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電子報 第四十九期
2014.11.01 出刊
■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卅五】憧憧往來◎文/劉君祖
■ 【易學偶拾‧第卅一】秋聲與羌聲◎文/邱雲斌
■ 【樓醫師專欄】熬夜才是肝癌的的致命傷◎文/樓中亮
■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給家長的蒙卦課程(三)
      ─ 教育就該以亨行時中也
◎文/王修亮
■ 【序夏學論集五 暨 論集六徵稿啟事】保合太和◎文/劉君祖
■ 【新書推薦‧之一】日月光華──為良露新書序◎文/劉君祖
■ 【新書推薦‧之二】天下之動貞夫一──為忠胤《老子易解》序◎文/劉君祖
■ 【老子易解作者序】一致百慮,同歸殊途◎文/李忠胤
■ 【志學集‧之一】台中讀書會十月份讀《震/艮》二卦綜論◎文/方威智
■ 【志學集‧之二】那天我們一起學衍卦◎文/張中安
■ 【學會公告‧之一】劉老師將於11/6開講《莊子》◎文/編輯部
■ 【學會公告‧之二】12月3日起劉老師在台中開講《老子道德經》◎文/編輯部
■ 【學會公告‧之三】劉老師空中開講,歡迎收聽◎文/編輯部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卅五】
 
憧憧往來
◎文/劉君祖

處暑節氣後不久,我在學會連講五年的佛經課告一段落,92堂230小時的以易證佛的嘗試並不輕鬆,功德如何不知,自己教學相長倒是肯定受益。己丑年霜降前開的課,首選《金剛經》之前先述佛易參證大意,以「窮神知化德之盛」為題,導入佛陀世界的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劉老師以易證佛的課程,歷時五年,以92堂230小時講完《金剛經》、《六祖壇經》、《心經》、《法華經》、《維摩詰經》與《楞嚴經》,已功德圓滿,留下的影音與文字記錄,將影響無窮。

窮神知化源出《繫辭下傳》第五章:「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孔子研易韋編三絕,對下經之首的咸卦九四爻感觸特深,所發250字的議論氣魄恢宏,值得省思玩味。先秦時代思想蓬勃,百家爭鳴,各擅勝場,誰才體悟到宇宙人生的究竟真理呢?夫子集華夏文明思想之大成,慨然宣示一致百慮,殊途同歸,貞定其異,求其大同,才是人生正道。

《中庸》子思讚嘆其祖父稱:「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譬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譬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徳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這與上段繫傳之文如出一轍,見出聖者的博大精深。咸九四憧憧往來為人之常情,私心空想難以成事,必須下爻辭前半的功夫:「貞吉,悔亡。」貞者事之幹,貞固足以幹事。孔子發揮此爻之義,可總結為順自然、正思維、重實踐。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然而世間紛爭不已,總是自許高明,黨同伐異,難怪夫子在《論語‧為政》中慨歎:「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莊子欲齊物論,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如何得其環中以應無窮呢?

我初讀佛經是大學畢業後那個暑期,朋友介紹到中華路第一百貨公司樓上聽淨空法師講《楞嚴經》。而今四十年過去,世事人心多有經歷,對佛法的體會自是不同。近些年世愈亂人心愈蠱,電視可看者少,常常撥轉頻道停駐華藏衛視台聽淨空講經,昔年的青壯僧人已成老耄大徳,近期專講淨土大經更見氣虛,和之前講金剛講地藏的精神盈盛全然不同。弘法願力之堅、信道之篤令人佩服,流光歲月之無情也讓人唏噓不已。辛卯年驚蟄,我去拜見毓老師,他深為病體所苦,慨歎:「人這個老啊,真是…」春分前夕老師仙逝,那場會面的景象終身難忘啊!

淨空法師這些年推動重印《群書治要》,並發動精選翻譯的十年計畫,希望對混亂的世局有澄清安定之效,說是唐太宗李世民顯靈囑咐,不管如何,這種悲心願力值得推崇。大唐貞觀年間彙編的這套書取材於經史子部典籍,全無佛典,與往生淨土並無直接關係,法師坦蕩無私可見一斑。治要所錄典文其實比較淺近,由於閱讀對象就是忙碌的政治人物,並非窄而深的學術探討,深入淺出合乎實際需要。

法師多年推廣中華文化,除佛法外,也選了《弟子規》和《太上感應篇》作為儒、道兩家的普及範本,造成的影響也不小。流風所及,大陸渴望國學者在網路上列出十大經典,竟然將這兩本也列入,再加上《朱子治家格言》、《了凡四訓》 、《孝經》、《道德經》與四書。從任何觀點這都不倫不類,甚至幾近荒唐,而之所以如此,恐怕多少還是受了淨空法師的影響。

前些天隨意撥轉頻道到法師講經的電視台,又聽到他說儒家的修為沒有脫離地面,比不上小乘可入諸天,跟大乘自然差距更大。佛家批儒為世間法,這觀點並不突兀。法師又說《弟子規》若能精讀且切實做到,其實不用再讀四書五經或十三經;依此類推,道家原典的老莊也不必看,讀《太上感應篇》足矣!這種主張如果不是失言,可就相當偏頗了!《弟子規》源自《論語‧學而》:「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後八字怎麼理解?學文的文是甚麼意思?如果不學文,就算恪遵弟子規行事,可以解決當世的亂象嗎?都會精英曠觀深思所開創的文明理念,建立典章制度逐漸落實為廣土眾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稱為文化。因時因地制宜與深入淺出的教化確實重要,但切不可忽略了返本開新的核心創意啊!儒釋道三教經典都有甚深意蘊,佛法本身卻一直與治平無關,真是其來有自啊!

當年我試講佛經,曾占問「以易參佛之意義」,得出豐卦初、四爻動,齊變為謙卦。豐滿遭損,謙和受益,以謙的心態持豐,必然亨通有終。豐卦卦序第55,為天地之數;謙卦卦序第15,為九宮之縱橫數。兩卦《彖傳》皆稱天地人鬼神,顯示宇宙恆定的法則。謙卦《大象傳》稱:「裒多益寡,稱物平施。」豐卦初九爻辭:「遇其配主,雖旬無咎,往有尚。」九四爻辭稱:「遇其夷主,吉。」上下內外互為主,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不也是佛祖在《金剛經》裡所彰顯的智慧嗎?

本期目錄...

【易學偶拾‧第卅一】
 
秋聲與羌聲
◎文/邱雲斌

秋意深濃。應該是年紀的關係吧?這兩年特別喜歡在此「天高日晶」「山川寂寥」的時節,把古文觀止找出來,細讀歐陽修的「秋聲賦」。

在丘園夜讀,感時傷懷,情境時或彷彿。心馳神往之餘,不覺低聲吟誦:「故其為聲也。淒淒切切,呼號奮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一氣之餘烈。」「夫秋。刑官也。…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一旁唸佛的老媽卻打斷我「安靜!安靜!」還以為老媽也感受秋聲之佳興,她卻緊張地說「你聽….」,細聽之下,遠處山谷斷續傳來粗濁的動物叫聲「嘎~~嘎~~」,夾雜著零星的狗吠,老媽說「那是羌仔!是不是有人在抓它?」

丘園位處低海拔淺山,又有水源、荒地,松鼠是常來搶芭蕉、木瓜收成的常客,果狸、白鼻心偶一見之;秋冬時有山羌,聞其聲而未曾見,可能高山酷寒,覓食困難,來此避冬。去年冬,我們種的地瓜葉全被啃光,老媽研判是山羌的傑作。所以,聽說有人開廂型車載獵狗,在左近專事獵補,我一直想查抄其車號檢舉而未果。

而今,我說「要不我去看看?」老媽立刻阻止「不行!危險。」是夜深野地危險,還是獵人危險?幸好,叫聲越來越遠,沒有聽到哀嚎。老媽更專注唸佛了,我知道,她在求菩薩保佑生靈。

讓我想到易經動物園裡面出現的動物不下二十餘種,各有其象,個個適情適性,按序卦傳研究其生死存亡,有些只曇花一現,有些貫穿全易,以其生命歷程來研究,是一門大學問,對於易經理象氣數之深入,大有助益。

譬如說龍是乾卦取的象,也出現在坤卦,是因為坤卦坐大「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導致龍戰于野的下場。馬也是乾卦的取象「乾為馬」,但第一次出現在坤卦卦辭「利牝馬之貞。」,就是乾卦的理念,要靠坤卦來落實。而「坤為牛」,牛第一次出現在強調「天之命也」的天雷無妄卦三爻「或繫之牛」,完全被忽略,隨即失蹤,引來無妄之災。一直要到上經結束的離卦卦辭「畜牝牛吉」才受重視,但「乾坤為體,坎離為用。」離是乾之用,乾坤相反相成,二者緊密結合,由此可見一斑。

「乾為心,坤為物」所以馬、牛也是心、物的象徵。乾坤始交生下來的第一個屯卦,就大量出現馬的象,二、四、上爻所有陰位都「乘馬班如」進進退退,心猿意馬,這是難免,剛出生,心性未定,在眾多選擇中,拿不定主意。但屯卦三爻有隻鹿,一閃而逝,此後未再出現,就是屯卦在沒有任何實力、經驗,空有逐鹿的雄心,是不可靠而危險的。

心是本心本性,良知良能,也容易障蔽污染;物是萬物之所託,更容易迷失於物欲習氣。大畜卦六畜興旺,其中人位的三、四爻,有一段精采的馬與牛的互動。三爻「良馬逐」千里馬自信十足,躍躍欲試;卦辭卻說「利貞」,不可以輕舉妄動,歷練還不夠,還要更嚴苛的「利艱貞,日閑輿衛。」,才可以出馬逐鹿天下,可見心性磨練之難、之重要。四爻則以「童牛之牿」早早建立機制規範,以免積習難返。

真正動物出現最多的象,是在中孚卦。從卦辭的「豚魚吉」到鶴、馬、蛇(初爻它)、雞(上爻翰音);可見中孚卦的信望愛,從自然原始的天性而來,不只人與人要講究,更要回歸到所有有情、無情的眾生,物我兩忘,天人合一。其他如頤卦、睽卦、解卦、姤卦等,較多動物出現的卦,都與其卦象有微妙的互通互證之處。

扯太遠了,講到秋天的天地肅殺之氣,我們來看看貫串全易的馬、牛最後的下場吧!馬就在中孚卦四爻「馬匹亡」,表面上四爻的選擇,是捨初爻取五爻「有孚孿如」,屬精神、智慧的提升。事實上,是用心之誠臻入化境,所謂「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馬的一生經歷了「牝馬」、「乘馬班如」、「白馬翰如」、「良馬逐」、「錫馬蕃庶」、「用拯馬壯」、「喪馬勿逐」,多采多姿,此時無心可也,這是好的收場。再配合「心」的本尊─天地之心、明夷之心、唯心亨、有孚惠心、立心勿恆、其心不快、我心不快、厲薰心,可以有較全面的了解。

下一卦既濟是牛的結局。五爻「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牛被殺了!風光排場的獻祭。既濟卦各爻只描述事實,不言吉凶悔吝,要各人去體會、評斷人生所謂的成敗得失;只有君位五爻明白提出殺牛是不對的,「不如」鮮花素果的禴祭。把忍辱負重,任重道遠的牛殺了,反而祈求上天的庇祐,絕對不如造福天下蒼生「實受其福。」澈底否定權與錢堆砌的物質崇拜價值觀。而牛的一生在上經天道中,活得好好的,「或繫之牛」、「童牛」、「畜牝牛」達於巔峰,轉到下經則命運多舛,「黃牛之革」「其牛掣」「喪牛于易」到「東鄰殺牛」,是否意謂著人生為萬物之靈,卻完全不懂物之精萃呢?

夜深了,老媽沈沈睡去。或許是她心誠則靈,菩薩保佑。次日晚,遠處又傳來羌仔的叫聲。

本期目錄...

【樓醫師專欄】
 
熬夜才是肝癌的的致命傷
◎文/樓中亮



【健康時事 _熬夜才是肝癌的的致命傷】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工作性質大多由腦力取代勞力,責任制使得工作時數延長,長期熬夜工作者更是不少。

近期就有一位不滿30歲的男性罹患肝癌前來就診...

肝是沉默的器官,除了最外面一層有神經外,本身並無神經,所以不痛不癢,即使已有5公分大的腫瘤也可能毫無感覺,通常等到出現症狀尋求治療時,癌細胞都已擴散開來。

在中醫理論來說,膽經走晚上11點~凌晨1點,肝經走凌晨1點~凌晨3點,熬夜對肝臟是最大的致命傷,如果在這段時間尚未就寢,會使肝臟負荷過大,長期下來,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保養肝臟措施】

  1. 不可熬夜,晚上11點前一定要睡覺。
  2. 保持愉快的心情,少生氣。
  3. 吃新鮮的食物,少吃加工品。
  4. 經常敖夜者,可用梔子2錢、茵陳3錢、虎杖3錢、加500c.c熱開水沖泡,約5分鐘後可飲用,一週2~3次。
  5. 可多按壓太沖穴做保養。
    (太沖穴,腳的大姆指和第二指指縫間,往上1吋。早晚各一次,每次五分鐘。)

(本文承蒙樓中亮中醫預防保健網提供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電子報讀友,特此致謝。)

本期目錄...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
 
給家長的蒙卦課程(三)
──教育就該「以亨行時中也」
◎文/王修亮

彖辭是孔子寫的,跟周文王比起來,他是比較近代的人,文王的卦辭爻辭真的是非常精簡,還帶有濃厚的周文化用語,所以現代人不太能看懂。孔子就講得比較明白些。他說:「蒙,山下有險」。不管是家族還是社會,生命的基本意義,就是要延續生命、延續後代,這個就是山。厚重,生命循環,整體凝聚,每個人就是山的一部份。可是傳承後代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你做得不好,就一代比一代差,所有的東西就會崩壞。「險而止」,而且山若是靜止的狀態,山就死寂了。教育如果只有傳承,是一個靜止的狀態,文化靜止,制度靜止,這樣的靜止看起來似乎有活動,但是傳統會壓著每一個人,越來越失去變通,越來越沉重、保守、固執,會壓死很多特殊性情和天賦的人,也壓呆一般人。你想要改變現狀,是很困難的。反而做生意的人改變會比較快,因為生意人求的是物利,比較靈活。但是我們不能只從物利角度去講,會困在另一種「蒙」裡頭,因為這種生意上的靈活,常常會拋棄「義」,沒有「貞」。我們講文化好了,講我自己,我自己是國小老師,我就講國小。

我在二十歲,五年師專畢業才能出來教書;現在,在大學讀個學程,再自己去每個學校參加教師甄試,方法是變了,但是教的內容變了多少?我們一下子搞開放教育,一下子建構教學,一下子又什麼什麼……到底現在教的方法變了多少?你覺得現在的老師和我二十歲出來(我現在六十歲),四十年前的老師,有多大的差別?我以前是讀完教育法,就跑去跟學校報備:「我查過法律了,我有權利配合環境、專長、學生特質,使用不一樣的課本,考試本來就應該各班不一樣,我有權利、義務自編教材,因為國民教育法的法理基礎是因材施教。」我就這樣直接把課本丟了,然後配合鄉土歷史、環境,社會文化,跟著學生的成長編教材,這樣做是「利貞」,給學生最合宜的教育,我得了解學生,知道學生真正需要甚麼,就生出甚麼教材教法給他,有恆心耐力的去執行,讓學生具備自生的能力,社會家族文化才能變化創新,生生不息。

△修亮老師帶的這一班在家自學的孩子,目前正在易經學會上課。

可是現在,有哪個學校不是用統一教材的,有改變嗎?教材改成不一樣的文章,但還是統一教材。教法呢?教生字、教造句,教段落,作文和閱讀拆開來學,有改變嗎?山靜死了,你撼不動他,泉不容易出來;出來之後,方向也很難控制,他是個險。你怎麼讓你自己這座山能夠又穩重靜止、又活潑?那就是「蒙」能夠「亨」的原理。你自己要創造出生生不息。父母和老師都要先做到。

所以一個老師,他必須是「亨」的狀態。不是只教孩子「亨」,自己更要「亨」。他的山不只是厚重靜止,要有無數的花草樹木和小動物。他所有內在的一切,礦物、水分、營養,必須是生長樹木、花草和小動物的資源,是跳躍活潑、隨機應變的。這個蒙卦,我從二十歲畢業當老師就一直在想、在體悟,但是當時真的很難做到。後來才慢慢在實踐與反省中明白貫通。

我在學生四年級的時候教他們學蒙卦,其實最適合的應該是六年級到國一,可是沒辦法,我想:「他們到國中,除了升學,什麼都沒有了,我得要把所有的時間都往前拉。」只好在四年級教他們。六年級其實是最好的。四年級的時候「小群」的圖像剛啓蒙,(啓蒙的階段是很長的,分別是自我、小群、大群。)必須要等到六年級「大群」的圖像建立之後,有了國際觀,有很多不同可以做對照比較,才能開始有文化的概念。

教師要引導學生收集整理資料,找古今中外各國文化的起源、變革,一起來對照、比較,不斷彼此討論。並且要和現在社會所發生的事件、人群反應一併檢視,國小還不一定要做是非批判。山上有無數的樹,他就要有無數的角度。有山陰、山陽,山上、山下,然後有不同的樹種,那你要從哪些角度?能從哪些角度?你全部通通都要列出來。好壞呢?其實是沒有定論的。國小五、六年級要做到這個程度,大體來說,啟蒙就完成了,同時也建立了自我的人格,和群體的基本價值觀。

山是止,可是完全止,這個泉水的出路就很危險;當山靈活時,泉水就是活水,而且會越形豐沛。他是靠著山來茁壯的,仍然是依賴山的;可是你要知道,他依賴你的是什麼、你該給他的是什麼。「以亨行時中也」。當生的狀態是生生不息的時候,「時中也」,這是跟《中庸》有關的,分成兩個向度:一個是「時」,一個是「中」。「亨」本身是不停地生長,變幻不定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這裡的「中」,指的是「中和」,合於中就是自然而然的均衡,不是後天人為控制的均衡。「節」,就是竹子的那個節,「發而皆中節,謂之和」,這個「中節」就變得跟時間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這是學習之後,自我控制的均衡,「隨機而動」,就是能抓住時間,維持均衡,這就和,合宜了。

蒙是實踐的,實踐是「心行合一」、「思行合一」,不是教學進度到這裡,我照表操課,教了他,他就要做到。要實踐,得要「童蒙求我」,他自己想學,想實踐。所以你要抓時機推他,「亨行」,順著生機讓他自己做,那就是他的「時」,推得好,他就「發而皆中節」,能做到最合宜的狀態。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當自己急著想知道,有心想學的時候,這就是「志」。「志」,士之心,我們現在的說法:「士」就是學習者,學習者之心。「志應」。你要回應他自己想學的心志,而不是直接給他答案。

「初筮告,以剛中也。」這個「初筮」當然不是說他只能問你一次,第二次你就不回答他。是一個比喻。有的孩子真的是比較容易忘記,而且實踐也需要熟練,要帶好幾次,甚至有的孩子比較慢,還要更多次,這是沒有問題的。但你要知道他是不是有那個「志」。要很有耐心,「利貞」。「以剛中也」,這是「剛中」的「志」。

有的人可能會告訴你說:「這個『剛中』就是因為他的陽爻在第二爻、第五爻,這個叫作『中』;那是陽爻,所以叫作『剛』。」我後面就不再作這個解釋了。這是用象數去解釋,我沒用這個角度。

「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就是開啟、就是學習,孩子通常只是好玩,這個好玩也分很多種類,要解析清楚。大部分的玩都是學習,有些玩卻是「瀆」。差別就在「志」。這個變化很多,大人用心感應些,應該都能分辨得出來。主要就是有沒有心,這個心不是想求取知識技術的心,是和別人一起學習的喜悅、情感之心。有時候他看大人忙出忙進地一直在找資料教他,他覺得很好玩,居然能操控大人,明明沒有學習心,也推著大人教。有時候可能是你真的太少陪他了,他知道提出問題,你才會很耐心地陪他教他,所以明明會,但還是一直要問你。變異很多,父母、教師要探索觀察。有的孩子不敢問,可能他覺得好丟臉:「大家都那麼快會了,為什麼我不會?」那我還要知道怎麼樣去鼓勵他。父母若是是很辛苦地在外面賺錢,真的沒時間回來教他。孩子通常下課會來黏著我,因為他想要跟我說話,他想要我抱抱他、拍拍他。他會故意問:「老師,這個我不會,你教我好不好?」我教孩子的時候都是一個手抱著他、一個手慢慢寫、講,他很喜歡那個感覺,但他只在享受感覺,並沒有學習其他。

我當老師,就必須要分辨這些,父母自己也要注意這些狀態,因為你要知道你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所以他的「再三瀆」是有很多狀況的。如果告訴他:「我不教你了!你這樣子是故意問我的!根本沒有用心聽!」那他會很難過。這種狀況絕對不能生氣,即使你知道他是好玩,你也要想辦法讓這個情況轉變成學習,你要用反問的方式:「這個我也不記得了耶。上次我們有討論過了,可是我想不起來我上次怎麼跟你講的,你還有沒有一點印象?」這樣子稍微推他一下,他通常會不知不覺說出來:「你上次說……」「那你記得比我還清楚嘛!那還有哪個呢?正好教教我,我都忘記了,你幫我忙。」你就是不要告訴他答案,你也不要說:「你問過了噢!你再問,這是不對的喔!」他會覺得你不愛他,他很難過,或是很生氣,或是很羞恥,不想跟你學了。

「蒙以養正,聖功也。」這並不是說「聖人之功」,這個「聖」指的是「完成」。用「完成」講好像也還不足。這個「聖」是一個形容詞,不是名詞。他的意思是說:啟蒙是神聖的完成,是用非常真誠、智慧的心與行為去完成的,是個形容詞。「蒙以養正」,山下的泉水,要往正向流去。當然,所謂的「正」,可能要把整本《論語》都讀透了,才有辦法體會那個「正」是什麼。簡單點說,是「均衡,中庸」這意思。教師、父母要先能「誠意正心」,例如:你最初的心應該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記得這個本心,這心是正的。「我要他讀很高的學歷賺很多錢,他就會幸福。」那「幸福」到底是什麼?誰需要感受的幸福?父母、教師這座山,得要先能「正幸福之名」。「養正」,不正養不出正,這個「聖」字,是從「正」連結完成的。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果」是果實、種子,樹要從種子種下去,然後發芽、長葉子、開花、最後結了果實。代表一個終點;這個終點到後面還會再循環,因為果實裡的種子會再生長。所以「果」代表一直堅持到某一個終點。「果行」就是堅持實踐「正」。「育德」,就是培養而有所得。當你能夠帶他、引他走向他最需要的那個道的時候,他就成「德」。

這個「德」不是「人間一般道德」的「德」,應該這麼講:是合於天地的大德,是一個正德。類似「讀書不求甚解」的那個「得」一樣,我知道我有什麼收獲。即使世人批判我,說:「你太狂妄了!你太傻了!」但是我心裡很清楚地知道:我有所得,「雖千萬人吾往矣。」到後世的德,大多指「人事道德」的「德」,甚至「有德」,就是忠君愛國,那就已經完全偏離,變調了。(文未完,下期待續)

本期目錄...

【序 夏學論集五 暨 論集六徵稿啟事】
 
保合太和
◎文/劉君祖

秋風起兮,多災多難的甲午年已去大半,咸臨書院成立後篤志發行的夏學論集第五集出刊。《圓善有終》、《撥亂反正》、《人文化成》、《唯變所適》、《保合太和》波波相繼,多少透顯出我們處此滔滔亂世的感喟與情懷。謙為天下第一卦,勞謙通行於天地人鬼神皆吉;幹蠱得宜,可解積劫宿業;包蒙有道,文明光照四方;消息盈虛,與時偕行;精練團隊,功成不必在我,凡塵俗世,卻總是我在必不成功。

本集共收錄十七篇文章,由義理、應用探討利貞之道。乾卦彖傳為華夏思想基模,也是本集專注的焦點所在,近乎四言詩的韻文共五十七字,層層波波推演出宇宙人生創造的奧秘,讀來精氣飽滿,情思動人,昔年毓師曾戲呼為「乾元咒」,熊十力據此撰成《乾坤衍》一書。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最好的團隊不需要成員犧牲個性,且能提供最佳的發展機會,而成員間也能互相尊重,相處和諧,團隊整體的績效就在這種氛圍中展現輝煌。領導雄才大略,正確領導團隊因應一切形勢的變化,與廣大基層無隔,使命完成後決不戀棧,光明磊落退位後仍回團隊中,以另種合宜方式繼續為團隊貢獻。天道終而復始,貞下起元,不過如此;人事生生不息,與時偕行,亦當效法。

I-phone 6上市的熱潮不減,各種觸控通訊的媒介深受世人倚重,未來雲端的想像也激勵人心。習易之人非常清楚信息搜尋、流通與儲藏的意義,大畜卦的大象傳:「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講得很透徹,全部易經64卦384爻4096種變化,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庫。彖傳還稱:「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信息日新月異,我們探究真理蘊養智慧還得與時俱進。雜卦傳提醒:「大畜,時也;无妄,災也。」不時則災,我們必得學而時習,唯變所適。

信息流通實即傳播,觀卦風行地上、渙卦風行水上、中孚澤上有風、風雷益、隨風巽等,都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廿一世紀的文化傳播理念為何?又應如何精敏實踐而獲宏大的效益?傳統的書院教學與現代的學校體制利弊如何?怎麼圓融突破?歡迎同修熱烈參與夏學論集第六集的運思寫作,設定主題為《風生水起:論廿一世紀的文化信息傳播》,預計於乙未年晚春面世,澤上有地,君子以教思無窮。

本期目錄...

【新書推薦.之一】
 
日月光華
為良露新書序
◎文/劉君祖

我與韓良露認識早在卅多年前,當時青春年少,辭掉了工程師的職務,自己在麗水街開家名為「星宿海」的書坊交友讀書,頗有些憧憧往來的夢想。某夜看店快打烊時良露來逛書店,然後攀談起來,品評時事人物,還帶她上樓參觀我們「夏學會」的讀書會場。良露健談也愛談,陌路相逢的邂逅全無生份之感,凌晨一起豆漿早點,才知她家就在附近。

後來可能還見過幾次面,印象有些模糊了。幾年後書坊結束,我不意闖進出版界歷練,少年子弟江湖老。再逢良露已是多年後她返台出書,邀我參加新書發表會,同時應邀推薦的還有胡茵夢。良露當時已以星象專學及美食出名,故人重逢感受良深,遂又作英式下午茶之約,切磋彼此的專業心得,探討宇宙人生定數與變數間的微妙關係。她指著我的星盤仍是滔滔江水般敘說,而我傾聽之餘鮮有回應,她惱了:「怎麼好像跟牆壁講話?」

再往後就是幾年前她主持的南村落活動,在孔廟裡學周易,徐州路市長官邸論易卦與干支裡的漢字等,於我亦有整理思維教學相長之益。前年深秋,幾位在富邦習易十多年的老學生招待我們夫婦同遊日月潭,名義是慶賀老師六十生辰,歲月悠悠,一則感念一則心驚。當晚在雲品酒店頂樓飽覽湖山秀色,又與良露伉儷巧遇,舊雨新知招呼笑談間,我心想卅多年過去,其實我和良露通共僅數面之緣啊!

這本書談廿四節氣的生活美學,時值浮囂亂世,天災人禍不斷,殺機凜冽令人心驚,細品此書的詩文圖片,遙想古人當下即是、日日是好日的渡世情懷,讀者當有淡定歡喜。中國自古為陰陽合曆,天人陰陽之際的互蘊激盪,變幻多端,其中又有至簡至易之理則存焉。於變易見不易,於不易悟簡易,所煉成的太極時中的高智思維,讓這個民族對天道人事有殊異於其他族類的機敏與豁達。沒有真正末世的觀點,不需宗教的慈悲救贖,華夏文明浩蕩推衍,雖歷千驚萬險而始終不絕。孤陰閉陋生吝,亢陽張狂成悔,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陰陽合德方能剛柔有體。今世之人更需善體斯義,方能超拔於劫波業障之中,而獲心安,真生法喜,不憂不懼,坦蕩前行。

中國曆法又稱夏曆,夏非夏朝,而是華夏之意。《尚書‧堯典》明文記載,堯命羲、和二氏領軍制定曆法,讓民生有所依循,政事順利推展,當時中國已稱華夏,《舜典》中即言「蠻夷猾夏」。許慎的《說文解字》解釋夏為中國之人,是明白根源之論。夏朝曆法只是延續堯舜時的曆法而已,堯舜禪讓天下為公,夏朝起改為家天下的壟斷體制,大同小康截然易軌,孟子時還有「自禹而德衰」的批判,可見公道自在人心,不可不辨。

易經為群經之首,華夏文化之源,用五十根蓍草分合演算的大衍之數的占法,即由模擬曆法而來,《繫辭傳》中有專章清楚說明。宇宙間天地人時的互動變化,息息相關,絲絲入扣。夏曆可精密測定節氣物候的變遷,指導人因時養生順序工作,易占神機妙算未來發展的大小趨勢,億則屢中亦屬當然,實無足怪。

依易修行的終極境界稱為大人,《文言傳》釋云:「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離卦象徵文明的繼往開來,《大象傳》稱:「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恆卦演示天長地久的不易之理,《彖傳》稱:「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我與良露交遇多年,高興看到她日新又新,再出新書。《尚書大傳‧虞夏傳》的絕美謳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亂世中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願與良露及天下仁人志士互勉之。(劉君祖 謹序於甲午歲運夏曆七月)

本期目錄...

【新書推薦.之二】
 
天下之動貞夫一
──為忠胤《老子易解》序
◎文/劉君祖

忠胤去年秋出版《易經解經》一書,邀我作序:「修辭立誠,貞固幹事。」時隔一年,又完成這本《老子易解》,篇幅十一萬字,工作忙碌之餘,還能如此勤于著述,令人心喜。台灣習易學生中,他算是頗為資深的一位,快廿年了吧!我們成立學會,春秋兩季辦研習營,設定論述主題,他幾乎每次都有整理的心得呈現,且皆言之有物。行文風格簡練篤實,文如其人。他是華商資訊大廠宏碁的工程師,理工背景的訓練使其論述不沾虛浮妄誕,讀來心思安靜,值得向讀者推薦。

對華文經典有興趣熏習的人,都會感知《老子》書中與易理的共鳴共振,雖然五千言全未提到《易經》,字字句句卻彷彿浸泡在卦爻交織總匯的易理汪洋中,時時觸動靈思,體悟印證而有所得。易為群經之首,百家之源,儒道宗師孔子老子深受影響,蘊養核心創意,結合自身體驗開宗立派,本即華夏文明傳承光大的實情。

史傳孔子曾向老子請益,受啟發甚大,對老子的修為境界有猶龍之讚嘆,今本易傳中還有明顯證驗。老子書中常稱一,理解甚麼是一,成為悟道的關鍵。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為和。」既稱道生一,道就不即是一,否則語法語意都不通。22章:「聖人抱一為天下式。」10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14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39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抱一混一得一,天清地寧;偏離失落了一,就是當今之世的天災人禍不斷啊!

《繫辭下傳》首章:「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這與老子得一之道,豈非完全相通?老子分析完利害後,叮囑「其致之。」明道之人一定得致一,好好體悟發揮一之道。

《繫辭下傳》第五章記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這是解釋咸卦九四爻,人的感思無盡,學派眾多,體悟真理大道為一,實可並行不悖,殊途同歸。該章往下又解損卦六三爻:「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言致一也。」致一則生生不息,天地萬物皆然。《繫辭下傳》第九章論憂患亂世,稱:「恆,德之固也…恆以一德。」孔子在《論語》中兩次自謂其道一以貫之,作春秋則標舉大一統,這些一都不可等閒而視之,與老子得一之一關係密切。

《老子》本文中用字涉及不少卦名。2章:「前後相隨。」4章:「解其紛。」27章:「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15章:「豫兮若冬涉川…渙兮若冰之將釋。」16章:「萬物並作,吾以觀復。」29章:「故物或行或隨…聖人去甚,去奢,去泰。」30章:「師之所處,荊棘生焉。」42章:「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43章:「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48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52章:「塞其兑,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兑,濟其事,終身不救。」56章:「塞其兑,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54章:「修之於邦,其德乃豐。」77章:「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則奉有餘。」師、泰、豫、隨、復、解、損、益、豐、兑、渙各卦都上了榜,若習易者熟悉這些卦義,很容易就理解老子的主張。另外,雖然沒提坤、謙二卦的卦名,全部《老子》可都貫串濔漫著順勢用柔、謙讓不爭的思想。

易與老子的關係太密切了!忠胤此書多已揭露,讀者善用心的應能體會。他解老時還引用到四書、孫子兵法等其他經典,這也非常自然。誠如他自序標題;「一致百慮,同歸殊途。」中華文化的傳承本即如此,不識者全在門外,終身不睹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劉君祖 於夏曆甲午年八月)

本期目錄...

【老子易解作者序】
 
一致百慮,同歸殊途
◎文/李忠胤

老子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老子所言之易知與易行為何?道法自然也,其理甚易知;捨我私,寡其嗜欲,此事則易行!

本書是繼去年《易經解經》出版,個人的第二本著作,雖然從開始撰寫到完成,期間似未超過一年,但實際上我是從寫第一本書的後期,就已同步著手準備這本《老子易解》了。至於為何當初會有如此計畫,實是因為《老子道德經》與《易經》本就義理貫串,互為發明,可以合而觀之,且二經皆是在講述道法自然之義。

何謂「道法自然」?歷來凡讀老子道德經者,多視此句為本經之主要中心思想,也認為大道之用的要義即是在此。雖然這樣的認知是可從的,只不過大多數人卻把這句話意思理解為:因天地之道乃法「自然」,所以人也要懂得順隨自然之理,而採取一種所謂「無為」的態度,來面對人世間的紛紛擾擾。但這就是「道法自然」的真實義嗎?

其實,老子書中所提到的「道」,有兩種不同的含意:一是指那個能始生天地,可以為萬物之母的先天之道;另一則是聖人之治道。而「道法自然」的道,指的就是後者這一個能治國、平天下之治道。至於,「自然」者,才是做為「道」之象徵。也就是說,所謂「道法自然」,意指聖人之治道乃法天德作為,即為政在上者知效法天道自然之理,而以誠正無我私之德當治道,人民將會順服其治。

瞭解了「道法自然」原來是指聖人之治道乃法「道之自然」,那麼老子又是如何解釋這一個先天之道呢?老子一書又稱《道德經》,所謂「道德」者,道之德也,即道所具備的諸善德象徵之意。老子解釋:「道」乃「不自生」,是自無始以來就既存,也是一切生生創造的本源,能為天地根,以及變化晝夜與寒暑四時,更能化育天下萬物。

然而,「道」卻是惟恍惟惚,無形無相,不可道,不可名,猶如空無般不存在。老子同時也稱道為「玄德」,而玄德者,即《易經》所云的元德也。老子在其八十一章、五千言中,不厭其詳地反覆說明何謂道、何謂玄德?大體而言,若能把握住如上述之道乃生生善長、不可道名等諸要旨,也就猶如執持了探索老子高妙精義之關鍵鎖鑰。

讀老子道德經還有一須特別注意處:若懂得「正言若反」這句話的意思,就不會再誤解書中許多章句所要表達的真正涵義。所謂「正言若反」,是指我所說的話都是正道之言,但卻看似相反之意。至於為何字面上的意思,會誤解成與實際道理相反?這是因為未能辨其本末之故。

例如,第十八章云:「絕聖棄智,民利百倍。」表面意思像是要絕棄聖智之美名,人民才會得利百倍。事實上,此句是指上位者能啟迪民智,教導人民彼此義利互助,這才是真正的「民利百倍」,同時也是治民之立其本。而當民智開啟,人民已講信互助,這時又何需聖與智者的治理,故可棄絕之矣!

第六十五章云:「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表面像是指為政者不要人民多巧智聰明,人民應保持著愚而蒙昧,才不會難以治理。事實上,這句話真正要表達的反而是指上位者應去其私心巧智,而以誠正之樸做為人民榜樣,人民則是可以自由的發展,並不會受到上位者的限制或擺布。

老子書中還有其他多處類似這種表達方式,倘若懂得何謂「正言若反」,以及能「辨其本末」之義,就可瞭解為何老子所說之言,確實是很簡單易知。

本書命名《老子易解》,除了寓意將以簡易語句解釋經文之義外,同時也因書中多引《易經》卦爻辭象輔助說明各章句。當然,雖說是藉《易經》象義解釋《老子道德經》,但因二經本就義理相通,讀者也可以旁通其則,而取《老子》之義詮釋《易經》,乃至廣及《四書》等其他經典,亦無不可。

老子與孔子皆古之聖人也,聖人之論道說理絕非高遠虛玄,雖然「道」乃玄深奧妙,但其理知之不難,行道而非不容易,吾輩若知法聖人「為而不爭」之德,無我私以利益眾,能夠恆以實踐之,將可體會道即在此。

本期目錄...

【志學集‧之一】
 
台中讀書會十月份讀《震/艮》二卦綜論
◎文/方威智

震艮二卦,震中有艮,艮中有震,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從動靜之中看到我們自己的生命。

震,是雷,是地震,是行動,是長子接班,經過震撼教育之後仍能有驚無險,掌握主權不喪匕鬯,學得經驗站穩腳步,再次肯定自己生命的主宰,己立後能立人,能延續香火,能守宗廟社稷,這是掌舵者的考驗,為社稷憂、為百姓憂,絕不能棄船。六二為的是自己性命身家而躋於九陵,就比較靈巧務實了,不過大多人還是會因為感情用事,未能及時停損斷尾求生,最終後悔莫及,這是六二的功課。面對環境的變化,人事物的考驗,讓我們確立自己生命中的「獨」,看清楚我們自己的位,去做該做的事。

艮是時止則止、時行則行,重點在動靜不失其時,但,就是那抓不住的心,克制不住的情慾,讓我們發而皆不中節。從自己身體開始吧!從視聽言動開始吧!從忌憚開始吧!最終理想放在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敦艮。哪會那麼容易?不過,自己的功課,還得自己願意去做。

易經到底教我們什麼智慧?我們該當如何面對自己的生命?謝金勳學長告訴我們看看乾卦九三爻,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每天切磋琢磨自修道學,反復其道以止於至善。

十一月我們來看看八純卦的最後一組《巽/兌》二卦綜論,歡迎您一起加入!

主 題:《巽/兌》二卦綜論
日期/時間:2014年 11月19日(三) 7:30 pm 開始。
地 點:裕民汽車
地 址:台中市西屯區文心路三段456號(2樓會議室)

本期目錄...

【志學集‧之二】
  那天我們一起學衍卦
◎文/張中安

十月五日週日下午於咸臨書院,我們聯合報易經班舉行了第二次的讀書會,主題為大衍之術的練習。午後,同學們帶著各自的「法寶」陸續抵達書院。師母貼心地為我們燒了壺普洱茶,沸水咕嘟咕嘟地響著,熱氣蒸騰,頓時室內茶香四溢。

五十個小物件在每位同學的桌面上鋪展開來,有小白石、有圍棋子、有烤肉籤、有短木棒。大家一同開始練習衍卦,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一步一步地操作,沒有絲毫馬虎。「我這樣分對不對?」「右邊記得先取出一顆棋子。」同學們自動地分成兩兩一組,相互幫忙,師母也在各桌前來回走動提供指導與協助。上課時看老師示範衍卦簡單,自己實際操作起來便發覺處處皆需留心。

練習完畢,同學們決定合占一卦。投票後題目鎖定台北市長選舉結果,分為兩個題目問。每一爻都由一位同學至講台前推衍。負責的同學無一不聚精會神、恭謹莊重地分合那四十九根竹籤。其餘的同學們也都專心致志地想著問題。書院內烹茶的沸騰聲頓時被一陣無比厚實的靜謐覆蓋住,只剩分合的竹籤擦過桌面的聲音。經十二位同學的努力,我們占出了兩卦:〈兌〉卦君位為9、〈大壯〉卦三、四爻為9、上爻為6。然而衍卦容易斷卦難,同學們拼命地翻書、解釋,最後還是雙手一攤,請師母當場幫我們call out給老師,請老師解惑。聽完解釋,同學們自是憂喜自知。雖然許多同學有些面露愁容,但讀書會要結束前,大家都還是興致勃勃地預約下一次聚會的時間與內容。

我們這班何其有幸能在老師、師母與學會的協助下舉辦讀書會,也何其幸運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學習易經,並在週日下午的咸臨書院度過充實、愉快的時光!再次感謝老師、師母、學會和各位同學!

本期目錄...

【學會最新公告兩則】
 
 

劉老師將於11/6開講《莊子》

◎編輯部

劉君祖老師在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講授的道家易學課程已完成《老子》全書、《黃帝陰符經》及《管子》白心、內業、心術篇講授,11/6周四下午將開始宣講《莊子》,並以郭象注為主,發揮內聖外王的應世御事妙意,魏晉時以易、老、莊為三玄,本次課程注重以易證莊,期能處亂世而圓融無礙。歡迎各界報名上課。

開課時間:2014.11.06起每週四下午3:00~6:00
課程費用:20堂共14000元
洽詢與報名:02-23957395(週一到週五,每天下午兩點到五點上班),
email:service@iching.url.tw,報名請註明姓名、聯絡電話。
上課地點: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台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捷運善導寺站6號出口。
繳費辦法:
匯款/ATM
戶名: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銀行:國泰世華銀行(013)華山分行
帳號:118-03-500007-1【繳費完成後請電郵至::yhhsia@moeaboe.gov.tw並留下姓名及聯絡電話,若是以ATM繳款,請順便告知卡片"後五碼"數字】

本期目錄...


12月3日起劉老師在台中開講《老子道德經》

◎編輯部

這次細講全本老子道德經帶領您進入老子的世界,完全讀懂老子的核心思想!老子是宇宙級的大思想家,生平神祕難測,所著道德經五千言述理深刻精微,幾千年來撼動無數人心,影響無遠弗屆。

若您不想錯過這樣的學習機會,請洽詢0932-643202方先生報名參加

主 題:《老子道德經》
日期/時間:2014年 12月3日(三) 7:00~10:00 pm
地 點:裕民汽車
地 址:台中市西屯區文心路三段456號(2樓會議室)

本期目錄...


劉老師空中開講,歡迎收聽!

◎編輯部

劉老師在News 98台灣全民廣播電台(FM98.1)「九八講堂」的節目每月第一週週六上午8:00-9:00播出,歡迎收聽。十一月份播出時間為11月1日。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www.tweching.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