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2023年 12月下個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prev2. 其比如櫛 永觀厥成--六爻發揮旁通情 4. 黃裳元吉──「黃帝」在中華文化之意義及展望next

3. 頤卦、大過卦—詮釋養生之道

頤卦、大過卦詮釋養生之道

(六爻發揮旁通情

劉美津

 

健康長壽,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共同願望。隨著科技的進步,精神及物質生活水準不斷的提升,人們越來越渴望能健康、長壽。關于養生之道与健康長壽的關係,在《黃帝內經》,「黃帝問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合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

明朝,高濂先生著作的尊生八箋記載「清修妙論篇」上卷,指出保養之道,可以長年,即『易』有『頤卦』,君子心悟躬行,則養德養生,兼得之矣。

頤卦,序卦傳:「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山下有雷,中爻互坤。陽氣及於山野,象徵萬物有所養之現象,當物資蓄積富足之后,就可以養育天下了。養育應靠自己,不可依賴,不可羡慕,應當運用智慧,除自養外尚能使天下得到供養。有別於需卦的是養之於飲食而等待其成長。而頤卦則是著重自養,兼具身心之養衛,較為廣泛。

卦辭:「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自求口實者,是觀其如何自養身心,這完全視自己內心修為的程度而定,吉凶禍福,都由自取。上卦艮,止於至善,是修行卦,旨在止貪。易經ㄧ切以時義為衡量,艮卦動靜不失其時,故而其道光明。艮講止欲,止得其所。印證黃帝內經歧伯所說的氣功養生之道:「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无,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艮卦,『靜中有動』,在修為上是『由戒入定。』由小我>忘我>無我。山雷頤,艮上震下,『動靜相兼』。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老子曰:「人生大期,百年為限。節護之者,可至千歲,如膏之炷小與大耳。眾人大言我小語,眾人多煩我少記,眾人悸佈我不怒。不以人事累意,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為長生不死之藥。」頤,即口腔取象,以飲食觀念來闡釋人生養育的正確方法。養生的途徑可分,養德、養身兩大方向,要以光明磊落的態度,大公無私的精神達到目標。頤為大離,係光明之象,利於公正,公正則心念不為私情所蔽,可以行乎其所當行而通亨無阻。彖辭:「聖人養賢以及萬民」即要借重賢才以策劃執行民生經濟大業,養育、教化國民生計,護衛群眾生命安全。卦辭的理象,都以養人為公,養己為私;養德為大,養身為小。

養生之道的探討:

1.  養德:

1『損卦』,之修也; 『益卦』,之裕也。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致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寡欲者,根機深。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君子以懲忿窒慾,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或損或增,皆為最實際的修行功夫。財、色、名、食、睡,這地獄五條根,在起心動念之際應有對治方法,物慾微,則心智明。清修妙論箋提醒我們:「十魔軍最要提防:『一欲,二憂愁,三飢渴,四觸愛,五睡眠,六佈畏,七疑悔,八瞋恚,九利養虛稱,十自高慢人。』

2)懺悔-善補『過』。凡是不正確的想法,對不起他人的想法,作法、言行,都要隨時反省悄悄地認錯。每一個人都需要不停的懺悔,不停的洗心,不停的性命雙修。那麼命運就可以自己掌握了,即使有了大過以後,還可以重新作人。人區別於其他動物和物體,就在於人有高級思維活動、有精神世界、有精神力量、有精神財富、有精神天地,所以透過不斷的認錯、不斷的修正、不斷的學習期能成賢、成聖。

3淨空法師的開示:他說「弟子規」是了解儒家思想與開啟人生正途的起點,弟子規的總敘是:「首孝弟,次謹信,汎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是做人的戒律、是家規、庭訓。每條規矩都有明確的做法,如「入則孝」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弟子規再次成為華人世界,教導子女及自我行為規範的熱門話題,是對「道生於安靜,德生於卑退,福生於清儉,命生於和暢」的深刻體認。

4)慎言語:弟子規的『』篇「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語,穢污辭,市井氣,切戒之。」、「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閒管。」就是教導我們禍從口出,言語需謹慎。

2.節飲食只是部分養身:

孔子在【論語】告訴弟子吃的品質及禮儀:「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祭於公,不宿肉」、「食不語」。弟子規的『』篇教弟子「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

3.氣功養生:頤卦,艮上震下,呈『動靜相兼』之象。『動靜相兼』是氣功的一般形式,大致可分為以下不同的狀況

外靜可分為靜站、靜坐、靜躺、睡覺;

內靜則是,要不斷地調心、懺悔、要原諒所有人和事、要趕快原諒原來不能原諒的人和事、把所有人當親人和老師來對待、問心無愧、心平氣和達到入靜的境界。而氣功修練者不僅是外靜,事實上是

外靜內動,在集體練功、個人靜坐或睡覺時,表面是靜止不動的,實際上體內的真氣正在運行著,於聽講、靜坐的過程中體內的真氣有可能在高度的運行。當我們在靜坐的過程中,往往內在的心情會不斷地回憶一生的過錯,用懺悔的方法改變,不斷地在心裡面發大願,也許有高度運行的真氣在調理,以產生防病,去病等方面生理的變化,甚至可達到能量調心的效果。

外動內靜:是指自發動功或人為編制的一些動作的練功方法,內在的情緒上是保持相當平靜的。如拜佛功法,曾帶給我很多的利益,讓我體會到「…表面上外在肢體有動作,在體內實際上是高度地安靜,內心高度地平靜、寧靜、清靜。真氣在體內流動,體內潛在的能量被激發了,高度激發潛能的同時,本身的情緒、思維、矛盾就處在一種高度地解脫,一種入靜的狀態」動靜相兼的奧秘真的高深莫測,真正內涵却是心身並練、性命雙修,並需要意氣形神相配合的超高技術。

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觀乎天地養育萬物,明君養賢以輔佐朝政,澤及萬民,莫不以『人』為體,以『』為用,頤卦,養正則吉。孟子謂:「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大過卦序:「頤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大過與頤卦旁通,巽下兌上,中爻互乾;四陽爻居中,初上兩陰爻,呈現「本弱上橈將折」之象,陽大陰小,故曰大者過。說卦傳:「巽,入也;兌,說也。」,上體為外,下體為內,其象根基深入於內,對外則柔順和悅,而不是一味剛強用事。扶危救傾,事在人為,居中四陽爻(九二、九五居中且正)有如賢德棟樑之才,一經起用即有所作為,仍能化險為夷,問題得以迎刃而解,故曰:「利有攸往,乃亨。」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无悶」澤本潤木之物,今乃滅其木。以示既畜又養,物勢太過,發展不均的現象,需要補偏矯正。大過有坎象,君子觀象取法,習坎,使人見而知戒,勿輕嘗被陷入窪穴。「坎卦,有孚,維心亨,行有尚。」在教人誠信。「獨立不懼」乃積極剛毅的行為,「遯世无悶」則是消極的寬柔氣度,二者實為構成健全人格相輔相成的重要條件。

在大自然的生物體系陽光、空氣及水是大宇宙中滋養大地萬物自然形成的必然條件,祂提供萬物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這是我們生活的外環境。人體生命是由物質、體液、細胞的三大要素所構成的,身體細胞將近60至75兆之多,幾乎每個細胞都能自行繁殖,它是一個生命體,它是人體的內環境。相對於細胞來說,人體是它的小宇宙。『唯象氣功學』談到『人是宇宙間的一個開放巨系統,人和環境有極為密切的關係,宇宙是一個超巨系統,人受這個超巨系統的制約』。現代生物科學已證實,生命過程所有的變化,包括對環境、營養疾病因素的反應和調節以及情緒和心理的變化,都和基因表達的過程有關。研讀「嚴新生命科技TM論文學習探索文集」可以了解自己體內化學、動力工場、運輸、防衛系統、原料輸入、廢氣排出等等都是那麼井井有條,有如天體運行般的不停工作,使我更能體會有序化的重要性。在深度調心、調息、調形條件下可以調整大腦皮層的緊張狀態,把下意識調出來,通過調整,使人體的生理、生化效應達到有序化、同步化(調整原理)。氣功作用能噵致人體核酸大分子—DNA電磁共震(生物序的有序化原理),而人體又是一個帶有自動化性質的自我控制系統(自我控制系統原理),身體某些器官因故需要調整時,其相對應部分也許可以起同步共震的調整作用,調理治病的效益,達到健康長壽的目標。

透過頤養之卦了解「貞吉」的價值性,人生就是小過不斷的一連串學習,面臨大過之際更需要柔順應變。頤、大過兩卦呈現離坎之象,說卦傳:「坎為月…離為日」,日月循環而分晝夜寒暑,兩者實為觀察自然,以研究宇宙人生的中心對象。人的尊嚴就在能反求諸己,發自內心的肯定自己,並積極開拓健康長壽有意義的人生。

prev2. 其比如櫛 永觀厥成--六爻發揮旁通情 4. 黃裳元吉──「黃帝」在中華文化之意義及展望next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訪客未登入...

會員登陸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線上用戶

14人線上 (2人在瀏覽歷屆研習營論文(線上觀看))

會員: 0
遊客: 14

更多...

歡迎新會員

partialsky 05月14日
kovida653 01月16日
0922677992 12月15日
Lien045 08月17日
597078571 07月23日
kuozuoyi 02月07日
LindaPai 11月23日
mei 05月25日
clwu 02月16日
missychu 12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