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課教到井卦、鼎卦,發現這兩卦有許多關連之處,頗能發人深省。
首先,六十四卦中,井與鼎是唯二以實物取名的卦。
兩卦的下卦都是巽木;上卦分別有水成井,有火成鼎。
巽,入也,柔皆順乎剛。繫辭傳曰:「巽稱而隱。」「巽以行權。」大象傳:「君子以申命行事。」所以,下卦巽是有低調、深入開發,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之意。
上卦之水火為乾坤之用。如何用?
井,巽乎水而上水。易程傳「井之道,上行者也。」
水代表資源,名間諺語「遇水則發。」但「水流濕,火就燥。」「離上而坎下。」水流就下。井卦則要巽水上行,將地底不為人知的資源,運用工具,取水上行。
井卦「陽剛為泉,上出為功。」初爻陰居下,上無應與,違背此道。二爻雖剛中有泉象,但上無應援,且親比於下初六,為「不上而下」之象,且「甕蔽漏」,無可用之器物,只能養小魚蝦。這是初、二爻在「地」之位,代表天然資源的本始現象。
三爻「井渫不食」,四爻「井甃」是在「人」之位。充分展現人為努力,開物成務的方法、條件;「王明」需要英明的領導人運籌帷幄,更是一個關鍵。
直到上面「天」位的五爻「井洌。寒泉食。」才真正取水有功,上爻更進一步「井收勿幕。」從家天下到天下為公,可謂人為的意志,展現天道之功。
所以,井卦要違反水性自然就下之象,運用天工開物,取用不竭,養而不窮。
鼎卦同樣利用人為的力量,取用火之功。「以木巽火,烹飪也。」烹飪重火候,以成就美食,要大方分享,著重分配「大亨以養聖賢。」鼎卦「柔進而上行」,與井卦相同要往上行,但著重配合火性,發揚離火之功。
位於鼎卦「地」位的初爻「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皆有從缺點中製造優點,把錯的事情做對之意;二爻「我仇有疾,不我能即。」也有火中取粟,要注重時機點的配合與掌握。
在「人」位的三爻,處處充滿矛盾與轉化。「鼎」與「革」之對比,原應虛空的「耳」與「塞」的對比,「雉膏美食」卻「不食」的對比。所幸「方雨虧悔」,人為時機點的選擇與轉化,終能得吉。
四爻則是負面教材,因人的德性、智謀、能力不足,卻賦予不堪擔當的重任,反而「覆公餗」誤盡天下蒼生。
直到「天」位五、六爻的「金鉉」「玉鉉」,始將離火克盡其用,盡其功。
井卦取水、用水,要將水轉變為寒泉,質未變,注重的是工具掌握,井繩、瓶是要件。
鼎卦用火,鼎本身是工具,材質為先,是否能通過火的考驗,顛趾、耳革、折足都是試煉的關鍵。
至於人為意志貫徹,時機的配合,巽卦的基本功,同樣是井卦與鼎卦的重點。
序卦傳中,兩者分別是要解決綜卦的問題。即井卦的開發,可以解除困境;鼎卦則要安定革卦後續的動盪不安,建立新政局、新氣象。是水火通過人為努力的轉化之功。
序卦傳還特別將此兩卦,透過革卦做巧妙的連接。
井卦有「鑿井而飲,耕田而食」,一般庶民汲汲營營為生活奔波忙碌之象;鼎卦則有居廟堂之上,王公貴族一言九鼎之象。居其間的革卦,是翻天覆地,由下而上徹底的大轉變。也象徵市井小民如果對現實不滿,會揭竿而起,把當權的皇帝老兒拉下馬來,重新建立新政權,這就是民主的濫觴!
水火無情,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火可燎原亦是文明的起點。多研究井與卦鼎卦,可了解人在天地之中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