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2023年 9月下個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現在位置 -> 首頁 -> 最新消息

本會最新消息

[公告]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電子報 創刊號

人氣8260
fernando - 活動紀實 | 2010-11-17 22:34:57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電子報 創刊號
2010.11.01 出刊
■ 【劉老師的講學動態】 之一:劉君祖老師慕尼黑講學隨行側寫 ◎圖‧文/閻以炤
■ 【劉老師的講學動態】 之二:聽講周易在孔廟 ◎文/林飛裳 ‧ 圖/南村落
■ 【學會活動紀實】之一:溫世仁基金會拜訪側記 ◎文/石粵軍
■ 【學會活動紀實】之二:拜會林獻仁理事後記 ◎文/史珊華
■ 【我的易經實踐】:學易心得體証-晉與明夷 ◎分享人/徐文瞬

 

 

【劉老師的講學動態】 之一
 
劉君祖老師慕尼黑講學隨行側寫
◎圖‧文/閻以炤

慕尼黑講學成功,幸得德國才子裴寒牧

2010年3月聯合報歐洲特派員陳玉慧小姐,發電子郵件邀請劉老師前往德國慕尼黑,參加來自北京的氣功大師李之昌先生,到歐洲教學二十週年的慶祝活動。陳玉慧小姐是國內知名的作家,小說“ 海神之家 ”曾改編成舞台劇,在台演出造成轟動。劉老師與她素昧平生,她透過網路請劉老師前往教授易經,並將劉老師介紹給李大師和師母梁秋蘭女士。

梁秋蘭女士是台灣苗栗客家人,四十年前隨父移民至德國斯圖加特,刻苦耐勞,經營多項生意有成;二十年前與李大師在德國結婚,自此協助李大師在歐洲斯圖加特、慕尼黑、維也納、倫敦、蘇黎世等地,教授家傳氣功。

李大師出身世家,氣宇軒昂,相貌不凡;自幼習武,祖父輩教授武功、為人醫病,在內蒙古種植中藥,收益頗豐。李大師今年六十八歲,中年到德國發展,學生遍及歐洲,頗有名望;參與此次活動多達二百人,來自歐洲各地,有修行養生者,有開館教徒者,皆是通德語的歐洲人,透過德國教授馬乃莉女士翻譯溝通,馬女士來自中國,在斯圖加特大學教授中文退休,李大師教課多由她擔任翻譯。

此次慶祝活動分三日舉行,李大師主持活動,師母精通德文,負責活動策劃,鉅細靡遺。九月九日晚間他倆百忙之中,在寒風中親自接機,令人特別感動。九月十日晚間“ 相見歡 ”活動前,我們見到同樣來自台灣竹南的氣功老師陳永智先生,他十多年前在台灣巧遇李大師,拜在門下,苦心參學,後有神通,在竹南開館授徒。近八年追隨李大師,每年在歐洲教授氣功長達二個月。

九月十日晚上三位大師各言其志,劉老師的現場翻譯請的是,素有“ 德國才子” 之稱的裴寒牧先生,他精通中文、日文及歐洲數國語文,中國與德國西門子公司簽約,擔任過江澤民先生的中文翻譯,日皇赴德訪問亦由其翻譯。李大師為讓劉老師寬心,特邀裴先生提前到來,在講課前暖身一下。

裴先生說得一口京片子,讓劉老師頓時放心不少,他說全是聽廣播節目學的。一身嚴肅黑西裝下,有顆活潑幽默的心,一會兒說說台灣的藍綠政爭,一會兒開開德國總理梅克爾的玩笑,你不抬頭看看他的德國臉,真以為他是中國人呢!他碩士論文寫的是中國古文化,為了慕尼黑的圖書館藏書豐富,自德國福來堡遷居至此,目前主持一家翻譯社。慕尼黑曾舉辦過國際漢學會議,邀其擔任翻譯,自此聲名顯揚。當裴先生指著會場的一幅六十四卦卦序中的解卦,說起庖丁解牛的莊子寓言,劉老師知道他真能翻譯易經課了。

第一次上臺,劉老師未正式講易經,反倒是將他個人自讀台大研究所,跟著毓老師學習中國哲學易經的歷程,其中習易三十五年,教易超過二十年:曾於1994年至1995年,到總統官邸教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易經;其後社會大學開班政商名流皆來上易經,學生當中有現任副總統蕭萬長、前行政院長游錫堃、前國安會祕書長蘇起、華新麗華電子公司董事長焦佑倫、遠雄企業董事長趙藤雄等。2009年赴廈門大學南強講座演講兩場後,多次接受邀約前往中國大陸教授易經。他認為這些年教易收穫甚豐,所謂的教學相長,特別是與學生的互動獲益良多。

其次劉老師講易經沿革,說明易經是多人集體創作而成,從伏羲畫八卦,周文王作卦辭,以及易經卦辭、爻辭與傳的關係。最後告知活動第三天講的主題是“ 易經與養生 ”,至於李大師的無上無極門未來十年的發展如何?劉老師占得的卦是小畜卦三五六爻三爻齊變成臨卦,結果與2001年在上海占未來上海十年的發展完全一樣,可見未來十年無上無極門,必有大的發展。劉老師又以同一主題再占,得家人卦五六爻爻變,卦辭利女貞,可見李師母很重要。

首場講座從「易經與養生」切入

九月十一日星期六上午,李大師帶大家練氣功,他要大家雙腳站穩,宛若入地九尺;雙手平舉至胸前,脊椎向上伸直,此時腰向後頂,穩住胯不動如山。此時想像一股氣,自腳底往上竄升,直達頭頂再往下降,用氣把肚臍勾住,讓氣通體流暢,李大師請大家練習二十分鐘,逕自體會。午餐中西合璧,有鹹稀飯、德國麵包夾火腿起司、涼拌生菜、各類起司火腿,極為多元。飯後陳老師帶領大家浴佛作法會,此時播放由黃慧音女士自行譜曲歌唱的金剛經,音韻繚繞。陳老師請大家提氣,冥想手中抱著浴佛用的臥佛,隨著金剛經的樂音律動,有人展現曼妙的舞姿,有人匍匐地面,有人發出鳥鳴,全然放鬆忘我。陳老師要大家不要怕碰到鬼,因為你沒碰過你也不明瞭,等碰到了就會知道。

晚餐極其豐盛,有日本料理壽司、廣東脆皮烤鴨、德國三明治,與劉老師同桌的有李大師和師母,裴寒牧和南京美女裴太太,馬乃莉女士等。用餐的地方極大,李師母購自德國、中國各式的傢俱,將大廳靠窗處放上蘭花隔成多區,可泡茶休憩,亦可席地打坐,這是李師母費心裝置,也是她和李大師怡情養心的所在。晚餐後邀請尼泊爾知名出家人,演唱梵文歌曲和德文歌曲,聲音清亮宛如天籟。她以極其流利的英文述說身世,並於會後義賣尼泊爾佛珠、圍巾及衣飾,濟助該國貧童。

九月十二日星期日上午十點,劉老師正式講演,由李大師的姪子操作電腦,裴先生和劉老師坐在臺上,開講之前,李大師莊嚴的在一面大鑼上,敲上一響,代表無上無極門要開新課了,講題是“ 易經與養生 ”。劉老師從跟他學易四年的中醫師樓園宸說起,樓醫師看病先看掌紋,再用易經觀念整合治病,成效極好,最終目的希望病人防範未然。再說到世界第一本易經的外國譯本,是德文版易經,德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曼赫塞的小說“ 玻璃珠遊戲 ”,文中用易經占卦占到蒙卦;所有講述的內容,劉老師搭配英文字幕,由裴先生口譯,大家聽得津津有味,還忙著寫筆記;此時坐在後排聽講的李師母,卻要求劉老師把手中大麥克風,換給翻譯者裴先生,好讓全場德國人能聽得更清楚。

當然劉老師也藉此機會,將易經中關鍵字義,如卦、爻、吉、凶、悔、吝等介紹給大家,並說明易經的創作結構和內容。例如每年十二個月有十二消息卦配合,強調人體是依“ 七日來復 ”和“ 剝極而復 ” 的觀念循環,並分析中西醫治病觀念不同,中醫重調節陰陽平衡,西醫採對立抗爭,以保全整體。易經太極思維講求陰陽諧衡,而不是誰消滅誰;所謂上醫治未病,要防範未然,即使生病仍可帶病延年呢!

劉老師準備資料齊全,從早上講到下午,口乾舌燥,聲音嘶啞,有三次講不下去,手指著電腦檔案,轉頭跟裴先生說:這些你都看得懂,你來說吧!裴先生頗為得意,用低沉磁性嗓音,以德文詳加說明,翻譯時抑揚頓挫、收放自如,跟劉老師配合的天衣無縫。

最後劉老師將他個人的幾個易經占卦,與這些德國朋友分享:首先是“ 中國大陸經濟未來五年何如? ”結果是不變的豐卦,中國經濟情況如日中天;其次是“ 台灣經濟未來五年何如? ”,結果占到的是小畜卦四五爻爻變,這表示跟中國關係好,經濟就會富裕;再問“ 德國未來五年經濟如何? ”,結果占得坎卦,二四五爻爻變,三爻齊變、貞悔相爭,變成豫卦,表示未來五年德國得努力打拼。這樣十年後就會是豐卦,初爻五爻爻變成為咸卦,經濟會有美好的前景。講完提問踴躍,“ 如何學習占卦? ”“ 占出來的卦如何斷卦? ”演講當中李大師全程坐在臺下第一排聽講,他作結論也強調易經是中國偉大的智慧。李大師當天本要趕往北京,指導小朋友練功挺直脊椎,都忍不住態度殷切、抓緊時間問問自己的未來。

從慕尼黑到維也納 暢遊音樂之都

九月十三日星期一李師母辦完三天慶祝活動,感冒身體不適,仍帶著我們搭歐洲之星火車,從慕尼黑經薩爾茲堡到維也納。歐洲火車站都有高棚,氣勢非凡,站內的義大利館,燈光昏黃,佈置典雅,牆上照片皆是到此的名人影星,頗像台北市武昌街明星咖啡屋的情調!車行一小時抵薩爾茲堡,李師母在天未黑前,帶我們逛名店街,找著莫札特的故居,並登上街尾的巨岩俯瞰整個薩爾茲堡,薩爾察赫河穿越分為新舊兩個城區,所有建築仍保持十七八世紀的模樣,難怪每年夏天音樂節,讓遊客在此流連。李師母說她十七歲隨母親、妹妹,住在此地一個月等德國簽證,她特別帶我們參觀故居,緬懷她慈愛的父親,述說四十年前住在二樓的往事。劉老師站在街頭拍照,欣賞音樂之都濃濃的文化氣息。火車抵達維也納,師母請我們到車站附近的廣東館子吃晚飯,成為那晚最後一批客人。

九月十四日星期二打開旅館窗簾,赫然發現一座教堂矗立眼前,洋蔥頂式教堂的馬賽克,閃閃發亮。維也納從十二世紀成為奧地利首都,商業發達、經濟繁榮,十三世紀哈布斯堡王朝成為帝國統治者,所以教堂皇宮是參觀重點。李師母先帶我們參觀著名的聖史蒂芬大教堂,再雇輛馬車讓我們在城區景點繞一圈,認識整個維也納風光。午飯後回旅館小憩,下午四點前往麗泉宮,已接近關閉時間,我們決定明天再來。李師母買票讓我們搭小型連結車,帶我們環繞皇宮一圈,車上都是來觀光的義大利人。

九月十五日星期三上午,參觀有六百五十年歷史的霍夫堡皇宮,共有兩千間房間,如今內有西西博物館,紀念最後一任伊莉莎白皇后。下午參觀的麗泉宮則是十七世紀末建的巨大宮殿,巴洛克式的黃色高貴建築,內部金碧輝煌,還有馬車博物館、皇宮劇院。外面宮廷花園和觀景台佔地幾千坪,如今是市民玩賞休憩的好去處。皇宮外還設有植物園、溫室、動物園,從蓋在小山丘上的葛芮麗塔觀景台,宮殿和花園美景盡收眼底。

九月十六日星期四我們自維也納返回慕尼黑,途中李師母特別推薦德國南部景點琴湖,是美軍最愛的渡假勝地,乘坐大船遊湖,夕陽乍現,探訪湖中的女人島。島上有個修女院,旁邊教堂古老神奇,入內油然升起虔敬之心,替家人禱告祈求。教堂外的小型墓園,各色玫瑰在暮色中兀自開放,洋蔥頂式的修道院漸漸看不見,坐船離去已來不及去參觀男人島上的皇宮。

恭逢慕尼黑啤酒節之盛

九月十七日星期五我們想好好認識慕尼黑這個城市,她是二次大戰納粹的發源地,如今是個美麗的都市,有“ 藝術與文化之都 ” 的美譽,巴伐利亞王國皇宮和四十六座博物館等著我們參觀。皇宮外表不起眼但皇宮之大,收藏品之豐富,令人咋舌驚嘆。由宮廷餐具瓷器可見,此地當年宮廷生活不亞於巴黎。由牆上巨幅壁毯和油畫看來,巴伐利亞是個富庶的地方,農作豐盛,食物味美。出了皇宮我們餓了,央請陪我們參觀的德國女孩馬蒂娜,找家巴伐利亞餐廳吃吃當地風味的午餐。馬蒂娜替我們單點清燉牛肉和帶汁豬腳,美味可口。下午接受馬蒂娜的建議,參觀巴伐利亞博物館,遊客不多,館藏豐富,地上三層,地下一層,音樂美術宗教無所不包,可惜時間不夠,未能去地下室參觀巴伐利亞生活及服裝。

九月十八日星期六德國慕尼黑啤酒節開幕,正逢慶祝二百年周年,我們真是恭逢其盛。大小啤酒廠花車遊行,蓋啤酒屋賣酒,連原來住的旅館都漲價到一天五百歐元。李師母一大早開車帶我們去吃早餐,再去路邊搶位子看遊行,德國警察在路邊設下路障,馬路的兩邊和中間安全島上,搭起座位台子賣票。李師母幫我們搶好第一排的位子,自己跑去買隔天二十日的座位票,原來好戲還在後頭,六十個大啤酒廠第二天才出場!

十點整陽光普照,遊行隊伍的鼓號樂隊聲遠遠傳來,我們伸頸盼望。旁邊講中國話的台灣人,竟來自捷克,全家大小開六七小時車也來湊熱鬧,孩子們手拿啤酒場的氣球和旗子揮舞喊叫。馬身上鈴鐺配合著達達的馬蹄聲,喜氣喧騰。馬車用五彩鮮花裝置,有的放大啤酒桶,有的載著啤酒場老闆一家老小,揮手向我們致意,不時自花車上丟下心型的餅乾,逗得孩子樂滋滋的。

中午離開遊行街道,德國女孩馬蒂娜帶我們到市中心瑪麗亞廣場,處處可見穿著巴伐利亞傳統服裝的男女老少,男士襯衫外罩著格子短背心,下身穿著皮褲、及膝長襪及皮靴,頭戴插著羽飾的呢帽;女士穿縮腰長裙,裡面短袖白襯衫,腳上穿著黑色高跟鞋。街上櫥窗內各種花色的傳統服裝,顯得喜氣洋洋;飲食店販售心形餅乾,裝在方盒內掛在胸前,既可裝飾又可食用。新市政廳為一座哥德式風格的華麗建築,機關式的大鐘非常有名。據說中午十二點還有人身等大的人像開始擺動,可惜時間已過。每逢整點敲鐘,鐘聲宏偉。旁邊就是聖母瑪麗亞教堂,第二次世界大戰被摧毀,如今修復,搭電梯登上教堂高處,可環繞一圈俯瞰募尼黑市區。

晚上師母帶我們參觀百萬美元蓋的大啤酒屋,幾幾乎擠不進去,師母說位子早都被企業主包去招待員工,只見侍者雙手拿著大啤酒杯穿梭著,樂團演奏著鄉村音樂,酒客站在桌椅上跳舞,開懷暢飲。屋外架設摩天輪、雲霄飛車讓年輕人尋刺激。師母帶咱們去吃道地的成都麻辣火鍋,我們也喝起大杯生啤酒,旁邊坐著一群日本人也吃得好開心。

把《易經》帶到德國,緣分已經開始

九月十九日星期天,這一天一早我們搭地鐵前往市區看遊行,坐在高臺上一覽無遺。今天是重點好戲,六十個大啤酒廠的樂隊,分別穿上整齊劃一的制服,每隊近乎上百人,有作拿破崙式裝扮的,有作貴族裝扮的,個個精神抖擻,步伐整齊,沿路吹奏樂曲;後面跟著大馬拉著這家啤酒廠的啤酒桶,比前一天壯觀,劉老師拼命拍照,拍到相機沒電。街對面大樓陽台上,也擠滿看遊行的人,他們都穿上傳統服裝,色彩鮮豔奪目,與遊行隊伍構成一幅圖畫。遊行歷時三小時才結束,到處是人潮,我們趕回去收拾行李。李師母贈送的水果茶,是此地的名產:有綜合水果、檸檬、奇異果等多種香味。李老師自北京返回德國,接著又到斯圖加特上課,他想在劉老師離開慕尼黑前,再見上一面也不可得,我們在電話裡告別致謝。師母送我們到機場前,用當歸、紅棗、桂圓煮湯請我們喝,真是暖到我們的心底。

返回臺北,又進入忙碌的生活。劉老師忙著上課、復健保養、寫書、寫論文,並接受南村落的邀請,到臺北市孔廟教易經。我們幾度與李師母通電子郵件,她正規劃明年的課程,邀劉老師再去講易經。裴先生處劉老師也發了電子郵件,未來將再寄些資料給他,看來我們和歐洲的緣分還真不淺呢!

本期目錄...

 

 

【劉老師的講學動態】 之二
 
聽講周易在孔廟
◎文/林飛裳 ‧ 圖/南村落

過去聆聽劉君祖老師所授之易經課程,就好像以鼎烹肉,細火慢燉,一個64卦,得花上一年的時間。偶然的機會下得知最近南村落在孔廟舉辦一系列活動,有劉老師開講周易。起初以為說講周易若不是好幾場,至少也得一整天吧…什麼?兩小時!

這對聽者會不會是一項挑戰呢?我固執的腦袋疑惑著…

曾花整年時間聽講周易的我在這兩小時中會不會有什麼突然的體悟,靈光乍現?我貪婪的心好奇著…

只費兩小時來聽周易的人會有什麼反應呢?聽說是開放給一般大眾參加呢…

哇塞,超有挑戰性地咧!

*******

三個大電扇發出如同機械般單調的聲響,誇張地搧動著孔廟小教室的氣流, 講臺高度正常,學員高腳桌椅梯型排列,前面的人擋住了後面的人的視線,後面的人看不見已在講桌前坐定的劉老師。十月十日早上十點十分南村落的女主人像一個稱職的串場女高音,微喘而昂揚地吟哦開場,下場時靠講臺左方的電風扇突然停了,教室安靜了三分之一,一個優雅的男中音不疾不徐:「關了好!我正在想今天頭髮分錯邊了,不管我怎麼撥回來,它總又被吹到另一邊…」。

沒有一個人不好意思笑出聲來…。

Yes,主角上場。

*******

...

易經的三個原則為何?一、變易:永遠往未來看。你如何立足當下,預測未來,趨吉避凶?二、不易:大的自然法則。宇宙人世一切虛實真假生滅的背後,那些不變的真理規律。三、簡易:以簡御繁。掌握住了自然真理的準則,凡事不從私欲出發,遇事即能化繁為簡。

...

易是集體創作。先有符號數千年,才有文字。從軒轅黃帝文字之始,到周文王姬昌(或一說周公姬旦,但是他這麼忙,哪有時間?我看可能性很低…)、孔夫子集大成,周易與常民生活結合,圓滿而高明。

...

易經有64卦,上經30個卦,下經34個卦。一卦的六個爻中,每一爻都有自己的爻位,代表著它在時間、空間上的意義。一般所謂的八卦,是由三個爻組成,由上而下,天、人、地三才之「位」;由下而上,始、壯、究之「時」。到64卦則由六個爻組成,其位,自上而下,天天人人地地;其時,自下而上,始壯究始壯究。

...

爻這個字是易經的獨特字,代表著層出不窮的疑問待解;卦則猶如問題群組,懸而未決。而卦爻符號是象男女之形而來,近取諸身。一卦六爻,64卦384爻,64個卦中,爻變引發的卦變進而有4096種可能(64×64),實猶如宇宙生命的基因密碼,包羅萬象的資訊網路。然而這天道人生的變化雖有定數,卻並非宿命。「有是德,方應是占」、「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善易者不占」,說的即是數與德之間微妙的互動因果關係。三分天命,七分可靠人事矣。易經中的〈革〉卦君爻爻辭謂:“大人虎變,未占有孚”,其境界已臻人的創造力顛峰!

...

這天道人生含括了我們所知與不知的ㄧ切。易經告訴我們,面對一切有形無形物質的最佳平衡態,便是體現在第15卦,兼顧了天地人鬼神的〈謙〉卦。地山謙是易經中最好的一卦,卦辭曰:「謙。亨,君子有終。」是真正的永恆;大象傳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尊重大宇宙、小宇宙整體生態的平衡。

...

以五十根蓍草占卦,一根蓍草是為一策,其用四十九…。大衍占法易學,然演卦容易斷卦難。「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

以虛受人。美極了!

不少人提問呢!
大師演講紮實自然、風趣幽默。

上窮也。果然還是很過癮!

喂,…啥?以上內容便是兩小時演講的全部?你在開玩笑吧,我所側記的恐怕只是九牛一毛。什麼?有沒有什麼靈光乍現?哦…遇謙之解,自己去參吧!不是說要到國父紀念館旁吃冰淇淋、看花車遊行?走勒,走勒…。

2010.10.17修訂

本期目錄...

 

 

【學會活動紀實】之一
 
溫世仁基金會拜訪側記
◎文/石粵軍 19 Oct. 2010

坐落於信義路上的溫世仁基金會,前可眺101大樓,後倚象山青翠;在美玲會長的帶領下,榮彬、珊華和我一行四人,前往拜訪新任理事林獻仁先生,向他請教對於非營利基金會的管理,期望能學習先行者的作法,為學會帶來不同的風貌。

林先生以溫世仁基金會的作法,說明如何在非營利組織的架構下,導入企業化的管理。林先生首先提到,基金會的組織,基本上和企業的作法一致,也就是要能設定目標,依據執行成效,來做考績的評估。這對於一般人對「基金會」鬆散、志願、義務性質的概念不同。首先要能對於「基金會」成立的性質做出定位;以溫世仁基金會為例,它不走文教、慈善的路線,而是以「公益」為前提,發展出執行的主軸──也就是「救急不救窮」的原則,站在給予大眾一個公平的立基點出發,避免對援助產生依賴而失去自立的能力。林先生提到,過去從對偏遠山區推廣閱讀的作法,到現在針對「不山不市」(不是山地、不是城市) 的周邊城顉的著眼,這一路轉變都是逐步摸索的心得。

此外,就溫世仁基金會的執行方向,將集中資源在推動創意服務產業,以因應資訊產業外移的趨勢。此外,在培養台灣服務產業人才,特別分為四個方向來實施:第一:針對中小學生,培養以中華文化為底蘊,從中建立起做人處世的觀念。第二:就大專學生族群,培養企業與專案管理人才。第三:就社會人才,以建立第二專長,職能交換多元發展為目標,以提攜出具有彈性發展的T型人。第四,推動國家競爭力,以服務科學為導向;集中產業力量,預計在明年度成立學會組織推展計劃。此外,在溫世仁先生生前,亦有成立「看見台灣基金會」,主要是推動台灣觀光產業,讓世界都能看見台灣的特色與美好。因此,他們也持續推動這個部份,並與觀光局配合就大中部地區發展「光點計劃」,希望能結合廠商、政府與社會的力量,讓在地文化能自轉運作。為能有效幫助在地廠商維運,他們還成立了企管顧問公司益群創意,來提供輔導、創意發想、經營和資金協助等,以期能讓產業茁壯。

林先生對於文創產業的定義就是「文藝之道」,這其中包括了「文化之眼」和「價值之眼」,只有兩者結合,才能真正形成力量。他舉了一個例子:幾年前某文創單位在年底想要募款兩百萬元做公益活動,因此向名家邀稿,希望藉由印製成卡片等周邊商品來達成目標。可是光靠這些商品,扣除成本後,想要有足夠的獲利來做公益實在不是容易的事。因此轉向思考,邀請10位名家專為同一主題設計專屬藝品,以典藏價格賣出。結果專屬產品推出後受到廣大的歡迎與行家購買,一下子就達成目標。林先生就以此說明,雖有「文化之眼」來看出價值,若沒有「價值之眼」來行銷,也是可惜了這個創意。今天台灣在中國文化的地位上,正是具有「文化之眼」的深厚底蘊,連大陸各界也期望能從台灣發掘其中寶藏。只看我們如何能發掘其中的「價值」來呈現,這是我們最好的宣傳利器。

此外,他也建議學會未來發展的方向,劉老師可以結合學長姐,一來分擔劉老師的教學工作,同時擴大影響力。特別是網絡的建立,能夠引起社會高階管理人士對於《易》學的重視,發揮領導人的帶頭作用。所謂:「風俗之厚薄繫乎一二人之心所嚮而已!」(按:取自曾國藩〈原才〉語) 對於人生問題的解答,視不同族群、階段所需給予《易》的啟發。他提到近年來西方科學家霍金在高能物理上,不斷有新的創見,而這些創見,包括宇宙不同的維度作用,都在在呼應了《易》的啟示,也強調未來百年將是《易》的世紀。最後,他分享個人人生的經驗,經歷過六十四卦的考驗,對於《易》的體會更為深刻;特別對於「大過」卦的感受,他強調是一個「造英雄」的卦象,就人生階段具有正面意義的肯定。最後,他與大家分享個人的座右銘 (如下),並「以出世的想法,做入世的修行」作為結束,為我們此行劃下圓滿的句點。

  無 我 人 眾 生 壽 者 相  
人逢順境當志行
 
人逢逆境好修行
  自        強        不        息  

本期目錄...

 

 

【學會活動紀實】之二
 
拜會林獻仁理事後記
◎文/史珊華2010.10.15

林獻仁先生為溫世仁基金會顧問。第一次見到他是在今年10月3日的會員大會上,林先生獲選臺灣周易文化研究會(簡稱學會)理事。隨後的餐會中,他輕聲有力的一句“我們是以經營企業的方式經營基金會”,引起了我的注意。

十多年來我參與過三、四個非營利組織、基金會的運作管理或單純志工工作,共事者不乏社會各領域有力人士,或企業家、管理者,仔細思量,除了一座極富盛名的佛教基金會堪稱具企業經營之規模外,其餘尚不及此,多是以“經營基金會的方式經營基金會”。

受新任理事長鄧美玲學姐的邀約,10月13日,我、美玲姐、粵軍和榮彬四人ㄧ同前往林理事位於信義路5段的辦公事拜會請益。晤談中,林理事先介紹了溫氏遺族旗下的主要事業體及其目標,所謂“以經營企業的方式經營基金會”之理念與作法流露於言語之間,隨後林理事亦對本學會的運作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議。

林獻仁理事口中有一個“鐵三角”:ㄧ、財團法人溫世仁文教基金會(非營利);二、財團法人看見臺灣基金會(非營利);三、益群創意顧問公司(營利事業)。前面兩個基金會均以文化推廣為主軸。文教基金會以城鄉周邊地區為主,從教育紮根、技能培養到職能交換、至著眼於中華文化之推廣與國家競爭力的提升;看見臺灣則從觀光著手,目標是讓世界看見臺灣,並同時推動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顧問公司則輔導企業發展,進而上市。三個事業體目標簡明,做的卻是深植耕耘,開發社會軟硬體資源,至而養成精英的事業,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在林理事提供專業經驗分享的同時,也對本學會接下來的發展提出了相當具體而多元的看法。

他認為,學會可以將對會員授課的方向區分成兩個大類,用力用在刀口上:
ㄧ、精英教學;
二、播種教學。

先談播種教學。播種教學是一個打樁蘊釀的工作。其一,可以設計簡易教材的方式,透過一般媒介,將易經易理的基礎概念廣泛傳播給在學生及一般大眾,待其發酵;同時,對於來上課的會員學員,可由易經基礎紮實的學長、姐指導,為其釋疑解惑,彼此教學相長。後學者對易經易理在生活實踐與對應上所生之疑惑,透過學長、姐的經驗分享,逐漸通釋易理的基本精神,進而具體實踐。冀其不論在處世、家庭、工作、決策上,均能臻達“絜靜精微而不賊”的境界。

至於精英教學的主要對象,則是這個社會上的領袖人物與決策者。針對這一群極少數,但對社會發展卻具關鍵影響力的精英,藉由教學者深厚的易學與國學功力,將易經中縝密絕妙的人文、社會、組織、政治、決策思維傳達予這類人物(decision makers),可以提高這一群金字塔尖端決策者的思考層次,進而提昇社會組織的整體創造力與風氣。而具備此等厚實易學素養之大師,則非學會永遠的壓箱寶,劉君祖老師莫屬了!

林獻仁理事最後還與我們分享“成績不等同成效”的概念,可算完整顯現其“以經營企業的方式經營基金會”之人文理念了。

本期目錄...

 

 

【我的易經實踐】
 
學易心得體証-晉與明夷
◎分享人/徐文瞬

編按:

所謂「一切經典皆婉轉歸於自己」,我們的太老師愛新覺羅.毓鋆老先生曾謂其一生「就守潛龍勿用這一爻」。所有學易君子,皆應以此自惕自勉。本欄長期徵稿,歡迎本會會員、同學及社會人士踴躍投稿,以素履之往,讓整部《易經》在我們身上活起來。來稿請寄mling.teng@gmail.com,來稿除了將透過本會電子報發送給會員及電子報訂閱者,並刊登於「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網站 http://www.tweching.org.tw」及「易經與經典的對話──劉君祖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62
1706910_5_1.html
」,以利文化經典之傳播推廣,並無稿酬,請投稿人鑒察。

公告:
99年秋季研習營-「文明浩劫與人類文明的永續經營」徵稿與報名簡章下載...

人生旅程上有上坡也有下坡,總會經歷起起伏伏,這上下起伏的無常反而是生命之常。《易經‧晉卦》明出地上,離麗高掛在平坦無礙之大地上,是多麼的亮麗耀眼,令所有大地普羅眾生無比的羨慕。現今世人總以晉升榮任來祝賀高升的朋友,但孔子在序卦傳中卻直言:「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這卦序的鋪排正提醒我們生命的上下無常之常。

由〈晉〉到〈明夷〉讓我們領會到過於高調顯耀的晉升,必定會埋下將來光明顯耀受傷的種子。兩年多前後學在一個際遇因緣下,由原先了愿的道場被借調五年到苗栗的道場服務,希望能在五年當中協助他們建立道場的文教體系,可能是借調的關係,苗栗道場從領導點傳師到所有道親,大家都以上賓來對待我,讓後學有受寵若驚的感覺,也馬上讓我聯想到由晉將會走向明夷的教訓,再從晉卦彖曰「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的道理中,讓我體會到該順理、順勢但得用柔進之方式方能達成團隊上行之功。也因此借調兩年多以來所有認知差異的爭執大都能化險為夷而相安渡過。

〈晉〉與〈明夷〉的排序道理明白的告訴人們,過於顯耀的晉升,必將在光明燦爛的背後埋下一層陰影,也將為自己種下日後受傷害的種子,此中也說明了不論在何時何地,我們周遭的人們中雖然會有成人之美的君子,但可能也有不少酸葡萄心理的人。這值得我們深思。

本期目錄...

 

 

人氣8260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訪客未登入...

會員登陸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線上用戶

8人線上 (8人在瀏覽最新消息)

會員: 0
遊客: 8

更多...

歡迎新會員

partialsky 05月14日
kovida653 01月16日
0922677992 12月15日
Lien045 08月17日
597078571 07月23日
kuozuoyi 02月07日
LindaPai 11月23日
mei 05月25日
clwu 02月16日
missychu 12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