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本會理事劉義勝先生就曾建議,同為毓老師弟子的潘朝陽理事與君祖,應及早前往湖北武漢大學,拜望該校國學院長郭齊勇教授,郭院長治船山學頗有威望。朝陽先生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教學院院長,也是哲學雜誌鵝湖月刊的社長,長年浸淫儒學,經常往來兩岸學術交流。
一、 行前
此事就由潘院長規劃聯繫:本擬自五月十八日前後七天,訪問武漢大學和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拜望郭院長和嶽麓書院朱漢民院長以及鄧洪波教授,兩校均安排潘院長和君祖為師生合講一場演講。潘院長想藉此行向船山先生致意,鄧教授建議增加衡陽之行,他與衡陽師範學院中文系朱迪光主任相熟,由朱主任派車前往船山先生隱居之湘西草堂,並在該校為師生安排演講。
同行六人還包括潘院長夫人國立海洋大學海洋史教授黃麗生女士,以及來自上海的臺商蕭明富先生。巧的是我們六人皆在天德黌舍〈奉元書院〉上過課,是毓老師的弟子。
二、 武漢
五月十八日下午潘院長、劉義勝先生、君祖和我,搭機直飛武漢。武大準博士生楊柳岸先生已在機場久候,此生係出名門,為小學家楊樹達先生的曾孫。一行四人住進武大招待所珞珈山莊,蕭明富先生下午已自上海搭火車到此。潘夫人在上海演講後,深夜飛抵武漢。
武大創校超過百年,校地廣闊,樟樹成林,綠蔭遮天,頗負盛名。據稱廈門大學修建,就以武大為目標。國學院博士生張曉峰笑稱:廈大學術趕不上武大,所以先趕上武大校景再說。進校門先經獅子山,石壁上刻著校訓" 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再過珞珈山,只見校舍古樸,頗有氣勢。晚餐在武大梅花餐廳,劉義勝先生是武漢人,他作東請大家吃當地名菜乾燒糍粑魚、豆皮〈蛋皮夾糯米〉、藕夾〈蓮藕夾糯米〉、撕肉乾鍋,火腿芋頭湯,極有滋味!此時大廳客人已少,但聞有人吹簫,簫聲嗚嗚,席間繚繞,武大的夜晚極好!
五月十九日上午九時前往武大國學院拜訪院長郭齊勇教授,郭院長平易近人,現場還有書記陳祖亮博士、研究古籍的副院長于亮教授、研究佛學孫勁松教授、楊柳岸和博士生介江嶺,潘院長此行一來邀請武大師生赴臺參加,今年七月十八日師大在林口校區,舉辦的國際青年儒學營;二來代表臺灣師大張國恩校長,願與武大簽訂合作意向書,以便未來加強兩校學術交流,結果任務圓滿達成。
武大人文學科,傲視全國,國學院成立十多年,在郭院長領導下,重視讀經,學術成就卓著。今年武大爭取到國務院珠峰〈珠穆朗瑪峰〉計畫經費,由國家直接撥經費,國學院成立弘毅國學班,自武大各系大一新生招考,所收的二十多個學生,每人有一專屬導師,小班授課、原典教學,有別於其他名校開經典課,只上原理概要,不讀經典。國學班從大一英文課,就讀柏拉圖理想國原文,用力至深;國學院今年國際交流,就有十位學生交換到美國及法國里昂一年。
晚間七時郭院長用他的" 四書 "選修課安排演講,學生來自各系,百人講堂燠熱難耐,但見座無虛席。潘院長講《熊十力的存在空間──乾坤衍的世界》,君祖則以易經談六祖壇經《金剛心與魔塵鑑》,會後學生踴躍提問,有一哲學所一年級學生李逸超,主修黑格爾,卻一心想研究易經,國學程度很好,思路清晰,擅於辯證。迄今仍經常以電子郵件向君祖請益,堪稱難得。
五月二十日包車遊黃鶴樓和東湖磨山風景區。這兩地去年周易學會來旅遊已去過,不同的是去年遊磨山搭纜車上去,此行包車一小時半沿湖遊景,看到十丈高的石壁刻著毛澤東二十歲手抄楚辭離騷,極為壯觀。前日東湖聽濤風景區的書記請吃飯曾說,為給東湖增添文化氣息,端午節邀請武大國學院學生著祭祀禮服,參加祭屈原禮活動。
導遊小楊說黃鶴樓歷代重建,風格不一;原黃鶴樓在武昌長江二橋橋墩處,1981年至1985年,為修橋黃鶴樓退幾十米重建。在黃鶴樓頂層眺望,可遠見漢口和漢陽。只見漢水注入長江,自古此地水路陸路均發達,古稱" 九省通衢 " 。其中武昌市區名勝古蹟多,黃鶴樓和武昌起義的紅樓在此,為慶祝辛亥百年紅樓正維修中。武昌市區屬文教區,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多所名校皆在此地,尤其武大瀕臨東湖,景色宜人。
下午前往湖北省博物館,這是座標誌性仿楚建築,特色是高臺基、寬屋簷、大坡面綜合陳列館、楚文化館、編鐘館三足鼎立,導遊讓我們先看編鐘表演,編鐘館一天表演三場,鐘聲鏗鏘雄渾。再參觀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從墓室內觀看可知墓主非常好樂,所以才有編鐘陪葬,與其它漢墓不同。
三、 衡陽
五月二十一日上午搭乘武廣高速鐵路前往衡陽,武漢是起站,車站建築就像太空站,車速最高達377公里。潘院長請我們在高鐵上吃湖北熱乾麵配蛋花湯,車行平穩並不搖晃,兩小時抵達衡陽。衡陽師範學院中文系曾朝陽老師來接,熱情安排入住湘江邊的凌江酒店。朱迪光主任午宴款待後,率中文系師生陪我們前往王船山先生的湘西草堂參觀,天雨泥濘,路途顛簸,如非本地人開車,絕對無法找到這位反清大儒的故居。據稱他出門不頂清天〈打傘〉,不踏清地〈穿木屐〉,隱居十八年遍注群經。清末同為湖南人的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有功,奏請慈禧太后刊印船山全集,自此傳揚天下。潘院長率領大家以心香一柱,向船山先生行三鞠躬禮。臨行前船山先生十一代子孫王國文先生,還與我們合影留念。隨即轉往船山先生墓地,細雨中拾級而上,再次行禮。
晚間與學理工的副院長張明玉教授共餐,餐後潘院長與君祖分兩個講廳演講,潘院長談中國風水,君祖講題原本是《朋友講習──易解四書初探》,靈機一動,改講今年四月十六日《一次讀懂四書》新書發表會的演講內容,要中文系同學思考四書的編纂,有微言大義在其中。
五月二十二日清晨開窗,只見湘江二橋屹立在濁流上。朱主任另有會議,他請中文系書記郭友文先生,和楊老師陪我們暢遊南嶽衡山。天氣寒冷,他們為我們準備雨衣禦寒,真是體貼入微。從衡山山腳,換搭可以自由上下的園區巴士,無意發現禪宗大師懷讓的佛塔,此地有古蹟磨鏡臺,即禪師馬祖道一聽懷讓道"磨石不能成鏡,坐禪豈能成佛?"悟道之處。
衡山風雨交加,索道未開,全部靠園區巴士運輸遊客,車抵南天門參拜南嶽大廟,我們決定不去祝融峰、趕緊下山,此時已近中午,香客擠在候車大廳不耐久等,有人帶頭鼓譟,還好劉義勝先生機警,把我夾在君祖間,一見車來立即帶我們上車。
下山已過午餐時間,大家饑腸轆轆,郭書記請大家到他堂姊開的餐廳吃土菜〈道地的湖南菜〉,又辣又香,再開一瓶價值不斐的名酒──酒鬼,喝到賓主盡歡,才上路前往長沙,唯獨開車師傅不能飲酒。當地酒駕罰六千人民幣還要判刑,撞傷人一定重判,所以無人敢飲酒開車。從衡山到長沙好幾百公里,郭書記和楊老師把我們送到湖南大學集賢賓館,立即折返,我們感動得迄今難忘。當晚嶽麓書院鄧洪波教授,在湖南大學集賢賓館以佳餚晚宴款待我們。
四、 長沙
五月二十三日上午由鄧教授為我們導覽,他專門研究書院制度,人稱" 鄧書院 ",國家部長級官員來此都由他接待導覽。此乃" 千年學府 ",自古講學不輟,上懸" 嶽麓書院 ",乃宋真宗所賜之匾,頗有氣勢。門旁"唯楚有材,於斯為盛"上聯取自左傳" 楚材晉用 "之典,後有寧鄉人氏對上名對,言此地人才輩出,所言不假。
鄧教授特別強調,湖湘學派特別重視經世致用,清乾隆書院山長羅典,曾任二十七年山長,他所定的學規:
" 道統高於傳統,日看綱目數頁,通曉時務物理〈經世致用〉,參讀古文詩賦。讀書必須過筆,全課按刻蚤完,夜讀仍戒晏起,疑誤定要力爭 〈著重思辯〉。 "
甚至設定讀書之法"一正義、二通義,三餘義,四疑義,五異義,六辨義。"再三強調思辨義理、經世致用的重要。
中午嶽麓書院朱漢民院長作東宴請我們,朱院長掌理書院二十年,對嶽麓書院之經營策畫,貢獻卓著。他早年曾多次投稿中華文化月刊,與東海大學哲學系魏元珪教授相熟,曾邀魏教授到書院教授易經。君祖認出副院長蕭教授,曾同赴西北大學參加祭黃陵所辦研討會,蕭副院長近年也到台北參加研討會,對臺灣不陌生。
下午二時在明倫堂演講,潘院長講"《儒家影響下的傳統生活世界之空間性 》,君祖講《貞一易簡──易解老莊初探 》。時間有限君祖拼命加快講課速度,鄧教授聽得頗有興味兒,要君祖慢慢講,君祖說你不急我急。同學問題留到晚間大廳" 集賢吧 "再談,喝著碧螺春茶,吃著西瓜,傳統文化被熱烈的討論,學生老師殷切的思辨,中國文化如何使人安身立命。
五月二十四日鄧教授來送我們,相約七月臺北見。隨後我們去湖南省博物館觀看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最罕見的就是有個兩千多年前的利倉夫人辛追,保存完好如初,如今用水晶棺供人自高樓俯瞰,至於出土的帛書周易和導引圖,對歷史文化的印證,有極深刻影響。
從長沙飛上海虹橋機場,再轉往臺北松山機場,已是傍晚時分。七天跑三地受到武漢大學國學院、衡陽師範學院以及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等三地熱情招待,這次學術之旅,對各地師生多所叨擾,也把臺灣書院毓老師私人講學的成果,帶給他們去體悟。未來相信共同努力,文化力量將更能再創新局。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