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2023年 12月下個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prev14. 易經養生觀念及自我養生------陳瑋

15. 運動與太極拳─大壯卦開始的易經體認------邱雲斌

运动与太极拳─大壮卦开始的易经体认
邱云斌
引言
家父高龄七十有八,体能退化日剧。照护过程中,经常要求我喂,均答以「当然可以呀!但是,这反而会害您,这是您唯一运动的机会。」只有看着他,以颤抖的手,拿汤匙缓慢进食。
而个人两位犬子都是运动健将。我夹处三代之间,对岁月的无情,青春与衰老,健康与病痛,有极深沈的体会。
许多年青人认为运动健身,于我何有哉?,遑论养生。认为只要年龄到五、六十以后,退休以后,有时间,身体有需要时,再运动还来得及。现在,先努力工作,先挥霍青春再说。
殊不知,存老本,除了物质金钱以外,身体更重要;当身体条件还接近巅峰时期,开始保健,操练各种运动养生功法,易如反掌;当身体开始走下坡才进行,要花费数倍的时间与精力,才可能有相同的效果。这道理就跟年纪越少,投保终生险的保费越少是一样的。
最重要的是养成运动习惯,终生受用不尽。
那如何运动健身,在此略抒个人浅见。即由大壮卦入门,终极追寻则为易经与太极拳。
运动与大壮卦
大壮。利贞。
 
大壮卦雷在天上,四阳盛长,刚以动,声势浩大,型态壮美。
投入运动健身之前,先了解自己的兴趣、专长,了解自己的体能,从轻松有趣的项目开始,不管是快走、慢跑、跳舞,任何球类运动都可以。重要的是让自己动起来,持续的,有恒心的。
不要操之过急,要衡量在体力可以负荷的范围内,渐渐加强。
刚柔互济,找到好的教练,由师父引进门,尽早得到要领,事半功倍;更要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砥砺,一起享受运动健身的乐趣。
当你想更上一层楼时,一定会碰到瓶颈,要逐渐发展到精神领域;不是只有体力的锻练操劳,意志上的发挥尤其重要,要慢慢由外而内,由锻练身到锻练心。否则,会徒劳无功,甚至招致自我的伤害。
 
在克服第一段瓶颈之后,可以大有斩获,运动健身最有效果,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会来临,大壮四阳的特点,让体能表现达到顶点,在身体的表象发挥无遗。
以上约略是大壮卦,初爻到五爻的发展,爻辞中可以得到印证。
但是,在进入上爻时,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的缺点:
在年龄及体能都许可的范围内,任何运动都可以经一段时间后,在锻练身体的肌肉筋骨,心肺功能方面,获得改善,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以大壮卦入门的健身方式,缺点同样也在此。
大部份的运动,可以用强项为首,一点突破,带动身体其它部份的发展;但总是难以做全方面,身体各部位的发展。
我们以顶尖的奥运选手体型来看:短跑选手都是孔武有力,肌肉贲张,爆发力特强。中距离八百、一千五百的选手,身型较修长,腿部肌肉发达,跨步大,但上半身的肌肉减弱,以便减轻较长距离跑步时,下半身的承载负荷。
最明显的,莫过于马拉松选手,体型相对瘦小,上半身几近瘦骨嶙峋,但跨步稳健,肌耐力,心肺功能强。
只有划船、游泳,或十项全能的选手,堪称全身匀称,均衡发展,但必须面临大壮卦另一弱点,就是巅峰期稍纵即逝,运动的功效无法累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下降而衰减,总是没有办法「活到老,动到老。」。
尤其令人耽心的是,剧烈的运动,极可能带来运动伤害,如鼎鼎大名的王建民等不胜枚举。还有长期累积的副作用,如网球肘,跑步的膝关节伤害等等。这些就是上爻说的「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攸利。」
总之,努力运动,可以达到大壮卦「利贞」的境界;但要求「元」得「亨」,追求固本培元,自身及群体的嘉会之妙,会有相当的困难度。
太极拳与易经
个人在去年八月,开始随陈庆华老师学习太极十三功,今年九月,习陈氏小架,目前仍在荒腔走板,记前忘后的阶段。但在修习过程中,逐渐体认太极拳之奥秘,与所学之易经可以相互参证。以下简述之:
 
一、    第一阶段
陈庆华老师在第一堂课先说明,「太极拳首重心正意诚,神要先放再收,用三分眼神行拳,要专注到看不到别人,要专注到行走坐卧都是太极。即意到、神到、身到。」
易经艮卦「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咎。」是之谓也。
艮卦讲止欲修行,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第一步,要诚意专注,控制自己,摒除杂念;如艮卦卦体一阳在上,二阴在下,阴阳各止其所,屹然不动,止而不交,连自我身体的存在都感觉不到。
进一步,如艮卦六爻皆不相应与,修行到一个阶段,走入庭院人群中,因为自己的专注与坚持,也感受不到人群的存在,宠辱不能加。
艮卦的综卦是震卦。帝出乎震,止欲修行只是过程,太极拳目的仍然在充分掌控自我,实践自我,将理念传承发挥。
艮卦的错卦是兑卦。兑见而巽伏,始练太极拳动作要大,再将大开大阖,渐次收敛于内;此时动作趋小,但内部的缠绞、鼓荡更形激烈,再由内部带动意念,终由意念流转,主宰身体动作。
 
二、第二阶段
陈老师说,「太极拳最重基础功,头顶百会穴,如有一线悬丝,全身要正、要直,尤其膝、胯、脊椎线要直,如可承载万钧;并实时发劲,气贯雄浑。」「出发点要对,后面才会正确。在错误的基础上,会越行越偏。」
屯卦初爻「盘桓。利居贞。利建侯。」
乾坤刚柔始交后的第一卦、第一爻,即点出迎接新生命的准备工作,就是打下盘石般稳固深厚的基础。所以,学太极不能急,陈老师在起式,就花了接近两堂课,一一指点,调整姿势,再细微之处也不放过。
杂卦传称「屯见而不失其居。」,左传也称「屯固比入」。居也好,固也好,都是要求坚固厚实的根据地。
此爻爻变为比卦,比卦大象传「建万国,亲诸侯。」基础打好之后,将来的发展不可限量。太极拳之功,几可涵括运动、养生、气功、武术等等,是健身强身的终南快捷方式。
 
三、第三阶段
「太极拳重下盘,腰要柔,腿脚要有力。」「树死从根烂,人衰从腿始。名为太极拳,实则重腿;腿脚无力,无法用其它力量来支撑,一支撑即变形矣!」「故太极无手,手随身转,手非手。」「自肩至腰的胸腔最难练,阴阳开阖由此起;胯为终极宝库,气、意念汇集之所在。」
杂卦传称「干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艮为手。」在此都可以得到对应。
干为首,发号司令,主导掌握一切行动。
坤为腹,五脏六腑皆纳于腹,都是不随意肌所组成,自成一套体系,表面上不受思想理念的约束,要如何管理训练?而太极拳的绞转,缠丝,鼓荡,开阖都是针对于此,果然难练。一旦功成,又远为其它运动难及其项背。
震为足,动也。震起也。帝出乎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易经相当肯定震为足的地位。而一般人只知腿脚有支撑、走路之用;太极拳却施以各种方式,马步、蹲沈、抬腿、弹跳、前踼、侧踼、刮面脚等等,从不可能的角度,运动到平常动不到的地方。
巽为股,入也。巽伏也。太极拳讲要松、要柔,股胯之间,却是最难松开的部位。因为具有低伏隐藏的特性,平常觉察不到股胯的作用,但其间涵缊气海、丹田,是元气、劲力的起源;而练之后,气沈丹田,功效回归于此,对巽入也,可以心领神会。
艮为手,艮止也。双手万能,人类开始站立,使用灵巧双手,是成为高等智能动物的关键,也是我们最为常用的身体部位 ;太极拳在此反其道而行,手非手,只是身体带动辅助的工具,不特别强调手的作用。
由以上乾坤、震艮的概念,可以透过太极拳的演练,对阴阳、虚实、进退、动静,有更深层的体悟。
第四阶段
「太极拳一动,全身无处不动,手、脚、身每一点都在动。」「气要连贯,绵延不绝,圆融能通。」
「太极拳除了练,还是练。练到全身的细胞有记忆,不必思考动作。」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天地是一个大太极,人身是一个小太极。天地似静实动,无时不动,无处不动。人身亦复如是。
而动极思静,静极思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又是天地人的本性。由此易经的基本原理─变易、不易、简易,正是明证。太极拳可以体验「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的法门。
至于「圆」的概念,对应到易经上,就是先天卦、后天卦,与修习大小周天的过程。
先天卦干南坤北,后天卦离南坎北。通过修练,使水上火下,坎离交合,取坎填离,达到完美的既济卦。
 
结语
我随陈庆华老师修习的陈氏小架,共有七十六式,扣除重复的,也趋近六十四式,与易经六十四卦相当,所谓「气要连贯」,如同每一卦都有在练功方面的特定含义,各卦之间又有其在练功过程中的先后关系,序卦传也好,杂卦传也好,都值得再三参证体验。而所谓修习大小周天的过程,更是长远的努力目标。目前,限于个人学艺(易)不精,无法深入报告,请各位同好指正。
 
 
prev14. 易經養生觀念及自我養生------陳瑋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訪客未登入...

會員登陸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線上用戶

19人線上 (1人在瀏覽歷屆研習營論文(線上觀看))

會員: 0
遊客: 19

更多...

歡迎新會員

partialsky 05月14日
kovida653 01月16日
0922677992 12月15日
Lien045 08月17日
597078571 07月23日
kuozuoyi 02月07日
LindaPai 11月23日
mei 05月25日
clwu 02月16日
missychu 12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