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2023年 12月下個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prev2. 意象太極養生功法 ------貴賓 陳慶華老師 4. 五運六氣筆記------劉文山next

3. 由頤觀復,養生有主-大易養生術初探-----劉君祖老師

由颐观复,养身有主
──大易养生术初探
 
台湾周易文化研究会创会理事长
刘君祖
 
摘要
   易经中蕴含的养生思想非常丰富,善加慧解运用,对人调养身心,深识生理、病理、医理、药理,应大有裨益。自古讲:「医者,易也,意也。」然而落实者寡,操作不易,本文从易理层次略做厘析,期好学深思者继往开来,而有真正突破与建树。
 
出入无疾,敦复无悔
   生命的奥妙无穷,疾病的征状万殊,人类医学发展至今,从理论到临床实践,仍未能窥其全豹,也做不到圆融有效的全面诊治。我们由易通医,还是先从对生命的了解开始。
   乾坤之后的屯卦象征生命初始,其象外坎内震,有动乎险中之象,患难与生俱来;屯后为蒙,外艮内坎,习染因次渐生,心智不开,险阻重重。屯字象初生草穿地,两片绿叶清新展现,生机盈满,具体而微;蒙字坟头杂草丛生,冢下死猪僵卧,嗜欲深浓,天机浅矣。屯蒙二卦一体相综,近乎同时俱有,令人怵然警惕。《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一念觉即生,一念迷即死,身心剎那变化,不守故常。屯卦六爻多正,一变为蒙后多不正,故蒙卦彖传强调启蒙养正,以成圣功。蒙卦六爻全变为革,蒙革相错;革故鼎新相综,鼎卦彖传称:「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正是圣功大成之象。鼎屯相错,若屯卦象征自然的新生命,鼎卦则是脱胎换骨,后天修炼有成。鼎原为烹肉之器,烹饪讲究火候,人养生炉火纯青,渊渟岳峙即为鼎盛之象。《黄帝阴符经》称:「知之修炼,谓之圣人。」深入了解屯蒙革鼎四卦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对生命的机理变化当豁然有所启悟。
   屯卦卦辞元亨利贞,四德俱全,蒙卦亨利贞,元德隐没不显,须启蒙以求复元;革卦涤除习染,重生再造,元亨利贞四德复全,鼎卦元亨欠利贞,金丹炼就尚须持恒固守,以免根基复坏。屯卦刚柔始交,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生命宜顺自然之性去发展;蒙卦情欲夹缠,障闭本性,得果行育德,修道之谓教。革卦顺天应人,治历明时,鼎卦耳目聪明,正位凝命,可见修炼养生须重节气时位的变化,调适天人相应,能使耳聪目明。凝命之凝,为具体落实、稳定不迁。《中庸》称:「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养生大道,须从日常起居饮食中以讲求实践。
   屯为生命初始,依卦序发展至剥,遭遇毁灭威胁,其象一阳浮于五阴之上,生资丧失殆尽,岌岌可危。剥之前为噬嗑、贲二卦,杂卦传称:「噬嗑,食也;贲,无色也。」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乃人之大欲,禁之不可,断之不能,若纵欲失节,必然戕害生理。噬嗑中间四爻取象皆肉食,噬肤、噬腊肉、噬干胏、噬干肉,一个比一个坚韧难消化,又未以蔬果调配佐食,于身体应有偏嗜之伤。贲卦初爻主张「舍车而徒」,少坐车多走路,上爻「白贲无咎」,淡泊明志,布衣暖菜根香,身心反易健康。噬嗑初爻灭趾、二爻灭鼻、上爻灭耳,小象传且言聪不明,行嗅视听的生理机能已近丧失,危机深重,和鼎卦标榜的耳目聪明差池甚多。贲卦种种名闻利养,争逐色相,尤足以迷惑人心。老子感叹:「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食色交剥于中,狂情奔泻于外,日积月累,遂成积重难返之势。
剥卦初爻剥床以足,小象传称:「以灭下也。」坐立皆失根据,举步维艰,噬嗑灭趾之后遗症显现,贲卦徒行已有困难,灭下上亦不存,问题严重。二、四爻爻辞称剥床以辨、剥床以肤,小象传一称未有与,一称切近灾,似乎又隐含床第情色之事。未有与,阴阳不谐,切近灾,肌肤之亲太过致伤。剥之后为复卦,其象外坤为母为腹,内震为子为胎动,本即怀孕生子之意。剥复一体相综,不剥何复?男女床上交合,即有生子可能,如此看来,床事大有学问,与夫妇及子女的身心健康有关,剥复之际须重视优生。剥卦初、二爻爻辞皆称蔑贞凶,蔑是轻蔑、蔑视,《说文》解为「劳目无精」,更是传神,一副酒色淘空身子之貌。剥本象为阴剥阳,房事过劳极损阳精,轻忽不得,否则由蔑生灭,悔之晚矣!
剥极而复,伤生之后须培元固本,复为德之本,生生之谓易,复即生生不息。屯为始生,复为生生,自然生命一旦萌生后,就具有自我修护与生殖繁衍的能力。换言之,上帝只须创造亚当夏娃,之后就不用操心了,生命会自我调适及复制,找到可大可久的出路,伊甸园的蛇与苹果只是助缘,一男一女不会永远待在天堂的。由屯卦卦象看也是如此:初至四爻交互成复卦,藏于屯卦中,屯中有复,表示生命可再繁衍生命。屯卦初爻即相当于复卦初爻,恰为核心的生命种子,含有生命遗传的基因,复卦彖传所谓天地之心,剥卦上爻硕果不食内含的核仁,只要时机成熟、环境合适,又能蕴育出下一代的新生命。屯卦初爻盘桓居贞,正是培元固本,以待发育成熟。五爻居君位,爻辞称:「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小象传解释:「施未光也。」膏即元阳之精,未成熟的生命不可挥霍无度,小干吉,大干凶,还是等长大后再做吧。本爻变,为复卦,即为此意。《老子》第五十五章有云:「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婴儿未明男女之事,阳根仍会不时勃起,这是生命的自然本能,屯中有复,孰不云然?
复卦卦辞称:「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说的很完备,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身心恢复亨通,气息深长和缓,出入都没有疾病。阴阳和合为朋,来是往内往下,一阳入于五阴之中,出现新的生机,称朋来无咎。新生命的蕴养或生理机能的恢复,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成形或康健。七日来复非泛泛之语,而是精密的实证观察。人体的壮盛衰败,包括疾病征兆,是以七天为重复的周期。手术后伤口愈合、拆线的最佳时间是第七天,而器官移植中很棘手的排斥现象,也遵循七天为一周期的规律,往往发生再手术后第七、十四、廿一或廿八天。医学临床经验也显示,当疾病首度急性发作,要判断是否转为慢性,常以七天为限。普通感冒咳嗽不治疗,七天也会不药而愈。心脏病发作也有七日一高峰的节律,善加注意调节,与以适当药物防治,或可防患于未然。
   更根本的是妇女怀孕生产与七节律有关,月经初潮一般在十四岁,周期廿八天,闭经更年在四十九岁。妊娠至十八周开始胎动,三十周胎儿脱离母体可以生存,四十周后是分娩期。中医圣典《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早有记载:「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复卦大象传称至日闭关,二爻称休复,其实都有女子生理期间不宜敦伦之意。剥尽来复,确需休养生息。休字《说文》解释:「息止也,从人依木。」人劳累时倚靠甚至抱着大树休息,身心放松以恢复精神,现今流行的森林浴,吸收芬多精等,应该都是相同的原理与疗效。
休字在易经经传中凡三见,除休复外,还有否卦九五爻辞:「休否,大人吉。」以及大有大象传:「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将否塞不通的气场转为舒适通畅,得天人合一的大人境界才办得到,否九五爻变,成晋卦,自昭明德,如日东升,旋乾转坤的大力有如此者。大有意指人人皆有自性,为天命所赋与,宜遏制恶念,发扬善性,以勿忝所生。休有宽和包容之意,人际相处亦应取法,《尚书‧秦誓》有言:「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公心服善,不嫉妒不倾轧,宽容大度,这种人要多的话,社会少去多少无谓的纷争?!复卦二爻爻变,成临卦,海阔天空,自由开放,其大象传称:「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包容保障,无穷无疆,正与休复意境相合。人养生首在养心,若能臻此境,也肯定圆融饱满。
   休复自然宽厚,也是因为二爻本身中正,离象征生命根源的初爻近,违道不远所致。随着修练过程拉长,嗜欲不断地诱惑考验,难免频出状况,三爻居人位多凶,不中不正,遂遭频复危厉,爻变为明夷,天地清明之心蒙尘,沦为黑暗之心,真是天人交战,苦不堪言。此关若过,由内而外,渐入佳境,四爻中行独复以从道,又入轨范。中是阴阳和合,独为每个个体生命内涵的特色,复独行中,羣己内外的关系皆调整和谐,爻变成震卦,活力十足。五爻居复卦君位,爻辞称:「敦复,无悔。」小象传解释:「中以自考也。」修养至此已炉火纯青,克臻大成,爻变成屯,又似返璞归真、清新自然的生命了。然而,修练过程中若频复失控,回不了头,也可能走火入魔,变成上爻迷复凶,有灾眚,就此一蹶不振。人生修身修心,因复成迷,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其惨酷有如此者。复卦中内含两个复卦、三个坤卦,显示七日来复的生生之道真正不易,往往得一复再复,含容忍耐,顺势用柔,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才能成就。而且,两个复卦的元阳核心仍为本卦初爻,天地之心不可须臾离;本卦上爻的迷复,恰当三个坤卦的上爻,正为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之象,阴阳严重失调,积重难返矣!
   复卦七日来复,盘旋曲折,卦辞长达廿一字,可见须积久功深,耗时经年;而剥卦卦辞仅「不利有攸往」五字,损伤破坏指顾间事。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还真切合剥复之象。剥卦山附于地,下基全失,自然瞬间山崩滑坡;复卦轮转升降,呈立体螺旋形运动,也真似细细抽丝剥茧。
   复卦内震能动,为坤身之主,彖传称天地之心,以人身来讲,应为心脏,而七日来复又和妇女月事及怀孕有关。我的中医学生楼园宸的临床经验,曾让女病患恢复月经,以治疗心脏沉痾,有不错疗效。看来,女性的月经应有保护其心脏的功能,一旦停经进入更年期,就容易患心脏血管的疾病,自然造化之妙,懂得保护母亲,让她们遂行生儿育女的神圣职责。一般以阴阳五行配脏腑器官,震卦为阳木似应属肝,离卦为火才属心,恐怕不确。离属心之用,有交织连系全身各处的功能;震为心之体,主宰全身行动。肝应为阴木的巽卦,深入隐微。离、震二卦皆有相继之义,先后天的八卦方位又同居东方,生气勃勃,也似心脏的搏动功能。离卦九四爻辞:「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心脏病发,往往猝死难救,爻变为贲,外表还很难辨识。震卦九四爻辞:「震遂泥。」则为心搏无力,爻变为复,须急救使其复苏。震卦大象传称恐惧修省,三爻震苏苏,上爻震索索,都是遭遇危险时心脏难以负荷之象。
 
履霜坚冰,介疾有喜
   中医有营卫气血之说,营对应血,卫对应气,分别代表营养代谢及防御免疫的机制。剥极而复即新陈代谢,有其循行的节律,盛衰虚实的转换,相当于营的作用。豫卦外震内顺,动之于外,有防卫之义,相当于卫的功能。清者为营,营行脉中;浊者为卫,卫行脉外。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免疫系统也有感知、调控及记忆功能,这也和豫卦之理象相合。内坤顺数藏往,外震逆数知来,预测活动一定建基于对过去发展的了解上。豫卦和复卦互为交卦,是上下内外对调的关系,以数位观象法来看,二卦相合即成震卦,主导人身一切行动。
   《黄帝内经‧灵枢》称卫气为百病母,人体免疫系统的紊乱致生疾病。豫卦二、五爻都谈到对疾病的防治,值得有心人深入探析。五爻爻辞:「贞疾,恒不死。」小象传解释:「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五、四爻间的关系为阴乘阳,柔乘刚,象征情欲失节,蒙蔽理智,故而生疾,但因中气未亡,故能带病延年,长久都死不了。贞为正固之意,贞疾表示虽蒙疾患,仍挺得住而无大碍。五爻居豫卦君位,爻变为萃,萃卦大象传称戒不虞,恒不死和防患免疫系统的功能是否有关?带病延年,表示很长一段时日与疾病和平共存,这种观念和现象也非常启发人。西医治病常与病媒病菌对立抗争,压不住了就开刀割除患部,以求保全整体,这种治疗方式既伤元气,也有很大的后遗症。中医则不然,治疗的重点设定在调节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还兼顾到与周遭气候及环境的相应关系。换句话说,中医所谓的整体观不限于患者本身,
五运六气的理论即考虑小宇宙和大宇宙的互动,局部与全体息息相关,没有澈底弄清楚之前,不宜随便切除。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转阳,阳极转阴,阳决外阴尽,内阴又生问题,所以关键在阴阳谐衡,而不是谁消灭谁。
   例如癌症治疗的研究,科学家发现致癌基因其实不宜改变或置换,因为它也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因,不但在人体的正常细胞中广泛存在,而且在鼠、羊等动物,甚至单细胞生物中也广泛存在,主管细胞的增殖分化等重要功能。换言之,所谓的致癌基因竟然是人体细胞的正常基因,癌症的发生,其实是致癌基因和抗癌基因平衡失调,做了不适当的表达所致。这项发现真是意味深长,也完全合乎中国的易理与医理。
   易经最后的既济、未济两卦,借着讨伐鬼方的问题有深刻的开示。既济九三爻辞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小象传解释:「三年克之,惫也。」未济九四爻辞称:「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小象传解释:「贞吉悔亡,志行也。」高宗是殷高宗武丁,为商朝中兴名主,鬼方是陜北游牧民族,武丁讨伐鬼方为当时大事,虽苦战取胜,却消耗国力太甚。既济号称成功,实则未必,卦辞称初吉终乱,不久转为未济。九四爻鬼方重现,反倒是高宗消声匿迹,震用伐鬼方意蕴深长,换了新思维新方法对付鬼方。震即震卦寓意,说卦传称:「帝出乎震…万物出乎震。」帝为主宰,万物皆有独立自主的特性,宜包容尊重而不互相倾轧,复卦内震外坤见天地之心,即显此义。高宗与鬼方都是众生,最好和平共存而非对立抗争,否则冤冤相报无已时。震用伐鬼方,可以用威慑的方式「不战而屈人之兵」,全己全敌,这才是最高明的战略,所以三年得到大国的封赏,而非两败俱伤,搞得民穷财尽。
   以医理来说,鬼方即疾病,高宗即强势压制的治疗手段,施用久了反让病菌产生抗疗抗药性,且难免伤到其它正常的身体组织,绝非善策。国际关系宜让高宗与鬼方达到势力均衡,人体健康亦然,调理至阴阳动态平衡就好,《内经》称健康人为平人,平字用的特别好,特别准确。
   易经蹇、解二卦也是这样的思维,蹇卦卦辞称利西南不利东北,承袭坤卦「西南得朋,东北丧朋」之旨,包容顺势用柔不用刚,阴阳合为朋,得朋即达到平衡,丧朋则丧失平衡。九五爻居君位,爻辞称大蹇朋来,小象传解释:「以中节也。」阴阳平衡中节,二气往来畅通,可破蹇塞窒碍。复卦卦辞称朋来无咎,大蹇朋来,疾患可康复。蹇九五爻变成谦卦,亨通有终,谦卦大象传称:「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裒为引聚之意,调气聚气以致匀称平衡,当然可解蹇患。九三爻辞称往蹇来反,亦为培元固本、反复其道之意,大象传称反身修德,于此落实。上六爻辞称往蹇来硕,小象传解释:「志在内也。」实即剥尽来复,从硕果中取核仁之意,蹇难将解,生机渐复,所以本爻爻变为渐卦。
   解卦卦辞:「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面对疾患,仍是包容顺势以求化解,只要培元固本,七日来复,就可自然康复。大象传称:「君子以赦过宥罪。」六五爻居君位,爻辞称:「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小象传解释:「小人退也。」君子治小人,不赶尽杀绝,不激化对立,只要取得主导优势逐退小人就好。上医治病亦然,扶阳抑阴,遏止病气,建立体内新的动态平衡,才是贞正之道。彖传称:「其来复吉,乃得中也…天地解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雷雨象征阴阳和合,随时得中正是动态平衡,百果甲坼,露出核心种子,又是剥极而复之象,生机重现矣!解卦之后为损益二卦,损益盈虚,与时偕行,讲究更精致细腻的补泻之道。损益之后为夬卦,刚决柔仍以和合为最高目标,卦辞故称「不利即戎」,只要继续培元固本,扶阳抑阴,自然圆满解决问题,彖传末作结:「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由蹇、解、损、益、夬五卦相因相承的关系,易理医理解决人身人生问题的特色,豁然显露,一以贯之。
   当然,治病养生还是预防胜于治疗,《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末讲的很清楚:「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豫卦五爻贞疾恒不死,以体内中气维续生命,毕竟已感疾患,处于被动捱打局面,远不如豫卦二爻早知避患的好。六二爻辞云:「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孔子在〈系辞传〉发挥:「知机其神乎…机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见机早,有备无患,是上乘功夫。介字有隔开不受影响之意,坚定如石,不染疾患,兑卦九四亦显此理:「商兑未宁,介疾有喜。」认真商量讨论,找出隔离防范疾病的有效方法,以解众生患病之苦。本爻变,成节卦,人饮食起居有节,可少疾病入侵。养生大全的颐卦,上卦艮止、下卦震动,似人咀嚼进食之象,其大象传即称:「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干为心智精神,坤为肉身,人的身心须阴阳和调。坤卦初爻爻辞:「履霜,坚冰至。」为寒从脚底生之象,需注意防寒保暖,否则会出大问题。上爻爻辞:「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小象传称:「其道穷也。」就是阴阳严重失调,僵硬抗争的坚冰之象。除霜容易化冰难,确应及早下手处理,治于未病未乱之先。初爻爻变为复卦,还来得及固本将养;上爻爻变成剥卦,根基尽失,岌岌可危,悔之晚矣!
 
缘督以为经
   复卦见天地之心,心主神,又与人的精神意识有关。
复卦之后为无妄、大畜二卦,可谓自然而然。无妄是起心动念须力持其正,勿兴妄念妄想,以致轻举妄动,惹祸招灾。大畜大象传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亦显心之妙用,能摄受各种知识与事件,消化储藏于自己的意识中。无妄九五爻居君位,爻辞称:「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小象传强调:「无妄之药,不可试也。」此疾应属心病,也就是精神方面的毛病,心病只能心药医,任何外在的药物都不可能真正治愈,反而会伤害到患者生命的机能,最好还是靠内在心智的调养化解偏执。九四爻辞:「可贞,无咎。」小象传称:「固有之也。」即为此意。人心种种欲望与生俱来,造作种种痛苦,完全遏制不可能,设法减损调节到社会可接受的地步,即能无咎。损卦惩忿窒欲,卦辞称:「无咎,可贞。」节卦节以制度,卦辞提醒:「苦节不可贞。」过与不及皆非中道,故而颐卦养生标榜:「慎言语,节饮食。」人若身心颐养有素,体内会有很强的自我调节免疫的能力,中医药的开方治疗,也往往着眼于此。
   无妄、大畜之后,正是颐卦,内震中心有主,外艮敦实厚重,确为修养功深之象。卦辞称:「贞吉,观颐,自求口实。」又是内在自性的强调,自强不息,自昭明德,一切自本自根,不假外求。初爻爻辞:「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小象传批判:「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生命灵根自植,切莫殉于外在诱惑,爻变成剥卦,嗜欲伤身,暴饮暴食妨害健康。上爻艮止于外,节制欲望已登峰造极,行所无事,自然而然,爻辞称:「由颐,厉吉,利涉大川。」小象传夸赞:「大有庆也。」由字似田中作物生长,顺势盘旋而上,自由自在地舒展,由颐即顺自然之性以养生,不事强为,如此效果宏大。爻变成复卦,精神饱满,生机不息。以数位观象法解析,颐卦可视为剥、复二卦之合,换句话说,任何养生体系中皆有剥有复,不断剎那生灭,汰旧换新。再以互卦现象来看,颐卦中内含二剥二复一坤,也印证了顺势用柔、含弘光大的重要性。老子尚柔,其书第十六章有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将易经剥、复、无妄、大畜至颐诸卦的义理,作了精微透彻的演示。
   道家重视养生,从基本理论到实际修炼皆有甚多著述传世,《庄子》内七篇中的第三篇即为〈养生主〉。该篇以庖丁解牛为喻,藉杀生说明养生之理,相当精采有趣。庖丁操刀解牛数千头,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之所以神乎其技、游刃有余,是基于对牛筋骨结构的透彻了解,不硬碰硬,顺孔隙下刀,自然刀锋不卷。人养生若对身心结构有完整的认识,也能顺势修炼,不伤元气。「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一般批注说督为中,经为常道,缘是顺,缘督以为经即顺中以为常,无过与不及、阴阳合为中,这样讲固然不错,但嫌空泛无趣。督应实指人体延背脊而上行的督脉,为阳脉之海,主一身之阳,经即经脉之经,缘督以为经,正是说的阳气运行的道理。人体阴阳和合为要,但仍以阳为主,阴为从,养生必以扶阳抑阴为准则。
   因此,颐卦六二爻辞:「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小象传称:「行失类也。」以及六五爻辞:「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小象传称:「顺以从上也。」应该都有深意,且可对应人身部位,不宜泛泛空解。拂经之经就是经脉,为内气正常运行的通路,如果违反了,则问题严重,必须赶紧调整。颐卦中间四爻全阴,阳主阴从,正需调好正确的通阳之路,以获致生养动态中之平衡。二、五爻拂经,二、四爻颠颐,三爻拂颐更糟,澈底违反了颐养的正道,故而最凶,小象传痛批:「十年勿用,道大悖也。」爻变成贲卦,本爻不中不正,又居下卦震动之极,看来还是征逐名利情色过度,丧失了身心平衡所致。养生之主须缘督以为经,上爻由颐大有庆,正当全局盖顶之处,督导一身心气平衡,由即缘也,因顺气脉自然的通路,可游刃有余而获养生宏效。
   颐养之道慎言语,节饮食,彖传又强调:「颐之时大矣哉!」时节之气与养生密切相关,此所以《内经‧素问》第二篇即以〈四气调神大论〉为名,谈四季不同的养生方式,并下结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据此,易经的十二消息卦,前述的剥、复、否、临、夬、干、坤在内,深入研析其理气象数,必可发现更多随时养生的智慧,期望好学深思者能于此用心。
   豫、观、恒、革、节五卦之彖传,皆强调四时之气的重要:「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天地革而四时成。」「天地节而四时成。」系辞下传第十一章宣称:「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干卦文言传亦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在在申明人的活动须与四时合序,在中医养生保健的体系里,有影响一切的重要性。
   节卦在易经的排序为第六十卦,恰为天干地支一周期的甲子数,应非偶然或巧合。「苦节不可贞」一语,已说明了节非死节,而是活节,随时随地、因人因事而有不同。大象传称:「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制度为求标准客观,往往可以量化成数,例如身高、体重、血压、心跳、胆固醇指数等,但仍得视人状况而异。中医里的许多测量皆然,把脉的寸关尺,就有同身寸的比例原则,这都是制数度,又议德行的显例。
   节卦六爻爻性与爻位的搭配,也有玄机,刚好吻合人体六大关节正常应有的状态:初九阳居阳位,踝关节需坚实有底,立地稳重;九二刚而能柔,膝关节硬朗而能旋转;六三、六四皆阴柔,柔跨松腰,周旋灵动;九五椎关节脊柱中正,为全身中枢;上六阴柔得正,颈关节左顾右盼。节卦二至五爻互成颐卦,表示饮食起居、行止坐卧有节,必然有益养生。
   据此推演,节卦下三爻全变,成蹇卦,类风湿、关节炎,下半身不良于行;节卦上三爻全变,成睽卦,上半身僵直,上下暌违不合;节卦六爻全变,成旅卦,漂荡似游魂,全部关节出问题,离死不远矣!再比较屯卦和节卦,不同处只在二爻,即膝盖部位,婴幼儿膝盖柔软,还不会站着走路,只能在地上爬,完全合乎卦象之理。
   节卦与涣卦相综一体,涣上巽为风为气,下坎为水为血,风吹水面涟漪四散,人体内的气血周流即似此象。涣卦二至五爻交互,亦成颐卦,也和养生密切相关。涣卦九二爻辞:「涣奔其机,悔亡。」对应节卦九二:「不出门庭,凶。」人体气血要顺畅,得多跑动跑动,不宜老闭门不出。涣卦九五爻辞:「涣汗其大号…无咎。」对应节卦九五:「甘节,吉,往有尚。」运动必须出汗淋漓,最好大声呼喝,以免憋气伤内,如此可清通关节中积垢,全身身心舒畅。节卦上六爻辞:「苦节,贞凶。」小象传批评:「其道穷也。」就是憋气太甚,压抑太过,于养生不利。涣卦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小象传解释:「远害也。」针刺放血为常用的急救方法,以泄积郁,上卦巽为肝,有藏血造血功能,平复后再补充新血即是。
   涣、节相综,也明示人体气血运行有其节律,与节气及时辰早晚都有关。涣卦之前为巽、兑,二卦亦相综,巽为隐微深入,兑为口舌外现,中医常用舌诊以探病情,合乎此义。节卦九五甘节居君位,爻变成临,脊柱中正,督领全身之气,开阔舒适。下经首卦咸,已明确谈到人体心气感应的现象,彖传称:「咸,感也…
二气感应以相与…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人心气是否和平,又与情绪波动有关,所以咸、恒相综,情绪最好长期维持稳定,恒卦彖传称:「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咸、艮二卦之爻,全从人身取象,对身体各部位的感应及克制的功夫,分析细腻,了解深刻,值得逐一对照研究。蛊卦为典型的传染病变之象,外卦艮密闭不通,内卦巽风郁积流窜,当然生病,《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称:「风者,百病之始也。」所言不虚。蛊卦卦辞所谓:「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彖传解释:「终则有始,天行也。」显然与七日来复有关,病理、医理及药理,均源于自然的生理机制。同样,巽卦九五爻辞:「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更三日,吉。」爻变恰成蛊卦,决非巧合。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庚者更也,又为第七天干,正是七日来复。革故鼎新,脱胎换骨身心大改造,卦辞称「己日乃孚」,己后为庚为辛,辛者新也,所言岂非一事?鼎卦重火候,蕴含人体内丹之理;既济心火肾水相交,思患豫防。这些卦爻的理气象数,都有待深入发掘参证,有志之士,盍兴乎来!
   本论以二占结束:占问西医治疗的特色,得坎卦初、二爻动,有屯卦的象,行险而获新生,企盼动乎险中大亨贞。然而初爻爻辞:「习坎,入于坎窞,凶。」小象传重批:「失道凶也。」二爻爻辞:「坎有险,求小得。」小象传称:「未出中也。」显然风险过高,疗效有限。再占问中医治疗的特色,得谦卦初、三爻动,有复卦之象。谦卦和平不争,兼顾天地人鬼神全面的动态均衡,圆善有终;复卦生生不息,利有攸往。复卦六四爻辞:「中行独复。」小象传称:「以从道也。」
慎独行中,所谓中医,实乃重视时中之道的智慧医学,不然,称中国医学也没错,中国之中,本来就是时中之义。
 
 参考论文:
〈见天地之心──近取诸身探微〉,刘君祖,2002.9河南安阳周易专修学院主办13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
prev2. 意象太極養生功法 ------貴賓 陳慶華老師 4. 五運六氣筆記------劉文山next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訪客未登入...

會員登陸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線上用戶

16人線上 (1人在瀏覽歷屆研習營論文(線上觀看))

會員: 0
遊客: 16

更多...

歡迎新會員

partialsky 05月14日
kovida653 01月16日
0922677992 12月15日
Lien045 08月17日
597078571 07月23日
kuozuoyi 02月07日
LindaPai 11月23日
mei 05月25日
clwu 02月16日
missychu 12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