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電子報 第四期
2011.02.01 出刊
■ 【新書佈告】:易經繫辭傳詳解 -- 十年乃字 ◎自序/劉君祖老師
■ 【劉老師的講學動態】:論語開課(12/26) ◎文/劉美津
■ 【學會活動紀實】之一:觀復讀書會側記 ◎圖‧文/林文國
■ 【學會活動紀實】之二:333讀書會側記 ◎圖‧文/許淑慧
■ 【我的易學實踐】:堪忍世界喝一帖快樂湯 ◎圖‧文/林佩莉
■ 【每月講座】:柯玉芬講座預告 ◎文/柯玉芬
■ 【課程訊息】:錯卦/莊子/64卦 ◎文/編輯組

【新書佈告】
 
易經繫辭傳詳解
◎劉君祖老師

十年乃字──自序

《易經繫辭傳詳解》終於要出書了!從發心到初稿完成,迄今已快十年之久,中間翻修潤飾過幾次,一直沒有急於安排出版。並非刻意矯情,而是歲月忽忽,似乎每個階段總有當務之急,竭誠因應之後,一波未平恆是一波又起,就這樣推遲耽誤下來。這回決心要幹,將原先鋼筆楷書的舊稿鍵入電腦,再做最後一遍修改,終算定稿,交予北京朋友出書。大陸這些年國力成長,對中華傳統文化探求日殷,假以時日,文化GDP之成長亦當可觀,我也樂於在其間略盡心力,這也是本書先以簡體字出版的緣由。

俗云十年磨一劍,淬煉砥礪,期非凡品。《易經》屯卦外坎險內震動,象草莽初創,動乎險中大亨貞。二爻爻辭稱:「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美滿因緣靜待十年才成熟,創生之難,於此可見,本書研究成果,期望對中華易學有所貢獻。

〈繫辭傳〉為《易經》七種易傳之一,分上下傳各十二章,共四千多字,文辭優美,意境高深,自古即為研易者所尊崇。全傳闡揚《易經》基本理念,說明卦爻創作緣由,讚嘆通易之後功效之弘大深廣,且對神機妙算的易占亦有精采專論,可謂面面俱到。其中三章引用孔子讀易心得,發揮十九個爻的深湛義理,更是再好不過的經典詮釋。習易不讀〈繫辭傳〉,不知易理「宗廟之美,百官之富」。我自青年學易以來,三十多年裏,先後完成多種易學著作與論述,全經卦爻及其它重要易傳算是都解釋過至少一遍,就只〈繫辭傳〉還欠疏理。藉此機緣完成夙願,一抒懷抱,也是人生快事。謝謝多年易學師友的提攜鼓勵,願以此書與天下各方的讀者朋友們共。

劉君祖 於公元2010年7月末


(編按:本書目前僅有簡體版,正體版將由時報出版公司出版)

本期目錄...

【劉老師的講學動態】
 
【論語】講座的心得
◎文/劉美津

高雄耕心藝術欣賞工作室為舉辦【論語】系列講座所設計的DM,開宗明義寫著「【論語】可算是中國第一書,華人社會從孩提起就受其深刻影響,七歲讀論語,七十歲還得讀論語,…歷久彌新。」這段文辭正是我上課的動機。年近七十的我,目前在高雄紫竹林精舍當志工,教國小學生,讀【學、庸、論語、禪師及昔時賢文等】;孫子已背完三字經,兒子也將準備在他兒子約七歲的時候教他讀【四書】。上劉君祖老師的【論語】課程,一來可以解我目前當【論語】志工所面臨的惑,再者可以傳承三代,同時學習成長,真是天時、地利、人和條件俱足。九十九年十二月廿六日早晨,到高雄四維國小上課,深刻體會出劉君祖老師對四書五經的深入研究、熟練、融會貫通的境界,實非我這懶學生所能窺其萬一。劉老師除具備深厚的國學基礎、易學的實戰經驗及對生活環境隨機印證的體驗外,最難得的是他有足夠的天賦與睿智參悟自己獨特的見解,真令我耳目一新。

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稱為四書,四書的根柢則在五經(詩、書、易、禮、春秋)。劉老師說:「這【論語】課程未學過【易經】可以聽得懂,學過易經的可以印證」。四書以論語為首,論語以首章前二三字為其篇名;旨在弘揚孔子思想,是孔子及其弟子長期思辯、系統性的歸納體悟的答案、結論,而非零碎不成體系的語錄。劉老師正本清源的告訴我們:「四書是因機觸發,以一則一則的方式呈現,其思想博大精深;五經有其嚴密的理論體系,必須通五經,才真正了解四書所言為何。往往講的是千錘百煉後的結論。」司馬遷在【史記】記載【仲尼弟子列傳】,孔子有七十二賢弟子,真是人才濟濟。劉老師利用六個下午時段以【當年齊魯衣冠】為題,介紹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子路、子貢、冉求、曾參、有若、子游、子夏、子張、宰我等諸大弟子。

【論語】始於「學而」篇,終以「堯曰」篇,共廿篇。劉老師能體悟出【論語】編排,是循儒學志向脈絡而行,並非隨性為之。學而篇是論述孔子學不厭、有教無類、教不倦的生活態度。堯曰篇則以「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為結語,首尾兩篇前後遙相呼應,其中各篇顯示出人生為學首重實踐,崇尚知行合一,為政以德,以禮為處事規範,仁為禮本等學習實踐次第。上【論語】第一堂課,聽劉老師娓娓道來,彷彿聽到劉老師是透過【論語】在和古代聖賢們對話,這不正是天人互動的真實寫照?確使我矛塞頓開。

本期目錄...

【學會活動紀實】之一
 
觀復讀書會側記
◎圖‧文/林文國

可觀且復

在回台灣的路上

淑慧告知要寫觀復讀書會的側記,這真是比寫作博士論文還難。因工程背景的關係我最常用的溝通方式皆只透過ABCD和1234,最多再加上IF/ELSE,FOR和WHILE就可騙吃騙喝了。但是事情還是要有人做,就如當初白明本學長說雁行團隊的頭要換我做時,我想就做”雁頭”吧。(”雁頭”唸快一點,並用閩南語發音:))

說太多了,快回到主題吧!

話說聯合報班的讀書會,在明本班長時是由資深學長如邱雲斌學長和吳達人學長講繫辭、老子、兵法和易卦。剛開始非常踴躍,但後來只剩”雁頭”和幾位同學。於是,達人學長認為讀書會的形式需要改變。首先,學長認為”No paid, no gain",同學要先付班費,不然參不參加皆可,就”no gain"了。再來,學長覺得每次由一位同學講一卦,其他參加的同學共同討論,同學的獲益會比坐著聽還大。最後,要克服的是學長在台中,我們在台北,讀書會怎麼舉行?這不難,火星上的影像都可傳回地球了,短短台北至台中的間隔怎麼可能難得倒”雁頭”,工程師可是有”開物成務”的精神。解決之法當然是利用在21世紀無所不在的Internet,也就是使用Skype就可以了。實測的結果就如”不急而速,不行而至”所形容,達人學長聞聲救苦,一瞬間就出現在台北與我們同在。真要是缺了達人學長的指導,觀復讀書會可能就不夠可觀了!

有可”觀”之後,就需要同學們秤一秤自己的”元”幾斤幾兩重,運用創造力加上想像力,可以升堂講一卦。如此,就如復卦天地之心般,不假外求,用自己的經驗和體驗,深入感通每一卦,講偏了,有同學和達人學長罩著,馬上就又回到每一卦的卦義。

規劃好了執行方式,要從那一卦開始,那位同學要先講呢?這也好解決,雁頭就是”雁頭”,當然就我先來了,至於要講那一卦也不難決定,當然就下經第一卦”咸卦”了。為什麼呢?因為生為人,不咸怎麼可以,當然要深入了解咸卦的內涵,了解”what is unsaid",尤其雁頭真的很咸,所以在有了震卦和坎卦後,四個月前又有了艮卦。在第一次咸卦聚會後,同學們大概皆法喜”充滿”。之後的聚會,同學就很有信心此讀書會方式可行。

觀復讀書會由雁頭的咸卦之後,依序為薛妙堅學姊的觀卦、豊富兄的无妄卦、明本兄的恒卦、陳亞莉同學的噬嗑卦、許品潔同學的歸妹卦,和在虎年尾壓軸登場的黃海涵同學的隨卦。在經過這半年多的實行,同學們已漸漸有信心講出心中對每一卦的感通,已達到由觀而復的目標。感謝同學們的支持,也期許有更多同學可在往後觀復讀書會上,分享心中最有感覺的一卦。

最後要恭喜豊富兄將得震卦。記得他在講无妄卦時,問了達人學長求子之占,因豊富兄占到无妄卦(我忘了動那一爻,好像是第四爻),一般可能解成無望,但經達人學長解析,斷占為豊富兄會有一卡車的小朋友,答案就在大象傳,天下雷行,物與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看來豊富兄常”咸咸每待子”。豊富兄加油!房子自己在賣,生再多都裝得下。

快到台灣了,也因為喝太多了,就此打住吧!(Fin)

觀復讀書會Close-up

● 指導學長:吳達人學長
● 舉行頻率:Monthly
● 聚會地點: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 聚會時間:晚上,日期email通知
● 主要聯絡人:林文國 dr.wizard@m2k.com.tw
● 如何選卦:由主講同學選擇感受最深的卦,若無法選擇就請易經代選

本期目錄...

【學會活動紀實】之二
 
333讀書會側記
◎圖‧文/許淑慧

藉用白茅

時間:2011年1月19日下午3時
主題:<大過>
指導:邱雲斌
參與人:王心利、吳海苗、周逸文、林麗芬、邱和順、金奉天、許淑慧、黃宗哲、劉德齡

333讀書會邀請雲斌老師蒞臨指導,除了帶來李嵩<骷髏幻戲圖>相關報導呼應主題,首先處理的是君祖老師先前在<大過>氣氛下進行跨越極限自我挑戰一課兩卦衝刺秒殺而過的區域,同學們這才舒緩了持續了幾個星期以來的<大過>情緒,也憶起生命中在高壓下的曾經,是如何藉用白茅。

於等等不想為外人道的事件之後,默默繼續著維生工作,人前正常往來,那表面類裝腔的偽無恙,是堅韌何了棟橈,成然柳暗,蘧然花明,既處桃花源…或許是與生俱來"認命"的心態吧,天賜的白茅!

而,<大過>亦是某些個性滿特別的朋友心嚮往之的不喜樂;當這些朋友用盡心力追尋到不喜樂的極處卻仍然不喜樂;使我們思考,人類"追尋"某物的行為,不多是為了可以喜樂起來嗎?足見<大過>的魅力!

也只好說,我們在前往究竟的路途上,認識到一切壓力、一份挫折、一項劇變和一點衝擊,都是為了下一秒的自己而做的準備,這個準備,也就是打開<大過>之鎖的一支茅草鑰匙囉!

小妹在會中無可分享如何的人生體驗,倒是前幾日因整理學會課程錄音,隨手點選了傑中老師的檔案,聊到應帝王,其非常人的人生境地,用了李煜的詞給大家感受,小妹也就順手藉用到<大過>情境中:重光兄一向寄情於文,國破前後,或有不同境界,然為文等事亦堪成其<大過>人生之遯世白茅。謹附詞帝異境二作以品時意。

【阮郎歸】

東風吹水日銜山 春來長是閑

落花狼藉酒闌珊 笙歌醉夢間

珮聲悄 晚妝殘 憑誰整翠鬟

留連光景惜朱顏 黃昏獨倚闌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勾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二月讀書會訊息

更多精彩人生故事及占例分享,敬邀八方同人于讀書會一起聽八卦、聊八卦、參悟八卦吧!

2011年2月16日(三) 15:00~17:00
主題:<復>
指導:邱雲斌

 

本期目錄...

【我的易學實踐】
 
在堪忍世界喝一帖「快樂湯」
◎林佩莉寫於2011年1月3日

自按語:佩莉於2010年度過最難熬的一年,之前事業的起起伏伏都沒有2010年發生的事給我的衝擊更大,四月我父親生死交關後大中風,七十多歲的父親度過了他生命中原本應該的大限,只是冥冥中的安排,讓我再次與我老爸重逢,老爸出院後接著是我媽右手骨折,真的就如易經上所寫的『折其右肱』。

而我人生的際遇不止如此而已,與我一起工作的伙伴黑幼龍總經理班的同學汪逸仁,甚至有一次很不客氣的跟我說:請不要再這樣負面了,妳一直在跟妳自己打戰!可以放下了!

而我也不知自己為啥?搞了很久還一直在原地踏步走,突然想起那位我很喜歡的三毛作家,為什麼在四十八歲那年她選擇永遠的離開人間?如果自殺也是對生命一種熱愛的方法,也許人生能活在最精彩處離開也算是另一種高潮,這段時間我的確想過『曇花』,三個多小時的曇花一現,卻將祂所有一生的能量展現,生命不在活的長卻庸庸碌碌,在於精緻與毫無保留的綻放。

我像個沒有煞車系統的飛行器,停不下來,一直到2010年我的煞車系統故障,我才真正停了下來,我一生雖然精彩,但很少給自己好過,至少不是輕鬆過日子那類型,但停了還是停了,我沒有急著去修我的煞車系統,於是就將之擺著。

在2011年的前夕,我鼓起勇氣卜了一卦:易祖宗,我想知道我2011年的事業運?易祖宗給我個“漸”卦,正好五爻動,也剛好碰到,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因為我已經沒有目標的活著將近一年了!像行屍走肉般的過了一年。

我咀嚼了“漸”卦的卦爻辭,想到曾經在劉老師的『春秋公羊』課裡,劉老師說過的『雁行團隊』,於是將之整理出來,與我親愛的朋友們分享我的2010年。我其實還未走出陰霾,那天與樓中亮醫師的一席話,他說烏雲總會散去,陽光將照在我頭頂上,開了一帖『快樂湯』給我,我感謝一路陪我走到四十五歲的朋友們,並以“漸”卦與所有的好友分享我2010年的心路歷程,難過也過了!佛說:這是個堪忍的世界,雖然有痛苦,但還是能熬過的。

【附錄】

隨劉君祖老師讀〈漸卦〉筆記

◎林佩莉

劉老師說“漸”卦的進化是最好的,每個階段要穩紮穩打,漸卦的模式是最好的成功模式,尤其是上九,漸卦上爻就突破了。

“漸”卦乃是個雁行團隊,雁群每年要飛行好幾萬英哩,光是一天就飛越好幾百英哩的距離,而牠們就靠隨時不斷的互相鼓舞來達到目的地。

序卦傳說:『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

“晉”卦的晉其角,轉明夷。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所以動機純正很重要。序卦傳說:『升而不已,必困。』以上這兩種進化“晉”與“升”不好,有缺陷,因為上爻都過亢了,要小心,否則就進入下一卦“明夷”與“困”了。

漸之進也,上九爻該退都得退,精髓為上九與三爻,和平轉移政權,何必亢龍有悔呢?問題是誰辦得到呢?聖人才辦得到,所以又淘汰一堆了!

彖曰:『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巽,動不窮也。』進以正,退也以正,不要再搞一些有的沒有的事件。

“漸”卦第五爻到第六爻有那麼簡單嗎?

九五:鴻漸于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象曰:終莫之勝,吉﹔得所願也。所以內心是要堅持且持中守正的。

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象曰:其羽可用為儀,吉;不可亂也。此“陸”乃四通八達的道路,如“大畜”卦上九的『何天之衢』。而這種思想在2500多年前就有了呢!

風山“漸”卦,雁行團隊,超越時空的大團隊,慢慢推進,走完也可以幾千年,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漸”卦六四:鴻漸于木,或得其桷,無咎。很發人深省,巽為風也為木,山上有風,山上有木,雖站在高處,還有風吹,然因為選的地方還不錯,所以站得穩,漸卦與歸妹卦的結合叫不可分割,就像獨眼龍與跛腳不能分割,公主與奴婢也不能分割,要嫁一起嫁,雁群團隊,也不能過河拆橋,想辦法帶著蹼,找個可以棲身的方的木頭,棲在穩定的地方,因為山上還有風呢!因為蹼是不能砍的,寧可不實現,也不能降格。所以四爻那個平台也找到了,風也吹不下來。

“漸”卦與“歸妹”卦相綜又相錯。

“歸妹”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不可遷就,一定要等到時機成熟,一時嫁不出去沒關係,不要委屈自己,只是delay了!【易經經文唯一講的“時”字,其他都在傳文裡】遲歸有時,俟後聖OK啊!遲歸要有耐心,因為產品好,只是暫時時位不對,所以等。也許等個幾百年,幾千年,俟後聖。

“歸妹”九四小象傳: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最後有終,爻變為“臨”卦,海闊天空,自由的“臨”卦了!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六三一等是一場空,因為本身就有問題,九四沒問題,等多久都沒關係,風山“漸”九四是一群雁,不是一隻雁,是個team,不可分割的team,而且還熬得住狂風,理想也不能打折扣,而且要『或躍在淵』,有些“志”也許不會在自己手上完成,在別人手上完成也OK啊!

水天“需”卦: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也叫我們等,上六:有不速之客三人來。三人就是群,雁群的群。

劉老師還說:美利堅的影響力還是無所不在的,台灣就像漸卦那個平台,有狂風吹,台灣的風還不打一處來,至少有三處,一處北京吹,一處華盛頓吹,還有一處是東京吹,整個國際的大戰略,我們也是雁群的一份子,台灣的多彩多姿就在這裡。搞政治權謀搞不如人嘛!不如回歸自己的本質,本色,把本質做好就好,不要玩自己玩不來的,避開自己的所短,發揮自己的所長。

我們還是來種梧桐樹吧!

以下復習一下“漸”卦的卦、爻辭:【這是我今年的卦】

漸,女歸吉,利貞。 彖曰: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巽,動不窮也。象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

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九五,鴻漸于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
六四,鴻漸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九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利禦寇。
六二,鴻漸于磐,飲食衎衎,吉。
初六,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无咎。
 

本期目錄...

【每月講座】
 
二月講座
◎文/柯玉芬

編按: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近來一直有人建議開設「講師培訓」課程,但也有人認為,「椎處囊中,其鋒必現」,不必刻意而為。但學會人才濟濟,很多學長多年苦心研易,早已斐然有成,如何讓這些美好的學習成果發揮效益,可以提攜還在爬摸的後學?我們的「每月講座」就是一種試探。

我們的前任理事柯玉芬是一個「悍女人」,你看她初學易經時──「每天除睡覺外均在念易經,而三餐更以稀飯佐罐頭以省時」;「我家共有10種易經,來回兩次我已看完12次以上」。所以她雖然個兒小小的,但每次研習營都獨自扛著「易經擂臺」的大旗,用一種「不怕嚇死人」的態勢,鏗鏘有力、穩穩的把她「獨門讀到」的學易見解,在極有限的時間內,「刷」的一下亮一個彩,給大家看到。

二月份講座將於2011/02/23(星期三)晚上7:00~9:00舉行,我們將有充裕的時間,請柯玉芬慢慢的說給我們聽。

如何學會易經卦象?

◎柯玉芬(本會前任理事)

承蒙鄧理事長的不棄,囑我作易經相關之演講與大家分享,姑且就訂為<如何學會易經卦象>。記得自古的讀書人均沉迷於易經,故就業後於空閒時,特別去學習易經。但授者只將古文翻譯成白話文,以我已有的知識,覺得易經若是這樣,我頭可以給他!故轉而學也是千古歷久不衰而絕非迷信的陰陽學。忽忽耗我20多年的時光才終算告一段落,而就在那年末於中時讀到鄧理事長介紹劉君祖老師要教易經的消息,其文寫來如行雲流水,筆力有一種力量,但文稱國師就撩起我的鬥氣,怎能不去。但記起打電話時已錯過開課日,安排之小姐聽出我不乖之語,冷冷的說:晚班100人已滿,白天班也快滿了--- 好呀!竟敢如此,姑娘來也!上課一聽就知道從師學必有所獲與先前者大大不同,故我決定排除萬難全力以赴,每天除睡覺外均在念易經,而三餐更以稀飯佐罐頭以省時,因為我深知當年歲漸長時,記性、腦力、眼力或空閒恐無力負擔,只能盡用此時節.當時我一次找出5種易經版本與劉老師之解相對照,我家共有10種易經,故來回兩次我已看完12次以上,再依我的知識選出自認個中最有道理者先記下。從此以後,我時時刻刻用所有的知識,一再思索易經的每一字每一句。

我們這一期很幸運,除了佛學外,學過劉老師教授所有易經相關的經典。結束後又於報紙見另一老師將授易經的理氣象數,聽起來似更切中我心目中的易經.誰敢說我就敢去學,但仍不脫翻譯為主!2006年春天的課中我一邊聽講,一邊思索著易經是唯一有圖象的經典,而孔子更於繫辭傳一再提到卦爻辭是由卦象定出來的,可見卦象才是易經的重點.以前一看虞翻的卦象就使我頭痛、眼睛痛,幾乎瞎了!但我深信易經是容易的易,這種困難的說法難得我心,更不相信這會對的.但制器尚象所說的睽卦為弧矢,其卦象的道理到底在那裡,我一再思索瞬間突然豁然開朗,易聖者果沒誣我,弓箭真就在眼前。從此我用卦象再翻讀64卦與384爻,已助我對易經有更深入的體悟。 

到底卦象要怎麼看?重點就是要能看出其特一處,而方法就是:

1.說卦傳的道理再佐以陰陽之道

2.八純卦主力爻的運用

3.綜卦之妙

4.中爻的重要
               (繫下9章 其初難知 其上易知 本末也 
                                       初辭擬之 卒成之終 若夫雜物撰德
                                       辨是與非 則非其中爻不備)

5.將所有法自然的知識用上

6.更重要是要契合孔子十翼的定義

屆時我將舉例說明整個應用過程.

若懂得易象的應用,則易經50小時就可以學會了,因為易經是容易的易!

歡迎有意習易者的您於100/02/23星期三晚上七點的光臨與指正.

■ 講座題目:<如何學會易經卦象>

■ 講座教師:柯玉芬(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前任理事)

■ 講座時間:2月23日(星期三)19:00~21:00

■ 講座地點: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台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捷運善導寺站 6 號出口左轉)

■ 講座費用: 會員 200 元;非會員 300 元(現場收費)

■ 報 名:

班別

聯絡人

手機

信箱

易學會

許淑慧

0921-155-092

verteva@hotmail.com

易佛班

史珊華

0933-018-189

chatnoirathome@gmail.com

雜卦班

許淑慧

0921-155-092

verteva@hotmail.com

聯合報班

湯哲宇

0922-924-167

raxtang2009@yahoo.com.tw

台中班

方威智

0932-643-202

basil@yuanta.com

本期目錄...

【課程訊息】
 
初級班招生及錯卦班、莊子內七篇開課訊息
◎編輯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初級班招生

中國有一部充滿人類智慧的經書,千古以來如同長夜的明燈,引領千千萬萬的中國人究明天人互動,人事興革的奧秘~《易經》。

從伏羲畫卦,經周文王撰述,到孔子集大成,多少君臣義理、國際外交、企業經營、人倫互動、日月運行、萬物演變、天災人禍,皆透過易經64卦探測天機、趨吉避凶。

兩岸易學大師劉君祖老師皓首窮經,孜孜研易30年,作育英才20載,守護傳承這一部中華民族奉獻給全人類的經典,更於2001年結合各行業各階層之弟子,創立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矢志推廣易經義理,賦予時代生命力,轉化為豐富實用的人生智慧,激發族群創意,以期貞定社會人心。

台灣周易研究會創立以來,師生致力讀經風氣之推廣,積極舉辦周易經典研習營,藉由以占習易方式關懷國際局勢社會變化,傳承周易義理,培植種子教師,十年以來,卓然有成,來自各行各業的弟子開始授課演講,師承劉君祖大師精闢奧妙的易理內涵,佐以豐富深刻的人生閱歷,將陸續展開各項主題課程,元月份首先在台北會所開設易經初級班。

負責授課的邱雲斌,為前任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理事長,隨劉君祖老師學易十餘年。歷任自立晚報、經濟日報記者,召集人,副主任及服務組主任等職。

易經初級課程,連續46堂課,每一堂二個半小時,先就易經總覽說明易經之架構,包括易經創作過程、符號系統、文字系統、筮數系統,繼之根據64卦卦序從<乾>、<坤>、<屯>、<蒙>至<既濟>、<未濟>,一卦一卦、一爻一爻說明卦辭、爻辭之精義,輔以孔子之十翼,其間穿插說明時事世局變化運勢之占卦解說。授課特色在於將易經密碼結合人類命運、國際局勢、國家施政、企業管理、個人修身等主題,闡釋詮解、深入淺出,講述重點以經學易理為骨幹,藉占習易、藉易修行。易經初學者及對易經有興趣之一般大眾皆可報名參加。

開課日期

【六十四卦初級班】
週三晚間班:3月2日19:30~22:00
週六下午班:3月5日14:00~16:30
(時間若有調整,會提前通知,可免費試聽二次上課)
堂數:46堂
學費:22,000元/會員18,000元
師資: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 邱雲斌

【錯卦班】
週二下午班:2月15日15:00~17:30
週四晚間班:2月17日19:30~22:00
堂數:40堂
學費:28,000 元/複習課10,000元(已上過錯過課程的同學)
師資: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創會理事長 劉君祖

【莊子內七篇】
週一晚間班:2月21日19:00~21:30(可免費試聽二次上課)
堂數:20堂
收費標準:每堂課一人500元,親友同行,每人每堂加200元,譚老師不建議同學重聽複習,但如果您堅持,每堂收費200元。
師資:譚傑中

上課地點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捷運善導寺站6號出口
電話:02-23957395,0921-155092

報名信箱
verteva@hotmail.com

繳費方式
匯款/ATM :
戶名: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銀行:國泰世華銀行(013)華山分行
帳號:118-03-500007-1
繳費完成後請電郵至 yhhsia@moeaboe.gov.tw 告知您的姓名及所報班別,若是以ATM繳款,請附上卡片“後五碼”數字,待確認後,學會將於二十日內電郵回覆您繳款確認通知。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www.tweching.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