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電子報 第一百二十九期
2021.07.01 出刊
■ 【劉老師專題演講】為往聖繼絕學─奉元書院〈五經道貫〉講座側記◎文/閻以炤
■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一百一十五】驚遠而懼邇◎文/劉君祖
■ 【易學偶拾‧第一百一十一】飛鳥遺之音◎文/邱雲斌
■ 【樓醫師專欄】十種疏通血管、預防心肌梗塞的食物,你知道嗎?◎文/樓中亮
■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引導孩子知覺社會的變遷與傳承◎文/王修亮
■ 【詩情話易之五十五】災異頻聞成亂象 ◎文/唐德清
■ 【學會公告之一】易經基礎班招生公告◎文/編輯部
■ 【學會公告之二】中醫基礎課程招生公告◎文/編輯部
【劉老師專題演講】
 
為往聖繼絕學
─奉元書院〈五經道貫〉講座側記
◎文/閻以炤

前言

2021辛丑年春天,中華奉元學會學術主席潘朝陽教授邀請劉君祖老師,為奉元書院春季課程開課,劉老所講的主題為〈五經道貫〉。課程時間自3月24日至6月9日每週三晚上7:00至9:00,共計10次課。課程內容包含:〈辛丑論世〉、〈疫情下的經典省思〉及〈五經道貫〉等三部分。

導論

劉老師〈五經道貫〉的導論講得精湛。五經經過孔子「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才有今日的樣貌,至於《樂經》何以消失,無人知曉,僅存〈禮記‧樂記〉。經典是培養民族核心創造力的養分,清代乾嘉以後,考據成為研究經典的主力。五四之後,這一百年思想創造力也不足,孔子很早就主張博學慎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最後還是得落在實踐上面。五經中《易經》是戰略制高點,影響一切經典。所謂文化是萬萬年的,必須「順數知往,逆數知來」,以順數突破一切,看到主流發展,以求其解決方法。而《春秋》正是著重對未來的建構,所以說五經始於《易經》,終於《春秋》。但是學《易》難,學《春秋》更難。

辛丑論世

2021辛丑年剛開始,劉老師就表示:這疫情下半場絕不比上半場輕鬆,甚至更艱難。三月台灣疫情吃緊,劉老師占卦問伏羲老爺:新冠病毒疫情何時可以控制?第一個回答是〈姤〉卦九四爻變,爻辭:「包無魚,起凶。」爻變為〈巽〉卦。病毒無形無象不好掌控。第二次再問,所得為不變的〈蒙〉卦,外阻內險,都不是明朗的結果。反倒是大陸疫情,占到〈兌〉卦345三爻齊變,成為泰卦,疫情可控。

疫情下的經典省思

2020庚子年暑期劉君祖老師在奉元書院,曾以此主題講過五次課。重點放在疫情後關鍵轉折,2020年3月大陸已找到抑制新冠病毒的方法─中西醫並治,整整領先西方一年。劉老師研究重點放在,觀察中美兩大國的經濟政治外交的發展,以及世局的變化。庚子年疫情下半場,美國是不變的〈小過〉卦,「可小事不可大事,宜下不宜上。」中國是不變的〈隨〉卦,元亨利貞四德俱全,隨機隨時注意變化。巴西是〈恆〉卦九四爻變,成為〈升〉卦。染疫人數節節上升,僅次於美國。印度則是〈損〉卦初爻變,成為〈蒙〉卦。民間染疫快速變化,政府不能斟酌損益,死亡人數不可控制。至於歐陸國家,是〈鼎〉卦246三爻齊變,成為〈謙〉卦。積極打疫苗,解封速度慢。庚子年受疫情影響,中美兩大國經濟受創甚深,美國是〈豐〉卦1、3爻變,成為〈豫〉卦,受傷甚深。中國是〈明夷〉卦初爻變,日落黃昏之象,得利艱貞,並不輕鬆。

五經道貫

劉老師開宗明義引用《禮記‧學記》,告訴大家學習五經,絕對是終身學習,沒有九、十年功夫,不能成氣候。每部經典的表達方法都不一樣,《易經》立象,《春秋》設況,《詩經》比興。要實踐毓老師的指示,讀經典之要,在於以經解經,找出出處來源,力求貫通。劉老師把《易經》的卦爻辭用白話解說,深入說明各卦卦爻與其他卦的關聯性,讓學生能有所悟。《尚書》及《春秋繁露》原典不熟沒關係,劉老師用PPT指著原文,逐字逐句以白話說明,一氣呵成,非常精彩。


▲圖說:劉老師用PPT,逐字逐句以白話詳解經文。

劉老師每次兩堂課中間不下課,足足講滿120分鐘,最後仍未能將《詩經》講完,請大家回去閱讀劉老師的講義〈詩禮補遺〉及〈白賁無咎─易經中的美學簡論〉。

結語

五月疫情嚴重,全台三級管制,奉元書院依規定:現場學生改為遠距教學,每次課後秘書處費心安排,學員可以跟劉老師線上溝通請益,非常難得。

2019年11月劉老師曾在廈門國學班,對習易學員講過《易經.雜卦傳》,香港的唐德清先生,下大功夫將其配上字幕,將來公開傳播,對有心習易者多有助益。劉老師所講授的《五經道貫》,對學習中國經典者深具啟發性,希望將來能用各種形式傳揚海內外。


▲圖說:劉老師在奉元書院〈五經道貫〉講座,圓滿完成非常難得。

本期目錄...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一百一十五】
 
驚遠而懼邇
◎文/劉君祖

美國疫情肆虐一年多,感染總數近三千四百萬人,逾總人口數一成,死亡超過六十萬,致死率約百分之二,可謂災情慘重。開國二百四十五年以來,在承平時期應是前所未有的浩劫,轉瞬獨立紀念日的國慶將至,白宮執政當局卯上全力做多,在疫苗供應無缺疫情大致已獲控制下,準備大肆慶祝。巧的是七月四日的前三天,剛好是大陸執政黨百周年紀念日,數往知來,必然也會大張旗鼓聲勢浩蕩。當世兩大國互別苗頭的情勢已成,必將形塑未來至少十年的寰宇風貌,牽動人類文明的波瀾壯闊的發展,我們且做好超前部署拭目以待。

六月裡,美國總統拜登展開一系列的外交攻勢,拉歐盟扯日韓,還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瑞士日內瓦面晤,儼然一副縱橫捭闔圍堵中國的樣態。美國第一、美國回來了、美國再度強大,美國理應領導世界捍衛核心價值云云。另外,多方試探與大陸復談國防與經貿問題,未獲積極回應下,又放話將在十月裡的G20 會上與中方領導人面商競合的大計云云,關心世情的各方朋友應該怎麼看後勢的衍變發展?

美國在渡過疫情危害後,最切要的應是重振疲軟的經濟,以增強實質的國際影響力。目前濫印的美鈔、美債、通膨等皆已達到歷史的最高點,若不能在國際經貿中得獲紓緩,問題會相當嚴重,也必然衝擊到國內民意的支持,而影響明年的期中選舉。若微弱的過半優勢被共和黨攻破,三年多後的總統大選又將吃緊,川普狂吠他將再起恐怕很難,難道就不會有其他候選人出來挑戰嗎?拜登這七八老翁,民主黨建制派的老手盱衡全局,他會不清楚不憂慮嗎?為了防範中國大陸穩速成長,他又提出龐大的基建計畫,甚至大言不慚要推動西方版一带一路的空泛方案等等,資金、技術與勞力辦得到嗎?大陸全國一盤棋,令到奉行,美國聯邦制下的各州會協調一致配合中央行事嗎?國內棘手問題多如牛毛,所有夸夸其談的對外措施,恐怕只是出口轉內銷,虛張聲勢以鞏固民意支持吧?

《易經》震卦繼革故鼎新之後,即捍衛政權以期永續經營,以避免其後艮卦遭遇阻滯又戛然終止。《說卦傳》:「帝出乎震……萬物出乎震。」震卦辭:「震驚百里,不喪匕鬯。」匕鬯是飯匙跟香酒,祭祀上供之用,國君主祭須親自操持,實即主權的象徵。內外衝擊震撼再大,守土有責也不能喪權辱國。《彖傳》又稱:「驚遠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而是能,若能出擊震驚遠方創造國際聲勢,震波反射回來,可威懾國內近處的反對勢力不敢也不便妄動,這比直接壓制或搞內宣高明,簡單講外宣實即內宣。這一招聲東擊西之術,搞政治鬥爭的人應該都知道且經常運用。拜登的外交出擊,應可作如是觀。

如此苦心鋪排,有沒有效呢?我問到今年底拜登的政績,為震卦初、四爻動,齊變有坤卦之象。這是典型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之意,初爻爻辭:「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四爻爻辭:「震遂泥。」《小象傳》云:「未光也。」招式用老,陷入泥沼不起作用。第四爻剛好也是中央政府的職位,美國現任內閣與國會的所謂菁英,有處理當今複雜世局的智慧和能力嗎?

美國的經濟危局能處理得好嗎?為噬嗑卦第四爻動,爻辭稱:「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小象傳》:「未光也。」硬啃乾硬帶骨的大肉,得投入大量的財貨與武力,艱苦拚搏或可得吉,為了搶勝手段極不光明,雙標、栽贓、甩鍋無所不用其極。爻變為頤卦,若拚戰過關,才可獲得頤養,建立自主的供應鏈生生不息。此占與前占均稱「未光也」,手段與結果都未必光明。聯準會與美國財務部應對當前難局會如何?為益卦五、上爻動,齊變為復卦,渴望重振美國經濟。然而上爻恰值宜變之位,單變為屯卦,動乎險中,資源匱乏。其爻辭云:「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小象傳》痛批:「偏辭也!」心態與主張都偏頗不正,不能從互益互利看問題,結果遭致各方反擊,不但不能獲益,還會遭受重創。益卦第五爻才是正確互益互惠的典範,既然動輒美國第一,已失領導風範,難矣哉!

世變日亟,精彩好看之至,我們且冷靜以觀。

本期目錄...

 
【易學偶拾‧第一百一十一】
 
飛鳥遺之音
◎文/邱雲斌

苗栗山城因外勞群聚染疫,屬重災區,嚴格落實三級警戒,要求人人不出戶庭。幸好旱象解除,丘園生機勃發,每天陪著老媽灌園,除草施肥,整理瓜棚豆架,頗得深居簡出之樂!

有天上午豔陽高照,就躲在竹林底下,吹涼風、看手機,不覺周公來訪,窩在涼蓆上睡著了。老媽撞見,毫不客氣地一頓臭罵,她總認為,除非生病或有特殊作息,否則早上睡覺就是志氣昏惰的表現,比「朽木不可雕」還要不可原諒。老媽非常注重日常生活的一些細節,如同易經小過卦要求的謹小慎微。

小過卦卦辭有點長,但充滿玄機。就是頭尾的架構強,中間卻諄諄告誡,切勿好高騖遠,注重細節,從不起眼的日常生活做起,讓人覺得不般配。我們看:

「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一開始就是「亨。利貞」,四德差一就俱全;是在鼓勵我們,中孚卦的誠信理想有多麼的高、多麼的好,但是沒有“小過”在信受之後的奉行,誠於中孚之後,沒有形於外,沒有經過“小過”的鍜鍊,就達不到下一卦成功渡彼岸的既濟卦。最後還來個「大吉」,是六十四卦中所僅見,創造了一個遠大的憧憬。

「可小事。不可大事」:小過卦的鐵則只能做小事,或者說從小事做起:大事在「左傳」裡面特別強調「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一個是香火的傳承祭祀;一個是戰爭,領土的守護,人民的保衛。這兩個是自古以來的大事,在小過卦切不可做,只好檢點自己的行走坐臥,生活起居,顧好開門七件事等等。

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飛鳥遺之音就是小過卦取象於飛鳥,小鳥剛剛學飛時,要留下來的美好聲音;因為小鳥「羽翼未豐」,毛都還沒長齊;言下之意就是不可眼高手低,留下來的音容不宜上,宜下;就像前面所說的「可小事,不可大事」一樣,絕對不要一頭熱向上衝,超越自己的能力。「宜下」是儘量留在接近地面的地方,萬一失手時,不會有致命的傷害。

「不宜上」的「上」也有代表態度是驕傲、奢侈、怠慢。「宜下」的「下」是低調、比較溫、良、恭、儉、讓,這就是「宜下」的低調、謙和,比較務實。

而在小過卦的二到五爻的卦中卦是大過卦,告訴我們人在學習過程中,一定會有過錯。但要注意在不斷的累積小過的話,有可能變成大過。小過卦告訴我們「小過裡有大過,大過裡是沒有小過」。

這裡有一個1.1次方的理論可以印證。如果是1的話,我們乘於10次方或甚至是乘於n次(無限大),答案還是「1」,這就是故步自封;不願意學習、進步。而小惡、小善其中間的差別在哪?我們如果把1+0.1=1.1,再連續把1.1乘於1.1乘上10次(1.1的10次方)是等於多少?等於2.853117,是1 的2.85倍,這就是0.1的效果。

當1的乘不管是多少,其積永遠是1。但是用1.1(多了0.1)乘10次之後,一天或一週或一個月在每次的進步一點點。譬如一個禮拜上一次易經課,學習兩個卦;進步一點點,但是在十次以後就是增加了2.85倍。反之,少了0.1;用0.9乘0.9乘10次方,則0.313811就是答案。也是少了三分之二。不要以為1跟0.9或是1跟1.1的差距不大,但是加0.1是正向的或少0.1是負向的,相差不可以道里計。

老媽猶在絮絮叨叨,雖然深感同意,但有時候身不由己,就像對疫情,對時事,悲憤莫名之餘,時感力不從心,時不我予呀!

本期目錄...

 
【樓醫師專欄】
 
節氣養生_三之氣(6/5~8/6)之好發疾病
◎文/樓中亮

■ 十種疏通血管、預防心肌梗塞的食物,你知道嗎?


一般人而言,冬季是心肌梗塞及中風的高發期,但在夏季由於高溫炎熱,也可能因激烈運動、情緒激動或是長期過勞而導致心肌梗塞及中風。樓中亮博士表示,中醫稱心肌梗塞為「心痺」,主要分為五種類型,即氣滯血瘀、痰瘀互結、心氣不足、陰血虧損及心腎陽虛。天氣過冷或過熱、年紀大、抽菸、三高和肥胖都是危險因子,一個人危險因子愈多,罹患心血管阻塞的機會愈大。中老年人如果出力時覺得胸悶、透不過氣來,或爬梯時上氣不接下氣,可能是心血管有問題,應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治。

中醫治療心痹,注重益氣、溫陽、養陰、補氣、理氣、活血、化瘀、袪痰,以降低血壓、血脂、清理血管,打通阻塞的血管。一般人若是想要預防心肌梗塞,可以從日常飲食下手。以下是樓博士特別推薦的十種疏通血管食物,建議每天至少吃兩種,分量不用多,重點是要長期吃才有效。

十大疏通血管食物

  1. 黑木耳:含酸性多醣體可降血脂與膽固醇,有抗血小板凝集於血管壁之功能,能阻止動脈內膜增厚、管壁硬化或鈣化。黑木耳中含有多達九種的抗凝血物質,能有效預防或溶解血栓。
  2. 海帶:含有豐富的巖藻多糖、昆布素,能防止血栓,降膽固醇、脂蛋白。
  3. 大蒜:含揮發性辣素,可消除血管中的脂肪。
  4. 洋蔥:含有前列腺素A,能舒張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減少血管的壓力,同時還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強纖維蛋白溶解酶的活性,具有調血脂、抗動脈硬化的功能。
  5. 蓮藕:含有豐富的黏液蛋白和膳食纖維,能吸附食物中的膽固醇並隨著糞便排出,可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及膽固醇。
  6. 納豆:含有豐富的納豆激酶,具有溶解纖維蛋白及抗凝血效果,能減少血栓形成。
  7. 番茄:除了各種維生素含量豐富,還含有蘆丁,可提高身體抗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保護血管彈性,預防血栓形成。
  8. 深海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EPA和DHA,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
  9. 山楂:含有多種三萜類和黃酮類物質,具有擴張血管,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臟活動,軟化血管,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等作用。
  10. 茶葉: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抗氧化能力,降血脂,減少血液黏稠度,增強紅血球彈性,軟化動脈血管。

(本文承蒙樓中亮中醫預防保健網提供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電子報讀友,特此致謝。)

本期目錄...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
 
引導孩子知覺社會的變遷與傳承
◎文/王修亮

(一)社會訊息與處理方法

從我晨間遇到的老人跌倒事件,談到鄰里的互助,以及互助是有方法的。 人性無善無惡,但是有生存本能的自我保護慾望,這慾望在受到傷害時特別容易引起焦慮與懷疑。

自我的安全與滿足感絕對優先於群體他人的安全滿足,個性的本能絕對優先於群性的惻隱,這不是沒有特例,但是特例極為罕見,通常需要堅毅有志的人文學習。而「堅毅有志」並非本能,而是人文學習的效果,是一種自知自覺的價值觀與習氣。

失去動物本能的警覺,又還來不及在人文學習中成熟的孩子,容易在自我安全與群性惻隱之間迷亂。例如:對教師的信任感。教師所說的全部是真實的嗎?能據以批判選擇嗎?

教師引導孩子如何在真實中生活,當然有責任引來生活中各種現況,提供孩子思考,但是教師亦非完美的全面專業人士,許多親身經歷的事務,有責任先分辨真實性,但真實的事務只是一個點狀或面狀的表象,在表象之下,是否還有其他隱藏的原因,或是其他的現象?這都是一般狀況下難以得知的。

一個教師當然也難以全面大觀,不論是國小還是大學教師。家長亦同。

這和愛與關懷無關,孩子可以依據觀察判斷「父母和教師很愛我,會為我好」,但是不能絕對相信「父母和教師所說的事實絕對是完整的、全面的」。孩子要理解:「真實永遠沒有真實」,所有的事務,都是某一個面向的真實,都只是自我批判的參考,需要依賴後續的觀察、解析、重組,進行最佳價值批判。

學習者需要多方收集社會上的各種訊息,學會在相互衝突的訊息中檢視整理,剔除迷惑,嘗試著拼湊出最接近真實的相貌。而所謂的真實,其實常常都是個人與各群利益的衝突,很難釐清相對的是非對錯,只能在其中建構自我最合宜的價值觀,學著與社會和環境平衡相處。

(二)社會的傳承與變遷

「社」是祖先智慧與血汗身心傳承的象徵,也是大自然對人群扶助保佑的象徵。
人們在社這裡聚會、互動、閒聊,社的訊息會使個人名聲高漲,也可能使一個人身敗名裂,可以引動整體的風氣,也可以帶起整體激烈的情緒。

前提是「社」會的人群時常見面,彼此有某種熟悉度,看得到聽得到對方的日常生活行止,因此對某人有基本的人品認知。即使不太熟悉,親朋好友也打聽得到較為真實的訊息。

「社」群,擁有過去先祖共同合作的歷史,現在共同生活經驗,以及未來對子孫共同的期望。是「承」先「傳」後,鄉里真實互動之「會」。雞鵝豬豚在社的鄉里間自由穿梭打滾,昏夜自動歸家,沒人會也沒人敢偷搶。

民德歸厚

台灣現在還有鄉村,但是還有「社」嗎?我們現代的「社會」,與百年前的社會有甚麼差異?僅僅是百年前!即使傳統變異為都市與機器,「社」的功能可以如何創造新的方式,來繼承傳統的親和?

「傳統」是需要「傳與承」的,傳統因為與時推移,不斷被創新成新的文化,若是傳承斷絕,就極難重新連結。正如親和互動的鄉里,成為都市人之後,公寓、大廈中陌生的鄰人,如何能擁有過去先祖共同合作的歷史,現在共同生活經驗,以及未來對子孫共同的期望?

若是斬斷這些牽連的「承」,孩子便永遠失去「社」。那還叫做社會嗎? 網路上不知名不知品不知其真實行為的朋友群聚,可以稱為「社」嗎?失去了「社」,人還有「群」嗎?

孩子們自己要知覺,並在傳承中創造。


本期目錄...

 
【詩情話易之五十五】
 
災異頻聞成亂象
◎文/唐德清

近段以來,雖說各國施打疫苗的人數越來越多,可是世界範圍的新冠疫情依然非常嚴峻,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六月十四日表示,全球疫苗接種速度追不上病毒傳播速度,變種病毒加劇疫情傳播,意味疫情風險增加。全球範圍病疫肆虐的程度,遠遠超過了2003年的「非典」(SARS),何時才能恢復正常生活,怕是遙遙無期,每個人必須做好長期抗疫的思想準備、心理準備,「後疫情時代」的生活模式漸漸磨合,慢慢形成,影響既深且遠且廣,絲毫不容樂觀。

當年香港遭受「非典」的重創,滿街蕭條,地鐵冷清,人心惶惶,一副末世模樣,回歸才六年的「東方之珠」面臨著空前的考驗,世界聚焦港九的一舉一動,危機時刻,總理溫家寶親自出馬,安撫民心,送來CEPA,開放居民赴港自由行,極大地穩定了香港的局勢,當時溫家寶總理深情地吟誦晚清著名外交家、詩人黃遵憲(1848-1905)的〈贈梁任父(梁啓超)同年〉一詩:「寸寸河山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杜鵑再拜憂天泪,精衛無窮填海心。」呼籲大家:「讓我們同胞們以杜鵑啼血之情,熱愛我們香港,熱愛祖國吧!以精衛填海之心去建設香港,去建設祖國吧!」講者哽咽,聽者含涙,詩歌魅力,動人心魄,連帶丘逢甲、梁啓超等晚清詩詞,風靡一時。

丘逢甲(1864-1912)在光緒十五年(1889年)上京參加科考,高中己丑科三甲第九十六名進士,受到光緒皇帝的召見後,被授予工部虞衡司(類似於機關事務管理局)主事的官職。在北京期間,丘逢甲和黃遵憲相互認識了,兩人一見如故,很快成了忘年交。黃遵憲年長十六歲,已經是著名的外交家,到過世界主要的大國,具有全球的視野和開放包容的胸襟,又是著名的詩人,他曾在一詩中說到「我是東西南北人,平生自號風波民。百年過半洲渡四,留得家園五十春。」所以丘逢甲對這位梅州老鄉的前輩甚是敬仰,稱贊黃遵憲是「詩界之哥倫布、俾斯麥」;而黃遵憲也對這位後起之秀非常賞識,愛護有加,還特別向梁啓超推薦丘逢甲:「此君詩真天下健者」。兩人意趣相投,共憂時局,切磋詩文,賦詩唱和。黃遵憲提倡詩界革命,主張「我手寫我口」;丘逢甲則是積極響應,緊密配合,成爲黃遵憲周邊最活躍的詩人。他們兩人既是倡導者,也是實踐者,被譽爲「詩壇都頭領」。1905年3月黃遵憲病逝時,丘逢甲親往吊唁,並撰輓聯:「論文章經濟,均足千秋,從今憑吊孤城,落日登樓,詎竟騎箕哀鐵漢;合公義私情,來伸一慟,剩我眷懷祖國,臨風灑涙,更同鈎黨哭林宗。」將黃遵憲比作東漢高人名士郭泰,可謂情文交至矣!

丘逢甲清同治三年(1864)出生在臺灣的苗栗銅鑼鄉,其父丘龍章平素喜歡《周易》,將長子命名爲丘先甲。次子出生的同治三年恰逢是甲子年,所以就命名爲丘逢甲,表字仙根。丘逢甲自小聰慧,勤奮好學,被遠近鄉民譽爲小神童。1877年歲次丁丑,其父帶十四虛歲的他到台南府衙參加院試,福建巡撫兼學台丁日昌案臨科場,問了丘逢甲的名字及其由來,覺得「逢甲」這個名字起得很有意思,便出了:「甲年逢甲子」,要丘逢甲對出下聯,丘逢甲初生牛犢不畏虎,福至心靈,應聲對出下聯:「丁歲遇丁公。」真是妙趣天成,丁日昌聽罷大喜,見他文思如此敏捷,當即以〈全台利弊論〉爲題,要丘逢甲應試,進一步測試他的才志。丘逢甲提筆「疾書二千言,文不加點」,丁日昌連連頷首稱讚:「奇童,奇童!」丁日昌當即對衆人宣布,丘逢甲爲這一科院試第一名,成爲臺灣有史以來年齡最小的一名秀才,並贈送「東寧才子」印石一方,以資鼓勵,丘逢甲一時名震寶島。

明年就是丘逢甲逝世110周年,據說在臺灣的丘逢甲後裔還不少,當今臺灣全面受到去中國化的日益侵蝕,年輕人對丘逢甲的印象越來越模糊,只有逢甲大學、逢甲夜市的名稱才會勾起人們的好奇。六十年前的臺灣,丘逢甲的大名可是如雷貫耳,家喻戶曉;臺北公園(陳水扁手上改成不倫不類的228紀念公園)裏的倉海亭就是專門紀念丘逢甲,當時請了于右任先生撰寫楹聯「耿耿孤忠,爲民族復興鬥士;錚錚大筆,亦詩壇崛起人豪。」于右任此聯,精確切中丘逢甲的兩重身份,既是抗日的義軍領袖,同時也是近代詩壇的著名詩人,有《柏莊詩草》、《嶺雲海日樓詩鈔》等傳世。

據說丘逢甲一生作詩過萬首,但現在學界能搜集到只有兩千多首,大部分遺失掉了。有道是「詩言志」,丘逢甲的寫詩作詩是有其鮮明的原則立場,他一生以蒼生爲己念,以天下爲己任,學習杜甫、陸游的「詩史」精神和愛國情操,將國事、天下事裝入詩中。清朝甲午戰敗,投降割台賠款,丘逢甲內渡閩粵,離台時寫下著名詩句:「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做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不久後又寫下:「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詩追杜甫,斑斑可考。

丘逢甲內渡大陸後,並沒有像他詩中所說「扁舟去做鴟夷子」,效仿范蠡做逍遙陶朱公,而是更關心時局國事,經世致用的思想更加濃烈。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嶺南兩廣,太平天國運動雖然剿滅,但反封建反帝國的餘音不絕,愈發燎原之勢;《公羊春秋》學說盛行,社會上瀰漫一派變革圖强的氣息,改朝換代的徵兆屢見不鮮。丘逢甲對社會上百姓間的各種思潮非常關注和重視,他在給浙江朋友湯壽潜(辛亥革命後首任浙江都督,馬一浮的岳父)字蟄仙的詩中寫到:


蒼凉喜見日方東,未死安能萬事空。
災異頻聞成亂象,雲霄何處託冥鴻。
百年觀祭知夷禮,四海論詩入變風。
碩果尚留吾輩在,莫教陽九數終窮。

丘逢甲在風雨飄搖的蒼凉歲月裏,堅信中華古國老幹新枝,舊邦新命,如日方東,只要民族脊梁骨還在,天就不會塌下來,國家就像〈剝〉卦的上九爻,碩果不食,民之所載,陽九不窮,生生不息,必將迎來崛起復興的〈復〉卦初九,復見天地之心,乾坤再造。丘逢甲頭腦清醒,睿見洞明,呼籲人們要「四海論詩入變風」,四海變,中國也要變,形勢變,制度也要跟著變,窮變通久,才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立足之道,對周遭的新生事物要格外留心留意,「災異頻聞成亂象」,這就是《公羊學》很重視「災異」現象的自然流露。

《周易》當中有九個卦講到了「災」,尤其是第二十五卦的天雷〈无妄〉卦,所講的「无妄之災」更是國人常常掛在嘴邊的「警示銘」。「災」的造字上面是水,下面是火,說明在古代生産力不高的時候,水與火是造成災害的主要元素,就是平常所說的「天災」。但「天災」的形成並不是孤立的,誘因常常是看不見的「人禍」,天人感應,於是由貪婪自私的「人禍」,就能慢慢釀出天下人都看得見的「天災」,這完全無法用科學實例來一一驗證,但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由小到大,從微至漸,量變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質變,這倒是人人信服的科學規律。講「用愛發電」的政府,到頭來五天停兩次,也就沒有什麽大驚小怪的;世界唯一超强帝國向一個國家捐贈「八十瓶新冠疫苗」,還要向全世界莊嚴宣告「每一瓶疫苗都相當重要」,這種政府的形象被世人淪爲笑柄,也是自然而然的結果。「災異頻聞成亂象」雖是一句一百多年前的舊詩,可怎麽看都像是描述當下的境况,大家自求多福,多多珍重。

本期目錄...

 
 
【學會最新公告】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咸臨書院)
易經基礎班招生公告

身處於波動變化日益難測的世界,面對如此劇烈的波動變化,我們該如何自處?而研讀群經之首《易經》正是提供我們生命與生活智慧最好的途徑。這一部充滿智慧的經典,對個人安身立命、家庭親情、工作事業,及預測未來‧‧‧等都是最佳指引。


【易經基礎班】台北週一班

◎編輯部


《易經》乃群經之首,歡迎有識之士共同來研讀這部充滿智慧的經典,對個人安身立命、家庭親情、工作事業及預測未來‧‧‧等,都是最佳指引。

授課教師:夏 豫老師具會計師資格,追隨易學名家劉君祖老師十餘年,曾於財政部台北市國稅局易經研究社擔任易經講師,教學深入淺出。授課內容涵括《易經》總覽解說、《易經》架構、《易經》起源、詳解六十四卦卦辭爻辭,及解說《易經》的十翼導覽等,同時透過占卦探詢《易經》對人生疑難困惑的建議。

上課日期與時間:2021 年 8 月 9 日 起每週一晚上 7:00 ~ 9:30
課程費用:會員: $ 18000.- 非會員: $ 20000.- (以48堂課為一期)
複習班 : 會員: $ 10000.- 非會員 : $ 12000.- 【凡上過本學會任何一位老師的易經基礎班,並且已上完64卦者。】
新冠病毒疫情未艾,因應時勢,學會已開始提供線上直播課程,方便學員遠端學習,您可親臨學會上課,亦可在遠端觀看線上直播,同步學習。


【易經基礎班】台北週三班

◎編輯部


因疫情仍然嚴峻,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將第三級警戒延至7/12,原訂2021/ 6/30開始上課,先暫緩,視疫情情況再公告上課日期,造成不便,請見諒!

有意研習易經之善知識,仍可報名參加!

《易經》乃群經之首,歡迎有識之士共同來研讀這部充滿智慧的經典,對個人安身立命、家庭親情、工作事業,及預測未來‧‧‧等都是最佳指引。

授課教師: 邱雲斌 老師為前任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理事長,現專任講師,追隨易學名家劉君祖學習《易經》二十餘年。授課內容包括認識先天八卦、後天八卦,再詳細講解《易經》卦爻辭、解說《易經》架構、並介紹十翼導覽等。以現代生活應用為例,內容活潑,易學易懂。

上課日期與時間:2021 年 6 月 30 日 起(可選擇下午班或晚上班) 另行公告
週三下午班:下午 3:00 ~ 5:30
週三晚上班: 晚上 7:00 ~ 9:30
課程費用:會員: $ 18000.- 非會員: $ 20000.- (以48堂課為一期)
複習班 : 會員: $ 10000.- 非會員 : $ 12000.- 【凡上過本學會任何一位老師的易經基礎班,並且已上完64卦者。】
新冠病毒疫情未艾,因應時勢,學會已開始提供線上直播課程,方便學員遠端學習,您可親臨學會上課,亦可在遠端觀看線上直播,同步學習。
上課地點: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報名辦法:請洽周易學會電話:02-23957395 (週一至週五)下午2:00-6:00。
或請撥打:0921-815176 陳小姐 或 0963-333-208 張先生。
亦可 email:service@iching.url.tw

上列課程繳費辦法:
匯款/ATM
戶  名: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銀  行:國泰世華銀行(013)華山分行
帳  號:118-03-500007-1

【繳費完成後請電洽周易學會(02)2395-7395或E-mail至:yhhsia@moeaboe.gov.tw 留下姓名,聯絡電話,以及您參加的班別.若是以ATM繳款,請順便告知銀行帳號"後五碼"數字】

本期目錄...


中醫基礎課程招生公告

◎編輯部


因疫情仍然嚴峻,原訂2021/6/25開課,先暫緩,造成不便,請見諒!

基於本項課程需要大家共聚一堂、一起切磋交流,效果較佳,老師也可以因應學員的學習狀態,給予適當回饋,開課日期,將視疫情回穩解封後,再決定並公告,已報名學員仍請繼續等待,有意研習者,仍然歡迎報名參加。

一、課程名稱:
《內經》人體宇宙的運作——身象與天地合節的奧秘。

二、內容簡介:
《黃帝內經》是二千五百年前的先人智慧的結晶,以天人一體的思想為核心原則。此為前賢觀天地之象,把握陰陽四時的樞機之時,返照經隧,洞曉人身陰陽血氣的變化,二者合契,往來運行如環無端,形成了特殊的身體生理觀。於是傳統的道家修煉及醫家醫療學皆以此為生理基礎。就醫家而言,據此生理學,而產生六氣致病的病理學,而有四氣五味的本草學,而有子午流注的針灸學等;對於修煉家而言,則是在這生理基礎上體得天心,天人合發,萬化定基,從而超凡入聖。那麼,如何在身體上認識臟腑陰陽氣血經脈的變化與天地運行的規律之間關係,便是本課程的宗旨。並且為之後本草、方劑的學習奠定理與法的根基。課程中會以《內經》經文參《黃庭》《易經》,會通平時的生活經驗,以人身之象參天地之理,以天地之理通人身之行,此是古中醫的奧秘。

第一期:預計先上12堂課;後續則依學員學習狀況調整安排。

三、講師介紹:
張賏(音嬰),甘肅天水人,揚州大學文學碩士,嗜讀佛道醫易諸方書,並有長期靜坐經驗。大學讀書期間曾隨中國大陸天津道醫張辰道長,系統學習中醫經典、本草藥理及針灸方劑。尊師之囑重視中醫思維的培養,以實證的原則,以實際的身心體驗研習中醫經典,參習醫理、經絡及藥性,發揚傳統醫學之精神。

經歷:1)佛光大學推廣教育中心擔任養生課程老師、2)揚州益智教育基金會當任演講人、3)台北書院擔任黃帝內經系列課程講師。

四、上課日期/時間:2021年6月25日起 ~(每週五 下午3:00~5:00) 《歡迎隨時加入課程學習》 另行公告

五、課程收費:(以12堂課為一期)
會員:NT$7200元 非會員:NT$8200元

*本課程提供線上教學,如果因故無法親臨現場上課,您可透過網路同步上課,或是課後重複觀看課程錄影。

上課地點: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6 號出口)

報名辦法
即日起~ 開始報名,請大家踴躍報名參加。請逕洽學會助理,周易學會電話:02-23957395 (週一至週五)下午2:30-6:00或請撥打:0963-333-208 張先生。亦可洽各班班長,或在 Line 群組報名皆可。亦可 E-mail:ysandy0696@gmail.comypchang1959@gmail.com

繳費辦法:匯款/ATM
戶  名: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銀  行:國泰世華銀行(013)華山分行
帳  號:118-03-500007-1
【繳費完成後請電洽周易學會(02)2395-7395 或E-mail至 ysandy0696@gmail.comypchang1959@gmail.com或在 Line 群組,留下姓名、聯絡電話,標示參加「中醫基礎課程」,並請告知銀行帳號"後五碼"數字】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www.tweching.org.tw