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2023年 7月下個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現在位置 -> 首頁 -> 最新消息

本會最新消息

[公告]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電子報 第九期

人氣5428
fernando - 活動紀實 | 2011-07-01 15:39:17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電子報 第九期
2011.07.01 出刊
■ 【劉老師的講學動態】:兩湖學術交流記行 ◎圖‧文/閻以炤
■ 【學會活動紀實】之一:文明乎?浩劫乎? ◎文/朱志堅 ◎圖/編輯組
■ 【學會活動紀實】之二:春研記趣 ◎文/李雯蕙
■ 【學會活動紀實】之三:再到孔廟講易 ◎圖‧文/邱雲斌
■ 【課程訊息】:易經與佛經的對話 ◎文/編輯組

 

 

【劉老師的講學動態】
 
兩湖學術交流記行
◎圖‧文/◎ 閻以炤

去年冬天,本會理事劉義勝先生就曾建議,同為毓老師弟子的潘朝陽理事與君祖,應及早前往湖北武漢大學,拜望該校國學院長郭齊勇教授,郭院長治船山學頗有威望。朝陽先生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教學院院長,也是哲學雜誌鵝湖月刊的社長,長年浸淫儒學,經常往來兩岸學術交流。

一、 行前

此事就由潘院長規劃聯繫:本擬自五月十八日前後七天,訪問武漢大學和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拜望郭院長和嶽麓書院朱漢民院長以及鄧洪波教授,兩校均安排潘院長和君祖為師生合講一場演講。潘院長想藉此行向船山先生致意,鄧教授建議增加衡陽之行,他與衡陽師範學院中文系朱迪光主任相熟,由朱主任派車前往船山先生隱居之湘西草堂,並在該校為師生安排演講。

同行六人還包括潘院長夫人國立海洋大學海洋史教授黃麗生女士,以及來自上海的臺商蕭明富先生。巧的是我們六人皆在天德黌舍〈奉元書院〉上過課,是毓老師的弟子。

二、 武漢

五月十八日下午潘院長、劉義勝先生、君祖和我,搭機直飛武漢。武大準博士生楊柳岸先生已在機場久候,此生係出名門,為小學家楊樹達先生的曾孫。一行四人住進武大招待所珞珈山莊,蕭明富先生下午已自上海搭火車到此。潘夫人在上海演講後,深夜飛抵武漢。

武大創校超過百年,校地廣闊,樟樹成林,綠蔭遮天,頗負盛名。據稱廈門大學修建,就以武大為目標。國學院博士生張曉峰笑稱:廈大學術趕不上武大,所以先趕上武大校景再說。進校門先經獅子山,石壁上刻著校訓" 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再過珞珈山,只見校舍古樸,頗有氣勢。晚餐在武大梅花餐廳,劉義勝先生是武漢人,他作東請大家吃當地名菜乾燒糍粑魚、豆皮〈蛋皮夾糯米〉、藕夾〈蓮藕夾糯米〉、撕肉乾鍋,火腿芋頭湯,極有滋味!此時大廳客人已少,但聞有人吹簫,簫聲嗚嗚,席間繚繞,武大的夜晚極好!

五月十九日上午九時前往武大國學院拜訪院長郭齊勇教授,郭院長平易近人,現場還有書記陳祖亮博士、研究古籍的副院長于亮教授、研究佛學孫勁松教授、楊柳岸和博士生介江嶺,潘院長此行一來邀請武大師生赴臺參加,今年七月十八日師大在林口校區,舉辦的國際青年儒學營;二來代表臺灣師大張國恩校長,願與武大簽訂合作意向書,以便未來加強兩校學術交流,結果任務圓滿達成。

武大人文學科,傲視全國,國學院成立十多年,在郭院長領導下,重視讀經,學術成就卓著。今年武大爭取到國務院珠峰〈珠穆朗瑪峰〉計畫經費,由國家直接撥經費,國學院成立弘毅國學班,自武大各系大一新生招考,所收的二十多個學生,每人有一專屬導師,小班授課、原典教學,有別於其他名校開經典課,只上原理概要,不讀經典。國學班從大一英文課,就讀柏拉圖理想國原文,用力至深;國學院今年國際交流,就有十位學生交換到美國及法國里昂一年。

晚間七時郭院長用他的" 四書 "選修課安排演講,學生來自各系,百人講堂燠熱難耐,但見座無虛席。潘院長講《熊十力的存在空間──乾坤衍的世界》,君祖則以易經談六祖壇經《金剛心與魔塵鑑》,會後學生踴躍提問,有一哲學所一年級學生李逸超,主修黑格爾,卻一心想研究易經,國學程度很好,思路清晰,擅於辯證。迄今仍經常以電子郵件向君祖請益,堪稱難得。

五月二十日包車遊黃鶴樓和東湖磨山風景區。這兩地去年周易學會來旅遊已去過,不同的是去年遊磨山搭纜車上去,此行包車一小時半沿湖遊景,看到十丈高的石壁刻著毛澤東二十歲手抄楚辭離騷,極為壯觀。前日東湖聽濤風景區的書記請吃飯曾說,為給東湖增添文化氣息,端午節邀請武大國學院學生著祭祀禮服,參加祭屈原禮活動。

導遊小楊說黃鶴樓歷代重建,風格不一;原黃鶴樓在武昌長江二橋橋墩處,1981年至1985年,為修橋黃鶴樓退幾十米重建。在黃鶴樓頂層眺望,可遠見漢口和漢陽。只見漢水注入長江,自古此地水路陸路均發達,古稱" 九省通衢 " 。其中武昌市區名勝古蹟多,黃鶴樓和武昌起義的紅樓在此,為慶祝辛亥百年紅樓正維修中。武昌市區屬文教區,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多所名校皆在此地,尤其武大瀕臨東湖,景色宜人。

下午前往湖北省博物館,這是座標誌性仿楚建築,特色是高臺基、寬屋簷、大坡面綜合陳列館、楚文化館、編鐘館三足鼎立,導遊讓我們先看編鐘表演,編鐘館一天表演三場,鐘聲鏗鏘雄渾。再參觀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從墓室內觀看可知墓主非常好樂,所以才有編鐘陪葬,與其它漢墓不同。

三、 衡陽

五月二十一日上午搭乘武廣高速鐵路前往衡陽,武漢是起站,車站建築就像太空站,車速最高達377公里。潘院長請我們在高鐵上吃湖北熱乾麵配蛋花湯,車行平穩並不搖晃,兩小時抵達衡陽。衡陽師範學院中文系曾朝陽老師來接,熱情安排入住湘江邊的凌江酒店。朱迪光主任午宴款待後,率中文系師生陪我們前往王船山先生的湘西草堂參觀,天雨泥濘,路途顛簸,如非本地人開車,絕對無法找到這位反清大儒的故居。據稱他出門不頂清天〈打傘〉,不踏清地〈穿木屐〉,隱居十八年遍注群經。清末同為湖南人的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有功,奏請慈禧太后刊印船山全集,自此傳揚天下。潘院長率領大家以心香一柱,向船山先生行三鞠躬禮。臨行前船山先生十一代子孫王國文先生,還與我們合影留念。隨即轉往船山先生墓地,細雨中拾級而上,再次行禮。

晚間與學理工的副院長張明玉教授共餐,餐後潘院長與君祖分兩個講廳演講,潘院長談中國風水,君祖講題原本是《朋友講習──易解四書初探》,靈機一動,改講今年四月十六日《一次讀懂四書》新書發表會的演講內容,要中文系同學思考四書的編纂,有微言大義在其中。

五月二十二日清晨開窗,只見湘江二橋屹立在濁流上。朱主任另有會議,他請中文系書記郭友文先生,和楊老師陪我們暢遊南嶽衡山。天氣寒冷,他們為我們準備雨衣禦寒,真是體貼入微。從衡山山腳,換搭可以自由上下的園區巴士,無意發現禪宗大師懷讓的佛塔,此地有古蹟磨鏡臺,即禪師馬祖道一聽懷讓道"磨石不能成鏡,坐禪豈能成佛?"悟道之處。

衡山風雨交加,索道未開,全部靠園區巴士運輸遊客,車抵南天門參拜南嶽大廟,我們決定不去祝融峰、趕緊下山,此時已近中午,香客擠在候車大廳不耐久等,有人帶頭鼓譟,還好劉義勝先生機警,把我夾在君祖間,一見車來立即帶我們上車。

下山已過午餐時間,大家饑腸轆轆,郭書記請大家到他堂姊開的餐廳吃土菜〈道地的湖南菜〉,又辣又香,再開一瓶價值不斐的名酒──酒鬼,喝到賓主盡歡,才上路前往長沙,唯獨開車師傅不能飲酒。當地酒駕罰六千人民幣還要判刑,撞傷人一定重判,所以無人敢飲酒開車。從衡山到長沙好幾百公里,郭書記和楊老師把我們送到湖南大學集賢賓館,立即折返,我們感動得迄今難忘。當晚嶽麓書院鄧洪波教授,在湖南大學集賢賓館以佳餚晚宴款待我們。

四、 長沙

五月二十三日上午由鄧教授為我們導覽,他專門研究書院制度,人稱" 鄧書院 ",國家部長級官員來此都由他接待導覽。此乃" 千年學府 ",自古講學不輟,上懸" 嶽麓書院 ",乃宋真宗所賜之匾,頗有氣勢。門旁"唯楚有材,於斯為盛"上聯取自左傳" 楚材晉用 "之典,後有寧鄉人氏對上名對,言此地人才輩出,所言不假。

鄧教授特別強調,湖湘學派特別重視經世致用,清乾隆書院山長羅典,曾任二十七年山長,他所定的學規:

" 道統高於傳統,日看綱目數頁,通曉時務物理〈經世致用〉,參讀古文詩賦。讀書必須過筆,全課按刻蚤完,夜讀仍戒晏起,疑誤定要力爭 〈著重思辯〉。 "

甚至設定讀書之法"一正義、二通義,三餘義,四疑義,五異義,六辨義。"再三強調思辨義理、經世致用的重要。

中午嶽麓書院朱漢民院長作東宴請我們,朱院長掌理書院二十年,對嶽麓書院之經營策畫,貢獻卓著。他早年曾多次投稿中華文化月刊,與東海大學哲學系魏元珪教授相熟,曾邀魏教授到書院教授易經。君祖認出副院長蕭教授,曾同赴西北大學參加祭黃陵所辦研討會,蕭副院長近年也到台北參加研討會,對臺灣不陌生。

下午二時在明倫堂演講,潘院長講"《儒家影響下的傳統生活世界之空間性 》,君祖講《貞一易簡──易解老莊初探 》。時間有限君祖拼命加快講課速度,鄧教授聽得頗有興味兒,要君祖慢慢講,君祖說你不急我急。同學問題留到晚間大廳" 集賢吧 "再談,喝著碧螺春茶,吃著西瓜,傳統文化被熱烈的討論,學生老師殷切的思辨,中國文化如何使人安身立命。

五月二十四日鄧教授來送我們,相約七月臺北見。隨後我們去湖南省博物館觀看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最罕見的就是有個兩千多年前的利倉夫人辛追,保存完好如初,如今用水晶棺供人自高樓俯瞰,至於出土的帛書周易和導引圖,對歷史文化的印證,有極深刻影響。

從長沙飛上海虹橋機場,再轉往臺北松山機場,已是傍晚時分。七天跑三地受到武漢大學國學院、衡陽師範學院以及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等三地熱情招待,這次學術之旅,對各地師生多所叨擾,也把臺灣書院毓老師私人講學的成果,帶給他們去體悟。未來相信共同努力,文化力量將更能再創新局。


本期目錄...

 

 

【學會活動紀實】之一
 
文明乎?浩劫乎?──記2011春季研習營
◎文/朱志堅 ◎圖/編輯組

奇妙的2009年9月5日。走進高雄長青學苑的講堂,劉老師正在開講謙卦的來龍去脈,兼論國內外政經情勢以及縱橫政、商界的那些人與事,如此貫通古今的經典詮釋果然令人著迷,這一坐下來就輕易晃過兩年。隔年跟隨大家出遊長江三峽及武當山,認識更多學會裡的前賢大德,對他們的勞謙精神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學會舉辦的研習會中討論的竟然是有關「文明浩劫與人類文明的永續經營」這樣既切身又高瞻遠矚的題目,著實讓人感佩。不過,真正付諸行動實際參與研習營,卻已經是今年五月底的事了。

打從人類文明發展到信使記載以來,文明浩劫與末日預言就不曾間斷,而且隨著文明愈加燦爛,末日之說就愈加頻繁,景象也愈加驚悚。或許在物競天擇的演化過程中,戒慎恐懼的基因早已深植於人類的八識田中,而據此焠鍊出來的趨吉避凶的本領方使人類不僅倖存於天地之間,而且還創造出如此高度文明。翻開中國的易經,印度的佛經、西方的聖經或者馬雅預言都不乏這類論述。是故,值此浩劫說甚囂塵上之際,由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舉辦一系列的「文明浩劫與人類文明的永續經營」研討會,深具意義。

劉老師課堂中經常自謙,他學習孔子「有教無類」的精神,將他所瞭解的易經傳授給學生,學生各憑本事將易道運用在各自專精的領域,發揮所長、造福人群。如此教學相長的傳承,難怪研習會的論文篇篇精彩。柯玉芬女士根據邵康節《皇極經世》的元會運世說,輔以紫微斗數,推演2012的陰陽之道,並從地球暖化導致極端澇旱的天災中體會說卦傳「水火不相射、水火相逮。」的真實義。文中提及「我等有幸能躬逢其盛,且順受其命,靜觀其變可也。」面對無常,如果人人都具有這般篤定的態度,再劇烈的橫逆都能歡喜信受,自能安身立命、無憂無慮、怡然自得。

劉文山先生的讀書報告運用「碎形函數」〈Fractal Wave Function〉的分析,由序卦各卦間的爻變頻率歸納出以2012年12月21日為時間0點,宇宙的歷史離時間0點越近,對人類而言的「新奇事件」發生的頻率越來越多,同時也越來越快。並由此證明易經的「數往知來」順逆過程中隱含較現行曆法中更高層次的宇宙循環,在時間意義的表達上有更深刻的展現。從這個角度研易,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劉義勝先生「從古代災異看文明浩劫與人類文明的發展」指出天、地、人一體之關係,災變好比大自然的反撲,要人類反身修德,與天地萬物和諧共存。潘朝陽先生「從古代儒家經典的大地倫理談現代文明生態的危機」談及參訪衡山的個人體驗,衡山頂有北帝玄武廟為坎、為水,山下南帝祝融廟為離、為火,象徵水火既濟,易經思想早已融入中國文化中。孟子:「釜斤以時入山林。」「時」之義大矣哉,乃指質能之循環反復、永續使用,是儒家一貫的傳統人文道德理想主義。

劉慶平先生「從素樸醫道看人類文明浩劫」點出近代人類疾病已演變進入厥陰症的時代,像癌症、心血管疾病、精神病等皆是,如平常不注重養生、不能治於未病,一旦病發則神仙難救。樓園宸醫師除了精闢解析「易經中醫之源」外,還教大家怎麼「算病」,掌握自身先天比較弱的臟器,妥善調理。今年雨水不足,反映在人體小宇宙即是腎水不足〈坎中之陽〉,春夏之交多肝癌病患。預防之道應春行秋令,今年農曆四、五月間多吃莧菜、蘿蔔、冬瓜、核桃與黑芝麻,再佐以小柴胡湯加黨蔘、薄荷與麥芽調理臟腑。聽完演講,好多同學爭相預約看診,聽說最快也要從八月排起了。

邱庭妤女士在「文明浩劫之救贖」的論述中慷慨地與同學分享道功修真的動、靜法門,按照她提供的方法次第修行,假以時日必能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修成正果。而修行的終極目標還須發揮大愛,慈悲喜捨,度盡眾生。最後一篇論文是李忠胤的書面報告「由復卦與无妄卦爻象談養生保健之道」,他特別呼籲大家審視無妄卦六五爻「無妄之疾,勿藥有喜。」復卦初九爻「不遠復,无祇悔,元吉。」六二爻「修復,吉。」及上六爻「迷復之凶,反君道也。」這四爻的真實義,平常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好好調理身心,治病於未病。小病即須根治,莫拖成大病才後悔莫及。

天地萬物生滅有時,地球文明興亡榮枯自有定數,偏偏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巧奪天工,不斷拓展族群生存空間,結果不但排擠其他生物的命脈,更導致地球的超負荷使用。有人用癌細胞來譬喻現代人類近二、三百年來無止境的繁延,以及貪婪地消耗地球資源,癌細胞蔓延的極限是身體的死亡;然而地球卻不會因為單一物種橫行霸道而毀滅,億萬年前的恐龍獨霸地球比之今日人類猶有過之,而今安在?人類如果不能從日益加劇的災變中記取教訓,反求諸己,惟有加速自己族群的消亡而已。老子道德經守中章第五:「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誠然斯言!

人生百歲,比之宇宙,不過剎那,都是從新生的一刻起就註定走向死亡。與其惶惶然去擔憂浩劫的時點,不如保握當下,反身修德、懲忿窒欲、致命遂志、改過遷善,重新理出一條與天地萬物和諧相處 之道。即便是明天浩劫當頭,只要能跟大家一起共渡最後一天,深切體驗一下「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无妄卦象的大同世界,於願足矣。

本期目錄...

 

 

【學會活動紀實】之二
 
春研記趣
◎文/李雯蕙

暮春時節,春花已了。年度的春研選在氣候宜人的鳳凰谷舉辦。

輕颱過境,台北大雨恍惚。沿車南下不知何時雨已停歇,越靠近目的地,山徑幽路,煙霧、雲絲在樹與樹之間緩慢移動,似隱若現,蒼茫一片,饒富詩境。

兩天的研習議題,豐富而多向度。從糧食危機、能源危機、經濟危機,到過度開發引起的浩劫、災害。有學長、學姐從奇門遁甲、紫微斗數不同的角度來參解易經,面面精闢入理。其中由樓醫師主講的中醫專題,更是引起興趣和歡迎。樓醫師介紹一些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方便取得的食材,來做自我健康管理。從掌紋醫學、手氣,來做預防疾病的辯證論治。教大家一些簡易的穴道按摩,做為平時的自我保健方式,都在在引起同學們廣泛的討論和關心。老祖先的智慧強調 :醫相一體;藥食同源。經過樓醫師的詳盡解說,使我受益匪淺。

依著陽光灑落窗口,投影機正播放著毓 老師的追思短片。我悄然望見劉老師別過頭,將眼鏡拿下來。偌大的教室一片靜寂無聲。我不敢任意移動我的身體,深怕眼淚不聽使喚的掉下來。我們所景仰、所感佩的人會影響我們一輩子。那是一種仰之彌高、鑽之彌堅;雖欲從之末由也已的悸動。

雨後的春夜,晚風清朗,蛙鳴喧鬧。在山上的小棧餐敘,佳餚美酒,杯晃交錯。我們都以簡單的心情、豐富的感受,交流在碗筷的起落中。翌日,清晨時分,大家起早一起健走林間棧道。同學們錯錯落落,閒逸信步踩在落葉泥濘路,濕潮木棧道上,彼此分享珍聞逸趣,歡笑聲不斷。

兩天的研習營,昂揚的上課景緻,到現在仍歷歷在目。我非常珍惜如此珍貴的受教經驗。感謝學會學長、學姐,無私、熱忱的付出。使我迎風顧盼收穫滿載。

後記 :

能夠有如此因緣,跟隨老師學習易經,是我一生當中上天給予我最大的祝福;也是我送給自己一份寶貴的禮物。在易經浩瀚的殿堂中,每每渡我驚詫;引我省思。行行向何方?感謝老師幫我開了一扇窗,成為自己的一面鏡。讓一顆塵埃的心,與自己和解與自己相逢,而落定在安然的人生道路上。許自己一個,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對人待事,不多情、不多言、不多心。人生各異其趣,就讓易經這美麗的陪伴,刻劃我生命的微風景吧!

本期目錄...

 

 

【學會活動紀實】之三
 
再到孔廟講易
◎圖‧文/邱雲斌

五月初接獲通知,再度參加孔廟「中華儒道及傳統文化研習活動」,給外籍人士講易。執行單位中國生產力中心,安排原班人馬合作,大家都輕車熟路,少了一分忙亂。

參加的各國學員仍只十數位,都是三十歲左右的年青人,看起來是來台遊學、遊覽者,其中有一位是「 Taipei Times」的記者。

這次,主辦單位建議,儘量增加互動教學,讓活潑的老外親身參與;課程不求深入,但要方便好記,有具體學習成果。我請工作人員,將八卦圖及簡單說明製成海報,讓每位學員各挑選一個卦,分別按先天及後天八卦圖序排列,並一一解釋涵意。同時,要求學員就自己國家的習俗,比較日、月、水、火等對八卦的解釋,有何同異?

再將八卦兩兩結合,隨機講述卦義。現場熱鬧非凡,大家都「玩」得很起勁,也對易經八卦有深刻體認。

下半場在簡單介紹占卜原理後,增加現場提問,直接讓學員親自操作電腦,以大衍之數占卜。

但大部份學員都關心占問個人前途、感情之類的。如某位即將結婚的學員問,是否可白頭偕老?占得既濟卦三、五爻動,之復卦。解答是要辛苦經營婚姻,拿出高宗伐鬼方的精神,避免初吉終亂。有位問台灣股票漲跌的學員,也得既濟卦初、五、上爻動,五爻為宜變之爻,之艮卦。當即直接告訴他該停止,且易經建議他物質欲望不要太過。

較有意思的是一位日本學員問:「日本應記取大災難的教訓,今後日本人努力的方向?」答案是「蠱卦二爻、上爻動。上爻為宜變之爻。之卦為謙卦。」大哉問,更有大哉答。

我解釋「高尚其事,不事王侯。」,指出日本政治、官僚制度要先徹底改革,回歸民心之所趨,學員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最後的結論是「很難做到。」

結束後,主辦單位來mail說,學員收穫很多。Taipei Times也將上課內容,在五月十九日做完整報導,希望能引發更多的善機緣。

 

本期目錄...

【課程訊息】
 
「易經與佛經的對話」──自由實驗班招生
◎文/編輯組

隔週五上課的「易經與佛經的對話」課程即將進入第三期,接下來的課程,劉老師將以更自由開放的方式授課,具體體現易經心法「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與易經第19卦《臨》卦的精神。

所謂「自由實驗」,就是師生的教、學互動將不受課程堂數與進度的限制,(但不是開放任意的Q&A!)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課程主題,以易證為主,趣味、深度自易理生出。此常設課程將於八月份開課,先以《維摩詰》與《楞嚴》二經的講解為主,再適時擴充延伸至其他領域。

已歷時兩期的「易經與佛經的對話」課程,是一門透過易經易理推衍的經典互證課程,以易經易理的穿針引線,了解佛理,由其互證,期能透悟人生大道。從《金剛經》、《六祖檀經》、《心經》,到《妙法蓮華經》,自八月份起,劉老師將引領我們進入《維摩詰經》與《楞嚴經》之殿堂。歡迎你的加入!

一、上課型態:

    1. 無進度框架、無課堂數限。
    2. 有主題的課程: 以易證為主。
    3. 先以《維摩詰經》與《楞嚴經》的講解為主,再適時擴充延伸至其他領域。
    4. 每堂課仍維持75分鐘x2的專業錄影。

二、課程收費:20堂課為一期。共14,000.元整。

三、上課時間:

    隔週五下午03:00~06:00(含中間休息時間)。
    開課日期:民國100年8月12日。

四、學員資格:

    1. 原「易經與佛經」課程學員。
    2. 建議已完成64卦基礎課程或錯卦課程者。

五、開課單位與上課地點:

    臺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會所
    臺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
    Tel & Fax:(02)2395-7395

即日起接受報名。原「易經與佛經」班同學請直接向班長登記,新加入同學請以電郵verteva@hotmail.com 或電話:0921-155-092,向易學會助理許淑慧同學登記報名。

 

付款方式:期繳20堂共14000元

□ 匯款/ATM (8月5日以前)

    戶名: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銀行: 國泰世華銀行(013)華山分行
    帳號: 118-03-500007-1【繳費完成後請電郵至verteva@hotmail.com 並留下您的姓名及聯絡電話,若是以ATM繳款,請順便告知卡片"後五碼"數字】

□ 現 金:開課當日現場繳費。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www.tweching.org.tw
 
人氣5428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訪客未登入...

會員登陸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線上用戶

10人線上 (10人在瀏覽最新消息)

會員: 0
遊客: 10

更多...

歡迎新會員

partialsky 05月14日
kovida653 01月16日
0922677992 12月15日
Lien045 08月17日
597078571 07月23日
kuozuoyi 02月07日
LindaPai 11月23日
mei 05月25日
clwu 02月16日
missychu 12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