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祖老師廈門大學演講~「由易經看世界大勢與民族復興」
王主任、廈大漳州校區的各位領導、先進,還有各位在場年輕的同學們,下午好:非常榮幸能夠來廈大參與「南強論壇」。「南強」一辭與我個人在做學問的歷程中,有些因緣,因此,在數月前得知要來參與此次論壇,心中也感到莫名的巧合。「南強」一辭,語出《中庸》,意為「南方之強」,其原文為:
子路問強。子曰:「…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中庸》
孔子的學生子路,在《史記》中〈仲尼弟子列傳〉的記載,是一個勇於提問、性情剛毅直率的人。這段他向孔夫子「何謂強者」的提問,也多少是源自對自己說到做到、勇於實踐的自信,是否足以作為「強者」? 孔子就以「寬柔以教,不報無道」作為「南方之強」的代表;講求以柔克剛、談包容忍讓。這樣的想法,較切合道家思想 – 是能以靈活的方式,因應外在形勢;孔子藉此教導子路應變的韌性、教化內涵。「不報無道」,是指受到不平的對待和委曲時,心中不以為意,對於有智慧、有上進心的君子而言,不會因此而產生衝突、採取硬碰硬的作法。相對於「南方之強」,「北方之強」所崇尚的是一種「披掛上陣、逞凶鬥狠」的勇氣,講的是當遭受不平的對待,要能夠立即做出反應、忍不下一口氣;而對於可能遭受的傷害,毫不在乎。這是一種剛強的強者表現,較符合北方民性。「而」同「爾」,意思是指子路,說像你一樣的,是北方之強,不為夫子所認同。
「強哉矯」則是孔子所認為真正的強者,是要與外界和諧不起衝突。「和而不流」是說雖然不一定認同對方、但卻可以包容不同,不妨礙彼此的互動。「和」字的意思,與《春秋》中「和而不同」一致,都是主張堅持自己的原則,但可以容許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主張、特色,而不會產生衝突。「中立而不倚」,則是指持「中道」,對自己所認同的原則,不會因為遭受任何變化而偏移、傾倒。這樣態度,與後來《孟子》中大丈夫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概念是一貫而來。
我個人在三十多年前在台灣大學研究所求學時,並非文史哲本科背景,是到後來藉由向非學院中的老師學習,才開始有系統接觸中國文化經典、諸子百家。四書算是深入中國文化的入門之鑰;因此,很快就在《中庸》中讀到此段,我個人覺得十分嚮往,特別以此刻了一個書印「一介南強,自正性命」,自許能以「南強」為榜樣,在人生中能充分瞭解自己,堅持走適合自己走的路。「自」即「自強不息」,「正」取自《易經》「乾」卦中「各正性命」之故。當自己讀到好書時,才加蓋書印,作為標記。
《易經》可為中華群經之首,其歷經數千年來集體創作的智慧;其中在首卦「乾」《彖》傳中有: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
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易經乾卦彖傳》
在貴校廈大校訓中「自強不息」,即來自「乾」卦《大象》傳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其中所談到就是「乾」卦所代表天道、自然宇宙間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的創造歷程。在卦辭「元、亨、利、貞」更具體表現了這種特質,而《彖》傳中有深刻的
闡述,其中也談到領導統御的概念,包括「統天」及「御天」,這個說法深深影響了中國政經的思想;像是作為明清政經中心的北京故宮三大殿,「太和」、「保合」及「中和」的命名,就是源自於「乾」卦《彖》傳的經文。
「乾」卦中談「乾道變化」所強調是「與時俱進」而不是一成不改,若行有餘力,進一步要創造發揮。「各正性命」則說明不必要求眾生一致無二、千篇一律;可以容許有各民族文化間有不同特色,正因有「各正性命」的獨特風格,各有堅持、維持其固有,同時又能和諧相處;才是保有永遠的和諧。「太和」即是最大和諧,代表既有保有個人特色,也不影響各群體間相處;應用在國際現勢上,就是「和平共存、世界大同」,所以為「萬國咸寧」。
今天接下來要談的內容,主要是依我個人研究《易經》研究三十五年經驗,根據其中理、氣、象、數,就此次金融風暴的影響與各位分享,並藉此看未來五年 (自2009-2013) 整體國內外的情況。以下僅先就《易經》的基本認識,作簡單介紹:
《易經》內容一點都不簡單,這麼難還叫「易」經,為何不叫「難」經? 這點也是令人玩味。基本上,《易經》從符號而經文,代表是基本架構;而另有十篇翼傳,是用來解釋《易經》中的含意。先符號而後文字是《易經》與其他經典不同之處,最早成書的歷史可以上溯至六七千年前三皇五帝的時代,那時候尚未有文字出現,但人類存在多時,並已發展出語言、思想。透過這一套符號系統,來記錄人情人性、人與宇宙間的互動過程。直到四千七百年前左右,倉頡造字後,大家再用文字把《易經》中的含意描述出來,發展出經文、卦、爻辭等。後世包括諸子百家的思想、兵法運用、甚至於中醫養生都深受影響。在《易經》每一卦中,不過幾十字;六十四卦也僅四千多字,比老子五千言還少,但其中意含,取之不竭、發揮不盡。真讓我們不由懷疑在上古時代,那麼艱難的物質環境中,古人是何等聰明,產生出如此經典?
以「乾」卦結構為例,由六劃卦的符號開始,加上卦名、卦辭部份,以「元、亨、利、貞」說明「開始、發展、結束、再開始」的循環。另外有爻題、爻辭;在「乾」卦中特別有用九,作為結論。「乾」卦全卦以「龍」為取象,象徵宇宙中各個不同情境 (situation),有可能相當艱難。《易經》利用卦辭作宏觀、整體地描述每一情境的內容,以便進一步預測未來發展,教導我們對策,掌握大環境的大勢所趨。符號中「一卦六爻」,卦辭為宏觀,爻則是細分整體的微觀態度、操作層次,按部就班指導人如何應對 (how to do) – 人生面臨此爻情境,當然會徬惶,藉由爻辭的指點避免亡羊歧路。當然,各位看到「乾」卦中的各爻辭,也有很多應用在小說上,像金庸武俠中「北丐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就來自於此。
上卦 (四、五、上爻)中,最高領導只有一個,以九五「飛龍在天」為例,代表最高層領導階層,又稱「君位」,有「九五之尊」之意。位處君位,代表權力大,擁有資源多,但成敗相對由一人承擔,一點也不輕鬆,是整個組織的領導中心、最後決策者。上卦所形成的領導班子,四爻為執政團隊,代表內閣、國會,是五爻所發交執行的左右手。上爻雖位處最高的位置,卻代表已離、退的位置,象徵經驗豐富、具有實務能力,但已不在位,僅受四、五爻的諮詢,又稱「大老」。每一卦這樣的立體結構,小到家庭,大到聯合國的複雜組織,均可適用;由此位階所呈現的立體模型,無論是在朝、在野的互動,高層與基層的應對,政府和民眾的溝通,都可藉由上、下卦來呈現所具有的資源和實力,甚至於也可代表國際與國內間各種情況。
最後在《易經》基本認識上,要談到是「時機、時勢 (timing)」的問題。易經最重要的問題,是時機。正是「Timing is everything.」人生在面對重大時機時、要做出重大決定,這個時機點往往稍縱即逝;組織或個人,若面對這樣的突發事件,能夠處理得宜,就可能化危機為轉機。化為個人的前程發展,如何在適當的時機,把自己安排到最好的位置,也是《易經》中談「時、位」的意義。就中國的哲學上,在各方面都談「剛柔互濟、陰陽合和」;表現在曆法上來說,也是一向採行陰陽合曆的方式。
所謂「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最底下的陽爻,象徵生機成長,雖有代表負面的因素的五個陰爻壓著,但已逐步鬆動。在《易經》中談恢復,並不是回到過去的舊觀,而是有創新的意義,代表與時俱進的調整。「剝」則為陰曆九月,「剝」卦有浩劫之象,帶有很重的殺氣,也就是天災人禍、受創嚴重,從卦象上看,最上爻一陽獨撐,而下方全部掏空,代表資源消耗殆盡,處於極度危險的狀態;像是此次的金融海嘯。然而,《易經》中有「剝極而復」,就是指出只要處置得宜,再大的浩劫也會平復、社會會回歸常軌、景氣也會回春,我們的生活終會回復正常。另外,「乾」為六陽、「坤」六陰,分別為陰曆四月及十月,正好相對。「坤」象徵陰柔之弱,卻柔能克剛、藉力使力,吸納別人資源轉為自己的力量而壯大。這十二個月份的卦象,稱為「十二消息卦」。「消」有「消滅向下」;而「息」就是生長,生息。我們可以理解,這樣的自然天候循環變化與中醫所言「身體的小宇宙」息息相關,但巧妙的是,這往往也與人文世界中的周期變化,例如經濟的景氣榮枯、政治變化相互呼應,值得我們參考。
目前所發生的金融風暴,其實早在二、三年前,我們就已經注意到有這個現象,而且多少也猜測到與金融相關。在去(2008)年九月十五日雷曼兄弟爆發危機開始,一連串泡沫化的問題浮出檯面,並瞬間蔓延到全球。這個衝擊會持續有多久? 各國專家說法不一、莫衷一是。我們除了面對問題外,想知道的是在這個衝擊之後,全球景氣是否能回復? 而回復後的情況又是如何? 依《易經》「剝極而復」的概念來思考,即便恢復後的世界,也不可能回到原來的狀況;經濟生態會改變、遊戲規則會調整。這個現象,正可以引用毛澤東所言「換了人間」一辭中的情境來描述: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上打漁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毛澤東〈浪淘沙〉1954夏北戴河
金融問題的發生,恰如完美風暴 (Perfect storm)所述因緣俱足,與辭中「白浪滔天」的無邊無際、一片汪洋,看不到未來前景的景象,不謀而合。我們所要關注的是平復後的新世界,會有怎樣的變化? 對於自己該要如何生存、保持競爭力? 所以「換了人間」,希望藉由《易經》的啟發,在長期研習的情況下,能夠面對挑戰、適應新的生態。接下來,我們要來研究的問題是「2012年是否有世界文明大浩劫?」。這個說法,不論東西方預測家均有共同的看法,表示在2012年前後,會發生重大的天災人禍,由於長期發展下來,所累積的問題,無論是自然的、生態的、或是人文社會中的制度等等,都會在此刻一併爆發開來。這究竟是神話?或是迷信? 抑或是對人的提醒? 希望能盡早作好準備,防患未然。
在我們北宋時期,距今約八、九百年前,有易經大家叫邵康節,他利用《易經》的卦象,掌握時代的運勢,在《皇極經世》中,提出他的預測;其中有大的時代循環,也有深入至流年預測。經過了近千年的時間,有其一家之學的獨特心得,從2008年起,他所預測的大勢如下:
2008〈豫〉:預測、預防、備戰
2009〈觀〉:觀察、反省、化解
2010〈比〉:國際合作、區域聯盟
2011〈剝〉:傾頹毀滅、岌岌可危
2012〈復〉:一陽復始、萬象更新 ──邵康節《皇極經世》
2008年的「豫」代表預測、防範之意;去年915的金融風暴發生,其實事件的徵兆早在 2007年底就被世界各國政府所注意到,金融流種動性的問題;因此,各國相對也採取了措施。邵康節的「豫」,正好言中這個現象。但結果有無成效? 可惜並沒有防範到金融泡沫化的問題。連動債的商品設計,自2002年起就開始盛行,當時全球的規模約在100兆 (萬億)美金,然而,時至2008年時,全球規模已膨漲至500兆美金,金融的問題嚴重,使得全球已陷入一個無底洞。這原來沒有的錢,卻在帳目上流動,英美各國雖有所警覺,卻沒有發生效果。到了2009年,卦變為「觀」,代表需要冷靜觀察,來化解、處理問題;時序正好是陰曆八月,《易經》上有「八月有凶」的說法。面對這麼大規模的問題,絕不是單一國家所能承受與解決,要能收拾殘局,必須全球各國通力合作。「比」是「國際合作、合縱連橫」的卦象。而問題之大且複雜,到2011年尚未能有效解決,因為「剝」正是資源流失,岌岌可危之象。幸好,「剝」後能「復」,就是無論傷害有多大、企業、政府所受的衝擊,都仍然會有恢復的可能,因此2012年的卦象為「復」。我們在看邵康節千年前的預測,在排列其中的各個卦象,與我們生活周遭實際發生的例子相互呼應,不由得感嘆這《易經》中的奧妙。
接下來,我們就前面所發展出來的問題,以《易經》做一系列的探索,向各位說明。首先就前面的問題,「2012年真有浩劫?」加以確認,當時就此傳聞,我們藉由《易經》中「理、氣、象、數」的方法,來提出問題。《易經》原本就是一個問答集,也就是 Question & Answer。因此針對一個問題,可得到一個卦象,利用這個卦象,去解讀這個問題。當時金融海嘯爆發,我們就思考2012年的浩劫是否提前,以致於人類社會可以避開傳言中2012的那一關呢? 從剛剛我們所看到邵康節在2011年到2013年中的預測,似乎又不是這樣。那麼,會是去年重大的金融危機,還有新的狀況發生? 或是各國所採行的應對方法,又出現問題? 我們得到的是「巽」卦:
「巽」為為風,代表有快速的意思;又因為風的無形無象、隨時轉變,因此問題可能是長期隱伏所累積而成的。在《易經》中,卦與爻是可以相互變化,特別是爻的變化,往往會帶動卦的變化。因此,《易經》中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所可能發展出來的卦象,共達四○九六種,幾乎窮盡人世間一切的現象。這個「巽」的卦象,就說明2012年所可能發生的問題,具有無形無象的特性,沒有爆發時不易察覺;一旦爆發後,其影響力足以產生新生態。「頤」就是生態的概念,代表一種相互依存、密切連繫的狀態。由「巽」而「頤」,正是前面談到「換了人間」的情勢,完全是新的規則主導。「頤」又是「剝」與「復」的綜合,代表實力大縮,有人遭此劫難會退出,而有人則能成功面對。「復」有復活、復甦和復興等意思。「剝」與「復」代表了淘汰與新生,目前這個預測,仍是東方西方共同的看法。
兩年前 (2007) 時我們看到上面的結果,就想「巽」為風,那可能的問題是什麼呢? 有從全球的暖化角度來思考,可是覺得要在短短數年之內,自然界有大幅變化似乎機會不大;再來是從病毒危害的角度,但面對目前的醫療控制技術發展,要造成全球新生態也不是容易的事;三是核戰的爆發等等…。其中我們有就「錢」的問題,加以確認。因為過去這五年來,全球陷入瘋狂的金融遊戲中,形成了多種泡沫化的問題。像這次的金融衝擊,企業紓困的作法,企業以銀行為back up(靠山),而銀行依靠政府為 back up,到最後連政府也無法負擔,要找誰為back up? 從現行的金融狀況來說,一國之力實在難以支撐,這力量不夠;像美國的美金浮濫、貨幣寬鬆,連國際合作也無法挽救,誰是最後的back up? 我們笑說,在美金紙鈔背後有「In God we trust」,若人世的努力無法見效,看來只有靠上帝了。
接下來問,是否為錢的問題? 若2012是否與錢有關? 得到
現代社會中,金錢只是紙上的數字,並不具有太多實體的意義;這個問題,似乎就是與「巽」的意象暗合。當全球經貿全部在綁在一起,大家相互套牢,絕不可能置身事外;因此,此卦中「比」就有「萬國、諸侯」的意象。其中「比之匪人,不亦傷乎?」就是找錯了合作的夥伴,造成了連動的傷害,因此爻變為「蹇」。「蹇」由字形看來,就是走不動、跛腳,無法邁進向前;針對「比變蹇」,有白話的詩籤點出:「蹇難先謀避,行舟風雨多;片帆撐巨浪,去計苦蹉跎。」看來真是大浪滔天,全球運轉不靈,各國得自求多福了。
就2008年九月所發生的金融風暴,則以「臨」與「觀」卦來看,在十二消息卦中,八月時序為「觀」。而「臨」是指全球行之有年的國際貿易,強調開放、自由,金融的自由流動、不受限制。但「臨」卦中所講的自由是在有限度的管制之下,若無所設限過度後,則其殺傷力很大;像這次的金融衝擊。「臨」卦的卦辭中有「元、亨、利、貞」,表示生生不息的循環和推動力,但因過度開放而失控,則可能由大好變大壞,就是「八月有凶」的意思;在陰曆八月左右,一夕情勢逆轉。「觀」卦正是處於重大災難發生時,大家要冷靜觀察;面對重大風暴衝擊各處,地區也要能依各地不同情況應變。
在台灣過去十年間,有三次「八月之凶」的重大災禍,看來《易經》所言,似乎不是巧合,而是有觀察和統計後的結論。在1999年,中台灣發生百年難遇的921地震,正好處於陰曆八月。再過二年,911美國遭受恐怖攻擊,雙子星炸毀,摩天大樓半天不到就灰飛煙滅,以至到後來波灣戰爭,征戰連年。這一是天災,一是人禍。至於去年915金融風暴,代表了過度自由而失控;自由雖好,但放縱過度後,仍有不可挽回的後遺症。當然,「八月之凶」的說法,也有誤導和誤傳。在台灣過去有一本書叫「1995閏八月」,是當時對兩岸關係的悲觀預測,書中指出在當年陰曆八月,兩岸將有攤牌的可能。這本書當時在朝野中引起廣大的討論。時序至今也快15年了,傳聞已經過去,當年什麼也沒發生,兩岸的關係日漸和緩。唯一留下的結果是那本書大賣,作者賺飽了上千萬元人落跑、出走國外,可以說是「假易經、真發財」。

在2003年前後SARS (非典) 流行時,當時社會心理的恐慌很大,我就在當時來討論「大陸未來10年內的經濟發展」,也就是從2003年看到2013年,看來未來十年內大陸的經濟情勢看好,正是不變的「隨」。「隨」有隨時變化、隨機應變,具有不斷彈性調整的能力。卦辭中除了有「元、亨、利、貞」外,還有「無咎」就是沒有後遺症,是《易經》中最好的現象,依時序來說,我們現在仍在其中。相對於大陸的「隨」,美國的情況則不甚樂觀。
「遯」就是有消退的意思,這表示未來美國對全球的影響力將大幅減弱。在此之前美國獨霸於世界的情況將一去不回,包括:大陸等新興經濟體,金磚四國崛起已成事實,在金融風暴發生前都尚且如此,風暴過後,則加劇其消退程度和速度。但自卦象來看,美國政府若能坦然面對,妥善處理,則未必不能走出新的康莊大道,就是「好遯」。爻動初、三、四爻,就說明美國朝野間的應對。最重要的是,四爻的領導班子,包括金融管理單位、聯準會等,若採行對的方向,其處理的智慧會影響到最後的結果,代表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這次衝擊若能藉此拋開包袱,則對美國長期發展看來,不一定是壞事。反過來說,若是處理得不好,則可能會有「否」的意思在,所以處理應對的態度和方法,決定了最後的結果。《易經》中從來不是機械式的宿命論定,認為人的努力是可以扭轉局勢,這其中留給人的應變空間是很大的。因此,主動、積極的態度,是可以有所改變,俗語說:「七分人事,三分天命」,人可掌握較多部份,但仍要視大環境的因素來決定整體成敗。所謂「君子吉,小人否」,就這次美國應對的財經政策,從卦象看,則會有「漸」的變化。「漸」後有「益」,代表美國在此十年之內,仍可能漸漸調整為一尾活龍。當然到底還是看歐巴馬如何應對,是好是壞由他們自己來決定。
至於另一個我們關心的問題,「美元未來的地位如何?」最近人行行長周小川先生也提出對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質疑,使得美元地位的爭論日益發酵,但未來會如何發展?由美元主導的情況會改變嗎? 可能再回到與黃金掛勾的作法嗎? 或是有新的主導貨幣出現? 這些問題,各家眾說紛紜,但若以此卦中美國經濟的發展看來,至少在2013為止,美元的主導地位應該是不會有所影響。就我個人進一步來看「人民幣取代美元」的可能性,恐怕是來日方長。當然《易經》所說的結果,並不一定是最後的結果,其中看人的努力,是可以改變命遲。
以下我把幾個大的問題,經過《易經》卦象的分析後,整理出來,提供大家參考。首先是「世界的經濟風暴何時方休? 」
2009〈屯〉4 → 回歸基本面
2010〈既濟〉1.3.5 →〈坤〉苦戰三年,疲憊不堪,厲行節約,民生困苦。
2011〈升〉2.3 → 新泡沫?
2012〈同人〉6 →〈革〉全球經貿窮極則變?
2013〈家人〉1.3.5 →〈剝〉保護主義
2009年為「屯」卦四爻,代表全球各國的執政高層,強調「回歸基本面」的普遍趨勢,有重頭開始、務實的意思;在作法上,從基本實體開始,也顯示出全球經濟,正在調整之中。2010年為「既濟」,就是渡過風暴、有機會能反轉回升。在爻辭中有「苦戰三年」的象,也暗指自07到09年間,全球在經歷風暴後的疲憊。普遍的作法都是以省錢、節約來應對,而且民生基層也相當困難。到後年(2011),才有「升」象,代表有高度成長的機會,能自谷底回升。在「既濟」後開始回「升」,可能也代表各國所砸下的5兆美金的效應開始發酵。
但是,「升」也有意含新的泡沫的可能出現,這是過去的舊問題浮現? 還是所採行的解決方法不對,以致產生後遺症? 無論如何,看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考驗連連。在2012與2013 年時又可能爆發新問題,原來的解法看來是行不通了。由「同人」而「家人」,看來保護干預、貿易壁壘終究勢不可擋,將走到「各人自掃門前雪」的處境。原先以自由開放、四海一家的「同人」,希望藉由減少設限的作法,並不能減輕傷害,於是退縮回來設立門檻。「家人」代表世界將由整體走向區域,雖然就長期角度來看,並不是好現象;但至少在短期上,可以減少失血。這個問題,在G20中已經有所警覺,但想要防止,看來並不容易。就目前的形勢上來看也是如此,外貿退位、內需掛帥。各國為何一致看好中國? 並非由於此次金融風暴,而是在更早之前,就看到大陸的內需市場,包括:開發內陸、大西北的政策。今年大陸所投入的四兆人民幣,看來也會發生效益,加重「外貿受挫,內需為主」的態勢。因此,我特別就「中國大陸未來是否為世界的中流砥柱」提問,整理出未來五年的變化:
2009〈大有〉1.6 →〈恒〉雖艱無礙,長久穩定,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2010〈蠱〉3.6→〈升〉 →〈師〉深化改革,繼續成長,組織動員。
2011〈履〉1.6 → 履險如夷,和平致泰。
2012〈萃〉 → 精英匯聚,出類拔萃,一枝獨秀。
2013〈未濟〉2.6 → 脫險至明,必有餘慶。
2009年的表現,看來當然是沒問題;「大有」就是《禮記》所言「禮運大同篇」中的境界,說明全球經貿互動日益重要。「大有」中又有「恒」象,就是長久穩定的意思,過程中雖有艱困,像是沿海受到衝擊而關廠、倒閉,但宏觀來看,對整體的表現並無重傷。特別是有「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這並不是迷信,而是「天助自助」的意思,與各位校訓「自強不息」是異曲而同工。而明年則需要開始對國際社會,承擔應有的責任。這個形勢在明年開始會有更重要的角色,而內部的政經、社會體制的深化改革,也是重點,這樣才能應因世界需求。自卦象來看,相信也是可以達成,以活力、創意來面對未來全球的託負。
2011年則是「腳踏實地、苦幹實幹」的象,「履」就是有「履險如夷,和平致泰」的意思。在《易經》中有卦序來說明先後因果的關係,如果真能做到了「履」接下來就是「泰」。2012年的萃是出類拔萃、菁英相聚,擺脫了難關,安然渡過後,在2013年則為「未濟」。這就是說明,面對12-13年間的世界保護主義,中國大陸應該也是可以順利過關,爻中有「喜樂慶功」的景象。但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只能簡單瀏覽一下這些結論所推衍的卦象,從2008年的「需」開始,到2013 年的變化。
在此,我們另外插入一個主題,就是在2008年金融風暴發生時,所討論的金融流動性問題;全球五大央行曾投入超過1500億美金,來刺激金融的流動性。我在台灣有一位金融界的學生,曾在2007年就提出此一問題,當時就得到不折不扣的「困」卦,代表一個難解的困局。

「困」就是水乾而沒有流動性,2008年全年均是如此。「困」中有「渙」象;「渙」就是指出風吹過水面,呈現同心圓的波浪而散播天下。這就說明此次以美國為災難中心的問題,將會影響到全世界。而且,這個卦象在2007年底就指出這個問題,「困」所帶來泡沫化的問題之前,正是因為「升」的不斷膨脹,而「困」的影響會蔓延到世界。學習《易經》的好處在於,對於問題可以預測,也可以即早做準備,不會輕舉妄動。直到去年金融問題全面爆發後,我們針對同樣的問題,再問一次。得到的結果也沒有好多少,就是「蒙」卦。「蒙」是形勢不明、看不清走向,代表蒙昧無知的意思。「蒙」卦的卦象是內險外阻,但動五爻「童蒙,吉」有「順以巽」。指出具有決定性影響力的世界領導人,在此應當是指歐巴馬,要能夠做到集思廣意,面對經濟問題,就能夠順利解決。其中最主要是要能學習、態度謙虛,那麼整個經濟體的發展,就可以有「吉」的象。其中也有「渙」的象,說明問題也是會傳播到天下。不過,在2007年時美國總統是誰尚未有定論,只知道是一個老人、一個女人和一個黑人間的競爭。希拉蕊出局後,只剩下了一老一少對峙的局面。但是《易經》所傳遞出的訊息,遠比我們所知更為豐富;相對於麥坎,歐巴馬可以說是小孩。「童蒙,吉」雖指出領導人應能謙虛以對的話,則可以轉危為安的意思;但就「童蒙」而言,在當時也就暗喻了新任美國總統,應該就是歐巴馬了。
另外,我們常說「否極泰來」,但事實上往往不是如此。在《易經》中則認為是「泰極否來」,因為要能長期地持盈保泰並不容易,當發展到高點之後,就會開始下墜到谷底。而在谷底時間非常長,要經歷很久很久,才有可能復甦回升。這也提醒我們,人生得意的時間不長,但失意卻可能要很久才有一次翻身的機會,因此要能把握手邊的每一個機會,得意時不驕縱、不自滿,失意時不喪志,視為平常。
對於「美國總統歐巴馬,能否救起美國經濟?」,此卦的結果顯示,恐怕他不能做到,無論是否連任,在任期內可能都無法將美國經濟起死回生。「大過」,就是超乎尋常的負荷,扛不起來。所以在爻辭中,有「棟橈」就是彎曲、bending,受重壓久了,就容易疲乏或折斷;而且又說「不可以有輔」,也就是找怎樣的人都幫不了忙,無論是諾貝爾獎的得主、經濟專家也都是一樣。最後折斷,還是陷於困境。

雖然如此,美國經濟在歐巴馬手上無法好轉,對我們來說,並不是幸災樂禍的時候,反而是提供了迎頭趕上的機會。身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一年的GDP約14兆美元,第二的日本約4.8兆,而中國的GDP約4.4兆美元。無論今年中國的經濟成長率是否能保八,要趕上日本都是輕而易舉,在二年內就必定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甲午戰爭後一百多年,等到這天的來到,實在令人欣慰。但對美國的差距,客觀地來看,還是有三倍左右。中國未來暢旺的運勢,配合上這樣的衝擊,造成美國反轉消退,使得中國與美國的差距又再拉近一步。不可否認,美國在人才、資源和國際形勢上,佔有相當的優勢,國民平均所得高達四萬五千美元;中國因為人口眾多,在宣佈進入小康後,國民平均所得也不過3000美元。無論從整體或個別的數字上來看,要追上美國,並不容易。有專家原本預估要到本世紀中葉,也就是2050年後才有可能。但事在人為,經過這次的衝擊,造成人民幣與美元間的漲與消,現在有些專家已經調整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時間為2020年,未免過分樂觀。但無論如何,這個2050年的時間表必然能提前追上,但不能掉以輕心。近代中國一直陷於救亡圖存的情況下,發展到今日,可以說是到達太平盛世的規模,雖然仍要一段時間趕上美國,無論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相信在我有生之年必能看見。老牌霸權英國更慘,我有位在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同學,是北大教授巫和懋,根據他們第一線的數據分析,看一國負債,除了國債之外,還要包括企業債與民間債等,才能真實呈現國力的表現。美國整體總負債是全年GDP的3.5倍,也就是約50兆美金,想想一個美國欠了全球各國近50兆,而中國是最大的債主。英國總負債則是為全年GDP的5倍,英美相依,火燒連環船,這次受傷更嚴重,現在人戲稱英國為「歐洲病夫」。想想他們要怎樣辛苦才能還錢,而且是一代接一代地還。來到廈門,想到當年五口通商、南京條約,那時的英美霸權,如今陷入困境,實在叫人警惕而不能幸災樂禍。對於強權的盛衰不知如何解釋,就說是福建先賢林則徐的英靈不滅吧。對於此次的金融海嘯衝擊,我有幾個在英國金融界服務的朋友都感嘆,未來金融業是否還能存在? 我相信金融業必然存在,只是遊戲規則會改變。時代的變動快速,吸收資訊往往來不及,在金融風暴出事前,我才讀完葛林斯潘所著的〈我們的新世界〉,還來不及細想其中論點,就因為過度自由化所造成的危害,推翻了他的論點。股神巴菲特的自傳〈雪球〉還未能讀完,看到他的企業似乎又出問題,這一切的變化,似乎快到讓我們幾乎無法掌握。
再來就談一談「大國和平崛起」的問題,這以《易經》中的易理分析而來,說明國家在高度成長後,必然可能有二種選擇:一是和平崛起的可能,再者是用非和平手段,必須透過戰爭等的方式來達成。
在央視所推出「大國崛起」的系列中,可以看到近五百年來的強權興起,都是透過非和平的手段,從西、葡盛世開始,一直到美國都是如此。換句話說,「和平崛起」的概念是史無前例的,雖然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上卻無人可以做到,都一味走上霸權的宿命。「升」卦中「升虛邑」就是指由戰爭、衝突中,爭霸中崛起;而「孚乃利用禴」就是以和平的方式來獲得各國敬重,以為共主,可惜在歷史上都還沒有出現。但史無前例,並不代表不可能產生,若我們真能做到,必是光耀史冊、開創人類文明新頁。但相對的風險高、所遭受的阻力和難度亦不小,需要更深層的智慧。。「升」卦前有「姤」卦,代表百年難得的戰略機遇,接著是代表菁英彙萃的「萃」卦,能利用難得機遇,加上菁英的人才支援,「升」的態勢才有可能,使國力提升。「升而不已必困」,若是一味追求自我膨脹,則必然泡沫破滅的一天。中國近代發展至此,實在是不容易的事情,未來全面小康社會,經濟實力坐二望一,若仍陷在只從經濟、富強的層次來看問題,則其發展必然有限,又走回霸權的宿命。就「富強與文化」的關係來看,有「豐」卦的象,代表強權的興起,不只是要靠硬實力,更要軟實力的配合,才可能壯大和長久。
「豐」卦外震,代表剛性、威勢的實力,也就是hard power;但光有「震」不能夠保證一定能維持恒久。內卦為離,代表是文化、人民的象徵,也就是soft power。《易經》中認為,必須要能軟硬配合,有基本對外的硬實力後,配合上深厚的文化底蘊、文明力量,有其民族的特色、優性,二者缺一不可。在觀察這個問題時,我想起鄧小平先生說過一段話,大意是說「中國要發展經濟富強,必定要埋頭苦幹;即使能有朝一日達成目標,也不與列強起衝突、特別是不與美國爭強,將來甚至於也可宣稱永不稱霸」,這樣的思考,是有很高的智慧。從《易經》上來看,無論在那一方面稱霸,包括:軍事、經濟等,都不會長久保持,必定有所盛衰。相對的,在西方的思考中,則多半以稱霸、求勝為目的。中國有王道和霸道的思想,特別偏重在不以強凌弱、眾暴寡的王道大同境界,像〈禮運大同篇〉所描述的情景。人類經由不同階段的發展,有沒有可能實踐這種理想;而這種理想的實踐,有沒有可能這對發生在中華民族未來的走向?
霸圖與王道
〈豐〉極轉〈旅〉→ 失時、失勢、失位
〈豐〉錯變〈渙〉→ 分崩離析,化散四方
滿招損,謙受益
〈豐〉彖傳:「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謙〉:亨,君子有終。同人 → 大有 → 謙
〈謙〉大象傳: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豐」卦中若失去了文化的底蘊,則不能維持太久;在「豐」卦後所接著就是「旅」卦,代表失時、失勢、失位的現象。我們看到許多美國大公司,在這次金融衝擊中可以從排頭變排尾,很大一部份的因素,就是因為窮奢極慾、無限擴張的後果,則必然走向頹傾。另一方面,「豐」卦也可能走向「渙」的結局,也就是分崩離析、四分五裂,無法一直維持龐大的格局;像是前蘇聯這麼大的加盟體,在經過分解後,國勢一落千丈。這其中由「豐」而「旅」,或由「豐」而「渙」的道理,就不是簡單數語可以說明清楚的。不過,還是可以用中國一句老話「滿招損、謙受益」來概括。驕傲自大必有所折損而不能長久,謙虛而容人則必得善終。「謙」卦在《易經》中就是代表一種和諧的平衡,包括:人與人、人與自然,都可以得到一種圓滿而和諧的發展。也正因如此,「謙」卦全卦均吉,是《易經》中最好的卦。因此,若「升」的和平崛起,能配合上文化的底蘊,國勢自然可以豐盛。這文化的底蘊,來自於「復」卦中對文化的復興和重新認識;兩者能配合恰當,就是「泰」的國泰民安、天下太平了。

最後簡單看看兩岸關係的發展,我以「滔滔兩岸潮」為題,來說明過去「歷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複雜關係。在《易經》中有四個卦,原本是一家人,但後來因故變化,分別是「家人」、「睽」、「蹇」和「解」卦。這原本的一家人,後來起了家變,鬧了內爭以至於反目後,結果大家都沒落到好處,都走不動了,這些內耗,甚至於造成他人的漁翁得利、所以到最後徹底要解決這個問題,正是這四個卦象的意義。近來兩岸關係快速發展,越來越熱絡,互信互利的基礎上,正是由「小畜」而「大畜」的象。而在2007年期間,台灣大選之前,我們並未知道國民黨與民進黨何者將會勝選,但就兩岸間的互動與開放,我們曾問「2012年前是否兩岸可以達成三通?」,這個答案,就是由「升」卦而「既濟」,其中亦包含有「謙」卦的象,也就是代表有百分之三百的把握,兩岸在2012年前必能達成三通,而且可能提前實現。就我學易的過程中,就常關注兩岸三通的問題,每一年都會問這個問題,盼了十幾年,都沒有結果。直到這個卦象出現,才真正為這個問題劃下完美的句點,而且不可能走回頭路。最後,為大家簡短報告「中國大陸未來三十年的國運?」,這是在95年時所問,得到的是「豐」卦,其中的運作還有「復」卦的象,有剝極而復、民族復興之意。而就「未來兩岸十五至二十年的互動」就是「渙」卦,其中有「元吉」、「光大」等,都代表終有善解。特別是「匪夷所思」一句,代表未來兩岸解決的方式,可能超出所有人的想法,由天意所促成。當然我們樂見兩岸的紛爭終能有解,自然台獨是不可能,但這可能不是我們所能預測,一如此次金融風暴的發生。就我個人的看法是認為若海內外華人,若能利用這次崛起的機會,能好好把握,有更深刻的體認,相信中華民族的強盛興起,將至少維持三百年到一千年的時間。今天適逢廈大八十八周年校慶,「八八」也諧音「發發」,在此,也祝廈大校運昌隆、自強不息,止于至善,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