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電子報 第十期
2011.08.01 出刊
■ 【劉老師的講學動態】:神州大易首屆菁英班記行 ◎圖‧文/閻以炤
■ 【學會活動紀實】:側記2011東亞青年儒家論壇暨研習營 ◎文/編輯部
■ 【學易筆記】:陳文茜瘦身,噬臘肉,遇毒 ◎文/周逸文
■ 【學易心得】:揭開《易經》的神秘面紗 ◎文/楊蓓苓
■ 【樓醫師專欄】:早上起床,五項自我健檢 ◎文/樓園宸
■ 【學會公告】:研習營徵稿啟事 ◎文/編輯部

【劉老師的講學動態】
 
神州大易首屆菁英班記行
◎圖‧文/◎ 閻以炤

2010年北京愛知堂文化公司負責人崔正山先生希望在北京開辦《易經》班,請劉老師前往授課。我們知道中國雖在全世界開辦七、八十個孔子學院,但沒有講經,僅僅是教中文。所以去北京敎《易經》,對劉老師是頗有意義的事。

2011年春天,崔先生積極招生,本會理事劉慶平先生在北京工作,也請他幫忙推廣。2011年四月確定七、八月兩個月,每兩週上課一次,每次兩天共計12小時,主題為《易經》與管理的高端研修,課程重點包括:

一、《易經》與〈易傳〉的源流及導覽。
二、《易經》占卦與斷卦。
三、《易經》在人生立身處世的運用。
四、《易經》在企業經營策略與決策管理的應用。
五、從《易經》論未來學與預測學。
六、談人生或企業的危機防治及風險管理。
七、問題解答和實務研討。

2011年7月8日上午飛北京的飛機延遲一小時起飛,讓接機的崔先生久候。入住北京郵電大學附設賓館北郵科技大廈,途中在怡紅院館子吃烙饃(單餅)包烤鴨,菜有黃瓜絲、青蔥,放上甜麵醬,餅香肉薄入口即化,配上涼拌芹菜,美味至極。下午四點劉老師大學好友曾國隆、馬湘東夫婦,特地來帶我們去參觀2008年北京奧運鳥巢體育館,沿著周圍像條龍的人工河漫步,晚風徐來,好友閒話家常,不經意走到水立方奧運游泳館,水藍耀眼,內部有給大眾戲水游泳的泳池,好不熱鬧。

晚上國隆夫婦邀請崔先生、劉慶平父子、毓老師義孫女董華春夫婦,以及他們商界中外朋友,陪我們在北京牡丹園捷運站附近的" 聽蟬軒 "用餐,仿古建築庭園甚美,曾太太個性豪爽,人稱" 小馬哥 ",她特別愛在庭院用餐,蟬鳴滿月,涼風習習,美酒配上創意菜辣湯蝦仁、元白菜爆粉絲、泡椒豬蹄、小炒豬肝、清蒸桂魚,滿座盡歡。慶平兄研究中醫和《易經》,飽讀詩書,劉老師為隔日《易經》課寶嗓,請慶平兄開講。一旁崔先生頻頻暗示,要劉老師早些回賓館休息。

7月9日在賓館用完早餐,直接到賓館會議室上課,學生有來自吉林省長春的父子檔,也有建築師、電子業高階主管、電視台製作人以及生物科技業負責人等各行各業的;在基礎上有的過去曾聽過劉老師的講座,有的已買臺灣耕心藝術欣賞工作室,林靜華小姐陸續為劉老師出的" 易經64卦完全學習 "DVD在家自學,所以此班也是臥虎藏龍。劉老師上午教授《易經》卦爻的關係,以及易傳內容。下午敎占卦,主題是今年下半年大陸的經濟如何?大家用主辦單位為大家準備的工具,合力占一個卦。劉老師每爻請一位同學上去占,下面也有同學心中想好問題自行占卦,連在場崔先生的夫人也依劉老師的教導占卦。有人問占申請博士後研究的學校能成功否?得不變的既濟卦,想必會成功;有人問下半年做生意是否順利?得到的結果都不錯,頓時學這些《易經》理論,變得有些興趣。


(劉老師在神州大易菁英班講課。照片提供/閻以炤)

9日晚上與崔先生合辦《易經》班的夫婦,請我們在清朝容壽公主"格格府"內吃滿漢全席,先上四果,再上四點心(豌豆黃、窩窩頭、蕓豆糕以及驢打滾),最好吃的是堡的老鴨湯,大家喝過一碗,再下一盤小餃子,吃得很飽足。透明玻璃外中庭,有著清裝宮女表演宮廷舞蹈。飯後參觀最後一進,公主生活起居之處,吃飯用八角桌金盤金碗,富麗堂皇,屋的正中央有太師椅,供人拍照。

9日、10日劉老師教授乾坤兩卦,內容太多,沒能講完,決定7月24日再講。晚上一位周女士請吃飯,仍在聽蟬軒,席上有位做投資理財的金曉鴻女士,平日在清華大學國學院上課,是劉老師去年到人民大學演講認識的,閒聊得知大陸國學熱,許多大學辦國學班,最近有些退燒;本來北京人很有文化底蘊的,近十年拼經濟顯得有些浮躁,希望能再沉澱下來。

7月11日上午8時30分崔先生開車帶我們前往承德避暑山莊,遊覽清朝的夏宮。車程2小時30分,走的是京承高速公路,由於是星期一車少路好,沿途只見叢山環峙,北京依此憑障修長城,抵禦胡人,是頗有頭腦。路旁有景點司馬臺長城,我們一天來回無法停留。

過了11點,車抵承德市區,到處繁華一片。百姓靠避暑山莊景點做生意,要不就在當地大企業承德鋼鐵公司上班。據導遊周小姐說一年僅工作半年,中國"五一"長假到"十一"長假,剩下半年在家摀白。中午在當地" 大青花餃子 "連鎖店吃青花煎餃,青江菜餡兒,周小姐建議我們點真正滷水做的農家大豆腐、蚌殼蒸蛋,都是大盤大碗,四人根本吃不了好多,但頗為快足!依滿人規矩,先拜廟再進宮,我們先看外八廟之首普寧寺,俗稱大佛寺,是座漢藏結合式的寺廟。清乾隆皇帝信藏傳佛教喇嘛教,決定仿西藏三摩耶廟建普寧寺,取普天安寧之意。供奉的是柏樹雕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兩旁左是娑竭羅龍王幼女,右是善才童子。不准點燈,只有陰曆年三十,點上長明燈祈福,兩邊牆上千尊泥製金漆小佛像,日本侵華全搬回日本,現在擺的是再製的。我們登上二樓,清楚看見這尊23米高的佛像,兩側各有20隻手,掌心各有一隻眼睛,代表25種因果報應,表示觀世音手多、眼多、智慧多,神通廣大,有求必應。

1時30分,再花3小時參觀皇宮和園林。避暑山莊經康雍乾三代盛世建築,1820年嘉慶皇帝死在"煙波致爽"樓後,自此塵封40年。1860年英法聯軍,咸豐皇帝逃至熱河,在此簽下喪權辱國的" 北京條約 "和" 中俄璦琿條約 ",1861年慈禧太后在此策畫" 辛酉政變 ",自此獨攬大權。1900年八國聯軍搜括清廷,第二年慈禧太后用188輛車,將避暑山莊寶物運送回京,此地殘破無物,倍受冷落。1994年避暑山莊和外八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避暑山莊正門,康熙大帝題匾為" 麗正門 ",取《易經離卦》彖傳:「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之意。南面中門上有乾隆皇帝以滿、漢、蒙、藏、維五種文字刻的"麗正門"。正宮主殿上有康熙皇帝題額的"淡泊敬誠",以約束自己。皇家歲月,處處限制,如今開放參觀,風景大不同。遊宮殿區,再遊林區,古木參天,包小車繞林近看虎皮宮墻,行至高處遠望小布達拉宮,就如西藏宮殿一般。乘船遊湖回到文淵閣,買些人稱御香的金絲楠木香,劉老師說此地編四庫全書似乎太小。回程我怕崔先生太累,一路跟他聊天,他還真的精神振作開回北京。

7月12日上午參觀神玉博物館,私人收藏,不對外開放,據說是清宮裏的寶物,滿清信佛,所以有翡翠雕的觀音,白玉雕的佛像,件件精品,聽解說者完整介紹,融入其境。午餐就在樓內餐廳享用,此行乃金曉鴻安排招待,她的好友作陪。最後我們央請北京音樂學院古箏老師為我們彈奏兩曲,真是高山流水,鏗鏘至極。


(一行人參觀神玉藝術館。照片提供/閻以炤)

下午劉老師接受法國心靈雜誌總編輯王琿小姐專訪,她先生是導演,還在亮馬河畔開咖啡館,裡面有各種國外精采的DVD,屬小眾文化。王小姐的雜誌今年創刊五週年,她要劉老師說說"五"的意義,劉老師從陰陽五行說到韓非的五蠹篇,中國近有五倫、五經,遠有如來佛的五指山,處處可見,不可勝數。

回到臺北,劉老師在易經班上課,說到他在承德普寧寺占卦,觀世音菩薩行是比卦五爻顯比,小龍女之行是大有卦一、六爻變,成恆卦,所以她忠心隨侍觀音。善才童子之行,是火水未濟卦動四爻,變成蒙卦,正是坎險進入文明之象。七、八兩月劉老師驛馬星動,到處奔波,倒也見識不少。


【更正啟事】

本會於2011年7月1日發行之第九期電子報〈兩湖學術交流記行〉一文中提及「清乾隆書院山長羅典,曾任二十七年山長,他所定的學規:"道統高於傳統,日看綱目數頁,通曉時務物理〈經世致用〉,參讀古文詩賦。讀書必須過筆,全課按刻蚤完,夜讀仍戒晏起,疑誤定要力爭 〈著重思辯〉。"」有部分錯誤,特更正如下:

清乾隆時擔任嶽麓書院山長的王文清先生,與王夫之、王運、王先謙並稱"四王",他所定的嶽麓書院學規如下:

一時常省問父母;一朔望恭謁聖賢;一氣習各矯偏處;一舉止整齊嚴肅;
一服食宜從儉素;一外事毫不可幹;一行坐必依齒序;一痛戒訐短毀長;
一損友必須拒絕;一不可閒談廢時;一日講經書三起;一日看綱目數項;
一通曉時務物理;一參讀古文詩賦;一讀書必須過筆;一會課按刻早完;
一夜讀仍戒晏起;一疑誤定要力爭。

本期目錄...

【學會活動紀實】
 
側記2011東亞青年儒家論壇暨研習營
◎文/編輯部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潘院長朝陽先生有鑒於現代化的四大結構和歷程:科技化、工業化、都市化和世俗化給人類帶來了深沈長遠的衝擊。世界重要的文明和思想系統,對此提出了他們的關懷與信念。儒家義理不但是中國最重要的文化核心價值,它也是東亞最重要的人文方向和智慧體系。孔子提揭創建的「仁義禮智」與佛祖的「般若慈悲」、基督的「博愛犧牲」,都是人類最崇高而具有宇宙精神的大智慧大道德。

二十一世紀的全球重大議題實是西方文明思想已出現諸多弊端,過當的個人主義和重利主義,已給世界帶來總體性危機,如同先秦的「周文疲弊」,當代資本主義的西方文明制度,已在諸多面向與層次顯出衰頹危敗的徵象。

面臨全球現代化文明的疲弊,作為中國和東亞國家核心人文價值的儒家,乃乘勢應運而起,快速地重新點亮人心,如初陽之喚醒大地。無論是臺灣當代新儒家之播植與新創、大陸二三十年來儒學之新生與興發,臺灣和東北亞的東亞儒學之重視和研幾,乃至於東南亞華人社會和學界之省顧,以及僑居地之儒學孔教等論題,甚至北美漢學界對於儒家傳統和新義的重視與闡揚,這種跨國界、跨地域,重新積極正視儒學的風潮,在在證明東方禮樂與仁義雙彰之孔孟儒家智慧和教義,已從悠久的傳統邁入當代,成為對治現代化文明之弊病的剛健良方。

然而儒家之道並非學院的論文創作,它是生活世界中生命實踐之整全之道,它是人在世存有,對應他自己、親人、他人以及萬事萬物的和諧之道。換言之,儒家不是學者的學究研究,它是人之所以安身立命,且與世界宇宙相融相合的一種功夫。且唯有真正在世人的身心之中通透貫達了這樣的功夫於天地人三界,儒家之道的學習也才有其意義。

進而言之,如同一個廣闊深邃的茂密森林,是其無限量的巨樹共同組成,而這無量巨樹,則都是從樹種及其幼芽經歷長久生長之年歲而形成;儒家之道的振興和發揚,不在老儒碩學肩上,而應該在廣大青年儒子年輕豐沛的生命之中,因為青年儒子才是從儒家之種子萌動而出的幼芽。而這顆種子以及其幼芽是需要栽培澆灌護育的。是以潘院長倡議籌辦東亞儒家青年論壇暨研習營,並於五月十八日與本會創會理事長劉君祖先生走訪武漢大學、嶽麓書院作會前連繫溝通。

整個活動於七月十七日至二十三日順利展開。本次活動共集合一百三十餘位對於儒學心存志業的東亞青年(包括台灣、大陸、香港、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於一堂,其中除大學及碩、博士生外,不乏中學校長及已任教的教授,在一週的研習營活動中,有實際的禮樂施作,如在師大林口校區會場的拜師禮、在新竹朱子祠的祭祀朱文公典禮、在彰化孔廟的祭祀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典禮、在鹿港考察文開書院、在和美考察道東書院,這一系列的禮樂活動,讓青年儒子在躬身施作的實際體證中認識儒家的尊道之行是非常莊重且又親切的文明舉止。

另外,活動也包括參訪南投埔里的佛教大叢林中臺禪寺,在直接觀賞、敬禮佛菩薩的法相中學習,並體證中土大乘佛法慈悲喜捨之般若精神在當代世風迷離中接引人心向善的重要性。而佛教此種崇高的精神,亦是當代青年儒子必要體認的智德,與儒家德業具有互相會通之功。

效法古代儒家書院,本活動有課堂內的講座、論壇。講座課程如(1)「儒家經典」:即四書、易、禮等先秦古典以及宋明儒學如朱子學和陽明學;(2)「儒學與當代」;如全球化、環境生態、全球宗教倫理等。

論壇的內容,區分為(1)「青年儒家論壇」,又分為"儒學與東亞","儒學與世界",此論壇是由參與學員分組撰述的小型論文口頭發表,並由教師評論;(2)「學者專家論壇」,又分為兩場,一是儒家與生命教育,一是儒家與當代性,此論壇是由學者專家引言,再進行全場討論。與會學者專家有臺灣師大張國恩校長、華梵大學朱建民校長、中研院文哲所劉述先教授、世界朱氏聯合會朱茂男會長、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學院黃俊傑教授、國立中央大學哲研所蕭振邦教授、淡江大學中文系王邦雄教授、臺灣周易文化研究學會創會理事長劉君祖先生、湖南嶽麓書院鄧洪波教授、淡江大學中文系高柏園教授、國立清華大學楊儒賓教授、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楊祖漢教授、東海大學哲學系蔡家和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朱湘鈺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魏美瑗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信世昌教授、東吳大學歷史系黃兆強教授、中研院文哲所林維杰教授、慈濟大學林安梧教授,可謂集一時之盛。

研習活動結束後,參與同學各自展開各項參訪活動。其中,有十九位來自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湖北武漢大學,以及河南信陽師範學院師生,專程到本會參訪交流,受到創會理事長劉君祖先生、現任理事長鄧美玲女士等人親自接待。(資料來源:2011年東亞青年儒家論壇暨研習營研習手冊)


(由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周之翔先生代表贈送本會嶽麓書院學規拓本。攝影/周逸文)


(與會學生參訪本會,並向劉老師提問請益。攝影/周逸文)

本期目錄...

【學易筆記】
 
陳文茜瘦身,噬臘肉,遇毒
◎文/周逸文

接到電子報邀稿的電話,心裡有些惶恐,但想到理事長鼓勵我:「讓寫作成為一種能力」,只好硬著頭皮試試看了。想了一個禮拜,我想大家對本月熱門新聞「陳文茜為何會瘦身成功?」一定很感興趣吧!某同學特為此問占,得到不變的〈隨〉卦:君子以嚮晦入宴息,隨時之義大矣哉。宴是安,是安居、休息,不是大吃大喝,隨自然時序規律運作,該休息就休息。老師自己所占為〈噬嗑〉3: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吃臘肉應為象徵意涵,瘦身應該和飲食有關。先王以明罰敕法,當然要嚴守紀律,節制飲食,然後得到容光煥發的成效。六三的意涵是用甚麼加工法達到了效果呢?是整形,還是打肉毒桿菌?我想應該是多管齊下吧!〈噬嗑〉也有真實社會激烈競爭之象,必須用各種手段搶食資源,但也可能招致災禍。人為了建立鮮明的自我形象必須努力不懈,也確實是痛苦的,但也激勵不少女性,努力終能達到目標。

當然,老師講得這麼精彩,不能只記得「陳文茜」,那天課程的重點是〈觀〉,這也是我特別有印象的卦,大學跟研究所讀的「觀光學概論」中確實讀過「觀國之光」,但沒有認真瞭解其深意,原來「觀」必須低調、沈潛,深入學習;「觀」是用心看,是諦視,也就是仔細察看,先剝除外表,才能看到核心的真相。透過觀光學習各國之長處,閱歷豐富而後才能提升自我。留學也為觀光,兼容並蓄學習精華而出類拔萃,光與暗同時存在,需知幽明之故,從冰山一角推論其它看不到的地方,學習光明的一面,也要有遏惡揚善的認知。如果只是把錢花光,而沒有利用觀光的機會提升眼界,那就白走了一遭。「觀」也要經過團體的學習,組成雁行團隊,從小我到大我而自在,人生才能觀我生而追求無咎。省視我們每天的生活,可以透過媒體及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觀看天下事,但卻很少用心察看事物,仍然不自覺地用「童觀」及「闚觀」的偏見看待事情,隨著別人起舞,失去中立的觀點,要從下卦提升到上卦,可真不容易。

〈觀〉走到最上爻,是更難修練的一關,如果沒有包容器量,產生了嗔心與嫉妒心,就不能與他人和平共存。〈觀〉6爻變為〈比〉,比較心是造成情緒不平的重要原因,跟敵人、家人或同志比較,與他人爭名、爭利,較量之心則啟動下一卦〈噬嗑〉,志未平,即是修為不夠的表現。論語泰伯篇:「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老師還提及哥林多前書十三章:「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是許多人的座右銘,之所以為座右銘,是因為做不到。大家聽了,也是心有戚戚焉。老師感慨說,這麼多學生學了易經,仍然逃不過金融海嘯的襲擊,人的貪、嗔、痴、慢、疑俱全,改變習性真是不容易。

寫這篇文章,本想將老師精彩的講課內容摘要紀錄即可,但實際做下來,才知道非常不容易。六十四卦是立體的,老師的講課條理也是多維而快速旋轉的,即使反複聽好幾次上課錄音,仍無法很有條理的整理出來,再回頭看過去石粵軍的上課筆記,更加佩服其歸納、統合分析之能力,更感謝其不吝分享筆記,對於後進學習者有莫大之助益。本篇僅就自己所能理解的一小部分內容,慢慢寫下來,如有不足或有表達錯誤的地方,請諸位學長姐不吝來信告知,感謝!lowersh6336@gmail.com

本期目錄...

【學易心得】
 
揭開《易經》的神秘面紗
◎文/楊蓓苓


【心靈低語】……自從學易經以後,一直傻傻地期許,有待一天,當我到達人生的終極站時,儘管我帶不走天空中的一片雲,但卻可以帶走這暗藏玄機的密碼,作為我來生的智慧根苗。

當初,我是無意識地踏進《易經》的玄妙世界,如今我是有意識地想深入這個高深無比的華麗殿堂。

說來有些難為情,在我的想像中,《易經》是給中文系的人讀的,唯有專學中文的人看得懂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一般人只有望書興嘆的份兒。如今,每當我向身邊的親朋好友說自己正在學《易經》而無法參加某些聚會時,看到他們驚訝而不可思議的肅穆表情,直教我有一種虛榮心出竅的竊喜。老實說,為了維持這份虛榮,這一年的學習過程中,除非不得已(爸媽的生日),我盡量堅守不翹課原則。

記得上劉老師的《易經》課之前,無意中在我們家老爺的書櫃中抽取了一本泛黃的《來瞿唐先生秘本──易經來註圖解》,當時只是隨意翻閱,隨即就有一種令人頭皮發麻、眼睛發脹的感覺,真的是有看沒有懂的文言古書。當下還暗自慶幸讀大學時沒有從外文系轉到中文系(當時的確曾有這個念頭),後來為了平衡中西文化的差異,硬是選擇了嫁給教中文的老夫子,讓自己在中文的領域中也好有個耳入濡目染的機會。

逢到一個機緣,來上劉老師的《易經》課後,好像揭開了天地間的神秘面紗,感覺到《易經》真是人人皆可學習而易懂的經典。當然,這要歸功於劉老師活化古文化的教學功力。因此趁著還在學習六十四卦卦爻辭的初學階段,我又貪心地闖入劉老師錯卦講堂的大千世界。起初不見得都能跟得上老師的授課步調,要快速連貫卦與卦之間錯綜交互的影響,以及交叉比對的因果關係,但對我而言,每堂課都當作是聽一場精采的演講般沉浸其中。目前上到劉老師說的「第四個療程」,的確有進入易經3D廟堂的欣喜;在此,我不諱言自己曾下過小小的功夫,用「超記憶法」熟記卦名、卦形及卦序,的確提升了不少學習《易經》的興趣,我的幾位同學如德齡、秀玲都讚歎這個記憶法不錯用喔!

我們這期的班長—湯哲宇學長要我寫一篇學習心得報告,我素來是一個筆耕不勤的懶人,寥寥數語實在無法道盡這一年來上易經課的興奮學習心情,只衷心地期盼這部「群經之首」能在世世代代不同的時空源遠流長。

 

本期目錄...

【樓醫師專欄】
 
早上起床,五項自我健檢
◎文/樓園宸

我們這身臭皮囊都有使用期限。在日以繼夜運作、耗損的情況下,偶而也會出點小問題,發出一些小警訊,這就是身體在提醒我們該進廠維修了。

平常行、住、坐、臥時,我們很難感覺到肉體的感受,除非是生病引起明顯不適,否則一般人感覺不到肉體此刻的狀況。不過,有一個時機是絕佳的自我檢測時間,就是早上剛起床的時候。人剛睡醒的時候,雖然腦袋比較鈍,但肉體卻是一天當中最敏感的,如果這個時候身體出現某些不適的感受,就表示它正在透露出健康的訊息囉!

早上起床「胃遮遮」

大多數人都在早上七到九點起床,如果剛起床就感覺胃悶悶、痛痛、酸酸、刺刺的,也就是台語說的「胃遮遮」,這意味著脾胃功能差,可能有消化性潰瘍。因為七點到九點正是胃經流注的時辰,這時候「胃遮遮」代表空腹時間久,胃酸分泌較多造成胃酸逆流。以中醫來講就是胃氣不下降,氣悶堵在中焦這一帶。有這種情況的話,可以吃吃清燉牛肉來調理脾胃。用清水燉煮牛肉,不加任何調味料,喝湯吃肉。或是早上起床時喝一杯枇杷葉茶,作法是一斤枇杷葉煮1000C.C.開水,如此吃喝一段時間就可以把胃調養好。

早上起床手指僵硬

人睡著的時候,身體的血液循環較慢,如果又把手放在心臟以上,手就容易麻或是僵硬。當然某些疾病像是腕隧道症候群或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會造成手麻或僵硬。曾經有患者手麻到連筷子都舉不起來,到各大醫院檢查都找不到原因,後來到我這看診。我問他睡覺時是否把手擺在心臟以上,他說沒有。我請他回去用V8攝影機拍一下自己的睡姿,果然不出所料,他睡著時會把手舉到頭部。後來我請他睡前在手上綁鉛袋讓手舉不起來,再配合吃藥,一段時間之後就不再復發了。所以如果早上睡起來手會麻,建議先排除姿勢不良等問題,再去找醫師做診斷即可。有傳聞說起床時手會麻表示有自體免疫疾病的體質,例如類風濕關節炎或紅斑性狼瘡等,這是錯誤的觀念。有這種疾病的人手會麻,但不是會麻的人都有這種病,別誤會了。

早上起床喉嚨乾癢

有幾種情況會出現喉嚨乾癢,像是胃食道逆流,鼻子過敏,天氣熱吹冷氣等等。鼻子過敏的人,鼻黏膜及氣管黏膜都會比較乾燥也比較敏感,早上起床一遇到冷空氣刺激就會收縮發癢。有胃食道逆流的人通常也會「胃遮遮」,可以用上述方法調養。而鼻子過敏的人,早上起床可先把手搓熱,敷蓋在鼻子上20次,再用指尖按壓迎香穴20次,用溫水刷牙洗臉,就可以改善。至於吹冷氣吹到黏膜太乾的人,睡前在鼻腔內擦一點麻油就可以了。

早上起床頭暈暈

睡眠的時候血液循環最慢,心臟的血液搏出量也比較少,有幾個情況會造成睡醒時頭暈。一是頸椎有問題;二是頸動脈狹窄;三是睡姿(例如枕頭只睡一半);四是因天氣熱吹冷氣,頸部會變得較僵硬;五是心臟功能不佳。以上這些情況造成血液送不上腦袋,於是一起床就頭暈目眩。此外,梅尼爾氏症候群、胃不好,也會頭暈目眩。

有人會問說:胃不好關腦袋什麼事?以中醫角度而言兩者大有關係。中醫認為人體水分的代謝除了由腎掌管之外,還有一部分由脾來處理,所以暈車的人都會吐,這是因為脾胃不好,而不是腦袋的平衡功能不好,一般人常會如此誤解。中醫叫土剋水,「水」除了代表血液之外還包含淋巴、水分代謝等。如果土太旺時腸胃就會出問題,出現脾濕的情況,清陽昇不上去,濁陰就降不下來,這個體循環失常,就容易產生頭暈的症狀。

當心臟功能及腸胃功能差的時候就容易暈車。因為火不能生土,所以心臟不好的人腸胃也會差。心臟與胃是共用一個交感神經節,所以心與胃兩者互相影響。也因此只要吃太飽就容易心悸,這叫胃氣奪心氣,俗稱的「吃飽了撐著」,撐著哪裡?撐著心臟而導致不舒服。

早上起床口苦

這是由於膽火太旺或是膽汁逆流所造成。通常發生在喜歡吃燥熱的食物,或是工作壓力大、晚睡、愛生氣的人身上。當肝火太旺時也會連帶的使膽火太旺,如果長期口苦就應該趕緊找醫生看看。

膽火旺的人容易膽結石,有些人以為膽結石割掉膽就沒事,其實大錯特錯。體質不調養的話還是會產生結石,不是說開刀拿掉膽就沒事了。如果身體持續產生的結石沒地方去,轉而跑去塞住肝膽管那更麻煩,不只會痛,有時候還會形成惡性腫瘤。

結石是因為膽汁沒有被利用,持續積聚在膽囊。當飲食不當,肉吃太多,沒吃蔬菜、豆類、粗製食品時,就無法促進膽囊收縮,造成膽汁無法被利用。黃豆是很好的食物,多吃黃豆就可以促進膽囊收縮。即便是已經開刀拿掉膽囊的人,也應該多吃黃豆、葉菜,少吃肉,如此調養體質就可以避免相關的疾病發生。

人體是座小宇宙,內部非常的精微奧妙,許多時候看起來很正常,但其實它正隱約地發出警訊。懂得養生的人擅長觀察及感受這些警訊,並且能夠及早修復調養。只要把握這個原則,就能避免許多疾病發生了。

(本文承蒙樓氏古中醫網站提供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電子報讀友搶鮮閱讀,特此致謝。)

本期目錄...

【學會公告】
 
2011秋季研習營徵稿啟事
◎文/編輯部

猶記得2010本會秋季研習營第一次以「文明浩劫與人類文明永續經營」為研習主題,在高雄澄清湖舉行兩天一夜的研習活動。我們邀請了從事部落改造的原住民歌手吾由先生跟我們分享他的工作和歌聲。那晚,他的最後一曲是〈祖靈的眼淚〉,有同學說,唱到靈魂裡去了!

原住民的文化困境,可說是當今人類文明發展的「活化石」。就像已向聯合國申請列入人類文化遺產保護區的雲南元陽梯田,哈尼族人持續數十代而累積的農耕方式與生活智慧,在現代文明衝擊下,很可能只需要一個世代的時間,原本生機無限的生活,就會真的變成「遺產」──觀光客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演出」,而非生活實景。吾由先生的悲歌,唱的不僅是他自身與魯凱族,也是我們自身,與我們的文化祖靈。今年四月份,吾由先生已告別人世,他的歌聲已成遺響,再也沒有人能像他那樣,用生命,把〈祖靈的眼淚〉唱到靈魂裡去。

繼2010日本海嘯之後,極端氣候更為嚴峻的2011年,僅僅七月,卻發生了挪威恐怖攻擊與溫州高鐵意外兩件舉世矚目的重大人禍。還有多少天災人禍正在我們的起心動念之間醞釀形成?我們又如何藉著2012議題,從個人身心靈的安頓,到國家、社會的政治、經濟與教育文化,以至人類文明的發展延續,做一個深澈的反省?本會2011秋季研習營仍將延續「文明浩劫與人類文明永續經營」的大主題,希望同學就自身工作及其所關切的領域,繼續探索;也歡迎同學以《易經》與其它經典的學習為核心,不必嚴謹的論文形式,而以其它文體書寫,將個人的思見所得筆之於文。更歡迎同學以三、五人成一讀書小組或研究小組,就某一主題的討論辯難,作出讀書會的文字紀錄。

2011秋季研習營預定於十一月份舉行,請同學把握時間,用三個月的時間構思準備。文長不拘,截稿時間為研習營前十天。更確切的研習營舉辦時間、地點及相關細節,請隨時注意學會網站公告。文稿請寄:mling.teng@gmail.com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www.tweching.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