孫先生專題演講的主題,更為這次秋季研習營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本期目錄...

【劉老師的講學動態】
 
2014第六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記行
──兼記武夷山福州之行
◎文/閻以炤

劉君祖老師此次福建之行,有三個重點:一、參加廈門篔簹書院「2014第六屆兩岸國學論壇」,並為廈門大學選修經濟科目企業人士之讀書會演講;二、遊歷武夷山;三、前往福州會見習易友人。

這是劉老師第二次前往廈門篔簹書院,參加「2014第六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此次論壇的主題是「經典傳承與文化發展──儒道經典的核心價值與當代文化建設」。

2014年11月21日中午12:50劉老師抵達艷陽高照的廈門高崎機場,篔簹書院柯虹女士、劉老師在臺灣的學生藍榮福董事長和唐德清先生均來接機。劉老師自2009年前往廈門大學「南強論壇」演講之後,已多次赴廈門參加國學論壇、福德文化節、演講、接受媒體訪問,每次來去,藍榮福董事長均費心策畫安排。

至於唐德清先生,福建安溪人,愛好中國文化,曾向臺灣高雄耕心經典文化公司林靜華女士購買劉老師整套《易經》、《繫辭傳》、《論語》等系列DVD光碟和相關書籍閱讀;自2009年與劉老師魚雁往返,2013年起在「臺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咸臨書院)出版的《夏學論集》第三、四、五集發表論文。

劉老師搭乘藍董的車,抵達廈門篔簹書院學術交流中心,劉老師入住去年曾住過的「稷下學宮」。篔簹書院王維生院長接待非常周到,劉老師剛到,他和戴美玲女士,先後前來致意。

接著藍董的廈門老友許瓊琳律師,帶來一箱雲南「褚橙」,這種也稱「雲冠橙」的金黃橙子,種在海拔800米、全無汙染的山上,每個橙子都有電腦編碼。許律師拿刀切開這種果肉細緻多汁的橙子,眾人一嚐,讚不絕口。

21日晚上6:00藍董以劉老師名義,在廈門馬可孛羅東方大酒店宴請廈門老友。座上貴客有:廈大前臺灣研究院院長陳孔立教授父子,85歲的陳教授風度翩翩,如今鮮少出門作客;其子陳動教授與其父其孫,四代人均為臺灣研究院教授。廈大臺研院副院長彭莉教授、海滄區副書記曹放先生、同安區西科鎮長潘全勝,以及廈門臺灣辦公室副主任謝永福和湖里區主任周怡女士。

席上許律師以「南北和」為點菜要旨:小米煨海參是東北吃法,烤鴨、黑椒牛仔骨是粵菜,麻辣水煮魚是川菜,最後來盅楊枝甘露解油膩。

22日上午9:00論壇開幕,冠蓋雲集。兩岸學界人士、各方書院代表、媒體代表,一兩百人會聚在篔簹書院,舉行一天半論壇,並為「全國台聯海峽兩岸國學研習交流基地」、「中國書院學會當代書院研究中心」揭牌。

22日下午3:00在篔簹書院講堂,劉老師專門為廈門大學選修經濟科目的企業界人士演講,講題是「易經與商道」。聽講者均為青壯年人,頗為認真。劉老精闢講解易經基本概念,並舉占例說明,最後學員提問時劉老師告知,至少得一年才能將易經講完一遍,會後柯虹女士也表示:將另行跟劉老師討論未來合作計畫。

22日晚間6:30,唐德清先生在廈門潮福城酒樓宴請劉老師,貴賓是前廈門副市長王金水先生;唐先生的內弟陳先生很會點菜,潮州菜裏的名菜如魚翅羹、炒魚肚和小吃麵線糊,美味可口,茶飲是淡紫色的黑枸杞茶。82歲的王副市長聲音宏亮,是藝術家和鑑賞家,善於製作盆景和收藏奇石,是老一輩廈門名人。

23日上午8:30篔簹書院分組座談,劉老師報告《由變一為元析論儒道經典的核心價值》,同組的多為兩岸書院負責人,主持人徐泓教授是臺灣奉元書院理事長,鄧洪波教授是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臺灣孔子協會理事長孔維勤、北京四海孔子書院院長馮哲,福州孝文書院董事陳軍、臺灣佛光大學謝大寧教授等多人,針對書院體制及其功能,作深入討論,特別是書院教育變成體制外課程,會否使學員將來無法立足於社會,有多人表示堪憂。

▲圖說:(圖左)劉老師攝於篔簹書院講堂開幕會場;(圖右)於篔簹書院講堂與嶽麓書院鄧洪波教授(中)、台灣師大賴貴三教授(左)合影。

▲圖說:(圖左)劉老師與奉元書院徐泓理事長(中)篔簹書院王維生院長(右)合影;(圖右)又於演講海報前與王維生院長合影。

23日下午2:00唐德清邀請劉老師前往廈門同安區參觀位於古龍工業區的「中華奇石館」,這是王金水老先生對外開放的展場,舘藏數萬件來自海內外的奇石,件件珍奇,有以錦繡河山為主題,佈置出長江萬里圖;也有形似飛碟,紅似瑪瑙、綠如翡翠,各色奇石珍寶;鎮館之寶是塊名為「骨肉相連」的紅白豬肉奇石,肉中有骨,令人稱奇。

▲圖說:(圖左)劉老師、師母與王金水先生合影;(圖右)劉老師與王金水先生(右)唐德清先生(左)於廈門潮福城酒樓合影。

▲圖說:劉老師於中華奇石館與王金水先生合影。

晚上6:00王老先生在廈門仙岳山竹緣閣素食餐廳宴請劉老師。猶記2013年9月劉老師曾受邀前來仙岳山,參加兩岸福德文化節,驚見此地土地公廟修繕精緻,活動隆重;今日舊地重遊,倍感親切。王老先生做事謹慎,上菜要求循序漸進:廈門素食首重食材功夫,先上的「木瓜白玉盅」蓮心久燉才能軟爛,最後上的「五仁雙色飯」黑白相間,採九次蒸煮而成,均屬功夫菜。

當晚王老先生邀來的貴賓,有中國收藏學會組織部李部長、專製漆線雕的優必德企業董事長沈錦麗、專攻石雕的惠和集團董事長李雅華,她們都是王老先生藝術家至交,特別是沈董還對易經、老子及山海經有深刻的感應,在網上經常發表心得感想。

24日上午唐德清先生安排搭乘7:55廈門航空飛機,晴空萬里,只見武夷群峰自雲海鑽出,40分鐘後飛抵武夷山,氣候舒爽宜人,入住的武夷山賓館位在景區內,中有綠樹池塘,曲折別有洞天,時聞秋桂飄香。

▲圖說:武夷山九曲溪撐竹筏後即為玉女峰

24日下午1:30乘雙拼竹筏沿著九曲溪而下,欣賞武夷俊秀,時見大王峰,又見玉女峰、天遊峰、曬布岩,3800年前古越族懸棺歷歷可見。90分鐘遊九曲,處處可見磨崖石刻,令人意猶未盡。

25日上午飄雨,武夷山遊人如織,登不成天遊峰,導遊周先生改去桃源洞。出洞頓覺道教寶地清幽,先參拜太上老君,再到三清宮參拜,身心清爽,無怪乎世人要到武夷山洗洗肺。

25日下午前往武夷精舍參觀,此地是海峽兩岸舉辦「朱子之路」必到之處,是當年朱熹講學之處,由朱子27代孫朱美珍會長導覽,她是現任朱子學會會長。朱熹多次出仕,到處講學,經朱會長詳盡說明,眾人深感敬佩。晚上在新農家餐廳,喝紅麴米酒吃著獐子肉,聽豪氣的朱會長說她以祖宗朱熹學術自豪,終身願為發揚朱學戮力,深覺中國文化之偉大,其力萬萬年。飯後前往景區內瑞泉茶莊喝茶,先參觀製茶再由主人黃聖輝先生招待喝三道茶,最後以紫砂壺泡20年武夷山老茶,確實令人驚艷。黃先生還贈送劉老師二盒武夷山岩茶「岩香妃 」,盛情令人難忘。

▲圖說:劉老師於武夷精舍與朱子學會會長朱美珍女士合影

26日早上8:00搭乘黃哲宇先生公司座車,自武夷山前往福州,這是劉老師第一次到福州。中午黃先生在百年老店「聚春園」宴請劉老師,此店之「佛跳牆」製作技術,已獲全國非物質文明遺產認證。黃先生久居福州,特別點了佛跳牆、鮮炒魚子龍蝦片、龍蝦粥以及福州小吃「鍋邊」,讓劉老師嘗鮮。

中午入住西湖公園旁悅華酒店後,唐先生立即帶劉老師前往虛雲老和尚剃度的鼓山湧泉寺,下午遊客不多,我們逐一參觀開山祖師喝水之石、千人鼎,方知此地曾為千人雲遊僧會聚之廟,如今大殿亦可見70僧人做晚課,路上相見僅有一句「阿彌陀佛」。

晚上福建台辦吳主任就在悅華酒店內,邀請愛好國學之友人與劉老師相見,其中福建師大研究易經的張善文教授,2013年就在篔簹書院與劉老師一起發表論文。吳主任贈送劉老師武夷山大紅袍,劉老師回贈台灣烏龍茶。

▲圖說:劉老師贈書給李韌院長

27日唐先生安排參觀福州市三坊七巷,有冰心、林覺民故居,林則徐故居,亭臺水榭,委婉曲折,多為近期仿古修繕,手工頗為細緻。中午社會主義學院李韌院長在康特酒店宴請劉老師,李院長習易多年,他希望將來能請劉老師到福州教易,席間特別請教劉老師周朝姜子牙「焚龜折蓍」之事;而廈門許瓊琳律師和畫家許曼克小姐,搭動車來福州參與午宴,盛意特別感人。

下午唐先生把握時間,帶劉老師參觀馬尾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除見到中國人自建船艦,更認知左宗棠、沈葆楨等人對中國海軍造船與船政學堂的貢獻。回程參觀面對港口的羅星塔,這座幾百年歷史的七層寶塔,正如港口的燈塔,為船隻領航。

下午來到福州長樂機場,竟有緣喝到最後一泡武夷紅茶,讓劉老師在短短七日,享受福建清淡美食,殷殷人情,及濃濃文化氣息。

本期目錄...

【觀易賞樂音樂會側記】
 
以現代科技「觀賞」易經的智慧
◎文/王蘭生

十一月九日晚,劉君祖老師以易經顧問的身份,與指揮閻惠昌及臺灣國樂團再度攜手,於國家音樂廳合作演出「觀易賞樂」音樂會。這是繼今年四月五日易經音樂會後的加場製作,由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贊助,並配合2014城南藝事漢字當代藝術展系列活動,將音樂結合多媒體藝術,以音樂及科技展現華夏民族易經文化的古老智慧。

古老且玄秘的《易經》五行八卦,相應而生四千零九十六種組合,體現出大千世界的運行法則及包羅萬象;臺灣國樂團將易經與漢字這兩個古老的素材結合音樂、多媒體影像和互動感應技術,以亙古的智慧,率先引領時代,與聽眾在「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亦是山」的創造過程中,一同跋山涉水,找到自我歸屬感。

有別於四月份的演出,為了創造本場次演出環境的「無極感」,在「觀易賞樂」音樂會中,製作團隊以多媒體和互動感應技術鏈結《易經》文本、漢字和音樂;指揮閻惠昌規劃出多首曲目,包括《八音和鳴》、《龍年新世紀》、《光明行》、《易之隨想》、《十面埋伏》等,對應劉君祖老師詮釋的《易經》義理,以具象又抽象的光影圖文描摩包羅萬象的大千世界。在這場音樂會的製作過程中,劉老師《易經》智慧的底蘊,加上千年來的漢字元素和現代多媒體藝術互動設計,讓音樂發揮得淋漓盡致。

▲圖說:劉老師與台灣國樂團閻惠昌指揮(左二)、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方芷絮(中)、「臺灣國樂團姜汝玫團長(左一)及工作人員合影。

而音樂會最為別緻的設計,當然是劉老師的現場即席占卦解說。中場時段,劉老師翩然上台,由工作人員手中接過兩個由當天觀眾現場提問的問題,以平板電腦即時占卦,所得之卦象透過攝影機馬上展現在觀眾眼前,接下來便是劉老師精彩的斷卦解說。當天觀眾興味盎然,在場者不乏憂國憂民之士,所提問題繁多,而獲雀屏中選的兩個題目,一是問未來台灣經濟發展態勢、一是問食安問題何時可以解決?劉老師都依據所得卦象精簡而深刻論斷,台上台下互動熱烈。而樂團在老師解說完畢後,便由閻指揮和樂隊以音樂演奏來詮釋所得的卦象,有趣新奇。而以現代平板電腦計算機程式現場占卦,也呼應了資策會致力資訊產業發展的角色與功能,成功傳達這場音樂會的時代意義。

透過《易經》與音樂的結合,當天的觀眾可以深刻感知,身處渾沌宇宙間,體會風(巽卦)時,原來不只有風;聽見雷響,可以意識到這不只是雷(震卦);如同劉君祖老師所言:「《易經》本身即是細膩的藝術之本和創造工程。」打開感官和直覺,在變與不變之間,於「觀易賞樂」中,譜寫自我的起心動念。

本期目錄...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卅六】
 
震來虩虩
◎文/劉君祖

甲午清明夜,我與台灣國樂團同台演出《觀易賞樂》,乾坤坎離八音齊鳴,作樂崇德,並現場斷占回覆觀眾提問,反應熱烈,為易與樂的結合打下不錯的根基。當場有資策會高層觀賞心動,決定贊助再演一場,遂有立冬後二日的樂風重現。當夜演出更見精粹洗鍊,而我熟極而流的斷占酬問,仍掀熱潮,也反映了半年多來世事台局的進一步演變。

北京APEC國際盛典在雁棲湖舉辦,華夏大邦的氣勢確實牽動往後天下世勢的流衍,中韓FTA的簽訂、兩岸服貿貨貿協定的遷延,當然嚴重衝擊到已趨疲軟的台灣經濟,不少人憂心忡忡。當夜抽出觀眾的兩個提問,一個是:「台灣的食品安全何時可解?」另一個則是:「未來十年台灣經濟的展望?」都切中要害,眾所關注。

食安問題喧騰困擾經年,頂新集團的毒油事件更是鬧得民怨沸騰,答案為井卦九二爻動,爻辭稱:「井谷射鮒,甕敝漏。」爻變為蹇卦。此卦一出,嗟嘆連連,清明時問太陽花學運何時結束與此同象,也是夠巧的。答案相同問題不同,斷法解法也略有異。井卦前為困,後為革,前途受困後嘗試研發轉型走出新路,但所獲支持有限,開鑿的井底只收集到少量地下水,滋潤些小魚而已。集水的甕管破舊且漏水,難成大氣候,前途蹇困。音樂會結束後兩天,學運即退潮。

古代民眾多鑿井而飲,有水井處就有人家,故稱市井。為確保水質安全,常將小魚丟入井中做測試,若魚翻白肚死亡即表示井水已遭汙染,不宜飲用。澎湖著名景點四眼井即為顯例,去過安徽黃山腳下西遞村遊覽者,也在古老民居的井中看到小魚漂游。台灣的食安把關太鬆散了!管制檢測的機制破舊不堪,經常漏水,如不徹底翻新整飭,前途堪虞啊!

往後十年的台灣經濟為震卦初九爻動,爻辭稱:「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小象解釋:「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爻變為豫卦。台灣經濟會遭受一波接一波的震撼考驗,若能戒慎恐懼以對,妥善因應,仍可渡過難關且學到不少經驗。虩虩為蜥蜴臨危驚懼的樣子,甚至斷尾求生,我在2002年3月底台北大地震時正在堤防散步,真正目擊兩隻蜥蜴在堤旁矮樹上顫抖,尾巴全是截斷的。啞啞為人飽受驚嚇後語不成聲,高興渡過劫難激動交換意見,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以後再遇震動也曉得怎麼應對了!豫卦為豫樂、預備及預測之意,卦辭稱:「利建侯行師。」組織保持戰備,熱情行動,人生奮鬥本應如是。

初九爻辭與震卦卦辭全同,表示環境劇烈震動時,位居最基層的民眾應變的韌性最強,台灣經濟的活力一向如此。震卦九四位居執政高層,爻辭為「震遂泥」,小象解釋「未光也」,危疑之際官方的領導很弱,政策陷入泥沼難以自拔。六二代表民間大商家,爻辭稱:「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經濟震盪太大,預計會造成重大的財務虧損,遂登至高山頂暫避,將重要資產遷出,將來若形勢好轉再回來運營。六五居全卦君位,爻辭稱:「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危局中的領導必須承擔壓力,船長沒有棄船逃亡之理,只有拼命捍衛主權。六三震蘇蘇、上六震索索,都是飽經驚嚇手軟腳軟之象,一場震撼將組織所有成員都震出原形。

鴻海郭台銘接受陳文茜採訪,說台灣的投資環境已極惡劣,希望未來不要逼得他將總廠遷出,正是震卦六二的心聲,在商言商,也是實情。1999年的921地震災情慘重,間接造成了2000年大選國民黨失去執政權;甲午年台局的種種困頓,又會引發些甚麼變動呢?九合一選情之冷史無前例,應該也是其來有自。音樂會當夜觀眾所提出的問題單中,竟然沒有一張問到選舉勝負,可見一斑。「震遂泥,未光也。」真是說的切啊!

本期目錄...

【易學偶拾‧第卅二】
 
摔跤傷趾記
◎文/邱雲斌

丘園久旱不雨,日前東北季風帶來甘霖,趁著「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給新種的肖楠除草、施肥;想在天黑前完工,心慌馬亂,在陡坡上下時,一個不留神,腳底濕滑,栽個大觔斗!頓時眼冒金星,「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收工去也!

老媽看沒什麼大礙,還半認真的說:「昨天你也有拜土地公,怎麼沒保佑。」我回答:「就是有保佑,才沒撞上尖竹籤,沒摔在手拿的鐮刀上!」

自己心知肚明,不能怪土地公,會栽觔斗一者心急,一者穿著兒子淘汰的舊鞋,捨不得丟,拿來當工作鞋,底都磨平了,獨行遇雨,哪能不滑倒!

檢視傷情,左臉黑青一塊,腳趾不知是折到,還是撞到!不見外傷,就是痛徹心肺,有點不良於行。幸好有練太極拳的身手,只是「『夷』于趾,征凶。有孚。」腳趾的痛,讓我想研究「趾」在《易經》中到底扮演什麼角色。

《易經》共有六個卦的初爻取腳趾為象。趾的位階低賤,平常人的腳趾只適用於行走時,穩定步伐之用,行住坐臥時,經常忽視它的存在。

歷來各家的解釋,不外乎「位在下也。動之先也。」沒有多加著墨;但我覺得,不應該只在腳趾頭上打轉,要從趾的根本源頭細微處去注意,去覺察。腳趾的象,是不是可以深究到代表人的潛意識,模糊又具體,細微又強烈,由此生出對人、事、物的直覺反應,就是第一感,你無法解釋它如何產生,甚至是不能以理智控制的思維方式;可怕的是它經常變成人的主觀成見,正確的時候,你感謝它的神準;但更多時候,因為未經深思熟慮,它主導你往錯誤的路上,越行越遠。第一感也是圍棋界經常用的術語,我也喜好圍棋,每盤棋要下一百多手,如果靠第一感下棋,必輸無疑。

這樣來看噬嗑卦的「屨校滅趾」、賁卦「賁其趾」、大壯卦「壯于趾」、夬卦「壯于前趾」、鼎卦「鼎顛趾」、艮卦「艮其趾」,都是在初爻的位階,要特別小心處理,因為它們的出現,容易讓人忽略,不受控制又無厘頭,任其發展,必然影響全局,其中只有夬卦特別強調是魯莽衝動的「前趾」,結果「往不勝為咎。」當砲灰去了。其他五個卦的初爻都要克制內在最深沈的妄念,內省到極致。甚至艮卦還搬出坤卦用六的神主牌「利永貞」,才能讓初爻功德圓滿。這些卦可以是繫辭傳「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的另一種注解。

還有比趾更深入的「拇」,腳的大拇指是趾頭的領導。人類雙腳的大拇趾構造比其他各趾獨立,是足部的靈魂部位,也是足部重心,而「震為足」,拇就是領先身體,永遠指向行動的方向。

要怎麼形容拇和趾的實質和作用呢?如果以佛法來解,趾是人的潛意識,可用佛教大乘唯識宗的內在心識的第七識─末那識來解。末那識又稱為「我識」,基本上是一種我執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煩惱的根本。而拇就是攝藏於第八識的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又稱「藏識」。為佛教大乘唯識宗的內在心識的第八識,是宇宙和眾生「自我」的本源﹐它含藏著一切事物的種因,也是輪迴的主體和解脫的依據。

回頭來看《易經》兩處出現拇的爻位,下經第一卦第一爻「咸其拇」,雖然簡單三個字,原本不言吉凶,平淡無奇;以阿賴耶識來解釋拇,就可以感受它無盡的造因,無窮的威力。還有在下經前十卦情海輪迴,暫時得到解脫的解卦四爻,也是解卦主爻的「解而拇,朋至斯孚。」要解脫情海業障談何容易,一定要追究到根本本源,徹底解脫,才有自由自在的新朋友,新的生命境界,擁有庖丁解牛的本領。

感謝土地公,摔跤傷趾,好像還悟出些易理。但千萬保佑,「首出庶物」、「有嘉折首」我已經懂了,再有磕磕碰碰,別摔出個腦震盪來了!

本期目錄...

【樓醫師專欄】
 
吃柿子的八大禁忌
◎文/樓中亮



【生活知識_吃柿子的八大禁忌】

柿子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因為柿子含有大量的果膠和膠酚,大量貪食或不合理食用柿子,都可能造成胃“柿結石”。

【柿子有八不宜】

  1. 不成熟的柿子不宜過多食用。
  2. 空腹饑餓時不宜食用柿子。
  3. 過度勞累疲乏時不宜食用柿子。
  4. 不宜同食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等食物(例如:茼蒿、地瓜葉…等)。
  5. 患有慢性胃炎、排空延緩、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不宜食用柿子。
  6. 胃大部分切除術後不宜食用柿子。
  7. 糖尿病病人不宜食用柿子。
  8. 食柿子應儘量少食柿子皮。

(本文承蒙樓中亮中醫預防保健網提供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電子報讀友,特此致謝。)

本期目錄...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
 
給家長的蒙卦課程(四)
──建立自我與發展群性,剛柔接也
◎文/王修亮

■教師不能有三種立場

六爻,就是六個階段、六種不同情境、六種狀態,或六段時間、六種角度。蒙,從教育來說,分成六段不同時間的進程。

這個一條的叫作「爻」,陰爻跟陽爻,就這兩種,這整個叫作「卦」。卦分成「上卦」、「下卦」,因為原來伏羲的卦是只有三個爻,文王是把兩個卦合成一個大卦。陰爻叫作「六」,陽爻叫作「九」。為什麼叫「六」呢?(各位!我要先跟各位說明,政治跟文化是分開的。政治上的中國和文化上的中國是兩回事。我沒有任何的政治立場,因為當老師的不能有三種立場:不能有政治立場、不能有商業立場、不能有宗教立場。這麼多年來我真的變成沒有政治立場,也不信仰任何宗教了,因為這是一種修養,我作為一個老師,必須要修養這個。)在文化裡,我們認為「九」為極數。中國文化不喜歡講「十」,「十」太滿了,太過了,謙受益、滿招損。天德不可為首,所以十不能當頭。「九」是我們文化裡最高的一個數字。從爻象來看,陽數為「單」,陰數為「雙」。

當然,你可以從男女的性徵去看陰陽數象;很多人認為:「古代先民直而樸,當然從性徵去看。」可是我覺得:這是周易,到了周朝已經是郁郁乎文哉,文化已經到了非常深厚的程度了,周文王他不會從這麼淺、這麼原始的角度去設定。在伏羲做陰陽爻象時,的確很原始,生命的產生很珍貴,所以性徵是很莊嚴的。但是到了周文王的時代,已經脫離那個原始狀態,而從更深厚的文化角度去重新創造發展。這個「陽」就是天,天是一整片,天上的月亮當然屬陰,但基本上,人在白天活動,所以陽、天,就是一,就是單之數。陽的初始之數是「一」,極端之數就是「九」;所以「一、三、五、七、九」是陽之數,陽是勇猛精進的、生生不息的,所以用極數,用「九」,所以陽爻稱為「九」。陰爻呢?陰爻代表大地。為什麼會這樣斷開呢?因為代表生命可以冒出來茁壯。當然,你可以說:「代表女人生產。」隨你的意思。大地之上,有無數的亨;外表看似靜止不動,但是生生不息。

陰的生生不息跟陽的生生不息不一樣:陽的生生不息是勇猛前進,開創光明,太陽沒有休息的時候。「天行健」,就是陽。陰的生生不息是厚德載物。滋養萬物,有無數個小孔不斷地冒出生命來;大地總是撕裂自己,不斷供應自己的養分給萬物。陰斷開成二,所以是偶數,「二、四、六、八」。「二」是初始,「八」是極數。陽「天行健」,努力往前不止,所以他要用「九」為極數。可是陰呢?他斷開來,不停讓生命冒出來,大地如果一整片不斷,都是石頭、沙漠,就什麼生命都沒有了。當然樹啊苔蘚啊可以在上面長,但是很貧脊,很辛苦。所以陰,是一個非常溫柔、退讓、包容的,讓所有的生命從他撕裂的身體冒出來,所以他不用極,不用「八」這個最高之數;他要再退一步,要用「六」。所以陽爻稱九,陰爻稱六。初六,第一個爻是「初」,最上面一個爻叫作「上」,中間是「二、三、四、五」爻。

■井邊的行為整飭

「初六:發蒙」,教育第一個狀態是陰的狀態,是個還沒有開啟、渾沌不明的狀態。「發蒙」,這個蒙才剛剛開始被啟發。「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上古沒有「脫」這個字,只有「說」這個字,兼來代替「脫」和「說」。這個字要唸「ㄊㄨㄛ 」,就是「脫掉」的脫。這個「刑」很重要,我記得甲骨文沒有「刑」字。甲骨文基本上幾乎都是單文。金文「刑」字左邊是個「井」,右邊是把刀。小篆開始,多了這種寫法:左邊的井,變成兩個竹竿,搭起一個平台,旁邊也是刀。我們現在寫的刑,是從小篆這個竹竿平台的字轉換來的。自古以來,秋收了,人們就用竹竿搭起平台,跳舞、唱歌、表演戲劇……現在鄉下還是這樣子。旁邊這個就是「刀」。你要讓台子平整,是不是都要用刀來修?「修」有兩種意義:一個是修整,一個是修飾。所以同時代表了「整飭」與「文飾」,一個是禮,一個是法。所以「刑」,並不是一刀砍了你的腦袋那麼簡單。金文「井」「刀」這個「刑」,代表的意思是一樣的,「整飭」與「文飾」,禮與法都是。只不過金文的涵義更生活化,更深刻。只要是個村鎮,必然要有井。(中間有一個點的就是井,代表裡頭有水。沒有水的井,就表示這個村子已經廢了。)井邊每天一定會聚集很多人,生活中所有的東西都要用水,尤其節日慶典,大家都聚集在水井邊,一起洗著、商量著、閒聊:「那個大房的阿毛,怎麼今天這樣子……」、「那個長屋的小胖……」在井邊,大家就都在講,說誰誰誰怎麼樣,誰家孩子如何:「……怎麼做人那樣子!沒點規矩!」這些語言在古代是很厲害的,現在小家庭社會沒感覺,左鄰右舍不大認識,親戚長輩住得遠又管不著,朋友多嘴翻臉就算了;但是,在過去幾千年來的歷史上,井邊真的是評論村族人等的地方、評論所有家庭教養的地方。然後,父母聽到被人家說了,回去就會教訓你,你等於被很多人管著、檢視著,不是只有老師和父母,所有的人都在管教你,你在村子裡頭做了一點動靜,全村的人都知道了,然後全村的人、所有的長輩看到你都會說你。這個就是禮法的一種。你是在井邊被所有的人「整飭」「文飾」著長大的。所以就很少動用到需要砍頭的國家刑罰了。

現在這個「刑」已經失去「禮」的意義了,只剩下「法」的執行。而且這個「法」,跟古代「禮法」的「法」還不太一樣:古代「禮法」,是包含了群體、家族的力量。就像商朝的帝王太甲,敗德壞行,大臣伊尹還有權力把他流放邊疆,等他悔過向善才接回來繼續當王。——那就是「禮法」的法,類似合議制。族長、大老開家族會議,各房的長輩討論、決定。

現在很多老師和家長認為「刑」就是處罰,就是打!現代老師其實是不能打孩子的,為什麼?這裡頭有個關節:老師跟學生沒有血緣關係,放了學幾乎沒在生活裡相處過,兩年換一個新班級,總結說起來就是沒機會建立親密關係。我打了他,他就怕我,他就不想學,我教得再好,他對我只有恐懼,沒有親暱,他被恐懼畏縮蒙住了,開啟不了學習。古時候蒙師就是鄰居,村裡的長輩,宗親的叔伯,或是有錢人請到家裡住著教,都像親人一樣,因為天天住在一起或附近,平常能培養感情,父母見了都還向老師做揖、敬禮,孩子看得到老師受敬重,因此打了學生,學生還是會尊敬或仰慕他。這差別很大的!

■童年的第一本故事書是原文《西遊記》

父母從小會教我:「別人的東西都不能拿!」可是小時候的社會鄰居都很親密,覺得:「我喜歡這個,好想帶回家。」就這樣把別人東西偷回家了。被父親痛打一頓,真的是打到我三天不能下床、不能走路,雙腿沒有知覺。你說打有沒有用呢?說真的,我不知道。因為當時不曾感受過自己的對錯,只有對父親永恆的恐懼。之前之後我沒有興起過「偷別人東西」的欲望,因此也沒有「記住教訓忍住不要偷」的經驗記憶。無法驗證父親的打有沒有效果。我母親有打過我一、兩次,非常輕的,那個不能稱為「打」吧。他就是急了,「啪!」輕拍你一下:「這個不行這樣!很危險!」就是如此而已。我們家三兄妹都曾被父親打得死去活來過。小時候都怕極了他,長大後都能逃多遠就逃多遠。但是我中年以後非常尊敬他,知道他是個了不起的人……。說起來這個「刀」,你說是不是包含重打呢?我不知道。真的,到今天我都不能確定。如果重刑的教育,令人小時候恐懼,長大後逃離,臨老才懷念,那是好的教育嗎?

小時候住的眷村,又窮又擠,風氣並不好。我媽從不鼓勵我去任何人家玩。他天天講好聽的歷史故事,唱詩唱文,我和妹妹都愛巴著他聽。別人家的孩子也都不敢來我家玩,我媽不是那種兇惡的媽媽,他非常溫柔,但是他會說:「他在讀書,你是來讀書的嗎?」那孩子聽到這個話就走了,就不敢來了,因為來我們家不能玩,只能讀書,偏偏我媽從小給我們的家教真的讓我很愛讀書。久了也就不太想去別人家玩了,到了五、六年級的時候,更是很不習慣到別人家玩,因為會覺得:「我念詩他們怎麼都笑我?他們家怎麼講話都好兇?怎麼兄弟姐妹會大聲地在吵架,還相打?好可怕!」我們家的兄弟姐妹從來不吵架的,我媽教養得很好。我想這個「刀」「刑」,從我母親的教育來看,還是有用處的,他幫我整飭掉一些朋友,修飾出另外的品德嗜好。

我母親的方法就是:「他在讀書,你要來跟他一起讀書嗎?要讀書就來我家。」所以孩子、同學不敢來找我玩,他就幫我隔離開。他如果說:「你不准跟別人玩!」我會很難過的,對不對?「你要來讀什麼書都可以。」可是我讀的書,鄰居小孩都看不懂、不愛看。我小時候是不看白話本故事書的,第一本故事書是原文《西遊記》,我母親給我的就是原文!根本不知道有白話本!傳統「章回小說」,我在小學畢業以前,小鎮上買得到的都看完了。小學五年級時,我的學校圖書館來了一套東方出版社的《封神演義》,我就去翻一翻,感想是:「這麼厚,才講這麼一點點!哎呀!我看原文都來不及了,我還要看這個白話文?講的故事這麼少,這麼慢。不要看!不要看!」我從此就不看東方的那一套。只喜歡看原文,因為很簡潔,講故事講得快又精彩,小孩子就是想看故事嘛!想像力就一直在轉,畫面在腦袋裡電影似的跑,那其實是開啟了很多美感跟創意的。

■脫掉桎梏,把心找出來

「用說桎梏」,透過這樣子的文飾跟整飭的過程,身體欲望對心靈的桎梏,就逐漸脫掉了。從嬰兒開始,一生出來,必須要先發展身體的欲望,要哭給大人知道:「我要吃、我要喝,我要弄乾淨,要不然我會生病……」身體必須照顧好,所以身體的欲望會這麼重,是因為這是生命中優先發展的欲望,因為他得要健康存活。老天爺要讓小動物能健康存活,所以給他很強烈的身體欲望;心靈並不是沒有,父親跟母親這樣子抱著,孩子在身體接觸中很安心,愛就很自然而然存在。但是身體欲望因為是具體的,所以更加明確、強烈,這樣到了一歲多,身體欲望都成為桎梏了。等他能夠溝通的時候,就要開始慢慢教他,把這桎梏脫掉。「桎」是腳上的木頭刑具;「梏」就是手上的刑具。他的身體欲望拘束、阻擋著他的心靈;這就是蒙。啟蒙是先把心從身體裡頭拉出來、拿出來。那是一個需要文飾也需要整飭的過程。將來才能「形役於心」,能夠自在的自我控制。

▲圖說:修亮老師在易經學會的課程,是把她過去在國民小學任教的課程,濃縮在一週兩次的課程中,為一群在家教育的孩子們上課。

父母要知道,你教孩子禮貌,目的不在於讓人家覺得這個孩子很有禮貌,這個孩子很有教養,你很有家教、很有面子;而是他的心在哪裡?你是要把他的心拉出來。你不斷地在每次的修飾跟整飭下,都要讓他——他即使似懂非懂都沒關係——但是要讓他思考:「我的心在哪裡呢?在想什麼呢?這樣做,我自己開心嗎?為甚麼?別人也有心嗎?我怎樣能知道別人的心如何想?」每次修飾跟整飭,都要把那個心拉出來,思考:我怎樣做才怎樣合義,自己開心,也儘量不要讓別人難過?……這樣逐漸才能脫掉欲望的桎梏。若是只教導他方法技術:「你打他,他就會打你嘛!以後你就不要打他啦!你找藉口躲開他,或是假裝和他很客氣等等等。」方法技術的確需要,但只有方法技術,這沒有發蒙的,心沒有拉出來,他的桎梏還在,只是學會虛偽。脫掉桎梏的目的是在發心,而不只是為他自己的安全或是利益安排而已。但是,如果你一直只靠修飾跟整飭,不斷地在替他去「發」的話,「以往」,繼續這樣下去,這一句話很重要,「吝」!我們現在講「吝嗇」,「吝」在古代也是這個意思,小器。他沒有大格局,他永遠就在這麼小的格局裡頭,狹窄、狹隘,只能夠被人家管理,不能成大器。所以這發蒙的爻很重要。你可以發覺:文王寫了這個爻辭,其實是非常現實、非常真實的,他並不是很空泛的理想性:「……我們要用愛、我們要用寬容……」不是,他非常真實、非常現實地告訴你,小孩子,你就是要好好管教他,但是你要給他心,你管他的目的是要讓他能夠發心出來,而不只是管他——你永遠管他的話,他就變小器了。你的目的是要他學會自我控制,而他學會自我控制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讓他的心出來;心不出來,永遠只會需要別人幫他控制,他就會很小器,小格局。好,後面是孔子幫忙解釋的。「利用刑人,以正法也。」這個「正法」不是指「法律」的法,就是「禮法」的法,就是一個合宜的方法。

■建立剛性的自我價值,再用溫軟的心體會所有的不同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到了「九二」這個地步,他已經開始學習到自我控制了,他的本心也出來了。這時候就像個花苞一樣,他已經能夠有一點色彩、形象了,然後也滿能自我控制了。將來若能繼續下去,就會開出美麗的花、結出豐碩的果實。可是他還是蒙,花瓣還沒打開,還要繼續努力。「納婦吉」,這很有趣了。「納婦」,「婦」是女人,成熟的女人,代表的是陰柔。九二在國小,差不多是一、二年級,孩子在啓蒙之後,就會很喜歡學習,這還是屬於個性發展的時候,他想要建立自己的價值觀,所以他必然會開始批評四周的好還是不好。所以一、二年級開始有二分法:「這個是好人,這個是壞人。」建立個性、建立價值觀是很剛硬的,如同九二陽爻。但是人非得建立不可,否則就「吝」,沒有主見。主見太強、剛過了頭呢?傷人傷己,也不行!得要讓他慢慢明白:所有的事物,並不只是二分法;並不是好人和壞人;並不是這一條就是對,那一條就是錯。或者是「這樣子是好的,其他通通都是不好的。」「我們全班都應該怎麼樣。」「我們全部的人都應該怎麼樣。」每個人的天賦、環境狀況都不一樣,有的人適合這樣、有的人適合那樣。怎麼辦?這就應該「納婦」,跟陰爻貼近一點。他需要學習用很溫軟的方式去體會所有人。在建立自我價值的同時,也學習群體感受、群體溝通,這是「納婦」的意思──用很溫和、很柔軟的心去體會所有的不同。同樣的,教師、父母也不能再用「刑」,要用堅定而柔軟的方式和孩子一起進行自我價值的建構。「子克家」,生命的傳承,在這樣的狀態下已經算是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了。「子克家,剛柔接也。」這個「剛柔」,就是指他勇往直前的學習和他包容群眾的心,也包括了你的教養方法。所以我說這是相對的:蒙卦不只講孩子,也同時在講教育者,包括了我這當老師的,還有父母。

■從一、二年級的教師課程到三、四年級的共同課程

以前你是剛的,在很多地方教他怎麼修飾、整飭,這是剛硬的方式。在老師來說,一、二年級就叫作「教師課程」。孩子他自己還不很清楚要學什麼,父母可能有期望、老師可能有期望,那課程要誰來編呢?當然是老師來編。你跟一、二年級的孩子說:「你想學什麼?」「講故事!」「還想學什麼?」「玩!」他一定這樣回答嘛!對不對?要跟孩子商量上什麼課,一定上不到文飾,也上不到整飭;所以這個時候是教師課程。我編各種課程,我想辦法配合他們的個性跟天賦、興趣、情緒狀況,但是我裡頭教的東西是很剛硬的,是從天命直接出去的。他們還沒有辦法想到自己真的想要什麼,只好由教師安排。

到了到三、四年級叫作「共同課程」。我開始教導:「一、二年級我們學過的是這些,我的教學目的是什麼,內容是那些,我用了這些方式教你們,你們感覺自己實踐的效果如何呢?……」三年級開始,他們要會整理自己的學習,才能知道自己學過什麼,並且思考以後如何發展?他們通常會詢問我:「老師,那以前的三四年級、五六年級,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們學過什麼呢?」我就會找許多資料給他們參考:「國小有人學這些,國中高中大學通常怎麼學,大人通常需要具備哪些能力,那你們現在有的能力是什麼呢?你們將來可能需要有哪些能力?可是你們也不可能明天就長大,所以,現在覺得最需要先學的是什麼?」這個時候就是我在引導,但他們也要開始思考。

■五年級從經典學習,六年級從實踐中學習

然後他們看多了、討論多了,就有概念:「老師,那我們想先學……」我才開始陪他們整理概念,討論如何增刪,幫他們提供學習的相關文章與事件紀錄。他們也會提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方向,但是畢竟三、四年級還太小,所以從哪邊找材料、用什麼樣的方式學習……這還是我來。五、六年級就不一樣了。我那個班級到了六年級的時候,是完全沒有課本,也沒有課程的;因為五年級的時候,他們開始學習小團體合作、籌劃各種活動。例如:他們會希望了解什麼叫「政治」,那我就幫他們找書,然後推薦了《瓦特西普高原》,因為那是野兔族群的紀錄式寫法,有很原始的政治雛形。兔子怎麼樣從原組織分裂,然後一個小領袖,怎麼說服別人跟他一起逃走,帶著一小群兔子,投靠另外一個野兔群,新野兔群的王很獨裁,他又想辦法用很多手段,慫恿一些母兔子跟隨他,逃到另一個高原建立一個新族群,並且進行結盟、防禦,並用狡計打敗了來興師問罪的野兔群。那就是「政治」。

我們還看了幾段柏拉圖的《理想國》,兔子是現實,理想國就是理論,兩種都看,學習比較均衡。想學習宗教,就是直接看經典。我會請他們自己去收集資料:「你們知道有哪些宗教?每一種宗教的經典,最主要的經典是什麼?」他們也就開始去搜查,還好現在網路很方便。他們看了《金剛經》,看了《阿彌陀經》,因為一個小乘,一個大乘。我介紹什麼叫「小乘」,什麼叫「大乘」,為的也是多元與均衡。因為沒辦法整本看,就從中間抽一些最重要的段落來看,《聖經》的《舊約》和《新約》也都挑了一些來看;《可蘭經》很短,所以我們就全部都看。《道德經》、《莊子》……什麼都看一些。然後他們就會互相比較、討論,分組列出很大的、很完整的一張表,還要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

五、六年級是沒有課本的,全部都是活動。他們要自己作出報告。先一個人做出自己的報告,然後再整組綜合報告,最後做成一個大的,像大字報一樣,整個列表上去,四組再做比較,去學習評論別人的觀點。

到了六年級,就連書,我都不幫他們挑了,他們自己要去找書,自己要去辦活動。他們就開始辦座談會,辦職業或宗教座談會,商量邀請什麼樣的人,怎樣安排程序:「什麼樣的人能邀請?什麼樣的人不能邀請?有某些人邀請來,那我們就完了!他一定都在傳教,而且他會跟別的宗教的人吵架,那我們要怎麼辦?我們要……可是我們又很想知道真正信那個教的人的想法是什麼,分兩次辦如何?迷信的人可以單獨請他,以免爭吵……。」五年級看書學習,六年級就要去接觸真正的人,要去辦座談會。畢業典禮是他們從頭到尾完全自己處理的。

發蒙的時候,讓他學會思考、學會用心自我控制,然後到二年級、三年級的時候,開始學會「群」的概念;四年級、五年級,分工合作開始,六年級就能腳踏實地的做人做事。

本期目錄...

【學會最新公告三則】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易經基礎班開始招生

◎編輯部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易經》基礎課程將於2015年1月7日起開辦。為讓更多對易學有興趣者參與,本期開始學費將有特別優惠,請踴躍報名,額滿為止。

授課教師邱雲斌為前任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理事長,擔任易經講師有五年經驗;亦為資深媒體人,歷任自立晚報、經濟日報記者及主任等職。

邱雲斌隨易學名家劉君祖學習《易經》十餘年。授課內容涵括《易經》總覽、解說《易經》架構、《易經》起源、以六十四卦〈卦序〉詳解卦辭、爻辭,及解說易經的十翼導覽等。課程共計四十八堂。 詳情可電洽:02-23957395(週一至週五下午2:00-5:00)或0935─732323邱老師, 或mail至 cyen2009@gmail.com

招生對象:易經初學者及對易經有興趣之一般大眾皆可報名。
上課時間:2015年1月7起,每週三晚間19:00 ~ 21:30上課。
上課地點: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台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捷運善導寺站6號出口)
講 師: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 邱雲斌。
費 用:全年課程共48堂,學費12,000元。
              (課程分上、下學期,每期學費6,000元。一次繳清九折優待。)
繳費方式 : 確認報名後 ATM匯款
戶名: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銀行:國泰世華銀行(013)華山分行
帳號:118-03-50000-7-1

※繳費完成後請電郵至 yhhsia@moeaboe.gov.tw 夏先生,並留下姓名、聯絡電話及卡片“後五碼”數字,以確認其款項。

本期目錄...


夏學論集六開始徵稿
《風生水起:論廿一世紀的文化信息傳播》

◎編輯部

I-phone 6上市的熱潮不減,各種觸控通訊的媒介深受世人倚重,未來雲端的想像也激勵人心。習易之人非常清楚信息搜尋、流通與儲藏的意義,大畜卦的大象傳:「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講得很透徹,全部易經64卦384爻4096種變化,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庫。彖傳還稱:「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信息日新月異,我們探究真理蘊養智慧還得與時俱進。雜卦傳提醒:「大畜,時也;无妄,災也。」不時則災,我們必得學而時習,唯變所適。信息流通實即傳播,觀卦風行地上、渙卦風行水上、中孚澤上有風、風雷益、隨風巽等,都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廿一世紀的文化傳播理念為何?又應如何精敏實踐而獲宏大的效益?傳統的書院教學與現代的學校體制利弊如何?怎麼圓融突破?歡迎同修熱烈參與夏學論集第六集的運思寫作,設定主題為《風生水起:論廿一世紀的文化信息傳播》,預計於乙未年晚春面世,澤上有地,君子以教思無窮。

提交大綱時間:2014/12/31
論文截稿時間:2015/3/31
論文請寄 iching4096@gmail.com

本期目錄...


劉老師空中開講,歡迎收聽!

◎編輯部

劉老師在News 98台灣全民廣播電台(FM98.1)「九八講堂」的節目每月第一週週六上午8:00-9:00播出,歡迎收聽。十二月份播出時間為12月6日。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www.tweching.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