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教易快三年了!原本發願要「掃除死角」,將經傳中不懂的地方全部弄通。後來發現,這個願望不容易實現,因為許多新問題鑽出來!最近教到離卦,四爻、五爻就是如此。
四爻的字義明白好解,可是為什麼如此安排?有何意義?
四爻不是繼明、明兩作的開始嗎?為什麼用「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是毀滅?是昇華?要否定肉體、物質、有形文明的一切?是人文化成必經的粹鍊?是成住壞空的空?代表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其他更好的開始嗎?
這把火從何而來?燒掉什麼?一定要燒嗎?燒完會像森林大火一樣產生好處嗎?
為什麼要用那麼多的「如」?卦爻辭不都是羚羊掛角的象嗎?還有描述不足,要用「如」比擬的嗎?那這五個如字串連起來的是什麼境界?某種心境?是自己未曾經歷?一般人可以體會嗎?還是不敢也不願進入,以致不能體會?
四爻爻變為賁卦,正好四爻是爻辭用「如」字第二多的爻「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兩者對應就是解答嗎?馬是心,皤如、翰如的韶光易逝、時不我與,是離卦四爻的起因嗎?
賁卦曾經光彩奪目,四爻仍在絢麗的峰頂;離卦無形的太陽升起,是通過這種形式嗎?突如其來如是指賁卦四爻不知收斂的下場嗎?這兩者間的轉折如何?
賁卦「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與離卦「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是藉此巧妙的連結嗎?
再說五爻「出涕沱若。戚嗟若。」
身在離卦君位,重明之中應為一片光輝亮麗,為何哭得這麼辛酸,這麼戚苦?為誰而哭?為下卦還是受四爻影響?為天下蒼生而嚎啕大哭?是感情奔放,還是感同身受?是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而哭?
是真的哭嗎?有必要演戲哭假的嗎?「如」還沒完全懂,又來兩個「若」?上經即將結束,爻辭作者辭窮了嗎?到底要造什麼「象中之象」?
此爻一變為同人卦,五爻也在哭。還好是「先號咷而後笑」,結局圓滿。但為什麼愛哭的領導都湊在一起啦?離卦、同人卦都是光明磊落、大格局的卦,怎麼君位要以出涕、戚嗟、號咷的方式表達?
這與離卦「柔麗乎中正,是以蓄牝牛吉」有關係嗎?要描述柔中之柔,順中之順,兩個「若」是表現方式之一嗎?同人卦「唯君子能通天下之志。」五爻應該是做得到的,而哭哭笑笑,是否就是休戚與共的表述?
再來,離卦四爻就是互卦大過卦的三爻和五爻,又代表什麼意思?離卦四爻、五爻齊變是家人卦,五個如加上兩個若字,帶進家人卦是什麼境界?
再順著想下去,為什麼屯卦、賁卦、離卦、晉卦、萃卦的爻辭,要用那麼多的如字?有什麼共通的特性?又,易經談到「孚」、「威」的時候,為什麼也常用「如」、「若」字?「有孚孿如。」「厥孚交如,威如。」「有孚威如。」「有孚顒若。」「有孚發若。」………?
想不完!終於知道劉老師為什麼說,睡覺時不能想易經,會失眠!
【附記】
經常在我自問時,答案也隱約浮現。譬如孚、威常用如、若,就想到有孚要能誠于中,形于外,表現方式何止萬千,「威如」只是其中之一。重要的是,要孚的對象感受得到。而威不是耀武揚威,是易而無備,是望之儼然,是不重則不威,用「如」字就貼切了。
希望大家一起來思考,相信讀易時,有些答案要自己造。在找到自己的答案的同時,是不是易經又幫我們開拓了個人的見解,扎實個人的中心思想體系呢?這是今天最後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